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无声而有形,在二维世界延展三维世界的美与丑,其本身就如动物的触须般,去体验或大千世界,或渺小一人的情感与理智。
无论是陈欣坚持对自我的盘问,或李知弥的淡然清韵,或刘滨对民国生活万象的归纳与想象,或喻言半支烟式的性格挑逗……绘画在几尺天地里要完成的使命,或者说表达,远远非长宽能够限制。
本届展览展出的绘画,均着重于画者强烈的自我风格,他们注重画面背后蕴藏的个人体验和人生感悟。更借绘画表达艺术家对其他艺术种类的跨界理解,画中有音,有书法,有舞,有乐,是为尺幅间大有文章。
【刘永涛】于2001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居于上海,一直进行水墨的探索。2010年,他作为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参加了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2010新水墨大展:水墨时代”,他凭借其作品独特风格与高蹈格调受到评论界关注。同年,他又参加了在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举办的“约翰?莫尔上海当代绘画大奖赛”。2010年底,在上大美院99创意中心举办个展《透过风景》。
【刘滨】81年生于广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参加过当代艺术在广东、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博览会、广东美术馆的目眩神迷——新时代动漫美学展、和而不同?两岸艺术灵魂的相容、上海美术馆中国青年百人油画展,作品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刘滨的绘画将看似具有民国意象的各种形象转换成形式化的符号,这些形象从仿巴洛克式的小洋楼到市井街头的各式人物;从烟花十月、遗世繁华的传奇到烟水残阳的木马幻城;还是富家子弟、青楼女子、黑帮枪杀等,如此之符号构成了某种民国市井生活的想象。但此种想象区别于传统民间风俗画对客观图景的描绘,而是以类似于民间风俗画的手法、漫画可爱化的形象特征,柔和而暧昧的色调,甚至淡化时空关系,擅长在梦幻中漫游,倾向于戏谑化的场景,重塑民国意象的城堡童话,故称之为“新民国图志”。
【李知弥】原名李贺,1975年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70后先锋画派代表人物。
李贺驾轻就熟运用艺术的各种载体,来抒发他诗人般的性灵。一草一木、一蝶一花、一片风景……都可能出现在李贺的笔下;他的表达方式也不限于某一种语汇:油画、丙烯、水彩、水墨、铅笔……有时,他会以一纸潇洒的书法来诠释自己的心情;而那些丙烯画和水彩画中光影的变幻、似象非象的影响,又会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李贺的修养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绘画素养,更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的底蕴。李贺喜欢饮茶,茶的清逸正适合李贺不与世争的性格,作品中往往也传出缕缕清韵。书法、水墨作品,深藏着他不黏不滞的哲学深心,这不是他自己的有意为之,而是心境和学养的自然流露——功夫在画外。
【喻言】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作品有《囚鸟》、《美丽过后》、《烟》系列。在绘画技法上主要是借用中国水墨的形式与大写意的绘画方式。对人物面孔和手进行主要的刻画,画面大面积的留白,以少胜多,意境深远。
植根本土,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从水墨写意中获得滋养,在直指人心的真实刻画中凸显人物性格,意象的光影弥漫在场景中,真实生命的旋律,从画面中浮现,萦绕在耳畔。这是喻言的油画作品给人的印象。
喻言的写意人物画很突出,她精心雕琢人物的表情与手。如同任伯年指导吴昌硕以篆书画梅花、以草书画枝干,观喻言油画,面孔中透显着异乎寻常的真实、细腻,而主角的衣着、体态则又轻描淡写、极其写意。
【余寄寒】上海市嘉定人。字天帆、号小石、别署寒竹斋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江苏江都书画院艺术顾问,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
溯其三代,一门书香,幼承家学,敏而好学,一身文气,艺事30余年。得到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刘海杰浦泳等前辈的悉心指点,砥砺磨濯,通晓四体,尤擅行草、榜书,观其作品,无一不是精力弥满,雄奇洒脱,时出新意,极具阳刚之气,并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画山水花鸟在传统理法中不乏现代审美超味,得到了前辈的热情赞赏。
【应诗流】1944年生,浙江宁波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应诗流的绘画,从传统入手,涉猎广泛,功底扎实,重视写实,所作形神兼备。近年又大胆创新,汲取其他画种的优秀表现方法,化为自己的艺术营养,融合古今,演化为具有独特而又强烈的个性面貌的艺术风格。应诗流的绘画,充分发挥了传统中国画写意的精神,原创了“红”与“黑”的意象,巧妙地将中国画笔墨的书写性与现代艺术的装饰性、形式感熔为一炉,大胆探索出传统中国画与时俱进的崭新方式,使得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在极具现代感的画面中得到了有效的表现。
【陈欣】1982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现居上海。浙江省第十一届美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银奖。
与九十年代的“青春残酷”艺术不同,陈欣的作品是一种内省式的,甚至是神经性的自我追问。它不以纯粹视觉上的刺激和震撼来引起注意,也丝毫不以外表的张扬来赚取人们的眼球,而是把一个女性对世界的敏感和内心的伤楚包裹在青春美丽之中——我们不妨将这种倾向称之为“青春伤害”。陈欣的作品更倾向于心理性的表达:她总是把女性的青春美丽幽闭在一个狭小的私密性空间之中,或自我陶醉,或无助地对外张望——但“她”却是独立的。那种惶惑和不安正是当代青年典型的心理描述,而陈欣则将此表现得更加细腻和凄美,使人不禁为之所动。
那不是一种社会反思和批判,而只是描述和呈现,只不过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心理描述和呈现,但她已涉及对女性自意识的觉醒,如果这是在当代主体迷失的现实中对都市女性自我意识的反思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