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广州市在2000年提出"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10年初步形成"两心四城"城市空间格局,随后在发展战略中加入"中调",以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谋求在2020
【机 构】
: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地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
:
2012年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2012ZGXM_0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在2000年提出"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10年初步形成"两心四城"城市空间格局,随后在发展战略中加入"中调",以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谋求在2020年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架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调整有赖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与密度也是进行城市通达性差异研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广州的城市交通通达性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运用网格分区法对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区域划分和密度计算;进一步结合快速轨道交通(地铁)网络的时间通达性度量,对广州市的城区通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的通达性呈现同心环状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差异性较大,城市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地铁网络时间通达性和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值进行区位等级划分,探讨区位因素与交通通达性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城市公共、商业服务设施和住宅区的空间特征差异,进一步甄别广州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特征和区域差异,从而为城市建设和空间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借鉴国际尤其是欧盟经验
通过对不同工程的100多个现场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与Q分类方法、RMR分类方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表达它们之间关系的公式和对照表.研究了国标工
中国城市的郊区化不仅重塑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还推动了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活动空间的转变。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成为继人口、工业、商业及办公业等郊区化浪潮之后,郊区化发
基于1985、1990、2000和2007年的非农业人口,应用位序规模法则、ROXY指数、城市影响力等多种定量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的演化。结果表明: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顺德模式"是农村工业化和区域发展的成功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区域创新系统不断完善,使得单位投入产出对经
安·布蒂默教授是国际上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2000-2004年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席,现任欧洲科学院副主席,并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其研究领域涵盖科学
男旦曾是中国古典演剧史上的重要现象。20世纪早期话剧舞台中的男旦既为传统的性别串演注入新意,也隐伏着戏剧表演体系与反串传统疏离的先兆。男旦艺术群体的鼎革使京剧男旦
在分析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结果发现,国内外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建立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体系,实践研究主
基于岩体塑性极限平衡理论,从能量功率角度提出了能量安全系数K的定义方法,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边坡岩体单平面滑动时能量安全系数的合理取值。进一步推导了锚杆加固岩体边坡能
以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游记,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