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班主任,我们曩宋弄丘的农村大部分都很穷。大部分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所以我们学校里有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这些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乏监护人细心的教诲和管理,致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顽皮任性、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农村班级工作中主要面临的挑战。
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从心理上多给予关心,用爱呵护他们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利用给学生发放牛奶面包时,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班主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多和自己的子女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殷殷期盼。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除此之外,我还教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四、以身作则,感染留守儿童,学会"爱"他人
农村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都是文盲,他们不太可能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什么帮助,加上他们年迈,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开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缺乏家长的辅导和监督,不少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经常成群结队的到处游荡,晚上不回家,回家看电视,不重视学习。另外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跟爷爷奶奶、叔伯婶娘......这些人都是长辈,有着共同弱点--特别娇惯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主宰"。只要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孩子从长辈那里得到了不尽的爱和关心,却很少给周围的人以"回报",作为这种特殊家庭的孩子,有些对感情的冷泊,好像谁都欠他,所有的东西都与他不相干,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学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迈的奶奶照顾,在一次家访中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的。据我了解,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结合感恩和责任感的"美德教育",教育他帮他奶奶做点家务事,并故意把老人力不从心的时候指给他看,并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这位同学看着我每次都来帮忙,想到自己的责任,也逐渐地变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动的事,他都主动给奶奶帮忙,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并且我利用早晨发放牛奶机会,讲了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营养餐工程,主要就是针对我们农村孩子。
五、特别强调的方面
首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教师要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的沟通,在同他们的相处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重点起到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这样以来,教师成了监护人、孩子们的亲人,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班上给学生每人一个记事本,要求他们把当天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并每天检查学生日记,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应该认清形势,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这些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乏监护人细心的教诲和管理,致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顽皮任性、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农村班级工作中主要面临的挑战。
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从心理上多给予关心,用爱呵护他们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利用给学生发放牛奶面包时,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班主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多和自己的子女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殷殷期盼。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除此之外,我还教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四、以身作则,感染留守儿童,学会"爱"他人
农村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都是文盲,他们不太可能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什么帮助,加上他们年迈,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开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缺乏家长的辅导和监督,不少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经常成群结队的到处游荡,晚上不回家,回家看电视,不重视学习。另外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跟爷爷奶奶、叔伯婶娘......这些人都是长辈,有着共同弱点--特别娇惯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主宰"。只要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孩子从长辈那里得到了不尽的爱和关心,却很少给周围的人以"回报",作为这种特殊家庭的孩子,有些对感情的冷泊,好像谁都欠他,所有的东西都与他不相干,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学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迈的奶奶照顾,在一次家访中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的。据我了解,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结合感恩和责任感的"美德教育",教育他帮他奶奶做点家务事,并故意把老人力不从心的时候指给他看,并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这位同学看着我每次都来帮忙,想到自己的责任,也逐渐地变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动的事,他都主动给奶奶帮忙,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并且我利用早晨发放牛奶机会,讲了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营养餐工程,主要就是针对我们农村孩子。
五、特别强调的方面
首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教师要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的沟通,在同他们的相处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重点起到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这样以来,教师成了监护人、孩子们的亲人,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班上给学生每人一个记事本,要求他们把当天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并每天检查学生日记,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应该认清形势,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