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企业篇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谦和儒雅显风华,淡然从容真风流。
  他着一件休闲T恤,穿一条蓝色牛仔裤,自然随性地坐在记者对面的,他就是叱咤云南商界、展浩荡雄风的云南万方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东盟集团副董事长李如华。如今各种荣誉加身,风光无限,但在记者对其进行采访的近五个小时中,李如华始终保持着低调、谦逊、平易近人的滇东汉子的作风,骨子里透出的仍是内敛、不事张扬的大家风范。
  即使看过其履历,也很难把戴着副眼镜,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斯文、儒雅的李如华与他的军旅生涯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能取得如今的赫赫成就,七年军旅生涯的锤炼无疑是李如华生命中无论如何都不能抹去的宝贵经历。欣然从戎,让他找到了自我,认清了自己,更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及永不服输的斗志。
  谈起那段经历,他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岁月……
  少从戎旅显风华
  1962年,李如华出生在曲靖市麒麟区一个美丽的山村里,家里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他排行第六。因为是幺儿,李如华从小深得母亲的宠爱,他说:“虽然那个年代比较艰苦,但母亲对他可谓是溺爱有加,有母亲在,他就能天天吃上白米饭。”从那时起,李如华心里就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
  1978年,李如华考取了高中,但是他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一颗年少贪玩的心始终都没有放在书本上,可想而知,他的各科成绩平平。那年正是自卫反击战打响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笼罩在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激越热情里。“百万精忠报国士,誓守三朝无圣主。”许多预备役军人纷纷报名上了前线,学校里学生们也是热血沸腾。
  从军的想法如此热切,对于当兵入伍,他充满了向往,而且能穿上军装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李如华的父亲年轻时也做过军人,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同年冬天,李如华顺利参军入伍,那时他还是16岁的青葱少年,本应无忧无虑地、快乐地生活。进入部队后,他的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机。
  军列将他从曲靖载往广州,他成了广州空军后勤部某部500名新兵中的一员。到了部队了恰似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在那里,他学的是飞机仪表的维修与保养专业。那个曾经贪玩、调皮、无所事事的李如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迷惘与困惑成了过往。进入部队后,他感到的是充实,当看到未来希望的曙光时,又是莫名难抑的激动。由于他学习努力,工作积极,要求进步,入伍才三个月,李如华就加入了团组织,一年零八个月时,他已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曾经少年多壮志,胸中常怀破天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要当将军首先就得有过硬的本领。经过刻苦的训练,在广州军区一次军以上首长都参加观摩的全军大比武中,李如华代表所在部队参加了比武,结果获得了全军第一名,他所在的班因此荣立集体三等功。李如华说:“自己原来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在部队,自己快速的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因为过硬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专业技能,在所有士兵里,他都表现出了卓尔不群的天赋。不到一年的时间,李如华就从士兵成长为了班长,那一年他还不到17岁。如此之快地当上班长,是他一个士兵小小的梦,这本应是让他为之骄傲的事,但一些在了部队几年的老兵因此对他产生了恶意。
  李如华依然记得的是,在他任班长时,一个性情古怪的战士经常顶撞领导,他批评过他几次。有一次,那个士兵无缘无故地就打了李如华一拳,出于理性,让他克制,李如华并没有还手。对这件事,组织追究下来,要处分那个士兵,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他没有向上级反映,说是事出有因,是他平时没有把战士的思想工作做好,请求上级不要处分那个士兵。事后,那个士兵既感动又愧疚。最后,他主动要求在中队大会上做自我检讨,并向李如华公开道歉,从此这位战士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了。
  成大事者,必有大度的胸怀。在部队,李如华就是这样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人。李如华任班长时,一个在部队已当了两年半的副班长的战士,对他明显然充满了不满和抵触的情绪。不过李如华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资历上都不能与副班长相比,但是他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对方,他首先从工作作风、工作成绩、工作能力上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赢得对方的尊重。在生活中,两人难免存在许多摩擦。有一次,趁李如华不在时,他将矿灯里的硫酸故意洒在李如华的军装上,结果一大片军装都成了白色,李如华看到衣服时,已明白做事的人是谁,但没有声张出去。这件事,组织还是追究了下来,要查个水落石出。李如华心里明白,这事要是被查出是谁干的,有可能上升为政治事故,轻则给予处分,重则开除军籍。他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后,主动报告组织,说硫酸是他自己不小心打翻弄在衣服上的,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心大能容海,说的就是这种心态。从此,副班长对李如华佩服得五体投地。法国作家雨果也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因为宽广的胸怀,让李如华获得了对手更多的尊重,也让他在之后的商海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惟有拥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拥有远大的眼光,才能将事业做大、做强。
  忠孝难全亲为天
  入伍后入团,随后入党,成长为班长,是部队锤炼了李如华坚强的意志和披荆斩棘的勇气,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他要在部队好好干,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念。
  在入党制度和提干制度都比较严苛的当时,入党和提干是每一个战士的心愿。入党的心愿已了,李如华接下来的心愿就是提干。据李如华介绍,在当时想要提干,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考军校,一种部队保送。因为李如华在任班长期间,各方面工作表现突出,他顺理成章地被部队保送到教导队学习,学习归来后被提升为分队长。随后也是因为各方面素质过硬,李如华又被选拔到徐州后勤军事学校进修了8个月,回部队后就被提拔为中队副中队长。
  组织的信任让李如华更坚定了拳拳的报国之心。对于一个想成为将军的士兵来说,李如华正朝着自己梦想一步步迈进,而用他的话说就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任中队副中队长期间,因为工作兢兢业业,做事勤勤恳恳,李如华得到了军区首长的高度认可,对他说,他的前途坦荡,未来一片光明。   但是李如华姊兄六人年龄差距比较大,大姐比他大24岁。于是,他还风华正茂时,母亲已到耄耋之年。那时候母亲的身体也不好,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母亲的哮喘成了不冶之症。那种情况之下,她身边本应该儿女环绕,但是因为哥哥姐姐都已成家立业,工作地点离家都较远,交通又不便,母亲只能拖着病弱的身体在孤独中与病魔抗争。
  1983年,李如华在部队当了六年兵,父新止不住牵挂,从曲靖大老远来到广州探望他。知道父亲来探望李如华的消息后,部队首长亲自接见了老人家。嘘寒问暖过后,首长问父亲有何要求,父亲不假思索地告诉首长,他们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身边需要有人照顾,希望李如华转业到地方工作,方便照顾二老。首长告诉父亲的是,李如华年轻有为,是部队重点培养的对象,希望用更好的方法处理二老的赡养问题,不能因为家庭拖了李如华发展的后腿,不能误了他大好的前程。于是,李如华的转业报告就被压了下来。
  时隔一年之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哥哥姐姐们都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老人。一边是大好的前程,一边是病痛缠身的母亲,该如何抉择是摆在李如华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想到小时候母亲万般疼爱自己,现在母亲病倒在床自己却不在她身边,他感到深深的愧疚,他怎么能只顾自己的前程而撇下年迈的父母不管呢?李如华告诉记者,军人有千千万万,部队少了他一个人不要紧,因为还有更多优秀的战士会崭露头角,更能胜任军事任务,而父母只有他和哥哥两个儿子,父母不能没有他,在他们年迈的时候,他就是他们的天,他必须要回到家撑起他们希望的帆,在父母的身边尽孝,让他们安享晚年。
  最终,李如华再一次将转业报告递交给了组织。虽然部队领导希望他为自己的前途再作考虑,不要轻易就作决定,但是那时候李如华已做好了回家照顾父母的准备,那个想法坚定而不可动摇。领导见李如华的拳拳孝心可鉴,心生感动,也就没有再作挽留。
  从此,他结束了七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回到了父母身边。
  李如华告诉记者,很多和他一起当兵最后坚持下来的,现在都升为师以上干部了,他若不离开,现在至少也是师一级领导了。说这些话的时候,记者没有从李如华脸上看到半点遗憾。进入部队,是他找到自我的开始,转业后,他又将面对自己人生的又一次转机,他的人生轨迹将再一次发生变化,一个梦想当将军的士兵最后还是做回了普通人。而成大事者,路有千万,李如华将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以此回报社会。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路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李如华没有认为自己的人生走错了方向,或许意味着他的人生将会有更多可能性。他始终就是这样一个勇往直前的人,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一路往前走,总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敢为人先搏激流
  1984年底,李如华转业回到曲靖。
  回到曲靖,在等待政府安排工作期间,待业对李如华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他习惯了在部队时的充实,突然闲下来让他有些不适应。他也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能像当兵之前那样,茫然、无所事事、漫无目的。因为在军队时,他学的是飞机仪表的维修与保养,在部队时,为了保养各种复杂的飞机仪表,他甚至拜了当地的仪表大师为师,因此修理钟表对他并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在待业期间,李如华决心开一家钟表修理店,专治钟表的各种疑难杂症。
  钟表店开起来了,生意好到让他颇感意外。在当时,普通工人工资每月只有30—50块的情况下,他一个人早上就可以挣到30元。他每天只是早上工作,下午就闭门谢客,下午的时间,他就约着朋友去郊游,或者去河边钓鱼,生活得悠闲自在。
  就在生意兴隆时,李如华接到了相关部门的通知,要他到经委供销公司曲靖分公司任经理,享受干部待遇。于是,他只得将开业不久的钟表修理店关了。在李如华任经理之前,供销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他是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州回来的,因此比其他人具有更开阔的思路,更远大的目光,于是他找准公司年年亏损的弊端所在后,魄力十足地进行了改革。当时,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也开始尝试着改革,政策上实行双轨制,在计划经济的同时,也允许自主经营。对于供销公司的改革,李如华首先采取的就是扩大经营范围,公司原来以服装和五金为主,改革后将洗衣机、缝纫机和自行车的销售也纳入到经营范围中来,结果产品供不应求。其次就是节约成本,在员工工资没有扣减的情况下,狠抓内部管理,成本一旦降下来,利润自然就上去了。李如华还告诉记者,在当时,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非常不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这些都是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内容。
  上任不到一年,在李如华的带领下,公司扭亏为盈。他为公司创造了24万的利润,不仅为单位创造了效益,也为员工谋得了福利。
  能成大事者,必有大智慧。李如华不仅有着军人强健的体魄,更有着一颗善于学习的心,因此他并不像很多军人出身的商人那样,他是靠谋略,靠智慧赢得市场。这或许跟他喜欢读历史书籍有着很大的关系,他告诉记者,在工作之余,除了打打高尔夫和网球,他最大兴趣就是读史,通过读史,可以学到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经验,从而获得大智慧。
  苏轼在《晁错论》里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李如华有的就是在部队里锤炼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部队给了他太多的财富,以至于今后在涉足各个领域时,他都能取得成功。同时,李如华又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不断更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人。这或许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更是他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他在之后傲立云南商界的生存之本。但对于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来说,李如华并不情愿每天都过着重复的生活,他需要更自由、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于是,1986年李如华决定停薪留职,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公司并不同意李如华的申请,便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要他每月缴纳停职留薪职金300元,那时候,李如华每个月的工资才有80多元。但是外面世界很精彩,李如华义无反顾地接受公司开出的条件选择了离开。   他如此决定,遭到了当时女友的母亲的强烈反对。在当时,要谋得一个稳定的铁饭碗谈何容易,别人争着抢着都想要个铁饭碗,而他却要放弃,去做个体经营。这事即使放在现在的社会来看,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量。其实,假如没有如此大的勇气和胆量,李如华也不可能将自己后来的事业做得这样大、这样辉煌。当时女友告诉她的母亲:“如果李如华守着铁饭碗,不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的话,那他就不是李如华了。”
  女友的母亲终于对改变了对李如华的认识,并不惜动用她自己的嫁妆和一生的积蓄,为他筹措创业的启动资金。这时候的李如华,已被推到了只许赢不能输的境地里,他已没有后路可退,他不能辜负准岳母和女友对自己的信任。李如华丝毫不敢懈怠,紧锣密鼓地地筹划着开一家音响店的事。在那个时代,音像是个新鲜的、有趣的玩意,年轻人们都在听着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追赶着潮流。开店后,生意出奇的好,李如华悬着的一颗心也才慢慢地落了下来。
  这就是李如华,一个敢为天下先,勇搏激流的人。后来妻子这样评价李如华:“只要勇往直前,就没有他做不成的事。”
  多情重义比金坚
  说起从商这么多年,最想感谢的人是谁时,李如华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是朋友!在他那里,朋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中国这样一个“朋友多了路好走”的国度里,朋友固然能为一个人的成功提供助力,而事实上,给李如华更多支持的是自己身后的女人。在李如华感谢的“朋友”里面,还应该包括他的妻子。
  情深莫过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夫妻。李如华与妻子相遇就是在他创业的初期,因此,妻子目睹了他如何一步步由低谷走向人生的巅峰,其中的酸甜苦辣外人不足以道,只有妻子才深深地懂他。李如华说,只要工作需要,妻子是完全理解和支持他的,因此他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事业上。但是,李如华并不是工作狂人,他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于他来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他将两者分得很开。一旦下班回家,他便将时间就交给妻子和儿子,不再谈工作上的事。一家人过着幸福温馨的生活。
  但是身为云南万方投资集团和中国·东盟集团的掌舵者,李如华工作的毕竟占多数时间。为了弥补欠下妻子的太多东西,李如华每年都会带着她到国外去度过一段时间,静静地享受两人世界的甜蜜。李如华说,他有必要在精神上给予妻子应有的东西。有一年,夫妻两人到了美国芝加哥度假时,李如华想要给妻子买一份价值几万美金的礼物,但是妻子嫌太贵,执意不要。对李如华来说,他想要给妻子的并不是价值多少的礼物,而是一颗对妻子的感恩的心,谢谢她一直陪伴在身边。
  对于儿子,首先李如华给予他最好的教育条件,让他接受优质的教育,但是学习之外,李如华对儿子管教非常严,他不希望将儿子培养为富二代,他想让儿子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在儿子读大学时,李如华资助儿子开了一家酒吧,让他学习之余就去管理经营,儿子似乎也继承了父亲经商的传统,一年他就可以挣20—30万元。李如华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让儿子这样做,就是想让他体验生活的艰难,让他从基层做起,养成富而不娇的品格。儿子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酒吧里,他不只是老板,来客人时,他也要像个服务生一样地端茶送水。李如华为儿子感到骄傲。
  李如华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亲人。对于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度过峥嵘岁月的战友,李如华也是珍惜备至,任何一个战友需要帮忙,他都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他告诉记者,当年一起当兵的500个战友,现在很多都已回到了农村老家,过着穷苦的生活,个别的甚至连子女的学费都交不起。当这些人找到李如华时,他会二话不说,对方需要多少就给多少。战友说还,他则告诉对方,不用还,也不要跟他提还钱的事。这方面的账记在李如华个人名下的,多达160多万元。
  李如华并不是要通过帮助战友来炫耀自己的财富,这也不是他做人做事的风格,他只是看重曾经出生入死的那份兄弟情谊,那是千金难买的。亲情、友情、爱情,在李如华看来都是比金钱珍贵的东西,都是他值得用一生用心去珍惜的。
  侠胆义肝真英雄
  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品质,或许是经过部队的锤炼,李如华的骨子里一直都透着股正气。在这个明哲保身的时代,人们都怕连累自己而刻意回避着不必要的麻烦,李如华却不偏偏不这样,路见不平,则拔刀相助。正义感在他看来就是沉甸甸地使命。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是任何一个人都爱慕的,但是有的人采取的方法都是违法乱纪,有的人采取的是损人利己,李如华却始终能做到不贪恋不义之财,是自己的则取之,不是自己的则远之,这也是他做人的原则,正义源正内心。
  正如当看到别人抢夺女子的包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加以制止。故事是这样的,一次在小区里,李如华出门就看到一个男子正在抢一个女子的包,在光天化日下,居然有人敢如此胡作非为,他没有多想,迅速上前,就要去制服那个抢包的人,结果那个歹徒一溜烟就跑了。
  类似的事不止一两次。有一次则是在曲靖一个繁华地带,一群人围着糕点店买蛋糕,但是在就在大家都不注意的时候,三个当地某部队的士兵,点燃了炮仗扔进人群中,其危险可想而知。成群的人们一时惊吓得四散而开,还好没有人员受伤。因为该部队在当地一次自然灾害中立下过功勋,战士们便开始骄横起来,欺压老百姓,但同是出身于军人的李如华看不下去了,战士素质如此之低,让他非常痛心。那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去就要找那三个人理论,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敌三个人呢,结果李如华被那三个人打了一顿。那三个人想要跑,李如华却一直紧紧地追赶,在一个路口处,值勤的交警因为认识李如华,知道他的为人,于是出手相助,将那个三个人制服并送到了派出所。
  李如华告诉记者,他珍惜那股正义感,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都还保留着,尽管现在体现正义的方式不再是动用武力。“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也正因为拥有一颗正义的心,李如华才会在事业上一步步走向巅峰,走向自己人生最辉煌的阶段。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某种意义上说,很难将企业家与商人完全区别开来,特别是在中国,纵使是一些知名企业家,也难以完全避免商人的习性。但是可以这样认为,商人是比较理性的群体,虽然他们都有增加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但与生意人一样,他们认为只要在法权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正当方式获利便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没必要肩负似有似无的社会责任。对于他们,手段是手段,但目的有时也是手段。   企业家则不同,他们不仅可以利用才智和时机获得利润,更能利用他们所获得利润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没有意识要越过法律的雷池,也没有动机获得个体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将商业一分为二,前者是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个体的获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者是资源分配的过程,个体的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公共性物品既是他们获利的工具,也是他们回馈的因素,仿佛有一种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充盈在他们的心中。但他们不会为所谓的纯善目的而不择手段,对于他们来说,目的是目的,手段是手段,泾渭分明。
  李如华要做是就是一个有社会担当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当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后,李如华想到的是如何回馈社会,如何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更幸福。李如华告诉记者,能取得如今辉煌的成就,因原之一就是他生在一个好的时代,是外部的大环境成就了他,那么他回馈社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李如华告诉记者,民营企业的命运与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十分紧密,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科学发展这个大环节,民营企业想要做大做强,“舍”与“得”都要拿捏有度,一个民营企业家如果只关注自己的富裕程度,而忽视科学发展对企业的要求,忽视企业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那么他最多只能算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个体老板,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限的。企业家只有大胸怀,才能有大格局,企业也才能有大突破和大发展。
  李如华告诉儿子,要是他有能力、有水平能驾驭整个企业,便可子承父业,假如他确实没有能力,那么企业便不会是他的,他必须自食其力。如果是后一种可能,企业自然就要交给有能力的人,从而创造更大的财富,回馈社会。李如华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做企业,他以赤子对慈母般的深情感谢着脚下这片红土地,并回报这片生育他的红土地。多年来,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安置了下岗职工和农村劳动力300余人,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李如华早在1995年便开始了自己的漫长的慈善事业之路,尽管当时,他的事业还不远及现在这样辉煌。那一年,在修建曲靖市潇湘路工程中,他就组织了施工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型工程机械来平整土地,折合工程造价2.5万元。
  之后,李如华再没有间断过对社会的回报。1996年到1998年,在罗平八大河移民工程施工过程中,他为附近多个村寨修通了山路,修建了屋基、水沟,还为一些比较贫困的布依族村民捐款捐物;1997年到1998年,在罗平黄罗公路施工中,无偿为村民修复了引水渠,重建了田间道路。
  1999年,李如华以自己的名字在茨营哈马完小设立了“如华助学基金会”,并出资2万元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2002年,他再次对茨哈马完小贫困生、三好生、优秀老师分别给予了奖励。
  2008年,汶川地震,听到消息后,李如华第一时间便以公司名义捐款30万元,个人捐款3000元。2011年又为罗平九龙镇抗旱救灾捐款2万元。
  何为大爱?大爱者无疆。李如华的慈善行动,已不再局限于那片生育他的土地,也不再局限于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将爱心播撒向了世界。据了解,2011年,作为泰中两国友好使者,李如华受邀参加云南普洱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代表团到泰国进行访问。那一年,泰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自然灾害,在访问泰国彭世洛府、彭世洛市期间,为当地灾民捐款5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李如华和他的万方集团已为社会公益事业、贫困山区、受灾地区、学校捐款达400多万元。李如华认为,慈善并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事情,不仅仅是身体健康的人帮助残疾人、有钱的人帮助穷人,它是全社会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事业。虽然,一个人的爱心与捐赠金钱的多少是无法划等号的,用钱来衡量一个人的爱心,也是很狭隘的,但是李如华始终用行动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多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着从点滴小事做起,将爱心持续、持久地传达下去。
  李如华说,他那么做,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爱和善的本能,他认为那是一个有爱心的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是一个有爱心的企业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报效祖国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军是一种,经商也是一种。李如华最终没有成为梦想中的将军,但他用一个企业家的担当回馈了社会,成为社会学习的典范。他说,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但是有多大的能力就承担多大的责任,“勿以善小而不为”。
  此时,记者脑海里又闪现出了李如华被母亲悉心照顾、万般疼爱的画面,对于一个赤诚之子,他回报母亲的是放弃自己大好的前程,回归故里以同样的爱来悉心照顾母亲。慈善反哺社会,体现的不仅是李如华善良的本性,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更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对这个社会的担当。
  驰骋三十年疆场,纵横八百里云岭。
  李如华没有驰骋疆场三十年,却在商场上纵横了三十余年。天下风云出我辈,商界注定要出李如华。一个没有成为将军的士兵,却成了云南商界叱咤风云的响当当的人物。云南商界因为有他的存在而充满传奇;因有他的引领而生机勃发。
  他就是一个声震万方的“侠胆义士”,没有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而在广阔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尽管没有在军绿色的梦里报效祖国,却亲手打造了一个财富王国回馈社会——他就是李如华。
  庄周在其《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这是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最早记载,庄周笔调汪洋恣肆、气势磅礴,描绘出鲲鹏九天翱翔的伟然。
  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理想的图腾。万方集团堪比作那“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虽然李白在诗句中极力夸张这只大鹏的神力,但是现实中的万方集团和东盟集团就犹如两只振翅高飞的大鹏,凭借自身的努力,大展宏图,惊艳于世!
  双鹏并肩同展翅
  云南万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曲靖万方集团总公司,集团下设有多个子公司,是集投资、金融、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公路建设、巿政工程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园、大型商贸城为一体的集团化经济实体。   曲靖万方集团总公司于2011年5月经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为云南万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全资控股公司有曲靖万方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曲靖万方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云南万方巿政工程有限公司、云南亲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曲靖丽景小额贷款公司。现有职工人数228人,并且全员办理了五险,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2005年,曲靖万方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万方集团所属公司获得了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核发的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达十二个,共计探矿面积307平方公里。曲靖万方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矿区位置在富源县境内,交通方便,供水、供电、通信、原材料供应及劳动力来源等外部条件俱佳。通过钻探,发现有5层可采煤层,与富源鲁南煤矿及广东拓盛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共同开发,现已探明属优质主焦煤、平煤储量在5亿吨以上,可建成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吨的现代化煤矿。师宗独龙煤矿资源丰富,储量稳定可靠,属优质主焦煤,所有手续已快办完,可望一年内开工建设成为年产30万吨的主焦煤矿。
  万方集团组建后,在所有工程实施过程中,李如华都在狠抓工程质量,视工程质量为生命,在集团子公司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并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项工程建设中。万方集团子公司无论是在市内或者市外承揽的各项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均为100%,优良工程率达85%以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年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0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百强企业”,名列百强榜前50名。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2011年万方集团与泰国东盟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中国东盟集团”在省内投资24亿元,建成面向东盟十一国的大型物流商贸城,建成10万亩的咖啡种植基地,建成了3万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及加工基地,建成1万亩的香菇种植及加工基地。最终形成集种植、加工、物流、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带动30万农户增收致富,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咖啡产品已同世界知明品牌达成包销协议,其余农产品由泰国方面包销或转口贸易。为了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2011年万方集团在昆明北京路购买了具有昆明地标性建筑的五A级写字楼“欣都龙城”,预计2013年6月底前将公司总部迁至“欣都龙城”办公。
  欣逢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伟大变革时代,李如华在时代给他搭建的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舞蹈,一展雄才,像大鹏展翅一样,在无垠的蓝天里腾翼三千里,成为了独领风骚的优秀企业家。如今我们目睹的是李如华的盛世王国,金碧辉煌,繁荣昌盛,却不知这万顷之国是如何铸造,两只大鹏是如何搏击长空,领舞沧海的。这其中的故事笔者将娓娓道来……
  万里之巅步维艰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李如华董事长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那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努力而得来的成果。看今朝辉煌,忆往昔峥嵘。那些年,他是一个热血青年,有理想,有激情;那些年,他也失落过,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为选择的无奈和迷茫;那些年,他始终不断寻找希望,时刻做好准备接受挑战,充满着自信和勇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有万方集团和东盟集团两鹏并肩之盛世,无疑也有其成长的悠悠岁月。说起李如华的第一桶金,无论是机缘巧合也好,李如华天资聪颖也罢,总之,都让闻者佩服不已。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神州大地,在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在城市掀起了“下海”的热潮,全国人民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这一年对于李如华来说也是大喜之年,因为他成为了百里挑一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绿了军营,加上李如华与生俱来的聪颖,在管教最为森严的军队里他做起了生意,不仅大赚了一笔,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表扬。谈到这里,李如华脸上挂着一丝神秘的微笑,这越发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原来,那是在1981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持续吹了三年的时候,李如华回家探亲,带了四条当时很流行的呢绒裤回去,分别送给四个姐姐。四个姐姐收到礼物以后十分喜欢,穿出去后更是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争相到李家请李如华帮忙买同样的裤子。看到这样的景象,李如华那敏感的触觉迅速触到了商机,他想:“这种裤子部队的仓库积压了上万条,我何不把其批发过来曲靖,让几个姐姐去销售,这样既帮部队解决了难题,也满足了乡亲们的愿望,还能让自己获利?”这一举几得的事情岂能错过,李如华发挥了其雷厉风行的作风,说干就干,果然受到了部队的表扬,更重要的是让他在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的同时,尝到了经商的甘甜和喜悦,有了十足的成就感!
  第一桶金的积累对于李如华来说,是他踏入商海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对他经商之道的一个鼓励,更是对他经商之才的一种肯定。以至于让他在卸下戎装,等待政府安排工作的期间,发挥所长,积极投身到创业的大军之中,开了一间钟表修理铺,这是李如华跻身商海开的第一个店铺。由于在部队期间与飞行仪表结下了不解之缘,练就了他娴熟的修理仪表技能,对于修理钟表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开业后,李如华的钟表修理铺生意十分兴隆,工作一上午的平均收入为30元。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平均每月为30到40元,李如华只用一天上午就赚回了一个工人一月的工资,于是下午就关门谢客,或约朋友去郊游,或披蓑戴笠去河边钓鱼,过着庄子般逍遥的日子。钟表店火爆的生意迎来了李如华经商生涯的开门红,预示着他将在商道上一路红火,加之经商能拥有自由的生活,刚好应合了李如华潇洒的秉性,这就注定了李如华将在商海一展宏图,铸就荣耀的人生!
  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李如华,一个果敢的人,一个勇于追求理想的人!1986年,他向经委供销公司提出停薪留职,不料单位不但不同意,反而开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他当时虽然享受干部待遇,但月工资才80多元,而单位要他缴纳的停薪留职金每月竟达300元。更让李如华焦虑的事情不是这巨额的费用,而是遭到了热恋女友母亲的不理解和强烈反对。一边是蓝天白云,广袤的天地任驰骋;一边是阴天乌云,压力重重,让他喘不上气。在风险与利润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绝望相生的时候,李如华毅然离开,在女友的支持下,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对需求量大的音像制品和磁带行业发起进攻,顺利地获得一家营销店,并积累了一定数额的资金。   大鹏遇风则一同起。钟表店的成功,他任经委供销公司曲靖分公司经理一年,该公司就扭亏为盈,为公司创造了24万元的利润,不仅提高了单位效益,而且为职工创造了福利,这些经历就犹如那有助推之力的神风,推着李如华不断朝着商海的深处驶去。在之前积累的资金基础之上,李如华以麒麟城关文化中心的名义批复了相关的经营手续,投资15000元人民币开办了一家当时曲靖最豪华、最时尚的歌舞厅——皇后歌舞厅。歌舞厅成为了当时曲靖人追求时尚和娱乐的首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烈追捧。生意十分火爆。以至于出现了限票经营的地步,即每晚仅许出售300张票。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收益,李如华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首先是他舍得投资,大量购进先进豪华的设备;善于用人才,一旦探访到技艺超群的艺术人才,他都不惜高薪聘请,为己所用;有自身特色,李如华的父亲是当年龙云府中的高级冷饮师,由他亲自指导甚至亲手调制的饮料备受消费者喜爱,这也为歌舞厅加分不少。正是李如华经营歌舞厅的模式,既先进又科学,把官办的由文化馆开的另一家歌舞厅远远甩在了后面。皇后歌舞厅开业仅一年,营业额就超过了10万元。
  开歌舞厅,是李如华下海经商道路上的一次飞翔。当他初步完成了资本积累之后,他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继续经营已经让他衣食无忧的歌舞厅,还是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前途的产业去呢?如果前行,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片更加广阔、神秘的海域,同时也潜藏着更危险的暗礁或风暴;如果止步,他会拥有相对安逸稳定的生活,无需为暴风骤雨何时来袭而担惊受怕,但是那样难免就会成为井底之蛙。皇后歌舞厅燃烧的是激情,在那热血沸腾的岁月里,李如华并没有沉浸到歌舞厅的纸醉金迷当中去,而是选择继续去寻找更深邃更美丽的海域。于是,他为下一次的远航思索着,规划着,筹备着……
  1989年年底,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和朋友的闲聊中, 获得了一个商机:他朋友是一家车队的采购员,每年都要从外地采购价值70多万元的汽车零部件。按此计算,除了他朋友的车队之外,曲靖汽车总站等汽车运输行业若干家单位和逐年增多的私家车,曲靖汽车配件市场的前景将一片光明。于是,他萌生了投资汽车零配件市场的念头。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已经深入李如华的骨髓,马上他就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了行动,做完市场调查,接下来就是踩点勘地。他走遍了曲靖的大街小巷,来到当时的曲靖69医院旁时,他凭借商业敏感度判定,发现这里竟然就是他寻找很久的“风水宝地”:这里不仅交通便利,南来北往经过曲靖的车辆都要从这里分流,经过一番筹谋,他开起了曲靖市首家个体户汽车零部件销售门市。无论是行业的选择,还是铺面的选择,都证明了李如华的过人之处,门市生意兴隆,开业第一年,仅利润就达到了30余万元。
  1991年,依据市场的需要,李如华抓紧时机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酝酿已久的交通工贸总公司应运而生。总公司下辖7个子公司,并以每亩5万元的地价征地11亩,这价格在当时被认为是天价,但李如华依旧对自己的市场洞察力深信不疑。不久,他又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汽车配件自选商场,这成为了当时滇东和滇南最大的汽车配件市场,市场内各大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种产品品种齐全,应有尽有。那时,总公司职工达700余人。
  1992年,公司进一步扩张,经销店延伸到七个县,自有资产达到800余万元,仓储货品达到5000余万元。光为他公司供货的厂家就有480余家。公司每天都要派一辆货车到火车站去提货。公司的迅速发展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组织了各部委到公司召开现场办公会,让他作了公司成功的经验报告。这时的公司已经拥有注册资金340万元,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曲靖市交通工贸有限公司是曲靖地区最大的国内独资企业。
  1996年,李如华开始把眼光投向房地产和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工程,成立了曲靖万方集团,并出任集团董事长。随后,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集团自身的不断扩大,其涉足的范围越来越广,先后成立了药业公司、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公路桥梁工程公司、机械化施工工程有限公司等等。从此以后,万方集团走上了顺风顺水的发展道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之时,其羽翼也日渐丰满,虽然它早已雄视滇东高原,但是它并不满足,而是在不断汲取着营养,日益强大,如今它已经在昆明落脚栖息,欲展翅高飞,让昆明,让云南,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一睹它的风采!
  大鹏展翅道深远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万方集团这只“大鹏”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傲视商界,威震一方,自然有它自己所遵循的“道”,归纳下来总共有四:一是诚信为本之道;二是以市场为重之道;三是知人善用之道;四是越挫越勇之道。
  墨子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论及经商之道,诚信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社会中,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李如华是一位讲诚信的人,采访过程中,他颇为得意地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诚信的,关于商道的,关于他……1996年,迅速发展的曲靖市交通工贸有限公司实现了企业转型,清退仓储。李如华几年如一日的诚信品质打动了厂家,赢得了厂家的一直以来的信任。
  清退过程中,凭借他高度的信誉,数千万元仓储商品一分不剩,全部退清。这不仅使李如华在汽车配件行业完美收官,而且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零清仓!这是李如华引以为豪的事情,从他的自豪中我们窥见的是诚信的力量。诚信是万方集团的生存之本!
  市场的瞬息万变让人难以掌控,但于平凡人中总会有那么几个鹤立鸡群的睿智之人,能够用他们鹰一般的锐利之眼发现隐藏的商机,并用鹰一样又狠又准的爪子捕捉住商机,为自己所有。李如华就是拥有鹰的精神的人,他在曲靖商海曾创造过多次奇迹,时光荏苒,二十多年的光阴逝去了,到现在仍有一件事让李如华引以为豪:曲靖市交通工贸有限总公司开业头三个月,李如华当时的公司给客户让利10万元,从而赢得了客源,扩大了市场占有面。说到这里,李如华有些激动了,乐呵呵地跟记者说:“你以为到手的10万元我就这样把它白白扔了?舍与得相辅相成,有舍才有得。我从钢材涨价的信号预感到整个汽车配件市场即将涨价,便抓紧时间购进了价值100多万元的产品。实际上这些商品的自然增值幅度都在10%以上。” 没有市场就没有交易,无交易何来利润。纵观李如华的商海之战,始终是围绕市场而展开的,他先后几次转行,所涉及的行业之多之复杂,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控的,他之所以这般煞费苦心,就是为了赶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说,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是李如华与生俱来的,也是他智慧、自信、果敢的企业家风范的完美体现!   “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决不能被琐事缠绕,也不用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要知人且善用,放手让员工去做!”李如华说话掷地有声,语气中流露出的霸气足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两个集团的董事长,李如华并没有忙得披星戴月,夜不能寐,食不安寝。相反,一般情况下他只在下午工作,早上和晚上都在休息、养生、运动,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尽管如此,他依然把两个集团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众多的政界和商界的朋友都感到十分奇怪,不段向他提出质疑:“你每天都过得优哉游哉的,活神仙一般,还把两个集团做得风生水起,你看我们哪天不是朝九晚五,废寝忘食,也不见什么成绩!这是为什么?”朋友间的调侃似有万分不解,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因为李如华能娴熟地运用知人善用之道的结果。知人善用,自古典故多多,但是真正能做到的领导者却很少,朋友对李如华的询问之中,赞美和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勇于在刀刃上舞蹈的人,注定不是泛泛之辈。关于越挫越勇之道,有一个故事让记者为之动容,亦是李如华自称经商以来最值得骄傲的事。那是在1989年,李如华的皇后歌舞厅正在如日中天之际,他在街上无意看到曲靖空军某部的后勤部在卖高仿的飞行服,单价350元,生意十分火爆,顾客摩肩擦踵。空军出身的李如华看到这个情景后,顿时想到了自己在部队见过并穿过的真正的飞行服,要是能把真的飞行服批发来销售的话,一定能够抢占先机。上天眷顾,李如华老部队的飞行服厂厂长刚好是他的战友,协商之后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飞行服厂以每件210元的价格批发给他,并且按时供货。李如华喜出望外,带着真正的飞行服打入曲靖市场,以每件350元的价格出售,消费者都是识货的主,第一批货不久就销售一空。看到这样好的销售情形,李如华大批量购进飞行服,出售地区从曲靖扩展到了昭通等地。由于销售业绩极好,后来竟达到了不用上货架,顾客须亲自上门求货。即便如此,出现了单次少于100件绝不出售的局面,就连之前卖高仿飞行服的驻曲靖空军后勤处处长也亲自登门,这让李如华在获利的同时也赚足了十足的风光!这时,正赶上曲靖地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时候,李如华莫名其妙被牵涉其中,因此无法离开曲靖去履行660万的大单,生意泡汤了不说,还差点被买方告上法庭……这是他生平遭受过的最大的挫折!因此他足足消沉了三个月。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李如华是勇士,越挫越勇,三个月后,他又怀抱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商海的战场之上。“那时,我对政府、对党充满了信心和理解!”李如华坚定地告诉记者。
  李如华乃君子,君子之财取自他自己所坚持的道,形成了公司 “跨跃式、超常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诚信为本,市场为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万方集团和东盟集团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就如同大鹏的方向标,指引着它不断向前;企业文化则像滋养大鹏的养分,在其熏陶下定会越发鲜亮,光彩夺目!
  如果说用“大鹏”来比喻曾经和现在的万方集团和东盟集团一点也不为过的话,用“蛰龙”来形容未来的两个集团也恰到好处。“蛰龙”即蛰伏的龙,指尚在休养生息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据李如华董事长介绍,现在旗下的两个集团跟同行业比起来,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资源丰富;二是实力雄厚。这恰好说明了两个集团是有“内容”的,只是一直在潜心修炼而已,然而李如华董事长为人一向谦和、低调,让两个大集团也变得沉默了,就如同那蛰龙。
  蓝图已绘就
  万方集团作为李如华领导下的龙头企业,其发展动态和方向对整一条蛰龙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集团全资控股公司有曲靖万方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曲靖万方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云南万方巿政工程有限公司、云南亲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曲靖丽景小额贷款公司,集团旗下的这些公司就像蛰龙大脑里的一根根神经,每一根都非常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外,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跟某大型国有企业合作,融入商业地产项目,共同投资旅游领域。这里有李如华征战商场多年的故事,这里还凝聚了李如华平生的智慧和心血,它就如同李如华的另一个儿子,是他的心头肉。于是,李如华说,在未来的路上,一定要先把原来的公司和业务做好做强做大的基础上,考虑与深圳的一家上市公司合作,建配套的养老院项目,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个项目的市场潜力也将随之增强。
  东盟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总人口达20多亿,是世界潜力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新兴力量。云南一直致力于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加快桥头堡建设不懈努力。目前,公司与泰国东盟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中国·东盟集团”在省内投资24亿元,建成面向东盟十一囯的大型物流商贸城,建成10万亩的咖啡种植基地,建成3万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及加工基地,建成1万亩的香菇种植及加工基地,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相继建成,对于扩大公司对外商贸流通、加快公司商品对东盟的辐射将起到十分重要及明显的作用。与此同时,这些项目受到了泰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李如华前往泰国商谈多次,还受到过英拉总理的亲自接见。相信李如华一定会抓住了桥头堡建设给云南带来的机遇,响应省委关于加快桥头堡建设的口号,为云南的桥头堡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总体来说,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近三年,以“东盟现代生态农业园”为主体,以金融、地产、矿业、投资、公路巿政建设为依托,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促效益,以信誉谋发展”的经营宗旨。依法经营,按章纳税,重合同、讲诚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让公司做大、做强,逐步发展成为实力雄厚、枝术过硬、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综合实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化公司。
  当记者请李如华对他的两个集团未来的发展作一个评价时,李如华自信地说:“两个集团的前景一片光明,但是道路是坎坷的。我相信,在我的带领下,两个集团都将稳健走过今天,跨进更加辉煌的明天!”他还表示,他们今后的发展与进歩,将继续依靠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依然坚持以巿场为导向,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为云南省的经济快速,稳健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需扬鞭策马
  每一段新旅途的开始都是过去的一个顿号,忆往昔峥嵘岁月,李如华感慨万千:“感谢政府、感谢党,让我赶上了好时代,当我意气风发之时,恰逢改革开放的拂面春风,为我创造了下海的好机遇;感谢我的部队,在我思想和身体都还未成型的关键时刻接受了我,历练了我坚韧的品格,塑造了我正确的人生观,练就了我强健的体魄;感谢我的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用尽他们全部的爱来养育我,温暖我,保护我;感谢我身边的朋友,有了你们的关心、支持和那份难能可贵的友谊,才让我在这个世界上不再那么孤单;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的理解、扶持、包容和爱,才让我闯荡天涯也无惧;感谢公司的员工,没有你们就没有公司,没有公司就没有今天的李如华!我的生命中,有了这些人,这些风景;这些苦难,这些欢乐,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时刻都有着一颗感恩的心!”
  未来的路上,李如华告诉记者,他定会在担起“小家”的责任的同时,心存“大家”,为社会的公益事业献更多一份爱心,为国家的兴旺做更多一分努力!“理想是无止境的!我并非追求银行账户上的数字再多几位,我享受的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以此来体现我最大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尽到我最大的责任!”李如华慷慨激昂地对记者说,“路漫漫其修远兮”,理想怎能止步,追求怎能停滞,责任怎能推卸!
  经历这一路的洗礼,李如华必将以气吞山河之势,一啸动千山,其威震四海之日已近在咫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携云南万方投资集团和中国·东盟集团,李如华如同传奇,屹立商界豪杰之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不曾想纵横商界,却想在从军路上有番作为。
  而时势造人,李如华最终进入到商海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声震万方,在云南商界树立了榜样,成为后起之辈学习之楷模。万方集团和中国·东盟集团将在李如华的带领下,走向更辉煌的明天,创造更辉煌的成绩。两个集团将如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如雄狮穿行于无边的草原,在云南商界,两个集团的辉煌功绩注定是不老的神话。
  他们还将以拳拳赤诚之心造福乡梓,造福子孙。
  辉煌已经谱就,传奇还将续写。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李如华,谦和儒雅显风华,淡然从容真风流,可谓是云南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万方集团、东盟集团,双鹏并肩冲云霄,蛰龙惊醒啸千山,跻身云南非公百强企业行列。  滇东高原的红土地孕育了数不胜数的贤能、大亨,云南万方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如华以绝对的优势位列其中。少从戎旅,军队培养了他不拘小节,恢宏大度的气魄,他孝顺父母、做事认真、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为人之道,让身边的人为之折服,也让他在商海中闯出了自己
期刊
入刊理由:李海昆,一位敢于搏击风云的勇士,一位敏而好学的谦谦君子,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吉玛特,一张曲靖零售业的名片,一颗云南商界闪耀的明星……吉玛特因李海昆而崛起,李海昆的人生也因吉玛特而精彩!  吉玛特集团(以下简称吉玛特)成立于2002年,在董事长李海昆的带领下,该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零售连锁超市为主业,集房地产开发、酒店管理和矿产开发加工等业态拓展的新型民营企业。  吉玛特旗下现拥有云南吉玛
期刊
编者按——  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每一项重大决定、决议、决策都关系着民生福祉。本刊“高端声音”栏目,将摘编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政领导在当月的主要活动、重要讲话中所凸显出的民生大事,并对这些大事进行逐一整理,以飨读者。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秦光荣  2013年11月1日, 秦光荣主持中共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并讲话。  秦光荣指出,“
期刊
入刊理由:曲靖市昱安建工集团是曲靖市建筑类企业中的排头兵,截至2013年8月,该公司已完成10多亿元的合同产值,率先完成了与曲靖市政府订立的目标,其业务辐射范围已遍布曲靖市麒麟区和曲靖辖区内诸县,作为领导曲靖昱安建工集团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华标始终秉承“诚信为本,敢于吃苦”的精神,他依然追求着在稳扎稳打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朴实无华”,用这四个字来形容王华标,恰如其分,作为伴随着
期刊
入刊理由:合作、开放、共赢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2014年4月25日,一年一度的民企科技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在昆明星耀水乡召开,全国各地百余位企业家智慧团齐聚昆明,共襄盛举。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2014年4月25日,一年一
期刊
入刊理由:高原绿海,茶叶精茗。经过云南省多年的精心打造,普洱茶已成为云南省一张响亮的名片。五月,春城一片其乐融融,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人潮涌动;和初夏焦阳一样,随着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交易会的召开,高原上又迎来了茶叶的热销时代。  2014年5月9日上午,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交易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此次展会以 “高原普洱·世界共享” 为主题。作为我国西部最大的茶业专业展会,云南
期刊
入刊理由:曾经“苍南编织袋”,今日“世界温州人”,在做好了老板,实现了回馈家乡的愿望之后,陈教敏依然饱含激情,充满着希望。但关于陈教敏,很多人仅仅看到了他如今的辉煌,却没有想象过他曾经的辛酸。而也许此时的他早已不看重老板、会长这样的名号,却痴迷于如何拓一方天地,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自省与创新,他更希望人们认识一个作为思考者的陈教敏。  从温州苍南出发,走过广州,到重庆,最终来到了云南曲靖,陈教敏在
期刊
入刊理由:2010年4月,宁国昌投资2.4亿元成立了云南宇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从事大宗商品贸易及股权投资业务,该公司开业至今,营业额已突破37亿元,缴纳各项税费3068万元。2012年5月,央企中建材从战略布局角度考虑,并购了宣威宇恒水泥有限公司,并购后,宁国昌继续留任总经理。  云南宇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恒投资)成立于2010年4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亿4351万元,是业内
期刊
入刊理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欧美发达国家的战略布局逐步转向新兴国家。在“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战略的推动下,云南凭借着资源、地缘等优势,涌现出了一批国际化的跨国企业。2014年5月22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型企业“走出去”论坛在昆明召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全球化发展势头迅猛。国际化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标准化的标
期刊
入刊理由:三十年前看沿海,三十年后看沿边。货币是一个国家信誉的象征,金融是政策落地的重要桥梁。推动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金融“简政放权”政策的实施,“沿边金融改革”将会给地方金融、小微金融、普惠金融和包容性金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云南将会成为一个对外开放最具魅力与活力的地区之一。  云南是一个背靠内陆,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省份,坐拥三十亿人口的大市场。在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东南亚成为整个泛亚经济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