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从中撷取用之不尽的新鲜素材,真实而快乐地作文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准备。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仔细的观察就写不出好文章。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纵观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材料,不论是上海卷的需要与被需要,还是新课标卷孩子劝阻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的问题。命题者的选材都来源于生活现象,特别是平时人们容易忽略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抒发真情实感。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要提醒学生感悟生活,生发联想,勤于记录。特别是要教授学生必要的观察技巧。其一,对周围的事物要特别留意,特别关注。其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我提倡让学生写日记,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生活无处不教育,留心生活,留心学校,留心社会。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同時也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反而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写作锦上添花。
二、取材生活实例,剪裁构思,转化为作文素材
平时的作文训练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可以不写。例如:在写以《享受》为题的作文时,有的学生将对奶奶的深情用最质朴的语言叙写在那一碗甜蛋中,像潺潺的流水般,打动人心。不但对香油甜蛋的做法进行细致刻画,而且用简洁的生活对话,表现祖孙间的深情。同时,文章当中也反映出现实的问题,作为子女应懂得老人的关心和爱护,在索取的同时又要懂得付出。本文取材贴近生活,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体现出自己的敏锐观察力,并且运用以小见大的作文写法,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剪裁,并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真挚动人。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做个生活有心人,将自己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加以积累,并可以进行分类,整理在素材本上,让你的文章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讲评教材时,结合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生活面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学习《我与地坛》时要关注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爱的伟大。而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要关注像烛之武一样智勇双全的人,把视角伸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时,会发现社会上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教材只是生活的一个缩影,而不拘泥于教材,才能更胜一筹。同时,对这些人物的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可以赞扬,可以批评,可以反思,还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现实中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关注时事热点,让作文富有时代气息
热点素材引入作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又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的关注。但是,有的热点过于新闻化,有的热点事件繁杂,并不适合直接入文。如何恰如其分地引用热点呢?这就需要我们筛选信息,有所取舍。首先:必须从小处入手,寻找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点”,切忌面面俱到。如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选取了作者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西关老屋(出生地),贴近读者生活,激发了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的思考。其次: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概括介绍,提炼主题。如高考大纲卷的优秀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考生由材料中修船工顺手补洞的善举,写到拾荒阿婆陈贤妹、18位路人,因为这一事件影响极大,所以作者并未描述事件细节,而是高度概括,将重点放在了议论上面。再次:再现情景,抒发真情,热点素材若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可能缺乏感人的力量。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致张丽莉老师》,用第二人称,既便于抒情,又便于说理。在叙事内容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将老师推开学生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在叙事真实生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讲评作文,具体落实,针对性强
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我们不要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地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这样的讲解方法不但学生学无所获,教师也没有成就感。我认为,作文批改可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对一篇文章进行批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一节课可以从一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比如讲评《天赋与努力》时,可以从文章说理的角度切入,讲解《幽默》时可以从概念解析的角度切入等,以学生讲评为主,教师讲评为辅的课堂模式深入分析。选择3-5个学生为主讲,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互为补充,学生忽略或认知不到的地方,教师再加以补充。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仔细的观察就写不出好文章。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纵观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材料,不论是上海卷的需要与被需要,还是新课标卷孩子劝阻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的问题。命题者的选材都来源于生活现象,特别是平时人们容易忽略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抒发真情实感。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要提醒学生感悟生活,生发联想,勤于记录。特别是要教授学生必要的观察技巧。其一,对周围的事物要特别留意,特别关注。其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已。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我提倡让学生写日记,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生活无处不教育,留心生活,留心学校,留心社会。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同時也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反而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写作锦上添花。
二、取材生活实例,剪裁构思,转化为作文素材
平时的作文训练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可以不写。例如:在写以《享受》为题的作文时,有的学生将对奶奶的深情用最质朴的语言叙写在那一碗甜蛋中,像潺潺的流水般,打动人心。不但对香油甜蛋的做法进行细致刻画,而且用简洁的生活对话,表现祖孙间的深情。同时,文章当中也反映出现实的问题,作为子女应懂得老人的关心和爱护,在索取的同时又要懂得付出。本文取材贴近生活,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体现出自己的敏锐观察力,并且运用以小见大的作文写法,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剪裁,并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真挚动人。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做个生活有心人,将自己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加以积累,并可以进行分类,整理在素材本上,让你的文章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讲评教材时,结合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生活面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学习《我与地坛》时要关注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爱的伟大。而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要关注像烛之武一样智勇双全的人,把视角伸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时,会发现社会上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教材只是生活的一个缩影,而不拘泥于教材,才能更胜一筹。同时,对这些人物的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可以赞扬,可以批评,可以反思,还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现实中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关注时事热点,让作文富有时代气息
热点素材引入作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又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的关注。但是,有的热点过于新闻化,有的热点事件繁杂,并不适合直接入文。如何恰如其分地引用热点呢?这就需要我们筛选信息,有所取舍。首先:必须从小处入手,寻找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点”,切忌面面俱到。如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选取了作者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西关老屋(出生地),贴近读者生活,激发了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的思考。其次: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概括介绍,提炼主题。如高考大纲卷的优秀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考生由材料中修船工顺手补洞的善举,写到拾荒阿婆陈贤妹、18位路人,因为这一事件影响极大,所以作者并未描述事件细节,而是高度概括,将重点放在了议论上面。再次:再现情景,抒发真情,热点素材若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可能缺乏感人的力量。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致张丽莉老师》,用第二人称,既便于抒情,又便于说理。在叙事内容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将老师推开学生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在叙事真实生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讲评作文,具体落实,针对性强
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我们不要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地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这样的讲解方法不但学生学无所获,教师也没有成就感。我认为,作文批改可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对一篇文章进行批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一节课可以从一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比如讲评《天赋与努力》时,可以从文章说理的角度切入,讲解《幽默》时可以从概念解析的角度切入等,以学生讲评为主,教师讲评为辅的课堂模式深入分析。选择3-5个学生为主讲,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互为补充,学生忽略或认知不到的地方,教师再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