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价值研究拓荒之作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政治哲学视角对中国的政治价值及其变迁建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也是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中国政治学界应有的学术良知和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专著是该问题研究中的拓荒之作。
  关键词:政治价值;学理研究;拓荒之作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23-02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学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需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保持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需要。表现在学术界,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文献在近年来大量涌现。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有众多层面,涉及到的问题也颇多,就政治体制改革本身来说,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在众多问题之中,中国未来的政治体制应遵循什么样的价值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它是我们确定政治体制改革措施和目标的指导思想,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灵魂。现在中央号召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价值理念来说就是因为旧的发展观坚持“以物为本”,贬低人的主体性。同样,如果没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理念,政治体制改革就不会得到普遍的赞同,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还在于政府拥有过大的影响力,缺乏有效的外在制约机制,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价值无论是对于政府自身还是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从学术研究的视角看,这一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研究并不深入。从文献的数量上看,关于政治价值相关研究的论文专著还很少见。从研究涉及的问题来看,关于政治价值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了以下问题:政治价值的界定、政治价值的研究对象和范式、政治价值的建构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内容来看,已有的文献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政治价值”的含义缺乏共识性的界定。作为政治价值研究的基础问题,这一现象凸显出目前对该问题研究的薄弱;其次,没有形成公认的研究范式,即无论是研究的对象还是研究方法都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最后,对政治价值的建构缺乏深入的研究。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还限于争论以什么原则作为指导的阶段。有主张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为核心的,有主张以中国传统的仁义道德为核心的,有主张兼容中西的优秀传统的。所有这些问题都表明了一点,即关于中国政治价值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因此,以政治价值为主题对中国的政治价值建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既是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化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专著是该问题研究中的拓荒之作。
  从结构来看,该书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政治价值问题概述。主要包括政治价值概念的含义、政治价值的结构、政治价值的特点、政治价值的功能、政治价值史等章节。第二部分是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变迁的阐述。主要包括三十多年来政治价值在各个时期演变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这部分是该书的核心和重点。第三部分是关于目前中国政治价值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于未来中国政治价值建构的探索。该书的主要线索是对中国政治价值历史和现状的分析。通过对现状的历史追溯以分析政治价值历史发展中的主要动因,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国未来政治价值的建构做出尝试性的探索。
  政治价值是该书的核心概念,也是极易混淆的概念。关于政治价值的含义,作者从多个视角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关于什么是政治价值的界定。关于这个问题,作者总结了十种不同的观点,逐个分析各种观点的得失,然后将“政治价值”界定为:人类政治生活的一般准则、意义和本原,内容上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等多方面的价值 [1]。其次,在“政治价值”概念的基础上,作者还从政治价值的本质、结构、特点、功能以及与相近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关于政治价值的本质,作者依据唯物史观的思路,认为政治价值的本质就是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的综合表达。关于政治价值的结构,作者首先将政治价值的结构划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然后分别从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作进一步的分析。关于外部结构,作者分别从政治价值在价值体系、政治系统、政治结构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关于政治价值的内部结构,作者则分别从政治价值心理、政治价值认识、政治价值意识和政治价值观念四个层次进行了说明。关于政治价值的特点,作者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统一,即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整合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变迁性的统一。关于政治价值的功能,作者总结为五个方面:评价和批判功能、统摄和凝聚功能、引领和导向功能、规范和论证功能、增益和纠偏功能。关于政治价值的上述总结,虽然并不全是作者的首创,但利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政治价值的含义进行系统、全面地总结归纳,在政治学领域这还是第一次。通过上述总结,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政治价值问题的复杂性、深刻性和重要性。
  该书的线索是通过历史的追溯分析中国政治价值现状和未来政治价值的建构问题,因此,对三十多年来中国政治价值的演变及其变迁动因的分析,是该书的核心问题。作者以各届党代会为划分依据,逐个分析了各个阶段中国政治价值的主要特征和成因,并以此对中国三十多年来政治价值演变的基本特征及趋势进行了总结。
  作者认为,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存在着以下特征:主导政治价值不变,主流政治价值变化;一元导向与多元取向共存互动;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交叉融合;理想取向与世俗取向共存互补;精神取向与物质取向并重互赢。关于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趋势,作者总结为六个方面:即政治价值范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政治价值判断方式由情绪化向理性化转变;政治价值主体人格由盲目依附型向独立自主型转变;政治价值思维模式从二元对立向务实中道转变;政治价值取向在个体与集体之间调适;政治价值处于危机与重建之间。应该说上述总结概括既精练又全面。
  关于中国政治价值变迁的动因,该书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进行了分析。关于国内因素,作者主要概括了四个方面,即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政治价值变迁的新资源;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整合给政治价值的变迁提出了新任务;政治文明建设给政治价值的变迁提供了新领域;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变化给政治价值的变迁提出了新要求。关于国际因素,作者总结为三个方面,即全球化对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带来的影响;加入WTO后政治价值变迁面临的新课题;网络传播技术对政治价值变迁的有利因素和负面影响[1]。上述概括既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融进了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
  中国核心政治价值的建构是该书的结尾部分,也是对中国近三十多年来政治价值变迁的逻辑延伸。在这一部分,作者探讨了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核心政治价值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建构中国核心政治价值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关于什么是中国核心政治价值,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中国的核心政治价值应该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其实质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还表现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追求和满足。满足人的民主法治权利,满足人的自由平等愿望,满足人的公平正义要求,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体现。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社会主义理应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真正成为造福于全体人民的价值理念。
  关于中国核心政治价值的建构,作者提出了几个基本的指导原则: 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建构之本;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取向是建构当下中国核心政治价值的方向性原则;科学地对待中西两个传统是建构当下中国核心政治价值的务实之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在未来政治价值的建构中,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尊重政治价值变迁规律,坚持一元导向、多元共存互动的政治价值取向;直面政治价值冲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的主导地位;重视政治价值领域的交流、对话,建构和谐开放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1]。
  纵观该书,关于政治价值内涵的界定部分,全面而清晰;关于中国政治价值变迁的历程、特点、动因的总结和概括,精练而准确。本书结尾部分,即关于中国政治价值的构建部分可以写的更为深入具体一些,这也是本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处。
  该书作者李奎曾在基层政府工作,对中国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弃政从学后,李奎在武汉大学攻读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致力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这本著作是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整理、丰富而来的,可以说是他多年学术研究和基层政治实践的结晶。
  
  参考文献:
  [1]李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8-355.
  [责任编辑 王晓燕]
其他文献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公共休闲服务发展程度决定一个城市休闲产业的品质,其建设是杭州休闲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政府供给的角度,勾勒杭州市公共休闲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发展机制,并从实践的角度浅析建设公共休闲服务体系的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休闲服务;杭州市;政府供给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目前我国出现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盛,学生就业率低的尴尬境地,这种状况表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优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针对这一现状,从浙江师范大学与义乌工商学院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切入,在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辩证分析,提出优化两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可行的意见
期刊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思想政治部,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制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实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能构建起体现思政实践教育地位作用的实践教育模式。提升社会实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影响两者形成教育合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
期刊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输变电运检分公司,成都610051)  摘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了电网的稳定和向用户的可靠供电。因此,对雷击放电导致电网故障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找出超高压输电通道在防雷接地措施上存在缺陷和不足,设计并建设成具有较高防雷接地的高压输电线路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超高压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快速发展,高校的各项收入增加,税负额度加大,学校财务主管也开始重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并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把纳税筹划运用于实践中。本课题以某高校为例,研究高校合理避税的合理性。  关键词:避税;合理;筹划;高校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035-02    一、了解税收  (一)认识税收来源  税收在中国历史悠久,
期刊
摘要:“育英”事业是浙江台胞慈善事业的典型代表,“育英”捐赠财产管理模式是台胞捐赠财产管理模式的一个典范。育英事业发展促进会的成立,使“育英”捐赠财产管理实现从单一捐赠到社会资源汲取能力增强、从家族式低度管理到组织化制度化管理、从政府管理到自主力量成长,极大地加强和改善了何氏家族捐赠财产的管理模式,对台胞捐赠财产的管理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育英事业;捐赠财产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
期刊
摘要:以新疆伊宁市为例,采用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的现状及被征拆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分析得出:针对货币及产权置换这两种安置补偿方式,被征拆农户倾向于选择第二种方式;“补偿标准偏低”和“安置地点不合理”是影响农户拆迁意愿的主要因素;而造成其整体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在于“对征地拆迁相关政策不了解”和“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及实施程序不太满意”。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业不可避免地会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和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农业如何“走出去”也就成了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分析和借鉴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等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业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87-02 
期刊
摘要: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人才的流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政府和企业应该从完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用人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流动;人才流失;梯度流;西北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40-02    一、西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流动的现状  人力
期刊
摘要:乐清市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块状经济和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乐清市镇域经济的发展,也使镇域经济发展出现非均衡现象。以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为理论视角,探索、解释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现实表现,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由不均衡走向均衡的合适道路。  关键词:镇域经济发展;“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乐清市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