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

来源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n1987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中无处不在的土家元素,让观众颇为关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溪村,正是该剧的主要取景地之一。
  马头溪村处于苏木绰地区的核心地带,一条清溪欢快而下,穿行其间。“苏木绰”意为土家族的“祖源之地”,该村九成以上居民为土家族。村子里,两里一碾坊,三里一油坊,一座座古朴的风雨桥倒映溪上,一处处吊脚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然而,这样美丽的山村,却一度因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养在深闺人未识”,百姓生活在贫困中。村党总支书记郑明华说,青年外出务工,妇孺留守务农,曾是这个深山土家村落的常态。
  乡村旅游,“吹醒”了这一方山水。

农耕用具成为游客眼中的“稀罕物”


  马头溪村有一座“村史馆”。馆内,早已失去实用价值的2800多件农耕用具,成为馆里的一件件宝贝,它们都是由村民争相捐献的。对村民而言,让自家农耕用具成为游客眼中的“稀罕物”,有一种独特的自豪感。
  馆中的一个沙盘,可以窥见全村样貌——一溪纵贯,两岸山体簇拥,村民沿河谷世代散居。这样的地理形态,造就了村里的交通闭塞,但同时也让这里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得以很好留存。
  忽如一夜春风来。脱贫攻坚逐渐褪去了这座土家古村落的贫困色彩,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马头溪村,举起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大旗。
  要发展,必先保护。马头溪村对全村198栋吊脚楼建档立卡,签订村、组、户保护责任状,挂牌保护。对明清以来损坏的吊脚楼进行修缮加固。对风雨桥、水碾坊、古槽门等建筑建立文字、图片、视频档案,责任到人重点保护,并向文物部门申报。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土家民歌,以及舞蹈、戏剧、农耕文化艺术,引导民间老艺人,成立传承队伍。传承保留土家打夯、打草上树、鸡罩捕鱼等习俗……
  马头溪村注重以市场化利用唤醒村民保护意识。贫困户全庆根利用自家吊脚楼打造“关水坪农家乐”,再通过纯正的土家菜肴吸引海内外游客,一年收入10来万元,脱了贫致了富。“这吊脚楼可得好好保护,很多客人就是被它吸引来的。”全庆根说。
  与此同时,村里成立了“传统农耕协会”“山歌协会”“婚俗协会”“织绣协会”“传统加工协会”“村寨旅游协会”“吊脚楼保护协会”7个民间协会,均由行业能手、村寨拔尖人才和有组织能力的村民代表为协会骨干,通过文化利用、互帮互助等模式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依靠“大项目”,带动“小项目”


  脱贫之前的马头溪村困在交通,更困在产业。因为“两山夹一溪”的地形,千百年来,村里能够用于产业发展的陆路交通几近于无,只能依靠水运放排往外运送木材,且只限于春汛的三四个月。同样因为这种地形,导致本就不多的耕地,高处易旱,低处易涝。
  “排到清浪滩,人进鬼门关。龙王难保你,投胎把世转。”63岁的李炎雄哼的这首古老歌谣,真实刻画了“排工”的艰辛。他说,驻村帮扶工作队坚定走乡村旅游的路子,带领村民齐心脱贫致富。从此,水、电、路等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一一被击破,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落地建设,村民艰辛不再。
  如今,马头溪西线10.8公里柏油自行车游道竣工,各地骑行爱好者纷至沓来;新修沿河徒步石板游道2万米、串户石板游道1200米,游客沿河慢行,风光无限;新修、整修风雨桥、钢索桥、公路桥等过河桥梁9座,桥桥有特色,步步有意境;建成马头溪生态文化广场及生态停车广场,重大活动一场接一场……
  与此同时,300亩杨梅基地、100亩石榴基地、150亩莓茶基地,以及100亩板栗基地,100亩油茶基地,形成春看花、夏垂钓、秋品果、冬赏雪的农业休闲产业,受益链条覆盖全体脱贫户。
  村里的大项目一个接一个,村民的小项目也跟着一个接一个。
  搭上乡村旅游快车,脱贫户龚安平搞起了养殖场,近4年出栏土鸡2000只、土鸡蛋20万枚,年收入10多万元,2019年他还做起了电商,为村民销售土特产。
  建档立卡贫困户郑梦慈因建不起新房,儿子入赘女方。她加入了村里新成立的土家织锦合作社,加上村里保洁的工资,一年收入近3万多元。2019年5月,新房落成入住,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

喝土家酒,唱土家山歌,住吊脚楼


  2017年的春节,湖南卫视一场“直播苏木绰”,让苏木绰的人文风景惊艳了世界。这座寂静了千年的古村落,瞬间成为各地自驾游客的向往之地,“马头溪”的文化IP,响彻全国。
  趁热打铁,马头溪村依托张家界旅游大背景,以打响乡村旅游品牌,引流国内外游客为核心,将传统民俗活动包装放大、常态化开展,让游客到村里喝土家酒、吃土家饭、唱土家山歌、住民宿吊脚楼,让他们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到纯正的土家民俗风情。
  2019年7月,“六月六山歌擂台赛”在马头溪唱响,来自湖南、湖北、广西、重庆、贵州五省(市区)的108位原生态山歌手争霸“山歌王”,来自马头溪的歌声,传遍山山水水,引来上万名游客。
  包括“山歌擂臺赛”在内,“土家万人糊仓节”“土家榨油节”“土家晒秋节”“土家年货节”等一系列民俗节庆的举办,全方位打响了“马头溪”民俗品牌。
  央视“远方的家”“穿行古村落”“探索发现”,世界著名户外旅游杂志《孤独的星球》《中国国际旅游》等20多家海内外主流媒体来到马头溪村采风,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等18所高校师生到村里开展社会实践,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公司总裁迈克尔博士、世界自然遗产基金会总裁安迪等文化名人来这里考察土家民居,众多绘画与摄影名家来到马头溪写生、拍摄。
  “土家文化影响越来越大。”郑明华说,受土家婚俗的影响,目前村里已经接待了来自法国、新西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0多场婚礼。
  漫步马头溪,百年风雨桥依旧诉说着故事,但今天的故事分外动听。
  (据《湖南日报》)
其他文献
孩子,我们一起爱自然/盛江华 著/定价:39.80元/西苑出版社  大自然孕育人类,在高山丛林、清水溪流、花草鱼虫之间,我们茁壮成长,我们不断壮大,渐渐破坏并远离我们的自然家园。在代代相传的人类文明中,我们应当记住自己的使命,带着孩子去探索自然,实践环保,让下一代从小便开始记住自然之美,领略自然之魅。  史铁生的日子/史铁生 等著/定价:32.00元/凤凰出版社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
期刊
记得《西游记》中有一位赤脚大仙,与孙悟空有一面之缘,告诉悟空他要去瑶池赴蟠桃会,生出一番是非来。这位仙长披发赤脚,至于何时何方得道,有何道行,已记得不清了。神仙传说里,有一位得道的李君,因其经常赤脚,被称为赤脚仙人。不知此李君是否即为《西游记》中的那位赤脚大仙。  其实,吾也曾一度为“赤脚大仙”。  吾之家乡温热多雨,加之又是丘陵、山区,行走乡下,不时就需过沟、蹚河。故人们多打赤脚。当然,除了方便
期刊
77岁的曹颂衡站在灶头,把一把被霜打过的青菜倒入7分热的油锅中,“哧”一声,清甜的青菜香气就飘满了整个屋子。土灶后面,他的妻子曹奶奶正有节奏地往里面添着柴火,火光映红了满是皱纹的脸颊。  这座两进两天井的房子,是雄村目前仅存的4幢古明宅中,保存最好的一幢。老宅主人曹颂衡也讲不清楚这具体是哪个年代的房子,只是记得他的太爷爷说过,大概就是明末清初的光景。  曹颂衡并不是这个房子唯一的主人。二十多年前,
期刊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选择。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选择,能占有更多资源;但另一方面,因各种约束,我们无法掌握所有资源。选择,就是在掌握一种资源的同时,放弃另一种资源。这一不同事物之间的取舍过程用经济学术语来表达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也就是选择的代价。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你投资100万元办一个企业,一年的利润有10万元。这不能说这个企业赚了10万元,因为即使什么也不做,把这
期刊
我下面有两个弟弟,小弟比我小十岁。家里穷,我自告奋勇地要去化肥厂打零工,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被安排去煤球车间拉煤,车间主任是个姓陈的中年人,总爱板着个脸,像是谁欠了他钱没还似的。我们的班长叫陈四,是车间主任的侄子,其实就是一个痞子,特爱狐假虎威,动辄就责骂、呵斥人,有时还动手打人。  所谓的煤球车间,就是专门生产煤球的。我们一个班有七八个人,都是些身强力壮的半大小伙,年纪数我最小。班里给每人
期刊
吕剧作为山东的地方戏种,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由于市场不景气、人才断层等原因,这一地方剧种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艺术舞台。  但是在山东淄博市,却有一个人扛起了振兴吕剧、发展吕剧表演艺术的大旗,她就是淄博鲁艺吕剧团团长路晓荣。40多岁的她不仅是剧团团长,还是剧团的主演,曾多次参加全市的戏曲大赛屡获大奖。  路晓荣14岁就参了军,当了文艺兵,之后转业回来下海办起了公司。说起来,路晓荣跟吕剧
期刊
100多年前,“诺基亚”公司是芬兰北部一条河边的一家小木浆厂。这家木浆厂抓住了工业化浪潮,迅速发展壮大,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木浆出口到了俄国、英国和法国,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也成为其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后来,木浆厂附近出现了一家橡胶加工厂,主要生产套靴。20世纪20年代,这家橡胶加工厂开始以“诺基亚”作为品牌,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继续开发其它橡胶产品,如工业用橡胶制品、雨衣、地毯、球类以及橡胶
期刊
来自山村的我,到城里打工,但因为喜欢阅读看书,书刊越积越多,因为经常搬家,成了一个累赘。可不,这次要搬家,只好把一些不重要的清理出来,它们本来都是我的难兄难弟,可惜我没有一个固定的“窠”,总不能背着它们到处晃荡;送给那些收破烂的老太太交给废品站,又太不“书道主义”了。  正在犹豫,读大学度暑假的徐弟弟对我说,干脆卖几个钱来贴补贴补,他也可以借此写一个社会调查。我们把旧书刊装了一个大麻袋,用自行车驮
期刊
山东临朐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小城,位于潍坊西部约六十公里,目前是中国江北最大的奇石集散地。  一进临朐境内,就能看到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两边每隔几十米,伫立着形态各异、写有诸如“福”、“寿”、“和谐”等字的大型奇石。道路两边的大中小型企业,几乎每一家门口都伫立着不同石料、不同内容的观赏石,有的像一匹奔驰的骏马,有的像开屏的孔雀,还有的干脆像一幅山水写意画。  说起临朐的石头,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名叫吴
期刊
每到冬天,位于云南省元阳县哀牢山南部的梯田总在烟雨迷蒙中时隐时现,显现出一派水墨画式的田园景象。哈尼人将村寨建在半山腰,村寨上方有茂密的森林作为水源地,水流通过自成一体的灌溉网络通向村庄,流入村寨下方的梯田,最后以田为渠流向河谷。  元阳哈尼梯田是世世代代的哈尼人对广阔山区进行持续改造的杰作。2010年西南大旱之际,各地均出现严重旱情,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却依然碧波荡漾,以其完善的生态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