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曲家聂耳
聂耳1912年2月15日生于昆明,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课余时师从民间音乐家学习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加入学生音乐团,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语组,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930年,他来到上海,1931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并开始自学作曲理论。1932年,聂耳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1933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聂耳作曲并和谈瑛合作演唱的《南洋歌》《开矿歌》由百代唱片公司出版,《开矿歌》开了中国革命电影歌曲的先声,也是聂耳创作的第一首电影歌曲。
1934年,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建立了百代国乐队,选编并组织演奏、录制了《金蛇狂舞》等七首民族器乐曲。同年,他师从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外籍教授阿克沙可夫学习作曲理论,聂耳的独幕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田汉编剧)首演于上海,他自任导演并扮演老工人周桂生。
1935年3月,聂耳在上海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初稿。1935年4月,聂耳在日本东京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定稿,并邮寄给电通影业公司。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该片的主题歌即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随即传唱全国。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终年仅二十三岁。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法国女小提琴家吉内泰内弗
· Ginette Neveu
内弗1919年8月11日生于巴黎的一个音乐家庭,自幼随小提琴教师母亲学琴。1926年,年仅七岁的内弗与巴黎科洛纳管弦乐团合作,在加沃音乐厅演奏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30年,内弗获奖学金入巴黎音乐院,师从埃内斯库,1931年至1935年在柏林音乐学院弗莱什大师班学习。
1935年,内弗在华沙第一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童年在德国汉堡与指挥家约胡姆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1937年,内弗在美国首演。1943年,法国作曲家普朗克将完成的《小提琴奏鸣曲》题献给她。1948年,内弗与卡拉扬合作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卡拉扬将其推荐给与自己签约的HMV唱片公司(EMI的前身)。1949年,内弗与巴比罗利指挥的哈勒管弦乐团在英国举行了五场音乐会。同年10月28日,她在去美国演出的飞机上,在亚苏尔群岛的圣米格尔卒于空难,终年仅三十岁。
中国女钢琴家顾圣婴
顾圣婴1937年7月2日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家中藏书数万册,父亲自幼博览群书,通晓数国文字,母亲毕业于大同大学西洋文学系。顾圣婴自幼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三岁已识字千余,五岁入中西女子学校附属小学钢琴科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始终名列榜首。1949年起,顾圣婴先后拜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杨嘉仁和李嘉禄为师,同时从马革顺教授和沈知白教授学作曲理论和音乐史。1953年,她首次登台演出,在杨嘉仁的指挥下,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1954年,顾圣婴于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交响乐团任独奏员。
1956年,顾圣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专家研究班,先后师从苏联钢琴家塔图良和克拉芙科教授。1958年,她参加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战胜了三十六个国家的六十二位女钢琴家,荣获唯一的最高奖,震动了世界乐坛,这是中国音乐家第一次在西方的大型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1960年,顾圣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回上海交响乐团,赴波兰、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举行独奏音乐会。1964年,她在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1967年1月31日,她因遭迫害在上海的家中自杀,年仅三十岁。
顾圣婴一生勤奋好学,修养全面;钢琴演奏技术娴熟,内涵丰富;音色柔美多变,意境深远;感情细腻真挚,引人入胜,被誉为“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小学校长,母亲是厨子,由于贫困,他们所生的十四个儿女只养大了五个。1805年,舒伯特开始随父亲学小提琴、随哥哥学钢琴,1808年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为童高音歌手,住进神学院宿舍,并任学校管弦乐队的小提琴手。1812年,舒伯特师从萨列里学习乐理,1818年在维也纳举行首场作品音乐会。1823年,他开始受到疾病的折磨,1827年拜见临终前的贝多芬,并在贝多芬的葬礼上掌火炬。1828年3月,舒伯特在维也纳举行作品音乐会,但没有一个评论家到场,11月19日卒于维也纳,终年仅三十一岁。
舒伯特是十八世纪以来第一位以歌曲创作闻名的作曲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共写了六百多首歌曲,代表作有《野玫瑰》《鳟鱼》《魔王》《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被后人誉为“歌曲之王”。
意大利作曲家温琴佐贝利尼
Vincenzo Bellini
贝利尼1801年11月3日生于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父亲是管风琴手。贝利尼1819年在那不勒斯交响乐团学习,1822年考入那不勒斯圣塞巴斯蒂安诺音乐学院,师从津加雷利。1825年,他的首部歌剧《阿尔代松与萨尔维尼》在圣塞巴斯蒂安诺交响剧院首演成功后,不断接到创作歌剧的委约,在十年中又写了十部歌剧。 1826年,贝利尼的歌剧《比安卡和费尔南多》首演于那不勒斯。1827年,他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写的《海盗》由当时最著名的男高音鲁比尼主演,风靡了意大利和法国。1831年,歌剧《梦游女》和《诺尔玛》首演于米兰。1835年,当他正在为圣卡罗剧院写两部歌剧时,不幸患上痢疾,于1835年9月23日卒于巴黎,终年仅三十四岁。
贝利尼的歌剧创作手法,尤其是悠长宽广华丽的旋律,对后来的作曲家如柏辽兹和瓦格纳等人影响很大。他和罗西尼、多尼采蒂被誉为“美声学派”三巨头。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
Georges Bizet
比才1838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出生于音乐世家。他1847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师从马蒙泰尔学钢琴,师从齐默尔曼、古诺和阿莱维学作曲。1850年,比才开始音乐创作,1856年,他的歌剧《奇迹医生》获奥芬巴赫主办的轻歌剧创作比赛第一名,并于1857年4月9日首演于巴黎。1857年,他的康塔塔《克罗维和克罗提尔达》获作曲界的“罗马大奖”,并赴意大利留学。1863年,比才的歌剧《采珠人》首演于巴黎抒情剧院。1872年,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和歌剧《贾米莱》首演于巴黎。
1873年初,比才开始其代表作歌剧《卡门》的写作,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惨遭失败。人们对他的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惊和受到冒犯”,指责这是一部“淫秽的作品”,据说比才因此而整夜痛苦地在巴黎街道上徘徊。不过,《卡门》却受到了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圣-桑和柴科夫斯基的赞扬,他们预言《卡门》“十年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果然,仅仅五年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可惜比才未能等到这一天,他在《卡门》首演后的三个月,即1875年6月3日便逝世了,终年仅三十七岁。
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乔治格什温
George Gershwin
格什温1898年9月26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父母为俄国犹太移民。他1913年师从查尔斯·汉比策尔学钢琴,后又师从鲁宾·戈德马克和爱德华·基伦尼学理论与和声。格什温1914年辍学,任流行音乐出版商雷米克的钢琴师和“歌曲宣传员”,1916年创作第一首歌曲,1919年创作第一部百老汇音乐喜剧《拉拉鲁希尔》和第一首成功杰作——歌曲《斯旺尼》。
1923年11月,女高音歌唱家戈迪埃在纽约举行的音乐会上,第一次演唱了一组美国爵士歌曲,其中包括格什温的《我要修一道通向乐园的阶梯》和《斯旺尼》等四首歌曲。1924年格什温创作了音乐喜剧《夫人,请好自为之》,同年2月12日,他的代表作、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首演于纽约,由他本人担任钢琴独奏。1925年,《F大调钢琴协奏曲》首演于纽约卡内基音乐厅。1926年创作音乐喜剧《O.K》。
1928年,格什温的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首演于纽约,1930年音乐喜剧《疯狂的女孩》首演于纽约百老汇艾尔文剧院。1931年,他创作了钢琴与乐队《第二狂想曲》和第一部电影音乐《美味可口》,同年音乐喜剧《为您歌唱》首演于纽约音乐盒剧院。1935年,他的歌剧《波吉与贝丝》首演于纽约。1937年7月11日,格什温卒于好莱坞,终年仅三十九岁。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弗雷德里克肖邦
Frederic Chopin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老师,母亲是波兰人。1816年,肖邦开始师从瑞夫内学钢琴,1817年首次登台演奏,被誉为神童。1822年起,他师从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和声与对位,1826年考入华沙音乐学院高中部,18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维也纳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崭露头角。
1830年11月2日,肖邦带着一抔波兰泥土离开祖国,后在德国、捷克和奥地利举行了多场音乐会。1831年9月,他抵达巴黎并定居,主要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音乐创作,并结识了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海涅和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等。1836年,肖邦结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两人长达八年的爱情生活深深影响了肖邦的创作。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长期的肺结核卒于巴黎,终年只有三十九岁。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留下的两百多首作品包括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练习曲、协奏曲、前奏曲、夜曲、马祖卡舞曲、摇篮曲和船歌等体裁。他的音乐具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旋律优美深沉,意境深远,和声新颖独特,色彩丰富。他的作品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宝库,影响了民族乐派和近现代音乐的兴起和发展,波兰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称他为“钢琴诗人”。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卡尔·玛丽
亚·冯·韦伯 Carl Maria von Weber
韦伯1786年11月18日生于奥尔登堡的奥伊廷,父亲是乐师兼剧院经理,母亲是歌手和演员。1798年至1800年,韦伯在慕尼黑师从宫廷管风琴师卡尔希尔学习, 1804年至1806年任布雷斯劳市立剧院乐队指挥。1809年至1820年,韦伯创作了自传体小说《音乐家的生活》,1813年至1816年任布拉格歌剧院院长,1817年任德累斯顿宫廷乐长,开始创作不同于意大利风格的德国歌剧。
1821年,韦伯指挥了自己的代表作歌剧《自由射手》首演于柏林,引起轰动,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作曲家。1823年,他应维也纳科恩特纳托尔剧院之约创作的歌剧《欧丽安特》首演于该剧院,同年他还会见了贝多芬。1824年,韦伯抱病为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谱写歌剧《奥伯龙》,并于1826年4月12日指挥该歌剧首演。同年6月5日,韦伯病逝于伦敦,终年仅四十岁不到。
韦伯创作的九部歌剧奠定了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的基础,打破了当时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统治的局面,影响深远。
英国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
Jacqueline Du Pré
杜普雷1945年1月26日生于牛津,母亲是钢琴家。她1949年开始学大提,1951年入赫伯特·瓦伦主持的伦敦大提琴学校,1952年公开演奏。1961年3月,她在伦敦维格莫尔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音乐会后收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捐赠的一把1672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1965年,她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与多拉蒂指挥的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1966年,她与以色列钢琴家巴伦博伊姆相识相恋,一年后结婚。两人与祖克曼组成钢琴三重奏组,以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闻名于世。1971年,她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与祖克曼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A小调双重协奏曲》时,突然发觉左手不听使唤,后被确诊患了多发性硬化症。1973年,她在伦敦与祖宾·梅塔指挥的英国BBC交响乐团合作,最后一次演奏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之后因病完全终止演奏,转入教学。1987年10月19日,她卒于伦敦,终年仅四十二岁。
杜普蕾演奏的埃尔加协奏曲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至今仍无人能出其右。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上天给予杜普蕾最完美的音乐天赋,却又只给她在舞台上十年的风光岁月,如彗星般短暂。幸好这十年间她所留下的音乐记录和达到的音乐成就,已经足够令她不朽。
聂耳1912年2月15日生于昆明,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课余时师从民间音乐家学习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加入学生音乐团,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语组,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930年,他来到上海,1931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并开始自学作曲理论。1932年,聂耳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1933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聂耳作曲并和谈瑛合作演唱的《南洋歌》《开矿歌》由百代唱片公司出版,《开矿歌》开了中国革命电影歌曲的先声,也是聂耳创作的第一首电影歌曲。
1934年,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建立了百代国乐队,选编并组织演奏、录制了《金蛇狂舞》等七首民族器乐曲。同年,他师从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外籍教授阿克沙可夫学习作曲理论,聂耳的独幕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田汉编剧)首演于上海,他自任导演并扮演老工人周桂生。
1935年3月,聂耳在上海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初稿。1935年4月,聂耳在日本东京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谱定稿,并邮寄给电通影业公司。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该片的主题歌即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随即传唱全国。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终年仅二十三岁。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法国女小提琴家吉内泰内弗
· Ginette Neveu
内弗1919年8月11日生于巴黎的一个音乐家庭,自幼随小提琴教师母亲学琴。1926年,年仅七岁的内弗与巴黎科洛纳管弦乐团合作,在加沃音乐厅演奏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30年,内弗获奖学金入巴黎音乐院,师从埃内斯库,1931年至1935年在柏林音乐学院弗莱什大师班学习。
1935年,内弗在华沙第一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童年在德国汉堡与指挥家约胡姆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1937年,内弗在美国首演。1943年,法国作曲家普朗克将完成的《小提琴奏鸣曲》题献给她。1948年,内弗与卡拉扬合作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卡拉扬将其推荐给与自己签约的HMV唱片公司(EMI的前身)。1949年,内弗与巴比罗利指挥的哈勒管弦乐团在英国举行了五场音乐会。同年10月28日,她在去美国演出的飞机上,在亚苏尔群岛的圣米格尔卒于空难,终年仅三十岁。
中国女钢琴家顾圣婴
顾圣婴1937年7月2日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家中藏书数万册,父亲自幼博览群书,通晓数国文字,母亲毕业于大同大学西洋文学系。顾圣婴自幼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三岁已识字千余,五岁入中西女子学校附属小学钢琴科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始终名列榜首。1949年起,顾圣婴先后拜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杨嘉仁和李嘉禄为师,同时从马革顺教授和沈知白教授学作曲理论和音乐史。1953年,她首次登台演出,在杨嘉仁的指挥下,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1954年,顾圣婴于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交响乐团任独奏员。
1956年,顾圣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专家研究班,先后师从苏联钢琴家塔图良和克拉芙科教授。1958年,她参加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战胜了三十六个国家的六十二位女钢琴家,荣获唯一的最高奖,震动了世界乐坛,这是中国音乐家第一次在西方的大型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1960年,顾圣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回上海交响乐团,赴波兰、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举行独奏音乐会。1964年,她在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1967年1月31日,她因遭迫害在上海的家中自杀,年仅三十岁。
顾圣婴一生勤奋好学,修养全面;钢琴演奏技术娴熟,内涵丰富;音色柔美多变,意境深远;感情细腻真挚,引人入胜,被誉为“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钢琴诗人”。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小学校长,母亲是厨子,由于贫困,他们所生的十四个儿女只养大了五个。1805年,舒伯特开始随父亲学小提琴、随哥哥学钢琴,1808年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为童高音歌手,住进神学院宿舍,并任学校管弦乐队的小提琴手。1812年,舒伯特师从萨列里学习乐理,1818年在维也纳举行首场作品音乐会。1823年,他开始受到疾病的折磨,1827年拜见临终前的贝多芬,并在贝多芬的葬礼上掌火炬。1828年3月,舒伯特在维也纳举行作品音乐会,但没有一个评论家到场,11月19日卒于维也纳,终年仅三十一岁。
舒伯特是十八世纪以来第一位以歌曲创作闻名的作曲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共写了六百多首歌曲,代表作有《野玫瑰》《鳟鱼》《魔王》《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被后人誉为“歌曲之王”。
意大利作曲家温琴佐贝利尼
Vincenzo Bellini
贝利尼1801年11月3日生于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父亲是管风琴手。贝利尼1819年在那不勒斯交响乐团学习,1822年考入那不勒斯圣塞巴斯蒂安诺音乐学院,师从津加雷利。1825年,他的首部歌剧《阿尔代松与萨尔维尼》在圣塞巴斯蒂安诺交响剧院首演成功后,不断接到创作歌剧的委约,在十年中又写了十部歌剧。 1826年,贝利尼的歌剧《比安卡和费尔南多》首演于那不勒斯。1827年,他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写的《海盗》由当时最著名的男高音鲁比尼主演,风靡了意大利和法国。1831年,歌剧《梦游女》和《诺尔玛》首演于米兰。1835年,当他正在为圣卡罗剧院写两部歌剧时,不幸患上痢疾,于1835年9月23日卒于巴黎,终年仅三十四岁。
贝利尼的歌剧创作手法,尤其是悠长宽广华丽的旋律,对后来的作曲家如柏辽兹和瓦格纳等人影响很大。他和罗西尼、多尼采蒂被誉为“美声学派”三巨头。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
Georges Bizet
比才1838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出生于音乐世家。他1847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师从马蒙泰尔学钢琴,师从齐默尔曼、古诺和阿莱维学作曲。1850年,比才开始音乐创作,1856年,他的歌剧《奇迹医生》获奥芬巴赫主办的轻歌剧创作比赛第一名,并于1857年4月9日首演于巴黎。1857年,他的康塔塔《克罗维和克罗提尔达》获作曲界的“罗马大奖”,并赴意大利留学。1863年,比才的歌剧《采珠人》首演于巴黎抒情剧院。1872年,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和歌剧《贾米莱》首演于巴黎。
1873年初,比才开始其代表作歌剧《卡门》的写作,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惨遭失败。人们对他的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惊和受到冒犯”,指责这是一部“淫秽的作品”,据说比才因此而整夜痛苦地在巴黎街道上徘徊。不过,《卡门》却受到了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圣-桑和柴科夫斯基的赞扬,他们预言《卡门》“十年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果然,仅仅五年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可惜比才未能等到这一天,他在《卡门》首演后的三个月,即1875年6月3日便逝世了,终年仅三十七岁。
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乔治格什温
George Gershwin
格什温1898年9月26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父母为俄国犹太移民。他1913年师从查尔斯·汉比策尔学钢琴,后又师从鲁宾·戈德马克和爱德华·基伦尼学理论与和声。格什温1914年辍学,任流行音乐出版商雷米克的钢琴师和“歌曲宣传员”,1916年创作第一首歌曲,1919年创作第一部百老汇音乐喜剧《拉拉鲁希尔》和第一首成功杰作——歌曲《斯旺尼》。
1923年11月,女高音歌唱家戈迪埃在纽约举行的音乐会上,第一次演唱了一组美国爵士歌曲,其中包括格什温的《我要修一道通向乐园的阶梯》和《斯旺尼》等四首歌曲。1924年格什温创作了音乐喜剧《夫人,请好自为之》,同年2月12日,他的代表作、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首演于纽约,由他本人担任钢琴独奏。1925年,《F大调钢琴协奏曲》首演于纽约卡内基音乐厅。1926年创作音乐喜剧《O.K》。
1928年,格什温的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首演于纽约,1930年音乐喜剧《疯狂的女孩》首演于纽约百老汇艾尔文剧院。1931年,他创作了钢琴与乐队《第二狂想曲》和第一部电影音乐《美味可口》,同年音乐喜剧《为您歌唱》首演于纽约音乐盒剧院。1935年,他的歌剧《波吉与贝丝》首演于纽约。1937年7月11日,格什温卒于好莱坞,终年仅三十九岁。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弗雷德里克肖邦
Frederic Chopin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老师,母亲是波兰人。1816年,肖邦开始师从瑞夫内学钢琴,1817年首次登台演奏,被誉为神童。1822年起,他师从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和声与对位,1826年考入华沙音乐学院高中部,18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维也纳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崭露头角。
1830年11月2日,肖邦带着一抔波兰泥土离开祖国,后在德国、捷克和奥地利举行了多场音乐会。1831年9月,他抵达巴黎并定居,主要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和音乐创作,并结识了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海涅和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等。1836年,肖邦结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两人长达八年的爱情生活深深影响了肖邦的创作。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长期的肺结核卒于巴黎,终年只有三十九岁。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留下的两百多首作品包括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练习曲、协奏曲、前奏曲、夜曲、马祖卡舞曲、摇篮曲和船歌等体裁。他的音乐具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旋律优美深沉,意境深远,和声新颖独特,色彩丰富。他的作品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宝库,影响了民族乐派和近现代音乐的兴起和发展,波兰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称他为“钢琴诗人”。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卡尔·玛丽
亚·冯·韦伯 Carl Maria von Weber
韦伯1786年11月18日生于奥尔登堡的奥伊廷,父亲是乐师兼剧院经理,母亲是歌手和演员。1798年至1800年,韦伯在慕尼黑师从宫廷管风琴师卡尔希尔学习, 1804年至1806年任布雷斯劳市立剧院乐队指挥。1809年至1820年,韦伯创作了自传体小说《音乐家的生活》,1813年至1816年任布拉格歌剧院院长,1817年任德累斯顿宫廷乐长,开始创作不同于意大利风格的德国歌剧。
1821年,韦伯指挥了自己的代表作歌剧《自由射手》首演于柏林,引起轰动,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作曲家。1823年,他应维也纳科恩特纳托尔剧院之约创作的歌剧《欧丽安特》首演于该剧院,同年他还会见了贝多芬。1824年,韦伯抱病为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谱写歌剧《奥伯龙》,并于1826年4月12日指挥该歌剧首演。同年6月5日,韦伯病逝于伦敦,终年仅四十岁不到。
韦伯创作的九部歌剧奠定了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的基础,打破了当时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统治的局面,影响深远。
英国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
Jacqueline Du Pré
杜普雷1945年1月26日生于牛津,母亲是钢琴家。她1949年开始学大提,1951年入赫伯特·瓦伦主持的伦敦大提琴学校,1952年公开演奏。1961年3月,她在伦敦维格莫尔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音乐会后收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捐赠的一把1672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1965年,她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与多拉蒂指挥的BBC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1966年,她与以色列钢琴家巴伦博伊姆相识相恋,一年后结婚。两人与祖克曼组成钢琴三重奏组,以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闻名于世。1971年,她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与祖克曼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A小调双重协奏曲》时,突然发觉左手不听使唤,后被确诊患了多发性硬化症。1973年,她在伦敦与祖宾·梅塔指挥的英国BBC交响乐团合作,最后一次演奏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之后因病完全终止演奏,转入教学。1987年10月19日,她卒于伦敦,终年仅四十二岁。
杜普蕾演奏的埃尔加协奏曲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至今仍无人能出其右。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上天给予杜普蕾最完美的音乐天赋,却又只给她在舞台上十年的风光岁月,如彗星般短暂。幸好这十年间她所留下的音乐记录和达到的音乐成就,已经足够令她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