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经济是国际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经济。当今的农业是开放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农业,要发展好农业必须建设现代农业,即以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武装农业,走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事实证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是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我市农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弥补农业投入不足,促进农产品贸易,消除农村贫困。
一、重庆农业对外开放的情况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缩小重庆农业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举,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动力之源。重庆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大力发展重庆农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先后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参加国际农产品展销,拓宽和延伸了我市农产品向外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国农交会、广交会、西交会等平台推出重庆农业招商引资项目,以吸进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渝考察投资农业,促进重庆农业对外全面开放。
重庆建设有五大特色园区,分别是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重庆綦江工业园食品园、江津现代农业园、重庆南川生态农业大观园。这些特色园区大力开展特色建设,通过承办重大活动,对外推介、交流考察等促进招商引资,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市农业对外开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重庆农业对外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近年来,重庆农业对外开放从起步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重庆农业对外开放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从总体上来看,重庆农业对外开放还处在低俗徐行、发展缓慢的阶段。
(一)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出口规模小,增速慢
重庆市农产品出口,在重庆出口贸易和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均处于弱势位置,重庆是农产品出口小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小。2008-2012年,我市农产品出口额总计为15.7亿美元,同期,我市外贸出口额总计为759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比仅为2%。同时,从2008年-2012年,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率为11.33%、9.05%、28.04%、31.91%、-13.69%,增速非常缓慢,且2012年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2.进出口市场较为集中,抗风险能力较低
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的越南、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对农产品市场容量很大的中东、中欧以及拉美地区国家的出口仍然很少;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外市场过于集中。农产品贸易多元化程度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性较强,一旦主要贸易对象国家和地区设限或提高门槛,极容易导致正常的农产品贸易受阻。2012年,由于受外需疲软、贸易摩擦等影响,我市主要农产品出口呈下滑趋势,如肠衣出口额为2120.21万美元,同比下降30.49%。
3.农产品出口品种单一,限制出口总体规模
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是肠衣、桑蚕丝及机织物、青蒿素、苎麻及机织物和宠物用品等主要几个品种,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0%。适合出口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制品少。由于品种单一,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市农产品出口的总规模。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创汇率都不高,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二)原因分析
1.利用外资时对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视度不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重庆许多区县对未来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认识不足,仍然墨守成规,对发展农业对外开放重视度不够。特别是在利用外资项目谋划过程中,存在着重工业项目,轻农业项目的问题时有存在。同时,对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性也是认识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农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农业对外开放所需的环境基础较为薄弱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需要有良好的软硬环境基础。软环境方面,从目前来看,我市除了几个特色农业园区在环境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很多区县各职能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与部门之间合力不够,缺少沟通与协调,扶持农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够。在硬环境方面,虽然农村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农产品市场流通和信息网络不健全,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难以为外商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
3.农产品不能很好的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重庆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8个,其中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不足5%,仅有10%左右的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由龙头企业收购。龙头企业收购产品并加工,大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虽然我市正在积极发展名牌农产品,但从目前来看,我市知名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仍旧不强。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国际标准化水平相较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重庆蔬菜、果品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一些区域特色经济优势,但大多数以服务国内市场为目标。没有做到像山东那样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将资源优势、地方特色与国际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促进重庆农业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重庆农业对外开放,应结合《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的相关内容,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稳步提升重庆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1.(一)加大农业项目引资引智力度。
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定期发布农业招商项目,吸引外商、外资企业、民营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加快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等园区的后续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和外国政府援助、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国际知名展会等平台推动招商引资。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要利用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2.(二)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
加快我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打破进出口国家的技术壁垒;借鉴美国、加拿大、英国和韩国等与我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的农业生产、贸易大国比较成熟先进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及认证;实施优质化战略,开展国际品牌认证;创新农业技术,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质的农产品;加快我市农产品出口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食品加工产业、粮油加工、乳品加工、肉类加工、果蔬加工、酿造调味品及新型调味品、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設等重点行业,积极培育符合国际质量水平的生猪、桑蚕、茶叶、榨菜等骨干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丰富农产品出口结构。
3.(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是农业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外商投资对接的有效抓手。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二是深入推进示范村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协会,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四是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发展中介组织和专业批发市场等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4.(四)强化农业对外开放的环境建设。
一是完善农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
推行政务公开,建立服务配套、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给客商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让他们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再者,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守法 经营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
二是建设农业对外开放的硬环境。,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农产品市场流通和信息网络、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农业生态环境等,改善农业投资硬环境,吸引客商,留住客商,促进开放型农业发展。
事实证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是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我市农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弥补农业投入不足,促进农产品贸易,消除农村贫困。
一、重庆农业对外开放的情况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缩小重庆农业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举,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动力之源。重庆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大力发展重庆农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先后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参加国际农产品展销,拓宽和延伸了我市农产品向外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国农交会、广交会、西交会等平台推出重庆农业招商引资项目,以吸进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渝考察投资农业,促进重庆农业对外全面开放。
重庆建设有五大特色园区,分别是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重庆綦江工业园食品园、江津现代农业园、重庆南川生态农业大观园。这些特色园区大力开展特色建设,通过承办重大活动,对外推介、交流考察等促进招商引资,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市农业对外开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重庆农业对外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近年来,重庆农业对外开放从起步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重庆农业对外开放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从总体上来看,重庆农业对外开放还处在低俗徐行、发展缓慢的阶段。
(一)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出口规模小,增速慢
重庆市农产品出口,在重庆出口贸易和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均处于弱势位置,重庆是农产品出口小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小。2008-2012年,我市农产品出口额总计为15.7亿美元,同期,我市外贸出口额总计为759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比仅为2%。同时,从2008年-2012年,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率为11.33%、9.05%、28.04%、31.91%、-13.69%,增速非常缓慢,且2012年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2.进出口市场较为集中,抗风险能力较低
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的越南、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对农产品市场容量很大的中东、中欧以及拉美地区国家的出口仍然很少;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外市场过于集中。农产品贸易多元化程度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性较强,一旦主要贸易对象国家和地区设限或提高门槛,极容易导致正常的农产品贸易受阻。2012年,由于受外需疲软、贸易摩擦等影响,我市主要农产品出口呈下滑趋势,如肠衣出口额为2120.21万美元,同比下降30.49%。
3.农产品出口品种单一,限制出口总体规模
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是肠衣、桑蚕丝及机织物、青蒿素、苎麻及机织物和宠物用品等主要几个品种,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0%。适合出口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制品少。由于品种单一,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市农产品出口的总规模。农产品的优质率、商品率和创汇率都不高,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二)原因分析
1.利用外资时对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视度不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重庆许多区县对未来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认识不足,仍然墨守成规,对发展农业对外开放重视度不够。特别是在利用外资项目谋划过程中,存在着重工业项目,轻农业项目的问题时有存在。同时,对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性也是认识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农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农业对外开放所需的环境基础较为薄弱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需要有良好的软硬环境基础。软环境方面,从目前来看,我市除了几个特色农业园区在环境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很多区县各职能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与部门之间合力不够,缺少沟通与协调,扶持农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够。在硬环境方面,虽然农村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农产品市场流通和信息网络不健全,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难以为外商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
3.农产品不能很好的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重庆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8个,其中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不足5%,仅有10%左右的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由龙头企业收购。龙头企业收购产品并加工,大多数农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虽然我市正在积极发展名牌农产品,但从目前来看,我市知名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仍旧不强。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国际标准化水平相较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重庆蔬菜、果品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一些区域特色经济优势,但大多数以服务国内市场为目标。没有做到像山东那样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将资源优势、地方特色与国际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促进重庆农业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重庆农业对外开放,应结合《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的相关内容,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稳步提升重庆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1.(一)加大农业项目引资引智力度。
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定期发布农业招商项目,吸引外商、外资企业、民营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加快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等园区的后续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和外国政府援助、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国际知名展会等平台推动招商引资。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要利用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2.(二)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
加快我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打破进出口国家的技术壁垒;借鉴美国、加拿大、英国和韩国等与我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的农业生产、贸易大国比较成熟先进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及认证;实施优质化战略,开展国际品牌认证;创新农业技术,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质的农产品;加快我市农产品出口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食品加工产业、粮油加工、乳品加工、肉类加工、果蔬加工、酿造调味品及新型调味品、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設等重点行业,积极培育符合国际质量水平的生猪、桑蚕、茶叶、榨菜等骨干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丰富农产品出口结构。
3.(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是农业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外商投资对接的有效抓手。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扶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二是深入推进示范村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协会,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四是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发展中介组织和专业批发市场等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4.(四)强化农业对外开放的环境建设。
一是完善农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
推行政务公开,建立服务配套、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给客商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让他们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再者,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守法 经营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
二是建设农业对外开放的硬环境。,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农产品市场流通和信息网络、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农业生态环境等,改善农业投资硬环境,吸引客商,留住客商,促进开放型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