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ee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世纪,教育的使命,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新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人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最基本的内部条件是心灵上的和谐,最基本的外部条件是教育上的民主。学校具备了民主、平等、和谐的空气和土壤,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创新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破土生长。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从传统观念上看,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绝对权威居主宰地位,学生只有俯首听命于教师的指挥。大多数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以教材为中心,视教参为信条,不相信学生有创新的潜能,也就无法发现学生创造的火花。这样往往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遭到遏制,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
  现代教育要求打破“以教师为中心,视教师为权威”的观念,教师必须懂得“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操着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的道理,牢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谆谆告诫。
  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观念,树立教育的使命感,以育人为己任,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超越教师,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
  二、实现教育民主化 营造创新氛围
  中国教师长期受“是的尊严”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民主、平等观念淡薄,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发展要求,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已势在必行。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打破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迷信于盲从,发展创新思维。
  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任,尊重,而信任、尊重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良师益友,民主平等,是优秀教师的重要特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学生就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
  信任学生,与学生民主协商。民主是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信任是这座桥的桥墩,只有相信学生,拥有创新的潜能,才会给学生真正民主,这样形成民主平等的宽松自由的融洽氛围,学生们的智慧才能不断闪烁出创造的火花。
  三、鼓勵质疑问难,开发创新潜能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不会质疑的学生不是爱学习的学生。创新于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质疑问题,拓展学生创新的空间。课堂上要巧妙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借助于提问和回答各种方式,完成各种认识性作业,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资料和案件,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授课中不断激趣激疑,不以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框住学生的思维,而应尽量各抒己见,以理服人,展开辩论澄清正误。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或完成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成果,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表扬,这样不仅使学生体味到探究知识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了创新的潜能。
  四、 提供成功机会,体验创新感受
  我们的学生有不少从没尝过成功的滋味。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获得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水平,为其提供特殊的学习命题的机会,其难度水准要因学生各自的个性和原有水准而异。每一次的成功体验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动力。一次次成功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创新发动机不竭的能源。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与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也留下了不少问题。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近来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并希望通过行动解决这一问题。  留守儿童分为普通留守和洋留守,但在中国,多为普通留守,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不在身边,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等亲戚抚养。或者内地城市中父母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双双走向繁华城市打工。  在我国留守儿童约6683万人,其中包括城乡流动儿
期刊
翻转课堂,即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者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不同,它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需要教学者和教学参与者共同改变思想,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积极引导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式的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国外引入,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
期刊
音乐是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影响着人的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心灵,使人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指出:音乐活动可使儿童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关于交流、分离和共同创造的愉快体验。因此,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良好健康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形成。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去,会使得教育效果深刻而有力。  一、
期刊
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能力称为“掌握知识的技能”。他认为“学生智能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说,阅读能力是人们从事学习、汲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基本能力之一。精读能力是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呢?  首先,就一篇一篇的文章来讲,应当教学生大体按照“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世界上,凡是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把怎样发现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小学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效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受益终身呢?  一、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是处理好外因性学习兴趣和内因性学习
期刊
有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甚至产生畏惧情绪。积极的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得减轻学生的各方面压力,提升学习兴趣、能力和成绩,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健全学生人格,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通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呢?笔者就《运动的描述》一节,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尝试“快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展现物理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
期刊
当今世界,英语被公认为全球通用的语言。社会对非英语国家的英语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更好的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论断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停地探索着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虽然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加入,以鲜艳的色彩,活
期刊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
期刊
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里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活动的过程。幼儿自主
期刊
自古代起书籍就有許多插图,“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图画。” 1925年至1927年间,上海世界书局推出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套连环画册。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儿童的文学作品日益丰富,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阅读的机会,文学作品反映了儿童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内容,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天赐良品,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文章插图,而连环画的创作,更贴近儿童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