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强化学生审美认知,同时还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继而使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得到切实提升。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然后探讨了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希望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能力  培养
  0.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美术课程中非常重视学生个性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让学生思维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特性得到有效的发展,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创造潜能,并让学生具备将创新观念转变为具体美术成果的能力。
  1.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1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形式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通过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美术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美术素养,进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转变传统教师单纯进行讲解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进行共同学习及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1.2提高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门基础的艺术课程,该课程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影响,很多小学生认为美术课枯燥乏味。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教师可将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教学重点。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课程教学中重视美学元素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的重视对美术技能的培养,会让学生对美术课程有抗拒心理。但事实上,小学美术课程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学元素[2]。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的美学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关注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讲解小学美术《我为祖国造大桥》这一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著名的桥梁,比如卢沟桥、赵州桥、铁索桥、广济桥等,在展示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桥梁美感。在学生欣赏后可以让学生讲述桥梁的具体构造及绘画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与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造桥梁,同時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桥梁用画笔描绘出来。在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桥梁后,教师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作品中创新能力的表现,以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乐趣,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天性是爱玩,尤其是对游戏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在游戏中可以让学生的快乐的过程感受并且获取经验,此外游戏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中长时间注意力不集中情况。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美术课程内容,设计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借助游戏让每一名学生均可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以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老人儿童》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应用游戏来引入课题。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事先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分给学生,邀请学生自己编演话剧,其它未参加的学生则为观众。通过精彩的表演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在表演过程学生努力表演,未参加的学生看的入迷。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情景剧的表演中,引导学生自编自演童话剧及课本剧,这样让每一名学生均有参与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相关的美术知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
  2.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常常是课堂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牢牢占据教学主导角色,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对美术教学质量提升不利[3]。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因为课堂学习主体发生了巨大转变,因此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应转变教师的课堂主导角色,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自主想象空间及创造空间,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美术《你会设计邮票吗》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可见及食物为学生展示各种精美的邮票,同时还为学生讲解邮票的构成要素、排版等,使得学生对这类食物有更深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邮票进行自我创作,在学生创作过程要求教师充分照顾学生主体思维,强化个人理解,在学生美术创作过程教师不能干扰学生,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进而保护及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而在具体的美术创新能力培养上,需充分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学生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此外还要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美术课程教学效果及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静.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5)
  【2】韩莹莹.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7)
  【3】孔瑞英.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15)
其他文献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作文主要是利用文字的方式充分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作文写作难度较大,在具体写作环节中经常会感到无从下笔,或者是出现文字表述错误、作文层次不分明、主题思想不突出等问题,导致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来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
小学美术创作课是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地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重要课业形式。通过绘画创作,它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启发学生在创造和发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情操。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上好绘画创作课,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概括以下几点。  一、
成绩排名是当今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尽管有的学校没有规定每次班级考试成绩必须排名,但学校进行大型考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会录入文档进行排名。有的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培养学生的个性成为关注的焦点课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合理搭建语文课程资源结构,汲取校内、校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较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课程资源的观察、自主感悟和累积沉淀,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个性,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 个性
时至年终期末,一年一度的教师业绩考核工作又开始了。然而教师业绩考核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一些学校因为领导与教师之间对考核的内容、标准、形式、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而闹得不可开交,一些教师因为自认为考核标准有失公允而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一些学校领导苦于找不到一套科学、公正而合理的考核标准而苦恼不已……教师业绩考核成了一个两难问题,成为学校管理层和一线教师“胸口永远的痛”。    一、 业绩考核
如果说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教师是一盏盏指路明灯,那么班主任就是最亮的一盏灯,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明显。班主任这个角色,它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培育学生成材,而且要培养学生成人。  一、解读班主任  (一)班主任是什么  在班级层面,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校层面,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的角色是日常事務的管理者、学生心灵的导航者、教育团队
小引: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有着诸多问题,例如,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习作脱离生活实际、作文中没有生活、抄袭现象较为严重等。对此,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作文课堂方向,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尤其是加强生活中对于人物的观察。通过观察,结合作文课堂上对人物描写的探讨,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
【摘 要】  培养“读者意识”,应当从小抓起。针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读者意识”主要策略是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日常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基础,对读者意识的培养进行探索,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教学 学生 读者意识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作文的受众是谁,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站在读者
作为油气化探重要指标酸解烃的赋存机理为化学吸附轻烃.由于目前酸解烃分析方法所能解吸的主要为与样品中碳酸盐相吸附的轻烃,在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地区,水动力条件弱的沼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