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多见,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符合卫生部2010年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运用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其中7例患者体温超过39℃,转上级医院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7例患者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4个月~6岁。其中幼托儿童54例,61例有明确患者接触史。发病时间,上半年以5~6月份、下半年以10~11月份为多发季节,其余月份都有散发患者。
临床症状:其中手、足、口、臀都有疱疹者41例,男24例,女17例。手、足疱疹者22例,男17例,女5例。单纯口腔、舌黏膜、软、硬腭疱疹者4例,男1例,女3例。67例患者中伴有发热、体温达39℃者2例;体温在38~39℃者24例;体温在37.5~38℃者21例。伴有轻度咳嗽16例。其中单纯口腔、舌黏膜、软、硬腭溃疡样疱疹者4例都有发热且伴有拒食、流涎、哭闹不安等临床症状。
皮疹特征:皮疹在手掌、手指伸面(2岁以下多见)、足底、足根部以疱疹及周围伴有炎性红晕为主,疱内有少量液体。臀部以红色斑丘疹为主,周围无炎性红晕。口腔、舌黏膜、软、硬腭以溃疡样疱疹为主,周围伴有炎性红晕。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12例,白细胞轻度下降2例。②X线胸透:纹理增粗26例,咳嗽患者均有增粗。③肝功能:ALT轻度升高2例。④心、脑电图:患者配合差未检。⑤血气分析、磁共振、血清学检查等基层无条件检查。
临床诊断标准: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儿童,婴幼儿多见;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份病例可无发热;无皮诊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治疗方法:设立专门的手、足、口病治疗隔离室,对所有67例患者(发热患者先对症处理)给予利巴韦林、维生素C、头孢呋辛钠等抗病毒、抗感染治療外,并给予患者口服中草药板兰根、金银花汤剂。同时对口腔、舌黏膜、软、硬腭溃疡样疱疹患者给予中成药锡类散吹敷患处治疗,疗效明显。
结果
所有45例发热患者在1~3天内热退;67例患者皮诊在1~3天内基本消退者39例,4~7天内消退者24例,10天内消退者4例。
讨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本病传染性较强,特别是隐性感染者传播的危害更大。而且儿童特别易感染发病。本病的重点防治是各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特别在流行季节要加强幼托机构卫生督查和对老师的手、足、口病知识培训。一旦发现疫情,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愈合,以免疫情扩散。
现,这是两者合理联用的前提,临床证明:恶性肿瘤的治疗,现代医学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快速切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认为其病因为两方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①病邪盛-肿瘤细胞;②正气虚-免疫力下降,所以运用中药扶正益气,如当归养血膏、复方阿胶浆、十全大初汤等,肾阳虚型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免疫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均低于正常人,临床上常用补肾中药熟地、干姜、附片、马戟天、淫羊霍等固本止咳,而用化学药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又如胆道感染中医认为多属肝郁化火,应用柴胡、积实、白芍等中药抑其肝火,疏肝理气,调节其肝气郁滞功能,而西医运用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能很有效地控制感染,研究表明:柴胡、枳实能松驰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用中医、西医学各自的理论指导选用中成药、化学药,与化学药联用必须建立在中西医双重诊断基础上,要坚持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辨病相统一,而寻求中、化学药的最佳组合。中、化学药联合应用的重要原则为增强疗效、降低毒不良反应、优势互补。例如:肾病的肾阳虚水肿,西医多先用皮质激素这一类“纯阳”药物。根据中医理论,在用皮质激素时应防阳盛耗阴,由肾阳虚转变为肾阴虚,此时要佐以六味地黄味,左归饮之类的滋阴补肾的药物,保护肾脏,根据皮质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能使肾上腺皮功能减弱,故当皮质激素减少到维持量时,又要在滋阴的基础上加上肉丝蓉、菟丝子、仙芋、仙灵脾、巴戟天等助阳药,以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促使皮质激素分泌,达到逐步撤掉外源性激素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样既提高了疗效又降低了复发率,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合理使用中、化学药物、减弱患者痛苦,依据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中医学理论的阐明,还有现化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中药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合理联用中、化学药物,能优势互补、降低其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如环磷酰胺用于肾病治疗或用于肿瘤治疗,针对其有脱发,白细胞降低,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采用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药(白术、黄芪、当归、茯苓、何首乌等)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缓解症状,以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编写.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11:30-3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7例患者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4个月~6岁。其中幼托儿童54例,61例有明确患者接触史。发病时间,上半年以5~6月份、下半年以10~11月份为多发季节,其余月份都有散发患者。
临床症状:其中手、足、口、臀都有疱疹者41例,男24例,女17例。手、足疱疹者22例,男17例,女5例。单纯口腔、舌黏膜、软、硬腭疱疹者4例,男1例,女3例。67例患者中伴有发热、体温达39℃者2例;体温在38~39℃者24例;体温在37.5~38℃者21例。伴有轻度咳嗽16例。其中单纯口腔、舌黏膜、软、硬腭溃疡样疱疹者4例都有发热且伴有拒食、流涎、哭闹不安等临床症状。
皮疹特征:皮疹在手掌、手指伸面(2岁以下多见)、足底、足根部以疱疹及周围伴有炎性红晕为主,疱内有少量液体。臀部以红色斑丘疹为主,周围无炎性红晕。口腔、舌黏膜、软、硬腭以溃疡样疱疹为主,周围伴有炎性红晕。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12例,白细胞轻度下降2例。②X线胸透:纹理增粗26例,咳嗽患者均有增粗。③肝功能:ALT轻度升高2例。④心、脑电图:患者配合差未检。⑤血气分析、磁共振、血清学检查等基层无条件检查。
临床诊断标准: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儿童,婴幼儿多见;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份病例可无发热;无皮诊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治疗方法:设立专门的手、足、口病治疗隔离室,对所有67例患者(发热患者先对症处理)给予利巴韦林、维生素C、头孢呋辛钠等抗病毒、抗感染治療外,并给予患者口服中草药板兰根、金银花汤剂。同时对口腔、舌黏膜、软、硬腭溃疡样疱疹患者给予中成药锡类散吹敷患处治疗,疗效明显。
结果
所有45例发热患者在1~3天内热退;67例患者皮诊在1~3天内基本消退者39例,4~7天内消退者24例,10天内消退者4例。
讨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本病传染性较强,特别是隐性感染者传播的危害更大。而且儿童特别易感染发病。本病的重点防治是各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好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特别在流行季节要加强幼托机构卫生督查和对老师的手、足、口病知识培训。一旦发现疫情,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愈合,以免疫情扩散。
现,这是两者合理联用的前提,临床证明:恶性肿瘤的治疗,现代医学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快速切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认为其病因为两方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①病邪盛-肿瘤细胞;②正气虚-免疫力下降,所以运用中药扶正益气,如当归养血膏、复方阿胶浆、十全大初汤等,肾阳虚型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免疫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均低于正常人,临床上常用补肾中药熟地、干姜、附片、马戟天、淫羊霍等固本止咳,而用化学药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又如胆道感染中医认为多属肝郁化火,应用柴胡、积实、白芍等中药抑其肝火,疏肝理气,调节其肝气郁滞功能,而西医运用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能很有效地控制感染,研究表明:柴胡、枳实能松驰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用中医、西医学各自的理论指导选用中成药、化学药,与化学药联用必须建立在中西医双重诊断基础上,要坚持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辨病相统一,而寻求中、化学药的最佳组合。中、化学药联合应用的重要原则为增强疗效、降低毒不良反应、优势互补。例如:肾病的肾阳虚水肿,西医多先用皮质激素这一类“纯阳”药物。根据中医理论,在用皮质激素时应防阳盛耗阴,由肾阳虚转变为肾阴虚,此时要佐以六味地黄味,左归饮之类的滋阴补肾的药物,保护肾脏,根据皮质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能使肾上腺皮功能减弱,故当皮质激素减少到维持量时,又要在滋阴的基础上加上肉丝蓉、菟丝子、仙芋、仙灵脾、巴戟天等助阳药,以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促使皮质激素分泌,达到逐步撤掉外源性激素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样既提高了疗效又降低了复发率,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合理使用中、化学药物、减弱患者痛苦,依据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中医学理论的阐明,还有现化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中药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合理联用中、化学药物,能优势互补、降低其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如环磷酰胺用于肾病治疗或用于肿瘤治疗,针对其有脱发,白细胞降低,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采用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药(白术、黄芪、当归、茯苓、何首乌等)可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缓解症状,以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编写.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