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的发展趋势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的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果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趋势,那么对于今后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上我们将难以有所优势。学习发达国家相关领域的优势,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找出一个适合我国电子信息发展的战略是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将着重论述在今后几年我国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趋势;电子信息;优势
  1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的现状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而且当今的国际社会竞争激烈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上依旧比较落后,无论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是在技术的应用方面发展都不够完善。首先,人才的缺乏。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发展起步晚,所以在这行业里的人才严重缺乏,再加上电子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也不够充足。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都是单一的人才,出来之后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知识明显比较陈旧,进入行业内还需要再培训。而高端人才、引领行业发展的人才更是难以寻找,这样就导致行业的管理跟不上世界的脚步。基层和顶端都制约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其次,电子信息产品缺点明显。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比较大,但是难以找出一个做的精、做的尖的企业,许多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只是名噪一时,难以持续做大做强,到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竞争。在尖端的电子信息产品中很难找到我们国家的产品,虽然近些年有些较成功的产品走出国门,但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还是缺乏竞争力。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优化造成的。传统的产业结构对企业和行业的壮大造成了阻碍。在国际大环境下我们的产业机构和产品还需要优化、升级。
  2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为了提升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水平。迫切需要明确对它的发展趋势。
  2.1 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发展
  如果向与世界水平接轨,那必须要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有一个明确规定。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工作,通过标准制定将自有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固化,以提高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竞争力,第一是从技术的角度制定标准,第二是从市场的角度搭建合理的评价标准,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使标准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因此标准化工作要依靠产业力量来整体推进,只有标准化的发展才能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实现跨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标准立项、标准衡量等都为了更好的发展该行业。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谋划制定我国标准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同时还要注重标准的系统性!配套做好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标准制定中各种因素,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2.2 学习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较好的国家与地区
  为使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我们必须向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的国家进行学习。首先是软件方面,软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灵魂,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核心地位越来越凸显。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要将软件技术与产品正呈现出以网络应用为核心、技术与工程进一步紧密结合的特点,向着技术、产品、系统与服务综合一体的方向高速发展。其次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也应该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只有信息安全的程度提升上去了,才能让更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这方面处于领先的美国、法国,我们主要应该学习他们主要的领先优势,特别是在防火墙、入侵监测、漏洞扫描、防杀毒、身份认证等传统的安全产品上。
  2.3 网络化、集中化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的全面发展,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研究。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结合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而移动计算,网络计算的多元化,每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只有更加的智能化,网络化,才能更好的切近市场的需求和国际的发展趋势。毋庸置疑网络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近几年,电子信息技术的集中化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许多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同机械、能源、交通等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技术领域,而且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这样的集中化发展不仅可以使电子信息技术的步伐更加快速,也可以壮大每一个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的规模。此外,技术集中化的发展和创新是具有持续性的,这不仅能够保证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而且更能促进其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陈辉.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走向分析[J].商情,2013.(13).
  [2]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
  [3]卢进军,刘东.卢超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改革探究[J],科技信息,2010.
  [4]王锁柱,杨和.国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十大亮点[J].信息化研究,2009(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Photoshop、Flash的实例出发,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Photoshop;Flash;实例;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学科,特别在Photoshop和Flash这类艺术软件教学中,操作技能尤为突出。就目前在这块内容教学的情景创设中,不外乎这样情形:通过与实例的对比、找茬或实例的直接展示
期刊
摘 要:交通运输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的基本构件之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道路阻塞已经成为常见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建设和运行效率。本文则基于网络复杂性理论方面分析交通网络阻塞传播特性,并给予相关合理消除交通拥堵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复杂性;交通网络阻塞;传播特性;拓扑  1 城市交通复杂性与网络疾病相关概述  交通
期刊
摘 要:随着综合承载技术的引入,中国联通提出了本地承载与传送网目标结构,综合承载传送网承载以基站回传业务、集团客户业务为主的电信级业务。本文针对综合承载技术在山东联通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对各厂家业务承载方案对比,与RNC对接方案等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分组;综合承载传送网;RNC/BSC  1 引言  山东联通在2012年开始分组承载传送网的建设,2013年基本完成核心
期刊
摘 要: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文分析了在“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网络的现状以及所要面临的挑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广电网络的发展之路要融合到新媒体时代,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加快网络的发展从而推动“三网融合”新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三网融合;广电网络  随着数字化科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一月
期刊
摘 要:针对机车车辆线路动应力试验,基于疲劳强度评定和疲劳寿命预测理论,开发出了一套试验数据处理软件。运用雨流计数法的循环计数算法,满足了线路动应力实验对海量数据进行计数的需求;介绍了软件的基本结构和数据处理流程。软件已在多次线路动应力实验数据处理中得到应用,计算结果可靠。  关键词:动应力实验;疲劳强度;雨流计数法  1 引言  随着列车营运速度的不断提高,在营运过程中,机车车辆关键零部件的疲劳
期刊
摘 要: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以及“十五”计划提出的实现“两化”的要求:即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是广电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中对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的构建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  关键词:新闻直播;一体化;网络;构建  在电视领域中采用数字技术,可使信号质量在节目录制、节目制作、信号传输和播出等各个环节得到保证,解决了模拟技术固有的噪声积累、信号衰减等难题。我台适应广电行业未来发展
期刊
摘 要:石油测井中,井下环境恶劣,而地面上设备繁多,往往给测井带来不便。通过可见光摄像头可以清楚地了解井下环境,地面上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也可以减少电缆数量,简化地面环境。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SR-WIFI232的无线传输模块,编写上位机通讯软件,实现井下图像采集与地面无线传输。  关键词:摄像头;无线通讯;Wi-Fi  成像测井是传统的测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见光成像测井已经发展进入现代测井的前沿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智能传感器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的讨论,归纳智能传感器的功能与应用方向。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信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日益完善,集成电路器件的密集度越来越高。以硅材料为基础的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实现各种仪表传感器系统的微型化,也称为专用集成微型传感器技术。除了具有精度高、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信噪比、高分
期刊
摘 要:虽然现阶段有线视频监控仍是校园监控的主流,无线监控由于带宽、抗干扰性等原因应用较少。但随着IEEE802.11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演进,无线视频监控凭借其自身的优点,在校园监控领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关键词:无线监控;WI-FI  视频监控是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控,既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事态发展,又可在事发后追溯当时情况,在创建平安校园的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的视频监控已
期刊
摘 要:铁路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铁路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青藏铁路公司数据中心建设包括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以的建设。在尽量不对上线业务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将搭载在物理服务器或部分虚拟化服务器上的业务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大虚拟化计算资源池中。  关键词: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  1 引言  铁路发展到现在,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铁路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不论是12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