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古县、江南水乡、滨海新城”,隨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步伐的加快,海盐,这颗杭州湾北岸的明珠正逐渐绽放光辉。为抢抓战略机遇,打好人才抢夺战、保卫战、培育战,积蓄优质人才资源,去年以来,团海盐县委联合县人才办、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人社局等多部门共同实施了“储鹰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加、减、乘、除”人才算法,推动人才招引节点前移、服务阵地前构、引领凝聚前置,有效吸引海盐籍学子返乡发展、建设家乡,外地学子认识海盐、走进海盐,为海盐建设“一带三城”,实现“十大梦想”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示范样板贡献先锋力量。
如何挖掘岗位?如何找到生源?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面临的首要难题。团海盐县委通过政策宣传、校园招聘、信息共享等举措的对接融合,强化相关部门工作联动,提高工作质效。在岗位供给端,打通了县青年新生代企业家协会、县总商会、县人力资源协会、嘉兴市欧美同学会海盐分会等多个企业联合组织渠道,为实习岗位的多样化和稳定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岗位需求端,在县域高中往届生源基础上,加入了省学联宣传动员和“双百双进”结对高校的生源保障,确保实习生源的覆盖面和稳定性。
此外,团海盐县委以在外海盐籍学子为主体,建立了“共青团+学校+学子”的三级互动网络,强化青年人才情感联络,凝聚更多学子,强化了“储鹰计划”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包括本地优质企业、党政机关在内的一些岗位,一经推送便超额报满,非常受大学生们欢迎。”团海盐县委社会实践负责人卓可强介绍说,为此,团海盐县委又联系多个单位协调了一些实习名额。
海盐是“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运行试点县。团海盐县委社会实践负责人卓可强介绍:“今年是我们启用‘返家乡’程序的第一年,以往我们实习招聘的覆盖面很有限,但通过‘返家乡’,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可以了解到我们海盐的实习岗位情况。”据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返家乡”手机端清晰掌握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技能要求等情况,便于大学生报名选择;用人单位也可通过反馈的报名情况了解大学生的学历、专业、特长等情况,实现零次见面,双向匹配。今年以来,海盐已经上线企事业单位等450余个实践岗位,促成300余名海盐籍大学生回乡实践。
除了“返家乡”试点工作,团海盐县委积极在数字化助力引才育才上下功夫,开发了“回嘉·代盐”微信小程序,打造来盐返盐就业创业青年人的掌上“青年之家”。通过小程序,可一键申请入住县青年人才驿站,申请成功后,凭身份证办理入住手续,享受人才驿站贴心服务。同时,小程序还可提供职业规划测评、就业信息推送、岗位推荐等线上指导和培训,让青年人才实现“跑零次”。“‘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的信息可信度高、针对性强。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回嘉·代盐’小程序进一步咨询,回复也很热情,尤其是申请免费住宿的功能,可以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真是太好了!”实习生陈莉说。
实习生康婉怡通过“返家乡”平台报名后,被海盐农商银行录用,更让她开心的是,实习期间,不仅申请到了人才驿站的住宿,配备了被褥及洗漱用品,还为她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并有一定的实习补贴。目前,海盐已建成县人才公寓和康铂酒店2家青年人才驿站,配置了60个标准间,可同时供100余人短居,有效解决了外来学子实习、应聘期间的住宿问题。驿站选址在市区繁华地区,配备了青春文化连廊、书吧、茶吧等生活服务设施,舒适便捷。
团海盐县委还为每一名来盐实习生提供了青年人才大礼包,除拎包入住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外,还赠送海盐手绘地图、免费公共交通卡、人才政策、红色观影卡等,并安排服务团队提供“陪伴式”服务,为他们解决实习期间的各种问题。“暖心的服务,才能让他们对这座城市产生深厚感情。”青年人才驿站负责人李洁说。
“未来属于青年,留住青年,就留住了一个城市的未来。”团县委副书记胡严萍说到。为了让大学生从“实践”到“就业”实现无缝衔接,实习期间,组织大学生们利用晚间和周末时间,开展“储鹰计划”大学堂,提供职业规划测评、就业信息推送、岗位推荐等指导和培训。同时发挥县青企协组织优势,为来盐实践的大学生配备优秀青年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受聘导师以“师带徒”的形式,为青年人才在思想引领、职业规划、技能提升等方面提供帮助。“我很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的氛围,也很乐意给他们提供我的经验和帮助。”实习创业导师徐建峰说。此外,团海盐县委还对接海盐吾悦广场提供免费创业摊位,让大学生实现“拎包创业”。
“储鹰计划”还配套了“青春海盐”体验活动,按日程组织大学生参与“重走一大路”“海盐文化之旅”、社区志愿服务等城市体验活动,加快青年人才了解海盐、融入海盐。“在海盐土生土长了10余年,但活动半径仅限于县城,从未真正深入了解过海盐,通过参加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在活动体验中发现原来我们的海盐这么美。”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务管理专业的留学生肖晓参加过城市体验活动后感慨。
团海盐县委书记祝旭虹说:“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赛道上超车,人才是首要的助燃剂。通过‘储鹰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能够有效地引进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在不断拓宽青年人才成长成才道路的同时,在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示范样板中贡献先锋力量。”
访企入校,岗位生源覆盖率增“加”
如何挖掘岗位?如何找到生源?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面临的首要难题。团海盐县委通过政策宣传、校园招聘、信息共享等举措的对接融合,强化相关部门工作联动,提高工作质效。在岗位供给端,打通了县青年新生代企业家协会、县总商会、县人力资源协会、嘉兴市欧美同学会海盐分会等多个企业联合组织渠道,为实习岗位的多样化和稳定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岗位需求端,在县域高中往届生源基础上,加入了省学联宣传动员和“双百双进”结对高校的生源保障,确保实习生源的覆盖面和稳定性。
此外,团海盐县委以在外海盐籍学子为主体,建立了“共青团+学校+学子”的三级互动网络,强化青年人才情感联络,凝聚更多学子,强化了“储鹰计划”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包括本地优质企业、党政机关在内的一些岗位,一经推送便超额报满,非常受大学生们欢迎。”团海盐县委社会实践负责人卓可强介绍说,为此,团海盐县委又联系多个单位协调了一些实习名额。
数字赋能,岗位配对程序性精“减”
海盐是“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运行试点县。团海盐县委社会实践负责人卓可强介绍:“今年是我们启用‘返家乡’程序的第一年,以往我们实习招聘的覆盖面很有限,但通过‘返家乡’,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可以了解到我们海盐的实习岗位情况。”据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返家乡”手机端清晰掌握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技能要求等情况,便于大学生报名选择;用人单位也可通过反馈的报名情况了解大学生的学历、专业、特长等情况,实现零次见面,双向匹配。今年以来,海盐已经上线企事业单位等450余个实践岗位,促成300余名海盐籍大学生回乡实践。
除了“返家乡”试点工作,团海盐县委积极在数字化助力引才育才上下功夫,开发了“回嘉·代盐”微信小程序,打造来盐返盐就业创业青年人的掌上“青年之家”。通过小程序,可一键申请入住县青年人才驿站,申请成功后,凭身份证办理入住手续,享受人才驿站贴心服务。同时,小程序还可提供职业规划测评、就业信息推送、岗位推荐等线上指导和培训,让青年人才实现“跑零次”。“‘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的信息可信度高、针对性强。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回嘉·代盐’小程序进一步咨询,回复也很热情,尤其是申请免费住宿的功能,可以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真是太好了!”实习生陈莉说。
筑巢引凤,实践保障满意度上“乘”
实习生康婉怡通过“返家乡”平台报名后,被海盐农商银行录用,更让她开心的是,实习期间,不仅申请到了人才驿站的住宿,配备了被褥及洗漱用品,还为她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并有一定的实习补贴。目前,海盐已建成县人才公寓和康铂酒店2家青年人才驿站,配置了60个标准间,可同时供100余人短居,有效解决了外来学子实习、应聘期间的住宿问题。驿站选址在市区繁华地区,配备了青春文化连廊、书吧、茶吧等生活服务设施,舒适便捷。
团海盐县委还为每一名来盐实习生提供了青年人才大礼包,除拎包入住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外,还赠送海盐手绘地图、免费公共交通卡、人才政策、红色观影卡等,并安排服务团队提供“陪伴式”服务,为他们解决实习期间的各种问题。“暖心的服务,才能让他们对这座城市产生深厚感情。”青年人才驿站负责人李洁说。
此心安处,融入城市陌生感消“除”
“未来属于青年,留住青年,就留住了一个城市的未来。”团县委副书记胡严萍说到。为了让大学生从“实践”到“就业”实现无缝衔接,实习期间,组织大学生们利用晚间和周末时间,开展“储鹰计划”大学堂,提供职业规划测评、就业信息推送、岗位推荐等指导和培训。同时发挥县青企协组织优势,为来盐实践的大学生配备优秀青年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受聘导师以“师带徒”的形式,为青年人才在思想引领、职业规划、技能提升等方面提供帮助。“我很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的氛围,也很乐意给他们提供我的经验和帮助。”实习创业导师徐建峰说。此外,团海盐县委还对接海盐吾悦广场提供免费创业摊位,让大学生实现“拎包创业”。
“储鹰计划”还配套了“青春海盐”体验活动,按日程组织大学生参与“重走一大路”“海盐文化之旅”、社区志愿服务等城市体验活动,加快青年人才了解海盐、融入海盐。“在海盐土生土长了10余年,但活动半径仅限于县城,从未真正深入了解过海盐,通过参加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在活动体验中发现原来我们的海盐这么美。”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务管理专业的留学生肖晓参加过城市体验活动后感慨。
团海盐县委书记祝旭虹说:“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赛道上超车,人才是首要的助燃剂。通过‘储鹰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能够有效地引进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在不断拓宽青年人才成长成才道路的同时,在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示范样板中贡献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