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mo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貌比潘安”是什么意思吗?
  由这个词,我们得知潘安一定是一位有名的帅哥(美男子)。所以形容男子长得帅,我们都可以用“貌比潘安”这个词。
  潘安,何许人
  潘安原名潘岳,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杜甫“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提到“潘岳”和“卫玠”两美男。同时,根据律诗的格律要求,将“潘安仁”压缩成“潘安”。就这样,“潘安”传开了。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章名为“容止”,“容止”二字可以理解为仪容和举止。这一章写的是名士的仪容举止,也就有不少笔墨是描写潘岳的。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潘岳是多么受女粉丝的欢迎。文段第一句“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姿”在《说文解字》中是“态”的意思,侧重于一个人的体态风度。“容”指一个人的容貌。在“姿容”之前作者用了一个“妙”字,可见描写这段话时,作者是带着怎样一种欣赏的眼光。
  这样一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走在洛阳的大街上,自然有很多女子围上去。“莫不连手共萦之”,“萦”是围绕的意思,很多女子都会围着潘岳。还有一个典故叫“掷果盈车”,女子们看到潘岳长得帅,于是乎,都将水果扔给潘岳,潘岳的车子里装满了各种水果。在那个讲究礼法的社会里,能让洛阳城女子(大城市应该见过大世面的)如此不淡定,潘岳该帅成什么样子了?
  潘岳的超高人气,让左思看不过去了。好歹人家左思是写《三都赋》的。这三篇文章曾令当时文人争相抄阅,一时“洛阳纸贵”。左思也想看看自己的支持率有多高,他也学着潘岳在洛阳大街上游玩。这次迎接他的可不是“掷果盈车”,而是“群妪齐共乱唾之”。
  潘安,何样人
  在《世说新语》里,潘岳是一个既阳光又帅气的美男子。上天把容貌、才华都给了潘岳,却没有给他一个安宁的社会环境。据《晋书·潘岳传》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潘岳不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而是一个爱慕世俗名利的人。
  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寻转怀令。
  因为潘岳太出众了,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妒忌。“栖迟”有漂泊失意的意思,经历了十多年才做到河阳县令。史书记载他“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从他的“郁郁不得志”中我们可以看出,潘岳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想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因此,虽然不得志,他不愿像陶渊明那样辞官还乡,还是在等待时机的到来。终于等到了他的伯乐——杨骏。杨骏是西晋的外戚,晋武帝的宠臣,官居太傅。潘岳就做了太傅主簿,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权力中心。旁人肯定会羡慕地说:“厉害了,我的哥哥。”只可惜高处不胜寒,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看似强大的晋朝却隐患颇多。公元291年,杨骏死于宫廷争斗,潘岳被罢官。幸好他曾在河阳当县令时厚待过公孙宏,而这个公孙宏时任楚王司马玮的长史,掌握着生杀大权,因为这层关系,潘岳才躲过一劫。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愍怀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
  經过生死一劫的潘岳依旧热衷于权势,投奔到贾谧的门下。贾谧此时已经位居侍中,权势炙手可热。潘岳和石崇等人就投在了他的门下,共有二十四个人,以潘岳为首。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这句话最能看出潘岳的卑躬屈膝。最可耻的就是,他居然帮助贾谧陷害愍怀太子司马遹。贾谧陷害愍怀太子的文章就是潘岳执笔的。
  其(潘岳)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而岳终不能改。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
  俗话说“No zuo no die”。潘岳的母亲再也看不下去他如此胡作非为,就对儿子说:“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意思是,你应当知足,为什么还贪求不已呢?不知潘岳是为了搪塞母亲,还是真心幡然悔悟,就拿起笔,写下了《闲居赋》这篇洋洋千言的文章。
  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这是《闲居赋》中的一段,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潘岳——他归隐田园,逍遥自在,志趣堪比五柳先生。
  他不是陶渊明
  只可惜潘岳不是陶渊明,他也成不了陶渊明。他沉醉官场,依附权贵,最终死于非命。如果潘岳不去趟西晋宫廷争斗的浑水,他本可以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只可惜,他做不到安静,结果就悲剧了。
  潘岳因为厚待公孙宏而免祸,因为鞭挞孙秀而遭难。孙秀本是潘岳的部下,潘岳因为厌恶此人,多次鞭挞侮辱他。潘岳万万没想到,曾经的部下成了赵王司马伦的谋臣。当赵王辅政时,孙秀为中书令。孙秀感觉报仇的机会到了,以谋乱的罪名将潘岳、石崇、欧阳建等人处死,夷三族。
  潘岳生于乱世,才华值得欣赏,可他的悲剧更发人深思。
其他文献
关于成长的那一站,我始终不曾忘怀。因为那一站的道路永远是九曲十八弯;那一站的风景永远是丰富而多彩;那一站的人与事永远是热情而美好。  有一幅画面成为了那一站中的别样风景。  那是六年级的“六一”联欢会,也是属于我们的最后一个“六一”。在那短短的90分钟里,我流了三次泪。  在隆重的开场白之后,首先迎来的便是张仔韩与大班长的对唱——《EiEi》。接着,便是我们的集体朗诵《再见》,这是一篇特别真实并贴
期刊
有一条鱼,它打破了规律。它从养育了它四年之久的河流里爬了出來,不再像其他鱼儿一样在水里游。它将自己的鳃封住了,强迫自己像人类一样,改用别的器官来大口大口地呼吸,它把自己身体两侧薄弱的鳍当成人类的脚来走路。  你一定会感到好奇,这条鱼为什么要到陆地上来?原因很简单,它只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而已。  鱼的家乡在工厂附近,河两旁的青苔卵石上覆盖了一层不管怎么洗也洗不掉、怎么冲也冲不尽的工业废油。几十
期刊
教师有两个工作:传道授业是其一没错,但更重要的是,给充满知识的头脑指明方向,让那些知识不至于白白浪费了。这一屋子的人的生命,个个经由您的点化,得以健康地长大成人。我们就是您谱写的交响乐,是您创作的旋律和音符。我们是您人生的乐章。  ——《生命因你动听》  无止境的提问  【讲述者】章老师  【教师档案】从事中学教学多年,教学经验丰富,坚持认真回答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所教多名学生在市中考中名列前茅。 
期刊
关于“美”的来历,有多“说”。一说:羊大为“美”,美源于好吃、味美;二说:“羊”意为“驯顺”,“大”意为“国土辽阔”,“美”是指地广民淳;三说:“美”是一个人佩戴羊角或高举羊头祭祀;四说:“美”是戴着羽饰跳舞的人……不同的解释代表了不同的美感,那么究竟何为“美”?  一个汉语的“美”字已有许多种解释,而“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更让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期刊
煎熬着,煎熬着,3月来了,中考的脚步近了。  还有一大堆书要读,还有一套套密卷要做……作为曾经的中考生,我们深知你正在争分夺秒——所以,面对以下“中考高频考点”,你可以有两种阅读方式:  1. 时间有限者,可直接阅读“花边框”内的部分,此为浓缩的精华,不看可惜!  2. 時间尚可者,请选择阅读“真题”部分,且不论文字是否好看,关键是:说不定就考到这道阅读题呢?  【高频考点】请说出“环境描写”的作
期刊
【破题指南】  1.紧抓中心词  “倾听_______的声音”,中心词是“声音”,同时题目中也隐含了两个写作主体的中心词:谁在倾听和倾听什么。  本题中“声音”对象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轻声软语:亲人的关怀私语,友人的亲密话语,师长的谆谆教诲;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真实呼唤:狂风暴雨的肆虐,柳树抽芽的声音,花草绽放的艳丽;还可以是内心的呐喊:岁月的潺潺流淌,
期刊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公尺内为禁区。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
期刊
莎士比亚说:“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前不久在天涯论坛上读到一篇长文《寒门再难出贵子》。不得不承认,出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即使家世不好,我们一样可以高贵。对于出身寒门的年轻人来说,有一条路,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这条路,无论贫富贵贱,公平地摆在你面前,那就是:读书。多读书,自然胸中有丘壑,可以开阔眼界,沉淀思想,提升涵养和气质,让灵魂充满香气。  我这里说的
期刊
冰鉴  才抹过几场春雨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小小的桃花苞  小小的梨花苞  小小的樱花苞……  全都点亮了  高高低低  大大小小  耀眼的光芒  闪烁在每一个  清晨和傍晚  花丛之上  是谁放蜜蜂在歌唱  是谁放蝴蝶在舞蹈  黄莺鸟的歌声  悠远地响起  大胆地说破春天的心事  而我好担心  在这片花丛里  我突然变成一只蝴蝶  悄悄地、轻轻地飞走了  脑洞大开:  多么明媚的一幅春日图景!
期刊
①以下是我学生李慧给我讲的故事。  ②最初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现在的学校,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所谓学校,是一座半山腰上的破庙。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这是一个人的学校,一名老师带三个班级。而且这里的环境几乎与外界隔绝,收看不到电视,能看到的报纸还是上个月的。其他的困难都好克服,找对象成了很大的问题。一个人在這里待上几年,就把这儿真的变成了“和尚庙”或“尼姑庵”。但是这里的孩子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