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職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指出:“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加强德育,用好网络阵地”。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环境、任务、内容、途径、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显示出新特点,有了新发展。德育工作如何在新的六项核心素养指引下,在新的产业人才需求的要求下,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为此,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互联网的功能,促进德育工作在内容、途径、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建设更加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是职业学校德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湛江机电学校的德育创新实践为例,进一步探索增强中职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认识网络德育的强大功能
互联网络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交互式的互联网还可以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手段,能使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更生动、更形象、更丰富、更便捷,更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互联网也使学校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宽视野,成为学校德育的新途径、新阵地和新载体。
所以网络条件下如何丰富和完善德育环境理论,搭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德育平台,建设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对于提高当今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
二、构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德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生活交流中的重要形式,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特别是对于在校的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使用的工具。
(一)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平台
基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学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为准绳,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联合,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平台,开发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符合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学生乐于接受、便于掌握的“互联网 德育”资源。学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关注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开发及应用,借助手机APP,打造学生个人管理和班级管理平台;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意实训平台和创客空间;依托校园网,建立德育专栏;建立各个班级的各具特色的网页,让学生在班级网页上展现自我,沟通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开辟德育工作专题论坛,建立校级、班级、各社团和学生干部微信群、QQ群等,为班主任、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
(二)搭建网络条件下的心灵对话平台
1.利用网络实现学生信息档案和数据的管理
学校依托心理咨询活动室,借助心理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测量诊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监控,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心理对话平台,从新生的入学心理辅导到心理体检咨询、成长关键期心理辅导、职业素养培养训练、就业后跟踪辅导,都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心理测评结果,利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利用自助系统提高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学校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网络版,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在网络环境下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心理问题解决方案、心理学专业测评、心理咨询预约等,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使用者获得自我提升,得到心灵成长。
3.通过网络实现问题学生的“在线”辅导
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老师专门设置的“心里话匣子”或“心理日记”进行互动交流,克服学生的心理恐惧和羞涩,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方便沟通。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尴尬”。
三、以互联网为载体,创新德育内容
(一)把握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内涵
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包括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以及德育途径和手段的创新。新形势下如何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造,提升德育的内涵、丰富德育的内容、改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德育内容
互联网络时代的德育内容要以网络为载体,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德育环境和相应课程内容建设,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业思维模式,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与职业素养的等,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等方面不断更新拓展德育内容。
(三)开发利用互联网德育资源
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到网络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中,注意网络德育资源的搜集与整合,不断补充、扩展、更新网络课程资源,及时将一些鲜活的德育信息,如国家最新的德育纲要、中职生公约、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传输上网。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资源,让一些社会上成功的案例、报告、专家辅导、宣传教育片走进“虚拟课堂”,建设网络德育资源库。
四、探索“互联网 德育新途径”
为了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加速德育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以网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打造优班系统,开辟新的心育课堂 隨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的德育手段和德育途径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机互动的方式,以及APP的良好体验,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老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由于学校的工作及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班级开展的,班级是学生心理教育最好的场所,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所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以班级为核心,打造了基于手机端APP,用于职业学校学生个人管理的“习惯养成系统”和便于班级管理的“班级成长系统”。
“习惯养成系统”基于“28天养成一个习惯”的理论,让学生通过系统页面了解并遵守成长规则,督促学生从身边的点滴习惯开始做起,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自己日常成长的分数,坚持每天一改变、每天一进步,系统在28天里逐级开放所有的习惯,利用学生在校3年的时间,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班级成长系统”的优班社区会有关于班级的通知、活动等信息,还可以看到平台里优秀班级的信息、名班主任板块等等。在每个班级的界面中可以查看班级成长规则和班级的成长值,会按时间轴将3年的班集体生活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成为班级成长、共同进步永远的纪念。
学校“优班系统”的开发使用,就是德育移动互联网化的一次践行体验,让老师、学生和家长借助手机APP随时实践、随手分享,除了促进学生自身的教育成长之外,通过信息的影响力,也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共同成长。
(二)搭建创新创意实训平台和创客空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校重视创客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打造创客实践室,购买创客教育课程服务,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让学生进行创意思维锻炼,实现创意灵感。学生在创客空间完成创业项目模拟、设计工作场景模拟,进行小组讨论、建模打印、成果展示等活动。实践室配置交互设计物理沙盘、交互设计数字沙盘、触摸式交互电视、Zspace虚拟现实汽车驾驶模拟器等,重视“做中学”,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创新变革的机遇,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德育思路,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更新德育理念,为创新德育模式、整合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继续努力。
一、充分认识网络德育的强大功能
互联网络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交互式的互联网还可以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手段,能使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更生动、更形象、更丰富、更便捷,更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互联网也使学校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宽视野,成为学校德育的新途径、新阵地和新载体。
所以网络条件下如何丰富和完善德育环境理论,搭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德育平台,建设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对于提高当今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
二、构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德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生活交流中的重要形式,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特别是对于在校的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使用的工具。
(一)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平台
基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学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为准绳,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联合,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平台,开发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符合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学生乐于接受、便于掌握的“互联网 德育”资源。学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关注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开发及应用,借助手机APP,打造学生个人管理和班级管理平台;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意实训平台和创客空间;依托校园网,建立德育专栏;建立各个班级的各具特色的网页,让学生在班级网页上展现自我,沟通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开辟德育工作专题论坛,建立校级、班级、各社团和学生干部微信群、QQ群等,为班主任、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
(二)搭建网络条件下的心灵对话平台
1.利用网络实现学生信息档案和数据的管理
学校依托心理咨询活动室,借助心理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测量诊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监控,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心理对话平台,从新生的入学心理辅导到心理体检咨询、成长关键期心理辅导、职业素养培养训练、就业后跟踪辅导,都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心理测评结果,利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利用自助系统提高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学校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网络版,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在网络环境下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心理问题解决方案、心理学专业测评、心理咨询预约等,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使用者获得自我提升,得到心灵成长。
3.通过网络实现问题学生的“在线”辅导
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老师专门设置的“心里话匣子”或“心理日记”进行互动交流,克服学生的心理恐惧和羞涩,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方便沟通。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尴尬”。
三、以互联网为载体,创新德育内容
(一)把握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内涵
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包括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以及德育途径和手段的创新。新形势下如何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造,提升德育的内涵、丰富德育的内容、改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德育内容
互联网络时代的德育内容要以网络为载体,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德育环境和相应课程内容建设,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来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业思维模式,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与职业素养的等,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等方面不断更新拓展德育内容。
(三)开发利用互联网德育资源
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到网络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中,注意网络德育资源的搜集与整合,不断补充、扩展、更新网络课程资源,及时将一些鲜活的德育信息,如国家最新的德育纲要、中职生公约、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传输上网。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资源,让一些社会上成功的案例、报告、专家辅导、宣传教育片走进“虚拟课堂”,建设网络德育资源库。
四、探索“互联网 德育新途径”
为了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加速德育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以网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打造优班系统,开辟新的心育课堂 隨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的德育手段和德育途径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机互动的方式,以及APP的良好体验,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老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由于学校的工作及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班级开展的,班级是学生心理教育最好的场所,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所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以班级为核心,打造了基于手机端APP,用于职业学校学生个人管理的“习惯养成系统”和便于班级管理的“班级成长系统”。
“习惯养成系统”基于“28天养成一个习惯”的理论,让学生通过系统页面了解并遵守成长规则,督促学生从身边的点滴习惯开始做起,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自己日常成长的分数,坚持每天一改变、每天一进步,系统在28天里逐级开放所有的习惯,利用学生在校3年的时间,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班级成长系统”的优班社区会有关于班级的通知、活动等信息,还可以看到平台里优秀班级的信息、名班主任板块等等。在每个班级的界面中可以查看班级成长规则和班级的成长值,会按时间轴将3年的班集体生活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成为班级成长、共同进步永远的纪念。
学校“优班系统”的开发使用,就是德育移动互联网化的一次践行体验,让老师、学生和家长借助手机APP随时实践、随手分享,除了促进学生自身的教育成长之外,通过信息的影响力,也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共同成长。
(二)搭建创新创意实训平台和创客空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校重视创客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打造创客实践室,购买创客教育课程服务,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让学生进行创意思维锻炼,实现创意灵感。学生在创客空间完成创业项目模拟、设计工作场景模拟,进行小组讨论、建模打印、成果展示等活动。实践室配置交互设计物理沙盘、交互设计数字沙盘、触摸式交互电视、Zspace虚拟现实汽车驾驶模拟器等,重视“做中学”,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创新变革的机遇,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德育思路,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更新德育理念,为创新德育模式、整合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