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间,48岁的汤乐平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到承德市围场县六家村扶贫已经4年多了。看着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汤乐平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2016年2月,有着20多年基层履职经历的汤乐平,被县人武部派往六家村担任第一书记。虽然家中年迈多病的母亲和读高三的孩子正需要他照顾,但他受领任务二话没说,卷起铺盖来到六家村。
六家村距围场县城63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943户2884人,贫困户217户588人,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村干部只有2人,村部与村小学挤在一起办公。
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整理贫困户档案,填报各种报表,一系列工作有序展开,对存在问题也摸了个门清:村干部为集体谋事少;群众威信低;村务不公开透明;村民到村部办事找不到人……一大堆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他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他从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入手,组织学法规,手把手教方法,外出参观见学,集体开会决定事项,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村干部的能力逐步提升,群众威信也树立起来了。
“真办事、办实事、见成效。”这是汤乐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个雨夜,正在熟睡的汤乐平被雨水打醒,他喊起工作队成员,一起挪床、接水、倒水,折腾了一夜,总算熬到天亮雨停。汤乐平走到学生的教室、校舍一看满地积水。“学生咋能上课?这房子必须得修。”他当即返回县人武部,向部领导申请了4.1万元的帮扶资金,为村部、校舍、小学楼顶解决了漏雨问题。
要想干成事,就要有“愚公移山”精神。村幼儿园门前有一个占地300多平米的垃圾堆,蚊蝇乱飞,臭气薰天,严重影响村里的卫生环境和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汤乐平决定把这个垃圾堆建成文化广场,让群众有个活动场所。于是,他找人武部领导帮助协调资金、车辆,组织村民出义工,硬是用了1个月把存放近40年、存量1200方的垃圾堆给移走,修建了近400平米的双拥文化广场。每天晚上,老少村民就到广场扭秧歌、跳广场舞,欢快的乐声响彻乡村上空。
随后,汤乐平在4年多的扶贫日子里,先后引资110多万元,建中桥1座、文化广场5个、百姓大舞台1个、便民桥1座、垃圾存放池14个、爱民路1条、配套扶贫机井10眼,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8月21日,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全部核查。经过8个昼夜的入户核查汇总后,他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贫困户核查结果评议表决。结果,当大家来到村部门口时发现,村里的办公桌椅被扔在了学校门外,村两委的牌子也被砸扁扔到一旁。几个不愿摘掉贫困户帽子的群众,借口影响学生上课堵在学校门口,不让他们进院。就这样,村部被迫从村小学“搬”了出来。无奈之下,他只好组织村民代表到废弃多年的老村部召开会议,对走访核查的贫困户进行测评、打票、表决。
没有个像样的村部怎么开展工作?第二天清早,他搭上通往县城的第一班车,跑回县里协调改建村部的资金。两个月后,一个投资20多万元、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崭新村部改建完成,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国防书屋、办公桌椅、空调一应俱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大门两侧的村两委的牌子格外醒目,村中心旗杆上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面露喜色地说:“看到你们把村部建成这样真是高兴,多亏了汤书记!”
为提高村民收入,他依法协调引进资金60多万元,建蔬菜暖棚4栋,建起村级扶贫光伏发电站1座,帮助成立了物源农业有限公司,筹集村发展基金近70万元,帮助村集体收回160多畝出租地,壮大了集体经济项目。
2019年年底,全村人均年纯收入提升到5350元,21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经省、市验收,全村整体脱贫出列。
汤乐平也因扶贫工作突出,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第一书记”。
2016年2月,有着20多年基层履职经历的汤乐平,被县人武部派往六家村担任第一书记。虽然家中年迈多病的母亲和读高三的孩子正需要他照顾,但他受领任务二话没说,卷起铺盖来到六家村。
六家村距围场县城63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943户2884人,贫困户217户588人,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村干部只有2人,村部与村小学挤在一起办公。
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整理贫困户档案,填报各种报表,一系列工作有序展开,对存在问题也摸了个门清:村干部为集体谋事少;群众威信低;村务不公开透明;村民到村部办事找不到人……一大堆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他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他从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入手,组织学法规,手把手教方法,外出参观见学,集体开会决定事项,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村干部的能力逐步提升,群众威信也树立起来了。
“真办事、办实事、见成效。”这是汤乐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个雨夜,正在熟睡的汤乐平被雨水打醒,他喊起工作队成员,一起挪床、接水、倒水,折腾了一夜,总算熬到天亮雨停。汤乐平走到学生的教室、校舍一看满地积水。“学生咋能上课?这房子必须得修。”他当即返回县人武部,向部领导申请了4.1万元的帮扶资金,为村部、校舍、小学楼顶解决了漏雨问题。
要想干成事,就要有“愚公移山”精神。村幼儿园门前有一个占地300多平米的垃圾堆,蚊蝇乱飞,臭气薰天,严重影响村里的卫生环境和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汤乐平决定把这个垃圾堆建成文化广场,让群众有个活动场所。于是,他找人武部领导帮助协调资金、车辆,组织村民出义工,硬是用了1个月把存放近40年、存量1200方的垃圾堆给移走,修建了近400平米的双拥文化广场。每天晚上,老少村民就到广场扭秧歌、跳广场舞,欢快的乐声响彻乡村上空。
随后,汤乐平在4年多的扶贫日子里,先后引资110多万元,建中桥1座、文化广场5个、百姓大舞台1个、便民桥1座、垃圾存放池14个、爱民路1条、配套扶贫机井10眼,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8月21日,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全部核查。经过8个昼夜的入户核查汇总后,他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贫困户核查结果评议表决。结果,当大家来到村部门口时发现,村里的办公桌椅被扔在了学校门外,村两委的牌子也被砸扁扔到一旁。几个不愿摘掉贫困户帽子的群众,借口影响学生上课堵在学校门口,不让他们进院。就这样,村部被迫从村小学“搬”了出来。无奈之下,他只好组织村民代表到废弃多年的老村部召开会议,对走访核查的贫困户进行测评、打票、表决。
没有个像样的村部怎么开展工作?第二天清早,他搭上通往县城的第一班车,跑回县里协调改建村部的资金。两个月后,一个投资20多万元、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崭新村部改建完成,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国防书屋、办公桌椅、空调一应俱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大门两侧的村两委的牌子格外醒目,村中心旗杆上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面露喜色地说:“看到你们把村部建成这样真是高兴,多亏了汤书记!”
为提高村民收入,他依法协调引进资金60多万元,建蔬菜暖棚4栋,建起村级扶贫光伏发电站1座,帮助成立了物源农业有限公司,筹集村发展基金近70万元,帮助村集体收回160多畝出租地,壮大了集体经济项目。
2019年年底,全村人均年纯收入提升到5350元,21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经省、市验收,全村整体脱贫出列。
汤乐平也因扶贫工作突出,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