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很难完成一件事时,许多人在一起帮忙时就能迎刃而解。同案明理:在学习中,小组互助学习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所取得的成绩会比独自一个人学习的成绩更好。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有不懂的问题,要积极、虚心地请教会的人,不能不懂装懂、浑水摸鱼,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互相帮助,互相进步的学习环境下,达到双赢的目的。其实互助学习课堂改变了原有的课堂结构,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下,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学、互补、互助、互动,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懂得了尊重,彼此关爱;学会了勇于表达,懂得了合作,善于交往。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互助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学习形式在现代课堂频频使用,但凡一些课总少不了老师让学生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或操作实验,在这活动中就会发现:有人在做,也有人在看,还有人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干脆坐在那儿玩或者做着其他的事,甚至有些小组是组长独尊,包揽讨论或者实验的全过程,一言堂说了算,其他同学则是听客或者看客,还有些“乱哄哄、一窝蜂”的现象……一些不利于互助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更玷污了互助学习的“美誉”。笔者认为要打造真正的“真学课堂”,让学生进入“真”的学习状态,在小组合作中 “真”互助,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是前提
1、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在组织分配之前,首先了解学生全面情况,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家庭背景、身体力行、能力特长、个体差异等各方面进行详细了解,为小组成员的搭配做好铺垫。
2、每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总有好差之分,男女性别也不一定均衡,外向活泼的、内向胆小的,稳重、自制力强的,易动、暴发力强的……应有尽有。这些林林总总在分组之前都要做到全面了解,为合理搭配分组做铺垫,更利于互助学习,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二、合理分组是关键
要想提高互助学习的效率,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之能力互助、互补,我们可以从精心组建学习小组,形成互助团体入手,确定小组规模,科学合理分组。建组初期,采用互补式,一般以四人一组,将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中等的学生和后进行调配在一起,男女生按比例分配,兼顾其他强弱搭配,性格互补的分在一起,使“同组异质”就象全班的截面或者缩影,互助学习,共同进步。每个小组的学生基本情况相似,使“异组同质”更利于小组间平等竞争。
待学生间互相熟悉了解后就有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曾在一节课上,学生在讨论时,其中一组的一个男生用几乎愤怒的语气跟我说:“老师,我不跟他们一组啦,其他随便哪组都行。”我看他撅歪了嘴,便安慰道:“别急,告诉我,怎么啦?”他委屈地说:“每次都是他们说了算,不公平。”我当时虽然解决了表面问题,一堂课还算顺利的结束了。
思绪翻飞,针对时常变幻,我们又可以进行单向、双向或多向选择。每次选择前,根据对学生综合考核的情况确定小组长,限定组长的决策权利,组员有拒绝组长选择的权利,但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条件成熟后,也可以在组长确定后,不限定其他条件,全体同学进行双向选择,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组建学习小组,被协调走的同学要想方设法请求其他小组收留,老师也可以出面协调,这一过程起到影响教育该同学的作用并警示其他同学。
重组的小组都必须再次进行分工,明确组员职责,如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各司其责,各担其任,大家都有事要做。一轮合作学习之后,角色可以进行轮换,达到相互依赖,共同负责,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发挥互助学习效能,达到小组合作是“真”互助的境界。
三、具体实施是重点
互助学习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其他的学生认真倾听,不随便说话;回答问题的学生如何做到声音清晰洪亮,站在哪个位置,怎样站才不挡住其他同学们的视线等。如此种种问题,需要老师使用各种规范的语言,教会学生简洁、明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兼顾别人的感受,学会尊重别人。
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更为重要,别人的发言和自己的想法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不得随便制止、打断别人的发言,如别人说得不够全面,待别人说完,再给予补充,学会包容、尊重别人。课堂讨论问题时,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给予一般学生和后进生更多的锻炼机会,适时让优等生补充自己不同的见解,关键时刻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分解问题,把问题讲透。
四、反馈评价是后续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
学生在汇报发言时,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是这样想的……”从这引些可以看出学生关注的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团体,这得有待老师进行引领,可以问学生:“哪一组先来汇报自主悦读的收获?”“其他组有补充的吗?”在不经意間,学生就会以“小组为中心”进行发表见解,更容易发现组间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对以小组为中心的同学,可进行一些激励、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帮助胆小或者困难的同学有所进步,也可以进行小奖励,以此激励他们互助互学。
学习变“个体竞争”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因此评价中要重评群体。哪一组为第一名,组内不管哪位成员都是第一,可以得到笑脸或者五角星的奖励,待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笑脸或者五角星之后就可以得到物质奖励。或者指导小组设计创造性的评价方式,如手势(竖起大拇指)、点头,表示对同伴的赞扬。
在互助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兴致很高,不但商定了富有趣味,彰显个性的名称,还提出激励前进的口号,如:“第一,非我们莫属”“第一组必胜”“聪明之星” 等,这些提高合作意识的举动,我们要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强化集体荣誉感。在教学中,也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学习过程、效果,组员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互助学习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合作互助。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努力促进学生进入“真”的学习状态,以保证“兵”教“兵”“兵”促“兵”的实效,组织引导学生互助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互助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学习形式在现代课堂频频使用,但凡一些课总少不了老师让学生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或操作实验,在这活动中就会发现:有人在做,也有人在看,还有人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干脆坐在那儿玩或者做着其他的事,甚至有些小组是组长独尊,包揽讨论或者实验的全过程,一言堂说了算,其他同学则是听客或者看客,还有些“乱哄哄、一窝蜂”的现象……一些不利于互助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更玷污了互助学习的“美誉”。笔者认为要打造真正的“真学课堂”,让学生进入“真”的学习状态,在小组合作中 “真”互助,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是前提
1、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在组织分配之前,首先了解学生全面情况,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家庭背景、身体力行、能力特长、个体差异等各方面进行详细了解,为小组成员的搭配做好铺垫。
2、每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总有好差之分,男女性别也不一定均衡,外向活泼的、内向胆小的,稳重、自制力强的,易动、暴发力强的……应有尽有。这些林林总总在分组之前都要做到全面了解,为合理搭配分组做铺垫,更利于互助学习,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二、合理分组是关键
要想提高互助学习的效率,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之能力互助、互补,我们可以从精心组建学习小组,形成互助团体入手,确定小组规模,科学合理分组。建组初期,采用互补式,一般以四人一组,将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中等的学生和后进行调配在一起,男女生按比例分配,兼顾其他强弱搭配,性格互补的分在一起,使“同组异质”就象全班的截面或者缩影,互助学习,共同进步。每个小组的学生基本情况相似,使“异组同质”更利于小组间平等竞争。
待学生间互相熟悉了解后就有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曾在一节课上,学生在讨论时,其中一组的一个男生用几乎愤怒的语气跟我说:“老师,我不跟他们一组啦,其他随便哪组都行。”我看他撅歪了嘴,便安慰道:“别急,告诉我,怎么啦?”他委屈地说:“每次都是他们说了算,不公平。”我当时虽然解决了表面问题,一堂课还算顺利的结束了。
思绪翻飞,针对时常变幻,我们又可以进行单向、双向或多向选择。每次选择前,根据对学生综合考核的情况确定小组长,限定组长的决策权利,组员有拒绝组长选择的权利,但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条件成熟后,也可以在组长确定后,不限定其他条件,全体同学进行双向选择,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组建学习小组,被协调走的同学要想方设法请求其他小组收留,老师也可以出面协调,这一过程起到影响教育该同学的作用并警示其他同学。
重组的小组都必须再次进行分工,明确组员职责,如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各司其责,各担其任,大家都有事要做。一轮合作学习之后,角色可以进行轮换,达到相互依赖,共同负责,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发挥互助学习效能,达到小组合作是“真”互助的境界。
三、具体实施是重点
互助学习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其他的学生认真倾听,不随便说话;回答问题的学生如何做到声音清晰洪亮,站在哪个位置,怎样站才不挡住其他同学们的视线等。如此种种问题,需要老师使用各种规范的语言,教会学生简洁、明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兼顾别人的感受,学会尊重别人。
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更为重要,别人的发言和自己的想法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不得随便制止、打断别人的发言,如别人说得不够全面,待别人说完,再给予补充,学会包容、尊重别人。课堂讨论问题时,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给予一般学生和后进生更多的锻炼机会,适时让优等生补充自己不同的见解,关键时刻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分解问题,把问题讲透。
四、反馈评价是后续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
学生在汇报发言时,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是这样想的……”从这引些可以看出学生关注的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团体,这得有待老师进行引领,可以问学生:“哪一组先来汇报自主悦读的收获?”“其他组有补充的吗?”在不经意間,学生就会以“小组为中心”进行发表见解,更容易发现组间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对以小组为中心的同学,可进行一些激励、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帮助胆小或者困难的同学有所进步,也可以进行小奖励,以此激励他们互助互学。
学习变“个体竞争”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因此评价中要重评群体。哪一组为第一名,组内不管哪位成员都是第一,可以得到笑脸或者五角星的奖励,待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笑脸或者五角星之后就可以得到物质奖励。或者指导小组设计创造性的评价方式,如手势(竖起大拇指)、点头,表示对同伴的赞扬。
在互助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兴致很高,不但商定了富有趣味,彰显个性的名称,还提出激励前进的口号,如:“第一,非我们莫属”“第一组必胜”“聪明之星” 等,这些提高合作意识的举动,我们要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强化集体荣誉感。在教学中,也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学习过程、效果,组员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互助学习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合作互助。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努力促进学生进入“真”的学习状态,以保证“兵”教“兵”“兵”促“兵”的实效,组织引导学生互助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