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想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在批判传统教学的糟粕中建立起来的能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传统教学低估了人类巨大的学习潜能。情境教学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教学过程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吸引力、感召力、启迪力,引起心灵共鸣,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获得满足求知欲的快乐;爱护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服务,教与学合作,架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桥梁;因材施教,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学生虽然年幼,生活阅历也不丰富,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时也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经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作者描述的是抗美援朝胜利后中国志愿军战士和生死与共的朝鲜人民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为了让学生进入文章所写的生活,就可以联系爸爸出差这样的事情,把课文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学习。
二、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从这一规律出发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可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一般来说,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可分以下几类:
1、运用实物本身
例如:《瀑布》中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衬”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很难回答,就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创设一种情境:首先老师拿出一朵鲜花,再给这朵花配上几片绿叶,让大家感觉这朵花怎么样,接着又让同学们观察××同学洁白的衣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领巾显得更鲜艳。在此基础上,课文中的诗句该怎样理解就不难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衬”字的意义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直接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查字典,就采用这种直观法释义,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衬”字的含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加以强化,能做到学用结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做实验
例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学生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紫”。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阳光下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日照中燃烧的蜡烛的烟雾。这样,学生对“紫烟”就有了形象的感知,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诗句的含义,领会“紫烟”的妙处。
3、运用实物模型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马过河》一文中老牛、松鼠、小马他们说的三句话,就可以借用实物模型来演示。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适量的水当作一条河,然后分别把老牛、松鼠、小马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比较老牛、松鼠、小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为什么说水“浅”,松鼠为什么说水“深”,小马试过后为什么说水不深也不浅。由此,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去试一试的道理。
通过实物演示,形象生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难点创设了一个“场景”。学生亲临“场景”,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思维火花迸溅。
三、借助挂图、图画来创设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画与文之间的关系,当人们用文达意时,心中总有个“境”,这个“境”就是画。可见,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四、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如果把音乐引进课堂,能将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欣赏到了大自然景色的美,也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雷雨》,教学一开始,就可以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让学生听着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象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象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做法常常有三种:
1、进入角色
当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进入角色时,让孩子们分别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分角色朗读
课文中有几个人物分别指定学生以该角色的身份来朗读,另请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分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中各种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也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到课文中的事好像就发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3、直接表演
有些课文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装扮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电教手段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方式和方法。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利用录音带、投影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情境教学是教师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使教学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依据教材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之一。
情境教学是在批判传统教学的糟粕中建立起来的能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传统教学低估了人类巨大的学习潜能。情境教学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教学过程对学生具有明显的吸引力、感召力、启迪力,引起心灵共鸣,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获得满足求知欲的快乐;爱护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服务,教与学合作,架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桥梁;因材施教,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学生虽然年幼,生活阅历也不丰富,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时也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经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作者描述的是抗美援朝胜利后中国志愿军战士和生死与共的朝鲜人民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为了让学生进入文章所写的生活,就可以联系爸爸出差这样的事情,把课文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学习。
二、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从这一规律出发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可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一般来说,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可分以下几类:
1、运用实物本身
例如:《瀑布》中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衬”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很难回答,就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创设一种情境:首先老师拿出一朵鲜花,再给这朵花配上几片绿叶,让大家感觉这朵花怎么样,接着又让同学们观察××同学洁白的衣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领巾显得更鲜艳。在此基础上,课文中的诗句该怎样理解就不难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衬”字的意义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直接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查字典,就采用这种直观法释义,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衬”字的含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加以强化,能做到学用结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做实验
例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学生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紫”。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阳光下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日照中燃烧的蜡烛的烟雾。这样,学生对“紫烟”就有了形象的感知,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诗句的含义,领会“紫烟”的妙处。
3、运用实物模型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小马过河》一文中老牛、松鼠、小马他们说的三句话,就可以借用实物模型来演示。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适量的水当作一条河,然后分别把老牛、松鼠、小马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比较老牛、松鼠、小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为什么说水“浅”,松鼠为什么说水“深”,小马试过后为什么说水不深也不浅。由此,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去试一试的道理。
通过实物演示,形象生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难点创设了一个“场景”。学生亲临“场景”,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思维火花迸溅。
三、借助挂图、图画来创设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画与文之间的关系,当人们用文达意时,心中总有个“境”,这个“境”就是画。可见,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四、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如果把音乐引进课堂,能将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欣赏到了大自然景色的美,也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雷雨》,教学一开始,就可以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让学生听着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象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象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做法常常有三种:
1、进入角色
当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进入角色时,让孩子们分别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分角色朗读
课文中有几个人物分别指定学生以该角色的身份来朗读,另请一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朗读,连缀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分角色朗读构成一个整体。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中各种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也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到课文中的事好像就发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3、直接表演
有些课文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装扮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电教手段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方式和方法。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利用录音带、投影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情境教学是教师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使教学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依据教材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