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英语专业泛读教学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专业泛读教学在提高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泛读教材,从教学实践入手对泛读教学各环节进行探讨,提出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泛读教学;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技巧
  
  前 言
  
   泛读指理解整体意义的阅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简称《大纲》)提出,英语泛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输入角度看,泛读是语言输入的源泉,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知识,建立结构意识,增加背景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李天紫,2007)。
  笔者从事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泛读教学,《英语泛读教程》共4册由黄源深教授等编写,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使用,旨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并掌握基本阅读技巧——与《大纲》要求吻合。结合该教材谈谈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预 习
  
  泛读教学中,预习是决定课上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泛读课要求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课文大意,使句意与语境相结合,而不过分强调字词用法。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之泛读教学的特点,精读课上的字斟句酌难以实现。从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充分做好预习工作,熟悉课文内容,才能跟上进度,有效培养阅读能力。笔者要求学生课前对课文阅读两遍,一是速读,目的是了解课文主题及文章结构,判断材料题材并与自身已有知识联系。二是用略读、细读或查阅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情节,对之前的假设进行判断及分析归纳,领会作者真正意图。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此环节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学生将精读课上的方法搬进来,过多的精力用于关注词、短语和单句,却忽略了上下文句意的衔接,以为查完生词就是完成预习。试图以点代面的错误认识既降低了阅读速度又影响整体把握全文大意,易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和信心。针对学生这一误区,方法如下:
  (1)将学生4人-6人分组,要求每组学生课前写出文章大意,包括人物、情节等,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线索有所了解,课上请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评比并有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性。
  (2)课前给学生分发事先就新课内容设计的若干问题,课上请学生回答,检查学生个体预习情况。如笔者为Invented Words(第3册,第1课)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What constitutes English?
  ②How are the invented words invented?
  ⑧Do you agree with Humpty Dumpty’s opinion in termsof the meaning of a word?Why or why not?
  ④What makes a master of language?
  ⑤What are the key elements for a master of gobbledy-gook?
  ⑥Which one does the author vrefer?Explain.
  通过问题就文中语言大师和“官样文章”大师的不同进行探讨,找出线索、总结大意。1、2册侧重一般生活小故事,以小说题材浅易文章为主(如A Mother’s Place),非故事性题材为辅(如Numbers and Omens)。3、4册侧重非故事题材阅读材料(如:介绍文化背景The English Reserve and Politeness、诚信问题The Credi-bility Principle、社会问题Seeking Steady Arm to Lean on等)
  
  课文讲解
  
  1.背景知识
  笔者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理解他们认为简单的文章。材料中常含有一定历史、文化、政治等知识,了解不多会造成理解障碍。如讲Three Days to See(3册14课)时,介绍从小双目失明的Helen Keller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从第一个单词water学起,直到成为著名的演说家、作者和教育家的过程。
  2.文章结构
  文章的难度并不仅取决于词的难易、句子的复杂和对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赖于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如果忽略分析这一点,易于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妨碍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中心。笔者通过如下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结构:
  (1)回答wh-questions;
  (2)根据标题、小标题及图片来预测文章主要内容;
  (3)从连接词如but、and等;过渡句、段或主题句等入手把握文章结构。
  3.重、难点
  词句的理解不容忽视。对于学生感到难理解的长难句的结构分析稍加点拨;含有不同于字面意思的深层含义的句子也不能忽视,如The Rocking-Horse Winner(2册11课中)“You won’t let itgo fllither,will you?”是简单句且无生词,但学生要通过上下文才能得出含义:Don’t tell the news to anybody else.此时,笔者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语境、运用逻辑推理理解句子的能力。
  
  结 语
  
  泛读是语言学习的有效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精读是主体,泛读则是其有效补充和提高。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泛”和“读”有效结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提高英语泛读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黄源深等,英语泛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天紫,论英语泛读教学的发展趋势,外语界,2007
  [5]Grebe w.The Oxford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acs[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当前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强化技能训练的要求,以《电机学》课程实验为研究试验背景,在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成绩考核三方面进行改革。
[摘要]通过对女校大学生心理特,最的分析,提出积极有效的引导对策,对于探索和实践女性人才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女校大学生 心理特点 引导对策    女性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石,教会女校的创办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接受新知识的新女性,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办女校的目的是为了因“性”施教,培养出有进取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女校可以避免男性的性
为了配合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进行,国家开始实施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网络化。在进行学籍电子注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报漏报
本文主要针对现在专科学院英语教学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改革方案,旨在提高专科学院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