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然后对英语教学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和建议,以期对高职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对策分析
[作者简介]吕淑英(1973- ),女,山东东营人,东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山东 东营 25709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5-010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也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各地各级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高职英语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国际通用的、众多学科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对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成因
1.学生情况。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多半是未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英语水平整体很低的学生,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阅读能力不强,听力比较薄弱。同时,学生生源的状况比较复杂,所招的学生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性比较大。高职学生进入学校后,表现出对英语课的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还有的学生认为英语“无用”,只要能通过考试,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2.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使用的是本科或专科的教材,缺乏专门的高职教材。究其原因,一是生源较好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教学评估考试,为此选用本科类的教材。二是高职高专类的有些教材编写上存在质量问题,虽实用性较强,但忽略了“系统原则”。不少学校使用后觉得连贯性差、跳跃度大,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不得不中断使用。目前,高职教育尚处于未成熟阶段,教材编写需结合实际。总的来说,当前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内容上仍旧存在过于陈旧、形式较为单一、教材体系陈旧、侧重于基础知识教学而没有结合专业教学、不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等问题。
3.教学方法。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处于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采用传统的“灌输法”。教师把过多的注意力和时间花在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对于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口语练习不够。此外,教学手段落后,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学还是以“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外语教学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的硬件环境,导致学生感到厌倦,上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得不到发展。
4.教学评价。对高职生的考核仍然要以学生的高级应用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进行衡量。要重视内涵,注重学生成绩和等级证书获取的过程。评价机制要多样,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目前,高职院校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往往以笔试考试为主,卷面成绩就是学生水平的唯一检验标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仅仅通过一次笔试,不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的好坏。目前,一些院校尝试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测试,但评价过程往往随评价结果的产生而结束,统计完分数后便将试卷永久封存,结果在下一次测试中同样的问题照旧存在,错误不断重复,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所以,在英语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传授与实用能力培养的关系。英语教学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其次,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灌输式英语教学表现为重读译、轻听说,重接受性技能训练、轻表达性技能培养。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将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放在培养阅读涉外业务交际资料及有关应用文的能力上,把听、说训练提到教学的重要地位上来。再者,还要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部分学校及其教师把英语各类考试看做是英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尺子。考试本身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反馈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检测教师教学活动效果。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考试和教学的关系,回归考试的本来目的,防止将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2.精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必须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首先,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必须是与学生目前所选专业和今后毕业所从事的工作、行业有紧密联系的,所选用的口头和书面材料以及语言情境都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环境下可能遇到的情况。学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课程内容而且应使学生能够在交际中用得上。其次,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与其业务有关的涉外活动,只要能用外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就可以了。因此,教学内容要有典型性。由于高职教育不像普通本科教育那样追求学术性,在教学中应该多教给学生怎么办的知识,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教给学生,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方法以讲解和传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对讲授法进行变革,在继承传统“独白式”教学讲授法优点的同时,弥补缺点,变讲授为讲授与对话相结合,以对话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实际生活、具体情景的教育,有效地教会学生英语这门语言,使我们所教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实现情景化的教学。再者,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适应差异,因材施教。
4.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基本要求》中指出要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因此,教学手段要从传统的“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的非电子媒介过渡到电子媒介。教学中多运用幻灯、投影仪、电视、微机、计算机网络、语言实验室、卫星传播等多媒体,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完善教学评价。构建系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推动高职院校的基本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习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实践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恰如其分的测试。因此,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手段除了笔试外,还要增加对学生口试、实践操作等考核,依据学科学习内容加大实践操作与作品展示、主题答辩等考核。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结合的方式。另外,结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我们要根据职场的特点来设计多方位、立体式的考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表现,在考试的组织上根据测试性质、考察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6.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执行者,英语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要制定师资建设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积极想办法引进优秀的英语教师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带动在职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每学年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英语改革、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专业英语等方面的培训。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完善、专业的过程,职教师资培养应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和培养制度,构成职前、职后一体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培养体系。通过师资培养,提高英语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技能的能力、教学组织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最终使英语教师不仅成为一名“双师型”英语教师,还掌握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具备把语言教学与培养行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戴立黎,邱瑞年.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4]朱懿心,王益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5]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与考核[J].职业技术教育,2006(19).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对策分析
[作者简介]吕淑英(1973- ),女,山东东营人,东营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山东 东营 25709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5-010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也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各地各级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高职英语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国际通用的、众多学科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对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成因
1.学生情况。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多半是未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英语水平整体很低的学生,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阅读能力不强,听力比较薄弱。同时,学生生源的状况比较复杂,所招的学生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性比较大。高职学生进入学校后,表现出对英语课的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还有的学生认为英语“无用”,只要能通过考试,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2.教学内容。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使用的是本科或专科的教材,缺乏专门的高职教材。究其原因,一是生源较好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教学评估考试,为此选用本科类的教材。二是高职高专类的有些教材编写上存在质量问题,虽实用性较强,但忽略了“系统原则”。不少学校使用后觉得连贯性差、跳跃度大,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不得不中断使用。目前,高职教育尚处于未成熟阶段,教材编写需结合实际。总的来说,当前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内容上仍旧存在过于陈旧、形式较为单一、教材体系陈旧、侧重于基础知识教学而没有结合专业教学、不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等问题。
3.教学方法。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处于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采用传统的“灌输法”。教师把过多的注意力和时间花在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对于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口语练习不够。此外,教学手段落后,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学还是以“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外语教学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的硬件环境,导致学生感到厌倦,上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得不到发展。
4.教学评价。对高职生的考核仍然要以学生的高级应用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进行衡量。要重视内涵,注重学生成绩和等级证书获取的过程。评价机制要多样,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目前,高职院校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往往以笔试考试为主,卷面成绩就是学生水平的唯一检验标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仅仅通过一次笔试,不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的好坏。目前,一些院校尝试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测试,但评价过程往往随评价结果的产生而结束,统计完分数后便将试卷永久封存,结果在下一次测试中同样的问题照旧存在,错误不断重复,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所以,在英语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传授与实用能力培养的关系。英语教学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其次,正确处理好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灌输式英语教学表现为重读译、轻听说,重接受性技能训练、轻表达性技能培养。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将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放在培养阅读涉外业务交际资料及有关应用文的能力上,把听、说训练提到教学的重要地位上来。再者,还要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部分学校及其教师把英语各类考试看做是英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尺子。考试本身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反馈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检测教师教学活动效果。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考试和教学的关系,回归考试的本来目的,防止将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2.精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必须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首先,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必须是与学生目前所选专业和今后毕业所从事的工作、行业有紧密联系的,所选用的口头和书面材料以及语言情境都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环境下可能遇到的情况。学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课程内容而且应使学生能够在交际中用得上。其次,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与其业务有关的涉外活动,只要能用外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就可以了。因此,教学内容要有典型性。由于高职教育不像普通本科教育那样追求学术性,在教学中应该多教给学生怎么办的知识,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教给学生,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方法以讲解和传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对讲授法进行变革,在继承传统“独白式”教学讲授法优点的同时,弥补缺点,变讲授为讲授与对话相结合,以对话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实际生活、具体情景的教育,有效地教会学生英语这门语言,使我们所教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实现情景化的教学。再者,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适应差异,因材施教。
4.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基本要求》中指出要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因此,教学手段要从传统的“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的非电子媒介过渡到电子媒介。教学中多运用幻灯、投影仪、电视、微机、计算机网络、语言实验室、卫星传播等多媒体,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完善教学评价。构建系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推动高职院校的基本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习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实践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恰如其分的测试。因此,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手段除了笔试外,还要增加对学生口试、实践操作等考核,依据学科学习内容加大实践操作与作品展示、主题答辩等考核。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结合的方式。另外,结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我们要根据职场的特点来设计多方位、立体式的考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表现,在考试的组织上根据测试性质、考察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6.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执行者,英语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要制定师资建设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积极想办法引进优秀的英语教师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带动在职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每学年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英语改革、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专业英语等方面的培训。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完善、专业的过程,职教师资培养应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和培养制度,构成职前、职后一体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培养体系。通过师资培养,提高英语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技能的能力、教学组织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最终使英语教师不仅成为一名“双师型”英语教师,还掌握与其所教专业相关的知识,具备把语言教学与培养行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戴立黎,邱瑞年.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4]朱懿心,王益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5]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与考核[J].职业技术教育,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