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实验材料 提高实验效果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其中重要的载体就是活动。要探究要活动就得有材料,如果没有材料空活动,那就是纸上谈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作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具有双刃剑的特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不合理,呈现的材料不合适,往往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加强对材料的选择和控制,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注重有序呈现,是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一、趣味性的材料——提高探究兴趣
  要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提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在合理選用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在小学实验课堂的教学中,选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将实验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研究植物的叶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操场寻找不同的树叶,并进行实验和研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的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整理实验器材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养成在试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不进行整理就直接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予以及时地指正,坚持教会每个学生进行实验器材的整理。
  将科学课堂的学习内容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容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科学课堂中高效地习得。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境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结构性的材料——增强探究能力
  材料准备的数量并非多多益善。材料种类和数量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单一的材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多样的材料会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只准备一种材料就不利于学生抽象概括出这一类事物的概念,必须提供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形成科学的概念。而“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如在研究“测量力的大小”活动中,让学生们经历弹簧测力计的发明历程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感知到人们是通过有弹力的物体形变而比较出物体轻重的。所以,教师只需顺应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准备一块木板、一个钉子、一根皮筋、两样重力大小不同的重物即可,在不受其他多余材料干扰的情况下,实验的效率就会非常高。因此,实验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实验内容的需要而定,选择能服务于实验的最简材料,不需要多,不需要“花哨”,这样才能最理想地保证实验教学无干扰地、高效地进行。
  实验材料成为科学探究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一个基本保证。所以,要让学生操作“有结构的材料”来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概念、探求规律。
  三、直观性的材料——提高实验效率
  虽然一直提倡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是不能和成人相比拟的。因此,教师所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应尽可能体现现象的直观性。
  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声原理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鼓、音叉、小口瓶等主要实验材料,还给学生提供了黄豆、水、泡沫小球等辅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通过黄豆在鼓皮上的跳动,音叉使水溅出来等直观现象就能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依附于实验内容的需要,要选择能达到理想实验效果的最直观的材料,不能一味追求实验材料的多样化,防止实验材料喧宾夺主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实验的有效开展,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开放性的材料——激活学生思维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
  在教学《研究磁铁》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实验:在一个烧杯中倒入一薄层水,往里面投入一枚回形针,请同学们不能沾手把回形针取出,同时给出材料:细线、塑料袋、条形磁铁等,问同学能用多少种方法将它取出?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可能的取出方案;再在小组内交流。在实践中,学生设计出了隔烧杯,沿内壁吸出回形针;用细线系住磁铁进入水中吸出回形针;还有学生别出心裁地将磁铁放入尼龙袋,在放入水中吸出回形针;更绝的是有同学利用这一层薄水做文章,将细线系住的磁铁挂离水面不远,一下子就把回形针吸出来等等。从实效来看,学生在选用材料时,不但获取了通向概念需要的感性材料,而且产生新的构思,寻求到新的方法。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激活了课堂。
  开放的实验材料,使学生拥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操作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实验的工具与方法。同样的材料,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操作、探究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同时,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去实验,应用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探究,让“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
  实践证明,教师精心选择实验材料进行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课程的整合功能。教师运用有结构材料的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真实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运用有结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活动,需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情感,要遵循人文的规范,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这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沟通、交流、领悟、感应和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共同责任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形成。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模式的极大变革,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上被普遍应用,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古诗词内容庞杂,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困难。在古诗词的讲解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的体会,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  古诗词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其用词精
摘 要 格机是一种新颖的有监督学习方法。论文扩展了格机的等标注概念,提出了交集标注的概念,以解决决策系统中的同条件多决策值问题,并将其用于非结构化的文本分类领域。作者用自动抽取的代表文档特征的关键词表示文档,用交集标注缩减数据,对新文本作分类预测。给出了求交集标注的算法。实验表明扩展后的格机是很好的文本分类学习方法。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格机 文本分类  文章编号1002—8331—(2
实验性是小学科学课程独有的特性,也是由于其特有的能够动手实验这一特点使得更多的小学生爱上了科学课的学习。但是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上科学课的积极性越来
经济增长:稳中有降  1.投资。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2018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趋于下行。  (1)房地产投资  展望未来,历史上房地产周期一般为3年,若纯粹从历史的机械重复看,则以上一轮周期低点2015年2月推断,这一轮房地产周期低点应为2018年2月,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2月实际上并非低点。房地产周期既已失效,则需要寻找有助于判断未来周期走势的新线索。我们发现,短期国债利率的同比变动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给物业管理行业营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好多物业管理企业叫苦不堪,业主提到物业管理更是愤愤不平,何以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
本文主要介绍了5S理论在邮政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与实施,通过5S的实施加强邮政企业的基础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现场达到干净整洁,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
结合DiffServ和IntServ优点,借鉴MPLS标签栈方法,针对集成聚集业务提出一种新的、高质量的端到端QoS模型,该模型有着差分服务较好的扩展性。通过仿真和分析,得出集成聚集业务比差
STEAM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为我国培育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STEAM教育正在蓬勃发展,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也面临着研究挑战。  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鼓励探索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新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STEAM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
文章简要介绍了虚拟现实及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利用VRML 97建立了虚拟巷道系统,实现了用户对虚拟巷道模型系统任意角度的漫游和一定程度上的互操作,并完成了与相关信息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