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估算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学生对估算的了解较少,意识与技能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对“估计”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估算经验较为有限,估算方法比较单一。二是估算教学在课堂中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估算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及有待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策略;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在重量和长度等计量单位的学习中也都有涉及估算内容。因此,新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估算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现阶段估算教学是否落实,学生是否有估算意识,是否掌握了估算的技能,却有待思考。
一、估算教学的难点所在
估算教学难,难在培养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和运用估算去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大部分学生自始至终感受不到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估算意识唤起有较大的障碍。有许多学生到学习结束时仍相信精确计算或精确测量,乐意并追求精确计算或精确测量。在要求估算时先口算出结果,再取个“大约”数,估计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把估算作为口算或简便方法使用,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估算或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估算的时机和方法。(2)学生对长度的估算能力不容乐观。培养学生估算一些事物长度的能力,其本质也是发展他们的空间意识。(3)在有关常见重量单位的问题中,许多学生对“吨”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估计不足。
二、估算意识与技能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对数的估算主要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估算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估算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结果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什么时候估算是合理可行的;如何根据条件确定精确度,如何提取主要因素;哪些数据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技能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在估算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看重学生估算方法的训练,认为只要学生在做估算题的时候能非常熟练地找出估算的结果就完成了估算教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估算方法的感悟和估算意识的培养,使估算意识主动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
2.对长度的估算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物体长度进行
例如,教室内课桌一条边的长度、黑板一条边的长度,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一方面学生能感受到它的实际长度,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形成参照标准,获得一定线段长度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清晰,估算的结果从不精确到相对精确,不断巩固并清晰1厘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在清晰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长度单位的外延进行拓展,如由1厘米为一个长度单位拓展到把几厘米看作一个单位,或根据已知物体的长度表象作标准,来对比估算,进一步清晰、丰富长度空间观念。只有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数量的参照标准,他们才能迅速地就被估算物体的长度与参照标准的长度作出比较。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意识到:当生活中没有尺子这类测量工具又无需精确数值时,我们可以用目测或步测等方法来估算事物的长度,以此来让学生认识估算的现实意义。
3.对于重量的估算要从小单位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正确感知1克、1千克的重量。因为重量单位没有长度单位直观、具体,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来感受实际重量。在建立了克、千克的概念后再对“吨”这一单位进行教学。
有一位教师曾这样让学生认识“吨”:准备一只大沙袋,请四位同学上来抬,抬不动再请更多同学上来抬,至到抬动为止。然后请同学猜这只沙袋有多重。有很多同学猜1吨,也有同学猜5吨。最后教师告诉大家这只沙袋其实只有50千克,而1吨有1000千克。这时学生都发出惊叹:1吨要20只这样的沙袋,那要多少同学才能抬得动啊?在这个教学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建立了“吨”的概念。因此,对于抽象的重量单位的估算应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当然,估算的内涵远不止这些,估算的对象也更为广泛。比如面积、时间等一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估算对象,也应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估算的意识,明白估算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此外,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只涉及了估算的三个方面,而概率的估计、大数的估计等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重视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策略;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在重量和长度等计量单位的学习中也都有涉及估算内容。因此,新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估算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现阶段估算教学是否落实,学生是否有估算意识,是否掌握了估算的技能,却有待思考。
一、估算教学的难点所在
估算教学难,难在培养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和运用估算去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大部分学生自始至终感受不到估算的意义和作用,估算意识唤起有较大的障碍。有许多学生到学习结束时仍相信精确计算或精确测量,乐意并追求精确计算或精确测量。在要求估算时先口算出结果,再取个“大约”数,估计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把估算作为口算或简便方法使用,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估算或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估算的时机和方法。(2)学生对长度的估算能力不容乐观。培养学生估算一些事物长度的能力,其本质也是发展他们的空间意识。(3)在有关常见重量单位的问题中,许多学生对“吨”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估计不足。
二、估算意识与技能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对数的估算主要是把握数的大致范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估算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估算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结果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什么时候估算是合理可行的;如何根据条件确定精确度,如何提取主要因素;哪些数据可以忽略不计。这些技能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在估算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看重学生估算方法的训练,认为只要学生在做估算题的时候能非常熟练地找出估算的结果就完成了估算教学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估算方法的感悟和估算意识的培养,使估算意识主动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
2.对长度的估算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物体长度进行
例如,教室内课桌一条边的长度、黑板一条边的长度,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物体,一方面学生能感受到它的实际长度,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形成参照标准,获得一定线段长度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清晰,估算的结果从不精确到相对精确,不断巩固并清晰1厘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在清晰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长度单位的外延进行拓展,如由1厘米为一个长度单位拓展到把几厘米看作一个单位,或根据已知物体的长度表象作标准,来对比估算,进一步清晰、丰富长度空间观念。只有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数量的参照标准,他们才能迅速地就被估算物体的长度与参照标准的长度作出比较。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意识到:当生活中没有尺子这类测量工具又无需精确数值时,我们可以用目测或步测等方法来估算事物的长度,以此来让学生认识估算的现实意义。
3.对于重量的估算要从小单位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正确感知1克、1千克的重量。因为重量单位没有长度单位直观、具体,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来感受实际重量。在建立了克、千克的概念后再对“吨”这一单位进行教学。
有一位教师曾这样让学生认识“吨”:准备一只大沙袋,请四位同学上来抬,抬不动再请更多同学上来抬,至到抬动为止。然后请同学猜这只沙袋有多重。有很多同学猜1吨,也有同学猜5吨。最后教师告诉大家这只沙袋其实只有50千克,而1吨有1000千克。这时学生都发出惊叹:1吨要20只这样的沙袋,那要多少同学才能抬得动啊?在这个教学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建立了“吨”的概念。因此,对于抽象的重量单位的估算应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当然,估算的内涵远不止这些,估算的对象也更为广泛。比如面积、时间等一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估算对象,也应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估算的意识,明白估算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此外,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只涉及了估算的三个方面,而概率的估计、大数的估计等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重视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