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语文教学的风雨历程,由于一味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从而使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学一度悄然淡出语文教学的范畴,即便有,也常常局限于字、词 、句等语言点的繁复肢解,将文学作品当成一般文章来分析和理解,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弥漫于整个语文教学空间,忽视了语文课在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方面的作用,失去了语文独特的魅力。
  然而,文学教育始终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极大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使读者获得多方面的收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的教育,不仅能使当前语文教学走出沉闷、尴尬的境地,而且能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这样的现状,本文以古诗文为载体,来谈谈文学教育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中国的古诗词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我们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古诗词,就会发现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和认识古诗词的美,让学生接受古诗词的美的熏陶,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一、赏画吟诗,感受形象美
  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形象性,对于任何艺术作品的欣赏,都是从形象的感知开始的,古诗词也是如此。这种形象的感知是艺术认识的初步形式,是感性的。要对古诗词作出彻底、完全的赏析,首先要把握住它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写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景物清幽明净。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引出浣女、渔舟。借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赏析时,我们便可引导学生于此诗情画意中徜徉,去领略画面直接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藉此,再去领会诗人于诗中寄托的高洁情怀和对安闲纯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美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古诗词同音乐、舞蹈有着极其严密的关系,蕴含着极其浓郁的音韵之美。《毛诗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阐明了诗歌的抒情言志的特征和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相互关系。古诗词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古诗词的韵律、节奏上。教学时就要尽力寻找最能打动学生的美的闪光点,用反复吟诵的方式,以拨动学生的心灵,叩响他们赏美的琴弦。像《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头对雎鸠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描写我们便可从诵读中感知,同时也能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联想。《诗经》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再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先不消多说,只要慢慢吟诵,一种苍茫、凄清的氛围和色调便从脑海中幻现出来。
  三、合理联想,体悟意境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只有景物附丽,才有依托。正如朱光潜所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称情,这便是诗的境界”。在诗词教学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诉说,对接诗人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才能享受最具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美趣。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今年今日,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短短四句,把读者带入无限凄美的意境之中。再如戴叔伦的《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屈原的怨恨有多深呢?诗歌没有明说,只是三四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图景,引导我们去思考。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把我们带入特定的情境,更觉屈子的幽怨不尽,伤情无限。所以,用心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从深远的意境中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当然,以上所谈的各方面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我们必须让美回归教育,让教育回归美的特质。美无处不在,美学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语文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对称均衡是美学的基本法则之一,师生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体现出一种均衡和谐的内在美,节奏韵律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态美、过程美、人类认识规律、语文教育规律等的完善统一,形成语文教学活动中特有的节奏韵律;单纯齐一与多样性统一是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所要遵循的原则,坚持“少而精”,突出重点,兼顾难点,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其他文献
我每次乘坐飞机,都喜欢选择靠窗的座位,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高空的风云变幻。然而,不少时候还是十分遗憾,因为飞机的窗口很小,视野有限,难以看到高空的全景。最近,欧洲一家飞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题,作为语文老师,为了探讨和解决这一难题,我就作文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作文与教材教学的内在联系,针对教学中容易忽视实际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每年11月下旬,美国《时代》周刊都会公布当年的最佳发明。最近,2011年度最佳发明已经揭晓,有50项新奇发明榜上有名。这些发明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从业人员和发明家推荐和
美国、日本等国的医学界专家从身心疲劳的就诊者中发现一部分人是由于接收信息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发病。因而,目前的发达国家医学界提出了一个“信息过剩综合征”(又称为“信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有效教学的课前准备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传统的备课方式不外乎是对教材的梳理,针对每一课时的具体要求,突破重点难点,实现对知识的落实,学生完全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控制,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而当前的新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权和学习的尊严,备课应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特征.  1.追求课情调查的充分性  所
乍一看,本文的标题令人大吃一惊,别以为笔者造谣惑众、哗众取宠,美国航母真的被炸沉了,而且被炸沉了两艘。当然,这不是最近几年的事。美国素来奉行"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美国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中央纪委日前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包括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等在内的多名领导干部受到党纪和政纪处分.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