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这道题解法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作为高考题,多数学生都会有思路。即使想不到巧妙的解法,至少还可以通过思路二来做。但解决问题的层次高低,已经在解题时间上区分出来了,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区分度。
二、试题的设置体现了创新意识。《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指出:“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能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路一正是跳出求直线方程的常规方法,利用对称性,创造性地得出结果。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
这种解法的意义还在于,学生意识到解数学题还可以这样“取巧”。数学给很多学生的印象就是“埋头苦算”,所以当笔者告诉学生这道题就是要你“猜”的时候,学生现出了惊奇的神色。事实上,从数学史我们知道,数学并不是一步步冰冷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很多时候都是数学家借助良好的直觉看到远处,然后才是推理,验证,修补,完善。课程标准确定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指出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包括知识的来龙去脉,结论的背景、产生过程和意义,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等等,这也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特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解题后留有反思的空间。从结果逆推,得到一道平面几何题,用初中知识即可解决,并且当为锐角、直角或钝角时均成立。一道好的题目就是这样有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的感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二、试题的设置体现了创新意识。《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指出:“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能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路一正是跳出求直线方程的常规方法,利用对称性,创造性地得出结果。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
这种解法的意义还在于,学生意识到解数学题还可以这样“取巧”。数学给很多学生的印象就是“埋头苦算”,所以当笔者告诉学生这道题就是要你“猜”的时候,学生现出了惊奇的神色。事实上,从数学史我们知道,数学并不是一步步冰冷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很多时候都是数学家借助良好的直觉看到远处,然后才是推理,验证,修补,完善。课程标准确定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指出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包括知识的来龙去脉,结论的背景、产生过程和意义,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等等,这也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特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解题后留有反思的空间。从结果逆推,得到一道平面几何题,用初中知识即可解决,并且当为锐角、直角或钝角时均成立。一道好的题目就是这样有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的感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