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载道,心物相融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期涉足紫砂的人一般多是从传统壶入手,至少两三年的基本功训练,再三五年传统壶的临摹,直到有一天,能够把各种造型的规则、制作的技巧都烂熟于心,把紫砂的泥性、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并能让紫砂泥在自己的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变成心中的那把紫砂壶,那么算是完成了制壶历程的第一个阶段。紫砂艺人未来的创作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其对基本功掌握的扎实程度有着莫大的关系。
  人常说壶如其人,看一个人的作品,就仿佛能看到做壶的人,的确是深有同感。许多作品都是一个人从艺过程的记录以及生活状态和心境的写照。作品“幸福一家”(见图1),是以传统“景舟石瓢壶”造型为基础,从艺之初,对传统壶充满了敬畏,在器形的把握上不敢有絲毫的造次,壶身凸起或凹下的三个印记算是加入了自己的一点创作元素,隐喻一家三口,同时又对应于日月星辰,表达了一种对家的祝福,同时也似乎可以让人们看到作者从零开始的壶艺学习过程中家庭所给予的支持和爱。早期作品往往摆脱不了稚嫩和青涩,却非常值得珍惜。
  紫砂是一门造型艺术,造型规则和要求之严苛在其它的工艺艺术品中鲜有比肩,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同时其造型变化又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初涉紫砂的人就像一张白纸,对于紫砂壶器形的设计想法往往会很多,可以说“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想法真正能够得以实施并最终能够设计出一件成熟的紫砂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原因在于缺少对紫砂工艺和艺术特点的理解和对紫砂语言的深刻领会。而老艺人对传统器形的敬畏和膜拜可谓根深蒂固,要挣脱传统器形的束缚实属不易,这往往又成了紫砂作品创新的障碍。所以,紫砂作品的创新是当代紫砂艺人十分艰巨的任务。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紫砂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最好的题材和创作灵感,赋予了紫砂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作品“如意”(见图2)就是把“如意”这一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紫砂创作的例子,如意又称握君、执友、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也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世事变迁,现今如意已经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成为古玩之属,但精致温润的如意承载着他们所拥有的历史遗迹蕴含着的吉祥美好寓意,依然那么令人怡情悦目。
  如意用于紫砂作品的例子早已有之,但一般是限于如意装饰纹样,而图2中作品将一柄如意贯穿壶把、壶钮和壶嘴,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加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是作者在紫砂壶造型创作方面的一次尝试,在造型的把握上,既立足于传统,又试图突破紫砂壶传统造型的羁绊。
  造型能力和制壶技艺的提高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于紫砂的理解也会随着时间的堆积逐步得到提升。紫砂器造型设计中包含了实用性和艺术性,一般需要两者兼顾,缺一不可。但在创作中要根据作品表达的意境和作者自身的风格特点有所侧重。比如,传统紫砂壶,每个器型都非常重视作品的实用功能,壶出水的快慢、持把的顺不顺手等实用性元素成为衡量作品优劣最主要的标准,而在现代紫砂壶的创作中,创作思路要更为开阔,大多数是两者兼顾,也有一些作品更侧重于艺术表达,这使现代紫砂不同于传统紫砂,也是紫砂这门传统艺术的延伸和发展。
  紫砂泥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宠和馈赠,需要我们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学识修养和自然和谐一致的意志驱使,运用独特的紫砂语汇传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真正是智慧与经验的积累,集个性和情趣于一身。那些星光熠熠的紫砂同道和艺人,工手和制作方法的着力点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是那种圆中有方、方中喻圆的人生哲理仿佛和紫砂语言中的讲究是一个道理,这里要圆融些,那里要锐利些,要有对比、有统一、有矛盾、有和谐等等,那是高低之间、方圆之中蕴含着智慧的交流和对话。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曾写道:“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深以为是。无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多少尊重、致敬和延续创新的渴求,落实到实际就是日复一日,数以万记日子的思考、实践和锤炼,成为大师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器以载道、心物相融。
其他文献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这是陆游的《梅花绝句·其一》。中国文人自古便赋予梅花极高的地位,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同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同时它也是“吉祥之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其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催人奋进。因此以梅为题材的壶,受到不论陶艺人还是收藏家,抑或普通人的深刻关注和喜爱。  在陶都宜兴,文化底蕴
期刊
在紫砂壶600年的传承及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各时代特有的艺术特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艺术的进步以及人文情怀水平的提升,艺术作品必然代表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符号,展示了特定的时代精神。无论是书画作品、金石作品,还是紫砂壶、紫砂雕塑、紫砂茗杯等,多多少少都存在着明显的文化符号。其创作的理念和手法也必然能体现出创作者对当时环境及时代文化的理解与再创作。  所以,紫砂“凤舞九天壶”(见图1)不只体现在对紫砂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作为陶都艺苑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以其造型装饰之美、实用功能之优、文化传承之深,成为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作为茶器,实用功能与美感的统一是紫砂壶优劣的通行评判标准,工艺技术与艺术形态上的统一,这在历代传承有序的名家佳作中常可见到。  关键词 紫砂;福临八方壶;创作理念  制壶不仅仅是一种营生手段,也是制壶艺人修养的体现,要进一步地把握其技术和奥妙就要进行更多实践。要在长期
期刊
大凡艺术,无不出于人内心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和感悟。各类艺术家通过文化上的梳理以及艺术上的抽象,将实际存在的万事万物转化为具有浓郁人文思想的艺术品。艺术品寄寓了艺术家的灵魂,完整地展示了其艺术造诣和无限情怀。这把“顶天立地壶”(见图1)就寄托了笔者深刻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不仅属于笔者一个人,更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1 壶中情怀 顶天立地  此壶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气贯长虹,将个人与时代共同具有的爱国情怀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取材于岩中泥,质地纯正,吸水快、透气好,泡茶褒香,隔夜不馊,这些不加掩饰的特点,正是其真诚的体现。紫砂壶成为支撑起人生舞台的支架,使人诚信、纯朴和友爱。正是因为有了真诚的品质,紫砂壶才得以超然于其他壶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  关键词 桃韵陈香壶;紫砂;造型  任何器物都有年龄寿命,或应变而变,或越用越旧,或面目全非。紫砂壶不然:它是长生不老千年不朽之物;它水火兼容何惧腐蚀;它冷
期刊
紫砂壶的兴起、发展和繁盛与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密切相关。唐宋时期,人们饮茶以煮茶、烹茶为主要方式,茶具多为金属器皿;而到了明代,团茶被散茶完全取代,冲泡法成为主流,茶具也渐以陶瓷器皿居多。紫砂壶也因此兴盛开来,时至今日颇受世人钟爱。  紫砂壶是用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的紫砂泥以传统技法全手工制作而成,不可避免会融入制壶艺人的见解和情感。因而,紫砂壶事实上是具有人文特征的工艺品,它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接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理念是紫砂文化纯真善良内涵的阐述,唤醒了人的悟性,净化了人的心灵,端正了人的品行,坚定了人的信仰,激发出人们返璞归真的本性,在短暂匆忙的人生路上平添几分清醇和智慧。  关键词 紫砂;汉方壶;创作理念  紫砂壶追求形式美,其创作理念具有感性形象与人的内心过程高度统一的特点。鉴赏紫砂壶也是品读人生,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不能长久拥有,生命中也总有一些心愿无法实现。与其为之扼腕并深深叹息
期刊
紫砂壶艺发展至今,以特有的线条与造型艺术深受人们喜爱。从构思到成型,紫砂艺术在一抔泥土间蕴藏的言语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紫砂壶各自有着不同的构思及内涵。从外在造型到内在气韵,紫砂艺人以自我的风范创新不同的艺术作品,对于陶冶情操、丰富生活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紫砂壶因其不媚不俗的高雅气质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雅士视把玩紫砂壶为风雅之举,为此紫砂壶艺被赋予了日益文雅的气息,其气质及品位也不断
期刊
紫砂文化艺术发展至今,其传播方式可谓遍及各个角度。网络传播的方式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这也使得成熟接近六个世纪的紫砂壶手工制作技艺得以盛宏海内外。这也代表了紫砂文化艺术与网络文化的完美融合。网络文化不仅受到互联网传播范围广的推动,更应归功于网民的不懈努力。紫砂文化艺术网络传播体系的形成,代表了该传统行业的进步。通过网络的传播和推广,原本就广受欢迎的紫砂文化更是备受各界瞩目
期刊
龙泉的“正聪青瓷研究所”,坐落于龙泉青瓷大师园区内,是三层楼建筑,里面有毛大师作品的展示厅、工作室,也有拉坯、修坯、上釉、烧制车间。在距一楼门口不远处,有一台高大的液化气窑炉,毛大师的很多艺术精品就是在这个炉子里烧制出来的。  在二楼的一处角落,有个修毛坯的地方,毛正聪正坐在小凳子上,一丝不苟地修坯。轮盘飞转,一条条泥屑在刮刀下打着卷地落在台面上。不时地,他根据造型需要,更换手上的刀具,一件件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