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上海地区水网密布,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剧增,随之而来的用水问题日益突出。上海已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因此如何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当务之急的问题。本文就上海市水资源现状以及节水管理现状展开讨论,并分析了节水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
1 上海市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太湖流域下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北依长江口,西接江苏、浙江两省。上海地区的水资源包括本地水资源量和过境水资源量两部分,其中本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全市共有河道3万余条,各类湖泊26个,河面率为10.1%。从数量来看,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上海主要以过境水资源为主,2010年太湖流域来水量和长江干流来水量大约1万亿立方米,本地水资源量仅为31亿立方米,不到流域过境水量的0.3%。因此,上海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流域过境水量。
1.2水资源取用概况
2013年全市取水总量89.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88.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地下水取水量0.0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9%。
2013年全市用水总量89.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按用水性质分,农业用水16.26亿立方米,火电工业用水35.98亿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10.2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12.03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3.71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78亿立方米。
1.3水资源管理情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全面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33.5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42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8%,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5%。
2 上海市节水管理现状
2.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取水管理体制
上海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取水户地下水全部、地表水(除部分火电工业和农业未计量外)基本实现装表计量,加强了取水户的监督检查,对不安装计量或计量不規范的用水户要求重新安装。取水许可地表水实行流域、市、区三级管理,地下水实行一级管理。全市形成了集取水、供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为一体的市、区两级水务(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了由市、区县水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用水单位组成的三级节水管理网络,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取水许可、水平衡测试等水资源管理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2地下水控制取得明显成效
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管理,规范建设审批管理,制定地下水开采控制目标。在市政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逐步关闭自备水井。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的禁采范围和限采范围,2003年起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制订方案严格控制新的深井开凿和地下水开采,除战备、城市安全应急备用、优水优用等特殊用井外,凡地表水公共供水管网到达地区的深井,分阶段逐步关闭,全市地下水年开采量从7452万立方米下降到1400万立方米,回灌量超过开采量,地下水采灌平衡。
2.3全市集约化供水体系基本建立
全面推进郊区集约化供水,大力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减低管网漏失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2006~2010年,重点改造无内衬供水管道、高龄管道和易漏易爆管道共6953公里,累积关闭郊区乡镇小水厂106座,集约化供水总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郊区管网漏损率显著降低。全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9%,除农业和火电工业外,基本实现集约化供水,上海市城市生活、居民生活和一般工业用水量在2010年为35.4亿立方米,其中公共供水系统供水量为30.9亿立方米,占到了87.2%。
2010年12月,市政府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郊区集约化供水实施意见》,明确了下阶段集约化供水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计划到2012年基本完成除崇明县以外的郊区集约化供水任务,2015年全面完成全市的集约化供水工作。
3 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向
3.1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和上海市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并对加快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加强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重点任务。
下阶段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紧抓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这一核心任务,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约束作用,加快落实“四项制度”,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和水平。
3.2以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并存,优化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上海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计划、促进防污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需继续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按照“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不断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保障上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建立和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及节水技术创新机制
推进节水标准体系建设,修订和完善用水定额地方标准,继续推进全市节水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市计划用水管理系统以及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水资源统计和核算信息系统等,实现节水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发展节水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推进节水减碳,从节能减排、水务产业调整、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工作,探讨水务领域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推进节水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完善节水型工程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开展节水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展雨水和河道水市政绿化利用、再生水梯级利用等技术探索,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推广应用工业节水工艺、城市管网检漏防渗技术、市政环境节水技术等。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水安全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上海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计划、促进防污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水务局.2013年上海市水资源公报[R].2013.
[2]顾金山.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J].中国水利,2015,(7):21-23
[3]阮仁良,李立铮.上海市节水型社会体系建设实践与发展探析[J].节水灌溉,2012,(5):70-72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
1 上海市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特点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太湖流域下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北依长江口,西接江苏、浙江两省。上海地区的水资源包括本地水资源量和过境水资源量两部分,其中本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全市共有河道3万余条,各类湖泊26个,河面率为10.1%。从数量来看,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上海主要以过境水资源为主,2010年太湖流域来水量和长江干流来水量大约1万亿立方米,本地水资源量仅为31亿立方米,不到流域过境水量的0.3%。因此,上海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流域过境水量。
1.2水资源取用概况
2013年全市取水总量89.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88.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地下水取水量0.0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9%。
2013年全市用水总量89.0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按用水性质分,农业用水16.26亿立方米,火电工业用水35.98亿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10.2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12.03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3.71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78亿立方米。
1.3水资源管理情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全面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33.5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42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8%,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5%。
2 上海市节水管理现状
2.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取水管理体制
上海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取水户地下水全部、地表水(除部分火电工业和农业未计量外)基本实现装表计量,加强了取水户的监督检查,对不安装计量或计量不規范的用水户要求重新安装。取水许可地表水实行流域、市、区三级管理,地下水实行一级管理。全市形成了集取水、供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为一体的市、区两级水务(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了由市、区县水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用水单位组成的三级节水管理网络,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取水许可、水平衡测试等水资源管理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2地下水控制取得明显成效
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管理,规范建设审批管理,制定地下水开采控制目标。在市政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逐步关闭自备水井。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的禁采范围和限采范围,2003年起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制订方案严格控制新的深井开凿和地下水开采,除战备、城市安全应急备用、优水优用等特殊用井外,凡地表水公共供水管网到达地区的深井,分阶段逐步关闭,全市地下水年开采量从7452万立方米下降到1400万立方米,回灌量超过开采量,地下水采灌平衡。
2.3全市集约化供水体系基本建立
全面推进郊区集约化供水,大力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减低管网漏失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2006~2010年,重点改造无内衬供水管道、高龄管道和易漏易爆管道共6953公里,累积关闭郊区乡镇小水厂106座,集约化供水总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郊区管网漏损率显著降低。全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9%,除农业和火电工业外,基本实现集约化供水,上海市城市生活、居民生活和一般工业用水量在2010年为35.4亿立方米,其中公共供水系统供水量为30.9亿立方米,占到了87.2%。
2010年12月,市政府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郊区集约化供水实施意见》,明确了下阶段集约化供水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计划到2012年基本完成除崇明县以外的郊区集约化供水任务,2015年全面完成全市的集约化供水工作。
3 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向
3.1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和上海市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并对加快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加强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重点任务。
下阶段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紧抓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这一核心任务,充分发挥“三条红线”的约束作用,加快落实“四项制度”,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效能和水平。
3.2以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并存,优化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上海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计划、促进防污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需继续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按照“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不断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保障上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建立和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及节水技术创新机制
推进节水标准体系建设,修订和完善用水定额地方标准,继续推进全市节水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市计划用水管理系统以及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水资源统计和核算信息系统等,实现节水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发展节水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推进节水减碳,从节能减排、水务产业调整、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工作,探讨水务领域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推进节水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完善节水型工程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开展节水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展雨水和河道水市政绿化利用、再生水梯级利用等技术探索,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推广应用工业节水工艺、城市管网检漏防渗技术、市政环境节水技术等。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水安全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上海提高用水效率、保障供水计划、促进防污减排、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水务局.2013年上海市水资源公报[R].2013.
[2]顾金山.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J].中国水利,2015,(7):21-23
[3]阮仁良,李立铮.上海市节水型社会体系建设实践与发展探析[J].节水灌溉,2012,(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