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漂泊,我们把爱情放在哪儿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雅是我在卡尔加里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我们结识在网上,当时我在多伦多,她在温哥华。我从多伦多搬往卡尔加里的时候,我们共同的朋友请我吃饭为我践行,说道:“哎,阿雅也在卡尔加里,我让她跟你联络。”
  我到卡尔加里的时候,那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从我租住的公寓往外看,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阿雅开着车从卡城的最南边过来看我,带着我和女儿去逛街看电影,介绍哪家超市买菜最便宜合算,我才对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了点最基本的认识。
  那个时候阿雅三十出头,有一份自食其力的电脑软件方面的专业工作,自己买房买车,英语流利,几乎不带口音。她不施脂粉,素面朝天,也有些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意思。阿雅从申请出国到读书毕业工作拿到公民,一切的一切全是靠自己的力量。不仅仅如此,在她的帮助下,她妹妹一家也都申请出来,她当时正在办父母的移民手续,以等批下来,她们全家便算连根拔起,在加拿大团聚了。
  就是这么一位要相貌有相貌,要身材有身材,经济独立的自强自立新女性,到三十多还一直单着,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一定是她自己要求太高,或者有些什么问题。”一般的人估计脑海里会冒出这样的想法。
  我一开始也不能免俗。可是随着几年下来,我冷眼旁观之后她在感情路上磕磕绊绊,便推翻了原来的判断,得出了新的结论一一技术移民圈中的理工男生简直是怪圈,现实而又纠结,并且要在现实与纠结中了其一生。
  阿雅也是理工生。可她不是一般的理工生。她还是个女文青。带点人文情怀的理工女生,不可否认有点挑剔。在刚见面的时候我就直截了当地跟她说,你还是别在中国男人圈里转了,直接奔老外吧。理由有三,第一,国人圈太窄,到三十还没结婚的更少。本地人不像中国人有那么大的结婚压力,三十岁左右的单身比比皆是,选择面宽一些:第二,技术移民圈大多数是理工生,比较刻板单调,没有想象力,你不大会喜欢;第三,国男对女人诸多挑剔,又要你赚钱养家,又要你做贤妻良母,整个就是一个自带饭票的保姆,你又做不到!
  可是阿雅受党教育很多年,有着根深蒂固的国男情结。她固执地在国人圈中寻找。她的美丽又让她不论出现在哪个圈子里都能一下子引人注目,她总是能吸引到一些单身男士跟她交往,但是交往到最后,考虑到各种综合因素,总是不了了之。弹指芳华,直到我离开卡尔加里,她还是单身一枚,按照国内的标准,恐怕已经进入“齐天大圣”的行列。
  男一号我们称做A0巴。A跟阿雅算是同行,也是搞IT的,是个北方男。我第一次见到他,恍然看到一个韩国人。据阿雅讲,A比她小一岁,是个典型的宅男,会做饭并且做得还不错。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宅在家里上上网,也曾做饭给阿雅吃。A男对阿雅最大的心结就是阿雅比他大——大一岁也算大(蜜瓜画外音)?!阿雅不仅仅比他大一岁,身材还偏瘦,他是独子,怕阿雅不能生孩子!
  就这样,A男一边跟阿雅交往着,一边通过电脑网络跟国内不知道怎么认识的女孩子神聊着,这样一耗就是一两年,终于有一天A男借着探亲的机会迅速跟家里介绍的一个女孩相亲并结婚。在阿雅的逼问下,他这样说:“我从来没有跟你结婚的冲动。”
  家里介绍的女孩没有生育的担忧,因为女孩子长得玉润珠圆,宜生之相,过来没多久就怀孕生子,使得A男求仁得仁。
  因为阿雅一直以来都很控制自己的感情投入,所以虽然有些受伤,但也受伤不深。不久她积极参加国人圈里举办的各种活动,爬山吃饭,又认识不少单身的朋友,很快有男二号闪亮登场。
  男二号是江南小生,八零后,比阿雅足足小8岁。我姑且称他为B男。B男本科学工程,硕士读管理,本质上还是理工生。那一段时间,我对阿雅的主要功能陪她参加各种单身活动,充当一只高质量的电灯泡。我目睹了她跟B男的整个交往过程,一开始就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我对她说:“如果这个男孩是个老外,我不会说任何话,因为老外的婚姻自己做主,受父母的干扰很少。而且老外一旦爱上了,很多其他的感情之外的东西考虑得比较少,比如对方是不是结过婚,是不是比自己年纪大,是不是有孩子。男女都一样。我们中国人不一样。我们会把感情和一些现实的利益放在天平上秤,秤来秤去,最后被放弃的往往是感情。你跟他交往,就算是最后他爱上你,也迈不过他父母的那一坎,在父母和你之间,最后被放弃的肯定是你。”
  我甚至不知道阿雅对我的话是否将信将疑。我不知道她总是高估爱情的力量还是心存侥幸。而我,我甚至怀疑国人是缺乏爱的能力的,尤其在第一代移民在海外艰苦拼搏的时候,往往现实得令人不可置信。总之阿雅继续交往着,跟B男的交往过程苦恼大于甜蜜。我觉得,即使不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往,双方最低限度能做到的是尽量使对方感到快乐,而不是相反。男人至少要尊重自己与之交往的女性。
  很多很多国男恰恰缺乏这一课,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母亲没有教他们这一课。B男嘴贱,往往说一些很令阿雅气结的话,比如“我感觉你越来越认真了”,“不管将来结果如何,你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我家也脏了,你也帮我打扫打扫嘛”等等等等。
  更为奇葩的是,他一边跟阿雅交往着,一边在当地华人都去的网站上征友。阿雅发现后终于受不了了,提出分手。而他郑重其事地约阿雅到他家吃饭,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两个人正式建立男女朋友关系一年,双方不再另外交友,也即西方人所说的Exclusive。阿雅问:“那么一年以后呢?”B男答:“一年以后再说。”
  阿雅把这段对话告诉我的时候,我半天没憋过气来,立刻问:“他的脑袋被驴踢了吧?凭什么?”以我在西方多年的生活经验,任何一个西方男人都不敢明目张胆地要求这么一个不平等条约,这种号称是阳光青年的八零后中国男孩是被怎样教育长大的才会提这样的要求?!
  阿雅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当时正在被同公司的一个高大帅气的西方男孩追求,徘徊在两者之间。在跟B男摊牌之前,她以为B男能不顾一切世俗的眼光跟她在一起,所以对我说:“如果B愿意,我宁可选择他,毕竟同根同种,互相理解,没有文化障碍。”   至此阿雅嫁给中国男人的梦想彻底破裂,她别无选择地奔向了一直对她示好的男三号,C男。
  当然C男是个百分百的西方男人,与B男一样比阿雅小8岁。阿雅看起来相当年轻,C男一开始不知道,
  知道了以后有些意外,然后坦然接受,从此再也没提过这件事,仿佛这根本就不是一件事。
  A男只比阿雅小一岁,还整天念念叨叨地说:“你要是不比我大多好!”
  B男根本就没想过能跟阿雅修成正果,双方的关系在共同的朋友圈里是保密的。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父亲就对我说:“不要找艺术圈的男人,艺术圈的男人不可靠。”他认为理工生比文艺生可靠得多。于是我嫁了个理工生。跟着这个理工生接触了许许多多的理工生,才发现父亲当年的结论简直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工生的“可靠”,是环境造就的。他们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男生多女生少机会少。他们的性格内向而没有想象力,等人到中年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之后,身边有了背景不好的年轻女孩之后,他们变起来不比文艺生更少,甚至更狠琐。他们比文科生更缺乏点人文情怀,现实得如同计算机般的精确,可以把人的情感制定成计算软件进行精确计算。
  目前,阿雅跟C男已经过了见伯母的阶段,感情非常好。C男是百分百的德裔,在内陆省份的乡下长大。在交往之初,阿雅就把自己在中国男人面前担心的问题都问过他。
  “你一定要孩子吗?我生不出来怎么办?”
  C男回答:“孩子一定要养。我们这么辛苦地工作,赚了钱总要留给什么人。但是孩子不一定要自己生,领养也可以。”
  “你妈妈如果不喜欢我怎么办?”这是阿雅最担心的问题。很多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父母制造”。
  C男回答:“我不认为她有什么选择。”意思是说,我的婚姻我做主,她的话不算数。
  阿雅一颗大石头落地,彻底放松。
  阿雅跟B男交往的时候,我对她这么说过:“其实这种姐弟恋或者什么什么父母反对的恋情很好办的——那就是先斩后奏。国内的男女如果说要父母的资助买房子有什么压力,那么这边全靠自己根本不是问题。两口子在这边登记结婚,即使是父母不接受,过几年抱着孩子回家,难道做爷爷奶奶的能把亲孙子拒之门外?接受孙子就得接受孙子妈!哪有什么跨不过去的坎!”
  可惜我睁着眼睛看了这么多年,就是有这么点小智慧小勇气的男人都没看到,看到的都是MOM’SBOY(妈妈的男孩)
  那么,克服了这些主要问题,是不是西方男人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呢?当然有!阿雅和C男交往之初,也是磕磕绊绊。我说过,她是个百分百中国制造,思维相当中国式。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找一个好男人把他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跟C男开始的时候,我一再警告她,你不可以带着这种心态跟他在一起,会有麻烦的。与我劝阻她跟小8岁的B男交往一样,她自然没听我的话,于是跟C男吵了几次架,严重的时候两度到分手的边缘。C男一开始也确实比较孩子气,在我看来就像是个恶劣的孩子,早该分手。
  要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我不得不拿B男和C男做一下对比。C男在跟阿雅争吵之后分手,带着父母去了古巴,回来要求跟阿雅见面,送她礼物,要求和好。而和好之后像变了一个人,吃饭抢着付账,给阿雅买这个买那个,为她做饭,把阿雅惊得目瞪口呆。我的判断是一一他一定把跟阿雅交往的过程跟父母说了,并被父母教导怎样做一个男人。B男呢?他的父亲教导他,男人要先成家立业,结婚以后照样可以出去”玩”。
  奇葩!
  当然,目前阿雅也放弃了要把男友或者丈夫改造成她想要的男人。她学会了接受,接受男人拥有很多优点的同时,也拥有一些不致命的缺点。
其他文献
对于一年一度的留学申请旺季来说,香港地区高校是其中一大热门选择。然而,由于香港高校对非本地生的评核存在“多重标准”,且申请门槛高竞争激烈,近年来申请赴港就读研究生难上加难。究竟,准留学生们采取怎样的申请策略,才能令自己有效地获得理想院校录取呢?  现 状  申请门槛高,竞争异常激烈  第一,港校研究生课程申请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据香港教育局最新的数据统计,2012年,申请香港八大研究生课程内地学
期刊
最近在波兰、瑞士、瑞典、法国、挪威、芬兰和英国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给人们22张载有不同气味的纸牌,然后让大家将闻到的气味按自己喜爱的程度排列。结果是,香蕉的气味被闻出来和受欢迎的程度最高,柠檬和香草味被闻出来的比例也很高,而像大蒜、香烟被闻出来的比例则不高,汽油的味道被闻出来和受欢迎的程度最低。看来欧亚民族对一些气味的敏感度存在着差异,比如汽油、大蒜、烟酒的味道,相信中国人会较敏感,不会像欧洲人那样
期刊
对于没去过法国的人来说,法国是浪漫、时尚与艺术的凝聚之地。没错!午夜星空下鸟瞰巴黎,她的浓淡相宜、错落有致,像是一项巨大的环境艺术工程。在这里,你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塑,或矗立于建筑物的一角,或镶嵌于建筑物的内壁,让人目不暇接。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圣礼拜堂、凡尔赛宫等更是雕塑艺术的海洋。香榭丽舍的雍容华贵,塞纳河畔的柔曼多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浓郁的法国风情吧。   1.居斯塔夫·埃菲尔的一生杰作累累
期刊
俗话说:美国的魅力在高速公路上。可对于我来说,更多时候我情愿坐车而不是开车。坐车你什么都可以不想:诸如车况、路况、目的地等一系列需集中思想集中注意力的事;你又什么都可以想:只要是与开车无关的,尽可以任思绪信马由缰……  但在美国,不会开车,相当于不会走路,凡事只能依赖别人。  早在2001年,我就开始学车,教练是我老公——一个非专业的教练师傅。我跟着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练习开车,其间吵架无数。他嫌
期刊
暑假回国探亲,和妈妈逛新华书店,发现了很多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但妈妈看看书后的定价,又放回原位。她抱怨现在书价飞涨,就连她这样嗜书如命的人,几乎都很少买书了。实在想看,周末就在店里站着翻阅几个小时,过过瘾。但在我眼里,这些书都太便宜了。我告诉妈妈,我们每一本教科书,都像《辞海》那样厚重,一本的价钱差不多五六百人民币呢,她听了吃惊不小。  名牌衣服、化妆品、跑车尽管价值不菲,但可以不买。可是对每本定价
期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漫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像甘甜的乳汁一样哺育着一个个炎黄子孙,扎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不管他们身在何方,言行举止中都会体现出来。工作、生活在美国的很多华裔年轻人就是这样,他们虽然有的出生在美国,有的来自祖国大陆或港澳台地区,但受中华文明的教育和启迪,都很好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下面这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重情讲义,照顾孤寡
期刊
灿烂的阳光透过枝桠的缝隙洒在小道上,温暖而柔和。雀鸟翻飞,发出开心的鸣叫,一如我一样享受着这片美景带来的愉悦和欢畅。琉森小城的每幢建筑都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宁静、安详、古朴,饱含着历史和人文气息。一座城市,当自然与人文完整地融为一体时,风景便会真正地滋润人的心灵。  前不久的环欧旅行,简直就是一场享受风景的视觉盛宴,令人在大开眼界的同时,感觉身心愉悦飘飘然。比如荷兰的田园风光、法
期刊
十年前,我们到美国还算不上很久,哪里都没有去过,所以决定参加旅行社“美东及加国12日游”。华盛顿是其中走马观花的一站,奇怪的是,那次走了许多地方却没留下一点点文字,哪怕是最著名而壮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那时的感觉是:当年在高中地理课本上学到它时,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身临其境。  十年后,形式与心境已不同。这次是籍老公公务出差的机会随他来玩。他现在的工作性质是“循回教学”,就是每次到世界各地有教学任务
期刊
引:(大卫的诗,交与伶长。)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诗篇19篇第一节到第四节)。  享受大自然  曾经《北京人在纽约》热播时候,我向往的是欧洲,因为最好的女友在那里。许多人对美国很有兴趣,而我不喜欢,因为报刊上说那是个罪恶的国家。  家里有私人游艇的时候,我没有去遨游大海,再后来家里有
期刊
美国投资移民是美国新移民法中职业移民项的第五类优先移民,编号EB-5。它是以提供外籍投资者美国的居留权和“现有或新成立的企业”经商机会,来交换投资者的“投资及实际经营投资”。  1、对投资人而言,选择区域中心的投资移民案和其它地区一般性的EB - 5投资移民案有何不同?  美国投资移民最主要的特色,即投资人选择特区的投资案可不必在其投资事业中自行雇用十名员工,而可享有特区对间接工作机会之计算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