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加强和改进历史课教学,确保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应有地位,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学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的重要现实课题。主要论述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如何提高历史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历史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087-02
初中历史课教学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是重视历史课教学,能不能全面落实历史课教学任务,则是评判是否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笔者在历史教学中以充沛的精力、充分的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历史教学中去。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史学的育人功能,使历史课教学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下面就谈一下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便利
现在除了少数偏远落后地区外,大部分学校都已办起了校园网,接通了互连网,使每间教室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每个办公室随时都可以进行课件制作、网络漫游。这些硬件设施为教师讲好每一节课、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教师是否全面而准确的备课、教学形式的灵活化。
传统教师课前备课就是一本参考书、一本教科书,再也没有其他任何参照物。课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是一问一答式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教师所希望学生回答出来的答案。这种关系还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权威,学生是听客、笔记员的关系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限制,这对于增大教学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由于历史远离现实,它无法像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学科那样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人们再次去经历,去体验,人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上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它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教师备课、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介,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改变历史教学现状的有效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 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是载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而各种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一种应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自学能力的发展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同时,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的过程。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
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而现在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太差,读一个句子搞不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读一段文章,不理解其含义;看书不会分析,更提不出问题。面对这种状况,笔者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组织学习的能力、对学习的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历史学中,笔者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进行预习,查阅相关事件背景、人物介绍、事件图片等,为课上学习打好前站,同时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具体学习中还会遇到一些生僻的字词,以及一些新的名词、概念,笔者通过投影把这些须注意的地方列出来,引导学生注意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向他们把这些问题讲解清楚。而且在学习每一课前,笔者也通过投影为学生列出课文内容大纲,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始引导学生试着编写某个题目的提纲,某个课文的提纲。当学生已较为普遍地掌握了编写全课文的提纲的能力时,就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一个章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其对全章的内容融会贯通了。
3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再现历史事实
历史学科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音乐、绘画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使人从各种层次、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分析。那么如何准确地掌握不同类型、不同人物、不同事件的相关知识呢?笔者通过课余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不受课堂教学的一些框框套套的限制,又适合中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一旦对学习历史有了感情,就会由被动变成主动。他们不仅能在上课时认真消化课本知识,而且会千方百计地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历史课外书籍,收集和研究那些带来愉快体验的历史实物,充分感受史学魅力。同时,这样可以增强历史课的亲和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使遥远的历史近距离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知识积淀和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历史学科的生命力也通过一次次的活动而焕发出来,因而学生都愿意积极地参与。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笔者通过下载《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驱者之歌》《屠城血证》等十几部历史文献片和电影,组织学生观看,让他们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历史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例如:通过播放有关云冈石窟的录像片,把石窟艺术的雄奇、精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之中;为了具体地、形象地、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在网上举办了主题分别为“勿忘九一八”和“鉴古知今,学史明志(1840—1949)”的图片展,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来进行参观。笔者通过真实的图片、详细的文字说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这样,把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美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受到学生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设备现代化了,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有效的教学资源,创造无穷的教学价值。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键词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087-02
初中历史课教学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是重视历史课教学,能不能全面落实历史课教学任务,则是评判是否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笔者在历史教学中以充沛的精力、充分的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历史教学中去。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史学的育人功能,使历史课教学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下面就谈一下笔者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便利
现在除了少数偏远落后地区外,大部分学校都已办起了校园网,接通了互连网,使每间教室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每个办公室随时都可以进行课件制作、网络漫游。这些硬件设施为教师讲好每一节课、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教师是否全面而准确的备课、教学形式的灵活化。
传统教师课前备课就是一本参考书、一本教科书,再也没有其他任何参照物。课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是一问一答式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教师所希望学生回答出来的答案。这种关系还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权威,学生是听客、笔记员的关系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限制,这对于增大教学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由于历史远离现实,它无法像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学科那样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人们再次去经历,去体验,人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上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它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为教师备课、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介,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改变历史教学现状的有效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 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是载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而各种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一种应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自学能力的发展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同时,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的过程。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
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而现在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太差,读一个句子搞不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读一段文章,不理解其含义;看书不会分析,更提不出问题。面对这种状况,笔者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组织学习的能力、对学习的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历史学中,笔者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进行预习,查阅相关事件背景、人物介绍、事件图片等,为课上学习打好前站,同时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具体学习中还会遇到一些生僻的字词,以及一些新的名词、概念,笔者通过投影把这些须注意的地方列出来,引导学生注意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向他们把这些问题讲解清楚。而且在学习每一课前,笔者也通过投影为学生列出课文内容大纲,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始引导学生试着编写某个题目的提纲,某个课文的提纲。当学生已较为普遍地掌握了编写全课文的提纲的能力时,就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一个章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其对全章的内容融会贯通了。
3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再现历史事实
历史学科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音乐、绘画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使人从各种层次、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分析。那么如何准确地掌握不同类型、不同人物、不同事件的相关知识呢?笔者通过课余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不受课堂教学的一些框框套套的限制,又适合中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一旦对学习历史有了感情,就会由被动变成主动。他们不仅能在上课时认真消化课本知识,而且会千方百计地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历史课外书籍,收集和研究那些带来愉快体验的历史实物,充分感受史学魅力。同时,这样可以增强历史课的亲和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使遥远的历史近距离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知识积淀和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历史学科的生命力也通过一次次的活动而焕发出来,因而学生都愿意积极地参与。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笔者通过下载《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驱者之歌》《屠城血证》等十几部历史文献片和电影,组织学生观看,让他们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历史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例如:通过播放有关云冈石窟的录像片,把石窟艺术的雄奇、精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之中;为了具体地、形象地、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在网上举办了主题分别为“勿忘九一八”和“鉴古知今,学史明志(1840—1949)”的图片展,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来进行参观。笔者通过真实的图片、详细的文字说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这样,把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美育和文化娱乐融为一体,受到学生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设备现代化了,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有效的教学资源,创造无穷的教学价值。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