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对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对英语课堂来讲,采取“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创新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带着教师事先精心布置的任务去学习、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自主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给他们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人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的时候,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位学生在干什么的这半张纸遮住,然后问:Whatwasthe-childdoingwhenhisfatherwasreadinganewspaper?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在当前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为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英语教学 思考 应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老先生在两千年前曾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
长期以来,我们初中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讲解语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很多老师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不注重英语知识的运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严重缺乏英语交际能力。很多学生英语笔试得了高分,面对真正的外国人却语无伦次,表达不清。下面我就想谈谈自己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人们是如何逐渐习得语言的
期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不仅是个体发展的基石更是国民教育的根基,在由人口大国转为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具有基础作用。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免费之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挖掘教育素材,内化德育  
期刊
从小到大一直没什么玩伴,爸爸妈妈可以算是吧,或许你会觉得可笑,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记得小时候我常常会缠着妈妈和我一起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虽然她总是不情愿,但是最终
期刊
【摘要】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等原因,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淡薄,再加上有一部分人觉得学了英语,平时用不上,学了也没用处,也不会用心去学英语,导致英语基础更加薄弱,不知道老师在堂上说什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个高职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 提高 英语学习兴趣 方法  在经济全球
为保证交通安全,提高市政道路质量,必须做好市政道路线形设计.在此基础上,围绕市政道路线形设计,本文详细探讨了线形设计、纵横向组合、道路交通标志安全设计等内容的线形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