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_1984t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2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57-58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解读
  在学习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几种平面图形了,对于直线图形的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认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圆是曲线图形,因小学一般不出示圆的定义,因此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去探究新知,建立圆的表象。从研究直线图形好研究曲线图形,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通过对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有了变化和提升。
  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用多种方法画圆,强调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是对圆的特征的本质刻画,也是深入学习其他知识的必备条件。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形成圆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2. 使学生从经历发现、想象、比较、理解等认知活动中构建新知,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3. 使学生感受圆的美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和感受数学文化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难点:用圆规轻松、标准地按要求画出圆。
  五、教具学具准备
  平板电脑、微课、课件、圆形实物、圆规、三角板(有圆洞)、直尺、圆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1. 整体把握圆,感知圆的特征
  (1)在直观中感受圆的特征
  我们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分别回忆和说出几种平面图形的特点。
  ①师:我把这些图形都放进一个信封里,你认为什么图形最容易摸出来?
  师:为什么从信封里最容易摸出圆?
  小结:我们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直线图形。直线图形都有角。
  师:圆是直线图形吗?它是什么图形呢?(说明:圆是曲线图形。)
  ②如果从这一堆图形中把圆摸出来,难不难?如果我们再次摸,摸出的曲线图形一定是圆吗?
  (出示椭圆)它是圆吗?为什么?
  我们仔细观察,将椭圆旋转90°后,现在这个图形看起来怎样了呢?
  我们再把圆旋转旋转起来,感觉怎么样?
  圆看起来特别匀称。它是一个曲线图形。圆与椭圆相比,看起来光滑、饱满、匀称……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有关圆的素材,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從而实现学生较深刻的理解新知,建立清晰的概念。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
  (2)在操作中探究圆的特征
  我们以前画过圆吗?你是怎么画的?请同学们再画一个圆。
  ①用实物画圆
  请同学们借助身边的事物圆,描摹出一个圆。
  生1:我是用茶杯盖描出来的。
  师:你是用根据茶杯盖的外线描摹出来的。
  生2:我是用三角尺的圆洞描出圆。
  师:你是根据圆洞的内线描摹出来的。
  生3:我用圆规画出了圆。
  ②请同学们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自己所画的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家所画的圆,找出问题并进行分类总结。多数同学画得都很棒。不过,也有失败的作品。看,这个圆是变形的,有凹凸;这个不够完整,没封闭。大家反思,他们用圆规画圆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画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③用圆规画圆
  今天,我们就要利用一个专门画圆的工具。
  A. 介绍用圆规画圆。
  B. 学生尝试画圆。
  教师介绍圆规的构造和用法后,请同学们尝试画一个圆,并边画边思考:如何才能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C. 教师示范画圆
  教师用圆规演示画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先点一个点,再画完半个圆后,提问:想象一下,照这样画下去,教师能画出标准的圆吗?为什么?(因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画圆,经历自由描摹、随手画圆到有目的地画圆,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紧张到轻松的过程,并结合总结画圆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再经历从画任意大小的圆到按所给定半径长度画圆。体会圆规的“脚尖”“两脚间的距离”与所画圆的关系。
  2. 局部认识圆,研究圆的特征
  (1)认识半径
  提问: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没有变?你能在这个圆上来指一指这段距离吗?
  我把你指的这条线段划出来,演示:连接圆上任选一点与画圆之前点的一点,得到一条线段。(板书)可别小看这条线段,它在圆里可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谁了解这条线段?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这条线段叫做半径,可以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
  还有同学补充补充吗?
  (2)认识圆心
  师:半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线段?
  生: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
  师:画圆时针尖留下痕迹的地方就是圆心,可以用大写的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
  (3)认识圆心和半径的关系
  关于圆心和半径,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②在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每一点都启发学生进行说明,教师加以适当补充。
  小结:大家的讨论越来越深入,真了不起!
  ③适时出示圆的定义,内化概念。
  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4)认识直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一条重要的线段,你知道是谁吗?(直径)
  师:怎么样的线段是直径呢?你们指挥我,我来试试。
  教师不断出现画错的问题,让学生纠正:
  ①故意不经过圆心的位置,画出线段;
  ②从圆上到圆心画一段就停下来;
  ③教师接着第②条线段继续往下画,接近圆上时突然停止;
  ④教师明确地把③补充成完整的一条直径。
  小结:我们把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板书)。
  让学生在圆上画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5)比较与想象
  ①刚才我们研究了半径的特点了,现在大家比较一下半径和直径有什么联系?
  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也有无数条。
  刚才我们的说法都不够严谨,我们的研究应该有一个前提,是同一个圆,或者相等的两个圆,才能得出以上结论。
  ②介绍墨子对于“圆”的研究
  战国著名思想家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他对数学的贡献也很巨大,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其中“一中”,指的是圆心。那“同長”指的是什么?(半径和直径)
  3. 深入认识圆,深化圆的特征
  (1)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圆纸片,你有办法能在圆上快速找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吗?(学生尝试)
  请同学们把一个圆纸片对折一次,看看折痕是什么?
  怎么找圆心呢?至少要对折几次?半径呢?
  请用直尺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并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总结一下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挺好。还能更简洁吗?d=2r
  师: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2)分别说出题目中各圆的半径或直径。
  【设计意图】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分别从整体到局部一步一步去启发学生思维,让操作衔接算理,层层递进地进行探究,从而发现、探索、获取有关圆的知识,悟出圆的特征。
  4. 拓展认识圆,内化圆的特征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研究后发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你们有同样的感受吗?
  (1)欣赏图案中的圆
  学生打开平板电脑,从图库里欣赏各种圆形物体:客家围屋、圆形拱门、圆形建筑物(广州圆大厦)……
  (2)欣赏诗词中的圆
  ①学生在平板电脑中写出几个带有“圆”字的词语:团圆、圆满、方圆……教师选几个词让学生描述与圆的联系。
  ②出示描写圆的诗词: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唐,韦应物,咏露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思考生活中的圆
  为什么车轮、下水道盖子要做成圆的?
  用微课演示以下动画,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感受了数学文化,更是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生活、引向深处。
  5. 实践运用圆,优化认知结构
  (1)发散练习:分别说出下图中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讨论思考:如果在学校要建一个直径10米的圆形花坛,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这个圆?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和安排好课堂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达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达到提升学习智慧的目的。学习新知识后,精心安排发散练习和讨论思考题等不同形式、多个层次的巩固练习,力求在练习过程中,既巩固新知识,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七、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体会。
  八、板书设计
  注:本课例系《基于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中期汇报课例。
  参考文献:
  [1] 卢 江,杨 刚主编.教师教学用书数学六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中心小学 52366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教育理念的改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村思想品德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在教育理念、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社会客观因素等诸多方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并采用积极有效的对策就成为社会、学校、家长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本文从当今职高数学教学现状出发,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适合职高学生的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高;数学基础教育;学生特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18  由于传统体制造成的升学心理,初中数学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的倾向,重视学习尖子生,忽略了大量的所谓“后进生”,加之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
不依赖我们人类自身,感染我们的病毒就无法传播.找出潜藏在人体细胞中的致病因子也许就能生产出阻止流行病的药物.
摘要:2018年4月7日,笔者有幸受邀担任望江县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评委。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县29位教师参加,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有男性教师3人。大赛采用空堂上课,每人限定15分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此次优质课展评中,笔者看到了各类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大放异彩。  关键词:英语;优质课;观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其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跆拳道作为一项多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其自身的特点和多功能性能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跆拳道;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20  跆拳道运动是以跆拳道精神为核心,格斗技术为手段,通过训练来磨炼人的意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一直是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着寻找一种适合中国英美文学教学的方法的目的,这篇文章讨论了语言与文学的关系,提出把单纯的语言学习与文学欣赏结合起来进行英美文学教学,并就如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英美文学教学的质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语言学习 读者反应    A Language-based Reader-respons
摘要:爱学生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极不容易。师爱,不仅仅要求教师有爱学生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这种爱。教师在表达爱时,需摆正自身位置,尊重和相信学生,抓住表达师爱的契机,多用肢体语言,才能让学生在点滴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从而接纳教师对他的教育行为。  关键词:师爱;表达;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22 
侯燕新老师的教学设计秉承新课程理念,主动建构起以教科书为载体、以教室为空间的教学小环境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广泛联系,把教学的触角伸展到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
日语中构成连体修饰关系的助词“の”通常被当做格助词看待,也有人把它视为助动词“だ”的活用形。但实际上根据“の”的独特语法性质,把它单独列为助词中的一个独立类别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