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跟他学习的千余农民眼中,是个不断创造奇迹的科学家!”浙江日报这样评论。
“一个把中国的农业科技至少提早了10年的人。”中国农科院教授李虎山说。
“我也要和师傅一样,做一个不背锄头的农民。”他的学生刘洪宇说。
“给我3亩土地,就可以为5万人提供食物。”他自己这样说。
他就是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徐伟忠。他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发明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是(光自养)微繁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植物育苗技术的一次革命;他不是学科带头人,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每年至少一档节目介绍徐伟忠或其科研成果;他不是学术大腕,但发明的“鸟巢温室”为中国垂直农业奠定基础,他创立的“植物工厂”已展现在世人眼前,令人啧啧称奇。
“他是个怪才。”徐伟忠所毕业的丽水农校师生这样认为。
“一叶成林”: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
1999年10月,对于徐伟忠来说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转变,这年他只身来到乡下承包了400亩荒山,并创办了缙云县第一个民营果树研究所,开始了他一个人的农业科研之路。
那时徐伟忠一边在大山里搞开发,一边潜心钻研科技。在一次调苗中看到苗农繁杂而漫长的育苗工序,让他感触颇深。他想能不能通过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改变,来促进植物苗木快繁?回去后徐伟忠就一头扎进缙云县图书馆找资料,图书馆里凡是涉及有关生物的书籍被他全部看完。有一次他看到一本杂志上有一则关于介绍日本成功研发出(光自养)微繁技术的短讯,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和信心。于是,他买来仪器和设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搞起植物快繁技术的研究。经过多次研究终于于2001年研发成功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植物无性快繁理论体系与操作流程,达到工厂化快速育苗的生产效果。消息一传开,震惊中国农业科学界。为此,丽水农科院专门为他成立了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并破格委任徐伟忠为中心主任。在这之前,这个机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形象地说就是“一叶成林”。走进现在的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你会看到,这里的苗木是长在白白的珍珠岩基质里,长在清洁而整齐的苗床上。这里植物在快繁基地一般短的7—10天生根移栽,长的30—45天即可生根移栽,周年育苗周年移栽,速度之快是其它任何一种育苗方法无法比拟的。而它们的生长过程全由计算机控制,是智能化的过程。目前“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认为,该技术的持续使用价值为人民币1.43亿元,这在国内农业界实属罕见。天泰生化绿色能源公司是新加坡天泰集团的子公司巨资计划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种植麻疯树300万公顷以提炼生物柴油,此计划预计二至三年内完成,传统的植物育苗技术根本承担不了这一任务,最后公司特意找到徐伟忠,是徐伟忠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让他们顺利完成计划。
“空中种菜”:气雾栽培技术
通俗地说,气雾栽培就是把植物栽种在空气中。蔬菜气雾栽培技术将营养液雾化喷射到悬吊在空中的植物根系上,实现了“空中种菜”,徐伟忠所建的气雾栽培大棚是全军第一个可立体栽培的球体温室大棚,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傻瓜化”生产,耕作效率提高五倍,蔬菜生长周期缩短三分之二。气雾栽培也是一种当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无土栽培模式,它运用计算机环境模拟技术为作物的生长创造最佳的肥水气热环境,是解决土地问题与资源能源问题的最有效方法。通过立体化的耕作设计,使设施大棚的利用率提高,同时也使温控的能源成本数倍地降低,更重要的是这种离土的工厂化洁净化模式,基本实现减农药或免农药生产,能为官兵提供真正有保障的安全型农产品,也是未来农业车间化工业化的一种主要耕作模式。雾培农业对于不懂农业技术的生产者也能实现标准化栽培,是农业从经验型转变为数字化的技术载体,更是新农村建设及增长方式转变与转型的替代模式。它大大拓展了人类的可耕作空间,在沙漠、海上、孤岛、极地等不具备耕作条件的环境都可以进行雾培生产,对于军队后勤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在气雾环境下,甘蔗可长到6米多高,一株西红柿可达万果产量,小黄瓜单株可结3000多根,番薯单株能长150公斤,南瓜单个重量可达100千克以上。”徐伟忠这样告诉记者。2007年11月5日,世界最大的融资集团之一“美国高盛集团”派专家组到深圳与徐伟忠进行商业合作洽谈,邀请徐伟忠去美国担任该公司技术总监,年薪二百万元。“美国高盛集团”看准的是徐伟忠把植物栽种在空气中的气雾栽培,当然,徐伟忠没有答应……
“鸟巢”温室:球形抗压温室
冬天常有大雪压倒大棚温室的情况,徐伟忠就琢磨着发明一个承受力强的温室。有感于奥运会“鸟巢”运动场的结构原理设计,徐伟忠经过不断地试验、考察和请教有关专家,利用整体张力设计原理、拱桥平衡力原理以及三角稳固性原理等建筑力学原理来提高温室的抗压性和稳固性;利用空间最大化和表面积最小化的球形来进一步提高温室的种植效率和降低成本,建成了高达17.5米的鸟巢温室。
鸟巢温室看似只是一个个小三角简单搭成,其实它用了3000多根钢管建成,材料长度的误差最多只有1毫米,用材重2吨多,材料总长4000多米,整个“鸟巢”造价3万多元,相比一般的大棚造价相对来说比较低。徐伟忠介绍说,把温室建成球形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表面积最小化,这样材料就可以减少;还有就是空间最大化,耕地面积可以减少,充分利用空间立体耕作;再就是具有强大的抗压性和抗风性,大雪或台风都不成问题。现在国内最大的温室只有8米,但徐伟忠的这个鸟巢温室高达17.5米,如今他正在等待吉尼斯相关单位的认证。
除此之外,徐伟忠还研究发明了水培花卉、电功能水发生技术、植物声波喷雾技术、纳米增氧技术、高压电场发生技术、鱼菜共养技术等。其中,蔬菜工厂化雾培生产技术项目还是中国唯一一项受瑞典关注与重视的农业新技术,被瑞典知名的乌普沙拉大学打了满分5分,准许该项目进入瑞典皇家农业大学。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徐伟忠研发的每项技术,都是中国农业智能化的一次革命,他是第一个提出“物理农业”这一概念的人。
农民科学家:人要靠脑袋吃饭,尽量发挥脖子以上功能
“孟德尔能在修道院里发现遗传的分离规律,自己也能在丽水寻找到植物的真谛。”徐伟忠睿智的言语中透露着朴实,作为业内普遍赞誉的“农业科学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勤奋好学,在办公室墙上贴着自己写的“12点之前绝不能睡下”;而与徐伟忠交流是件快乐的事,他不但会跟你讲哲学、禅学、伦理学,还会教你练瑜珈、太极,同时,他的人生观和与人处事方式,也会让你受益匪浅。而他也乐于奉献,甚至为一个困难的乡镇设计“丰收计划”,选定种植优良的金银花为该乡农民致富,不仅免费为该乡提供了8万株花苗,还把自己研发的一台价值20万元的植物快繁计算机送给乡里。目前为止,徐伟忠至少已经在全国30个省市发展起500多个农业工厂化快繁基地。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农业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农民的子弟……永攀高峰,直把新技术推向全国,智能化的旗帜高高飘扬……”
这是徐伟忠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改编的《三农进行曲》。一边站在田间地头,一边忙碌于科研实验,徐伟忠也恰似一名新中国的农业战士,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智能化农业建设贡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一个把中国的农业科技至少提早了10年的人。”中国农科院教授李虎山说。
“我也要和师傅一样,做一个不背锄头的农民。”他的学生刘洪宇说。
“给我3亩土地,就可以为5万人提供食物。”他自己这样说。
他就是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徐伟忠。他没有很高的学历,但发明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是(光自养)微繁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植物育苗技术的一次革命;他不是学科带头人,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每年至少一档节目介绍徐伟忠或其科研成果;他不是学术大腕,但发明的“鸟巢温室”为中国垂直农业奠定基础,他创立的“植物工厂”已展现在世人眼前,令人啧啧称奇。
“他是个怪才。”徐伟忠所毕业的丽水农校师生这样认为。
“一叶成林”: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
1999年10月,对于徐伟忠来说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转变,这年他只身来到乡下承包了400亩荒山,并创办了缙云县第一个民营果树研究所,开始了他一个人的农业科研之路。
那时徐伟忠一边在大山里搞开发,一边潜心钻研科技。在一次调苗中看到苗农繁杂而漫长的育苗工序,让他感触颇深。他想能不能通过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改变,来促进植物苗木快繁?回去后徐伟忠就一头扎进缙云县图书馆找资料,图书馆里凡是涉及有关生物的书籍被他全部看完。有一次他看到一本杂志上有一则关于介绍日本成功研发出(光自养)微繁技术的短讯,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和信心。于是,他买来仪器和设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搞起植物快繁技术的研究。经过多次研究终于于2001年研发成功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植物无性快繁理论体系与操作流程,达到工厂化快速育苗的生产效果。消息一传开,震惊中国农业科学界。为此,丽水农科院专门为他成立了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并破格委任徐伟忠为中心主任。在这之前,这个机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形象地说就是“一叶成林”。走进现在的浙江省丽水市农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你会看到,这里的苗木是长在白白的珍珠岩基质里,长在清洁而整齐的苗床上。这里植物在快繁基地一般短的7—10天生根移栽,长的30—45天即可生根移栽,周年育苗周年移栽,速度之快是其它任何一种育苗方法无法比拟的。而它们的生长过程全由计算机控制,是智能化的过程。目前“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认为,该技术的持续使用价值为人民币1.43亿元,这在国内农业界实属罕见。天泰生化绿色能源公司是新加坡天泰集团的子公司巨资计划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种植麻疯树300万公顷以提炼生物柴油,此计划预计二至三年内完成,传统的植物育苗技术根本承担不了这一任务,最后公司特意找到徐伟忠,是徐伟忠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让他们顺利完成计划。
“空中种菜”:气雾栽培技术
通俗地说,气雾栽培就是把植物栽种在空气中。蔬菜气雾栽培技术将营养液雾化喷射到悬吊在空中的植物根系上,实现了“空中种菜”,徐伟忠所建的气雾栽培大棚是全军第一个可立体栽培的球体温室大棚,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傻瓜化”生产,耕作效率提高五倍,蔬菜生长周期缩短三分之二。气雾栽培也是一种当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无土栽培模式,它运用计算机环境模拟技术为作物的生长创造最佳的肥水气热环境,是解决土地问题与资源能源问题的最有效方法。通过立体化的耕作设计,使设施大棚的利用率提高,同时也使温控的能源成本数倍地降低,更重要的是这种离土的工厂化洁净化模式,基本实现减农药或免农药生产,能为官兵提供真正有保障的安全型农产品,也是未来农业车间化工业化的一种主要耕作模式。雾培农业对于不懂农业技术的生产者也能实现标准化栽培,是农业从经验型转变为数字化的技术载体,更是新农村建设及增长方式转变与转型的替代模式。它大大拓展了人类的可耕作空间,在沙漠、海上、孤岛、极地等不具备耕作条件的环境都可以进行雾培生产,对于军队后勤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在气雾环境下,甘蔗可长到6米多高,一株西红柿可达万果产量,小黄瓜单株可结3000多根,番薯单株能长150公斤,南瓜单个重量可达100千克以上。”徐伟忠这样告诉记者。2007年11月5日,世界最大的融资集团之一“美国高盛集团”派专家组到深圳与徐伟忠进行商业合作洽谈,邀请徐伟忠去美国担任该公司技术总监,年薪二百万元。“美国高盛集团”看准的是徐伟忠把植物栽种在空气中的气雾栽培,当然,徐伟忠没有答应……
“鸟巢”温室:球形抗压温室
冬天常有大雪压倒大棚温室的情况,徐伟忠就琢磨着发明一个承受力强的温室。有感于奥运会“鸟巢”运动场的结构原理设计,徐伟忠经过不断地试验、考察和请教有关专家,利用整体张力设计原理、拱桥平衡力原理以及三角稳固性原理等建筑力学原理来提高温室的抗压性和稳固性;利用空间最大化和表面积最小化的球形来进一步提高温室的种植效率和降低成本,建成了高达17.5米的鸟巢温室。
鸟巢温室看似只是一个个小三角简单搭成,其实它用了3000多根钢管建成,材料长度的误差最多只有1毫米,用材重2吨多,材料总长4000多米,整个“鸟巢”造价3万多元,相比一般的大棚造价相对来说比较低。徐伟忠介绍说,把温室建成球形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表面积最小化,这样材料就可以减少;还有就是空间最大化,耕地面积可以减少,充分利用空间立体耕作;再就是具有强大的抗压性和抗风性,大雪或台风都不成问题。现在国内最大的温室只有8米,但徐伟忠的这个鸟巢温室高达17.5米,如今他正在等待吉尼斯相关单位的认证。
除此之外,徐伟忠还研究发明了水培花卉、电功能水发生技术、植物声波喷雾技术、纳米增氧技术、高压电场发生技术、鱼菜共养技术等。其中,蔬菜工厂化雾培生产技术项目还是中国唯一一项受瑞典关注与重视的农业新技术,被瑞典知名的乌普沙拉大学打了满分5分,准许该项目进入瑞典皇家农业大学。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徐伟忠研发的每项技术,都是中国农业智能化的一次革命,他是第一个提出“物理农业”这一概念的人。
农民科学家:人要靠脑袋吃饭,尽量发挥脖子以上功能
“孟德尔能在修道院里发现遗传的分离规律,自己也能在丽水寻找到植物的真谛。”徐伟忠睿智的言语中透露着朴实,作为业内普遍赞誉的“农业科学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勤奋好学,在办公室墙上贴着自己写的“12点之前绝不能睡下”;而与徐伟忠交流是件快乐的事,他不但会跟你讲哲学、禅学、伦理学,还会教你练瑜珈、太极,同时,他的人生观和与人处事方式,也会让你受益匪浅。而他也乐于奉献,甚至为一个困难的乡镇设计“丰收计划”,选定种植优良的金银花为该乡农民致富,不仅免费为该乡提供了8万株花苗,还把自己研发的一台价值20万元的植物快繁计算机送给乡里。目前为止,徐伟忠至少已经在全国30个省市发展起500多个农业工厂化快繁基地。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农业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农民的子弟……永攀高峰,直把新技术推向全国,智能化的旗帜高高飘扬……”
这是徐伟忠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改编的《三农进行曲》。一边站在田间地头,一边忙碌于科研实验,徐伟忠也恰似一名新中国的农业战士,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智能化农业建设贡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