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有残奥会的推动,但建立信息无障碍产业并非一蹴而就,要想“开花结果”,中国信息无障碍事业还会遇到哪些挑战?
在刚刚落幕的残奥会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赛事,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为残疾人运动员和观众设计的信息化工具。从残奥会网站上的网页浏览辅助工具(Easy Web Browsing),到残奥村网吧里的点显器、盲文刻印机,再到迅速流行于互联网上的语音读屏软件、3D动画手语主播服务,就连新浪网语音验证码的微小变化,都引起了细心网友的热切关注。转瞬间,信息无障碍成为热门话题,这似乎让人感到,沐浴着残奥会带来的春风,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或将“怒放”。
然而,中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发展却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利。9月12日,第五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产业刚刚萌芽,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标准滞后 应用难落地
“我们希望能和正常人一样上网、用手机。”盲人运动员小王对平等地享有使用信息设备的权利充满了渴望。当记者见到小王时,他正在残奥村的联想网吧里使用点显器和读屏软件浏览网页。小王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在盲校以外的地方使用电脑,“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方便地用电脑上网,并能用上专为盲人设计的手机就好了。”
相比不能感受残奥会无障碍信息服务的残疾人,小王是幸运的。据调查,2006年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达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其中,像小王这样有视力残疾的为1200多万人,而通过语音软件使用电脑的仅1万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残疾人理应与全社会一道,共享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与发展机遇。然而,由于自身残疾影响和外界环境的障碍,信息技术还很难惠及近8300万的中国残疾人。
虽然,在残奥会的推动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经制订了《信息产业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奥组委提供了视残人士专用的信息技术终端以及盲人点视器、盲人刻录机,和对于听力残疾群体专用的无线助听、信息终端、网站手语解说等服务。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在信息无障碍体系建设和研制上已经落在了后面。
早在199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所签署的《美国残疾人康复法案》第508节就规定,美国联邦政府在采购IT产品和服务时,供应商必须主动证明其产品能够满足由美国无障碍委员会制定的信息无障碍的标准; 继美国之后,西班牙、瑞典、英国、德国、爱尔兰等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法案和指南; 2004年,日本出台的由政府与工业界合作制定的《日本工业协会标准》中,也有相关规定。
而直到2006年,中国相关部门才提出了系统化制定信息无障碍标准的思路,并开始着手建立《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框架》。到了2008年3月,才仅有《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正式发布。
“实施信息无障碍,首先必须明确什么人面临着何种类型的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通过制定标准为技术的全面推广提供依据,以便支持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作。” 在第五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有专家告诉记者,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于需求,是导致信息无障碍应用迟迟难以落地的重要原因。
政策缺位 产业链难成形
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武冰梅介绍,目前信息无障碍的服务人群已经从残疾人扩展到广阔的范围,包括: 身体机能差异人群(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基础环境差异人群(贫困及贫困边缘人群)、文化环境差异人群及行为习惯差异人群。
人群的扩大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产业也吸引了不少商家。IBM、联想、惠普、中国电信、日立……在本届信息无障碍论坛上,记者看到了不少知名IT企业,以及国外专业厂商的身影。
IBM、Sun这样的公司主要发力在软件开发与应用上。IBM中国信息无障碍中心经理覃育梅介绍说,除了Easy Web Browsing,他们已经研发出了移动信息导向服务、网页灵活浏览技术、音视频字幕生成系统、演讲实录系统等多项技术。
有的商家则主打服务牌。2007年,中国电信正式推出“电话收音机牵手热线”业务,其后发展势头良好,在江苏、安徽、陕西成功试点,并于2008年4月进入了推广阶段; 百度则借“盲道”速度踏上信息无障碍的列车,主要着眼于无障碍信息搜索; 而联想等PC厂商,则借残奥会着手与专业无障碍终端厂商合作,并借残奥村网吧试水无障碍信息服务。
借残奥会之机,一些先前很少受业界关注的诸如生产点显器、盲文刻印机、语音读屏软件的小型专业公司迅速蹿红。永德读屏软件就在盲人圈中颇有名气,残奥会期间永德读屏软件更以其绿色、简洁、易操作的特性成了下载的热门。
然而,作为国内读屏软件的先行者,在读屏业摸爬滚打了近10年的王永德坦言: “目前市场尚未形成一定规模,虽然技术和渠道都已经成熟,但由于缺少资金扶植,只能苦苦支撑,连技术升级都有些困难。”
“目前这一产业正处在深入研发技术标准和市场推广的阶段。这是资金投入量较大而回收非常小的时期。有实力的大企业仅限于试水; 众多的中小企业则苦于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而选择观望; 率先涉足的小型专业企业或个人,也只能独自支撑。” 一位信息产业专家道出了信息无障碍产业“嗷嗷待哺”的现状。
正是由于国内信息无障碍产业刚刚起步,各项配套政策缺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但硬件终端、软件技术、服务等环节的划分比较粗糙,产业的结构细分程度不够,信息无障碍产业链短时间内还很难成形。
供需脱节 推广遇障碍
“不仅是你们健全人,对我们来说,很多信息无障碍设备都是在残奥会上第一次见到。”采访中盲人运动员小王的话令记者惊诧不已。
事实上,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信息无障碍产业也面临着供需脱节的问题。虽然我国在信息无障碍领域取得了很多技术成果,但我国残疾人数量比较大,目前能够享受到信息无障碍成果、参与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残疾人还只是少数人,大部分的残疾人无法参与。
另外,一些企业在推广中发现,信息无障碍产品单一化十分严重,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只有读屏软件、盲文触摸器、电话收音机、一键热线等软、硬件信息无障碍产品,这还不能满足各类残疾人的正常需求,更不用说服务广义的信息无障碍目标人群了。
再有,对残疾人需求只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层面,而不能深入到具体、细致的程度。而永德读屏软件正是靠着对用户需求细微的了解,才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供需脱节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信息无障碍目标人群多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购买信息无障碍设备和参与设备操作培训所需的不菲开支,则让信息无障碍受益人群望洋兴叹。而对企业而言,虽然市场空间广阔,但购买力不够,势必促使其不会贸然扩大生产。这就会使信息无障碍产业陷入“价格居高不下,产品无人问津,企业赚不到钱的怪圈。”
在刚刚落幕的残奥会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赛事,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为残疾人运动员和观众设计的信息化工具。从残奥会网站上的网页浏览辅助工具(Easy Web Browsing),到残奥村网吧里的点显器、盲文刻印机,再到迅速流行于互联网上的语音读屏软件、3D动画手语主播服务,就连新浪网语音验证码的微小变化,都引起了细心网友的热切关注。转瞬间,信息无障碍成为热门话题,这似乎让人感到,沐浴着残奥会带来的春风,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事业或将“怒放”。
然而,中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发展却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利。9月12日,第五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产业刚刚萌芽,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标准滞后 应用难落地
“我们希望能和正常人一样上网、用手机。”盲人运动员小王对平等地享有使用信息设备的权利充满了渴望。当记者见到小王时,他正在残奥村的联想网吧里使用点显器和读屏软件浏览网页。小王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在盲校以外的地方使用电脑,“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方便地用电脑上网,并能用上专为盲人设计的手机就好了。”
相比不能感受残奥会无障碍信息服务的残疾人,小王是幸运的。据调查,2006年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达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其中,像小王这样有视力残疾的为1200多万人,而通过语音软件使用电脑的仅1万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残疾人理应与全社会一道,共享信息社会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与发展机遇。然而,由于自身残疾影响和外界环境的障碍,信息技术还很难惠及近8300万的中国残疾人。
虽然,在残奥会的推动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经制订了《信息产业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奥组委提供了视残人士专用的信息技术终端以及盲人点视器、盲人刻录机,和对于听力残疾群体专用的无线助听、信息终端、网站手语解说等服务。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在信息无障碍体系建设和研制上已经落在了后面。
早在199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所签署的《美国残疾人康复法案》第508节就规定,美国联邦政府在采购IT产品和服务时,供应商必须主动证明其产品能够满足由美国无障碍委员会制定的信息无障碍的标准; 继美国之后,西班牙、瑞典、英国、德国、爱尔兰等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法案和指南; 2004年,日本出台的由政府与工业界合作制定的《日本工业协会标准》中,也有相关规定。
而直到2006年,中国相关部门才提出了系统化制定信息无障碍标准的思路,并开始着手建立《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框架》。到了2008年3月,才仅有《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正式发布。
“实施信息无障碍,首先必须明确什么人面临着何种类型的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通过制定标准为技术的全面推广提供依据,以便支持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作。” 在第五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有专家告诉记者,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于需求,是导致信息无障碍应用迟迟难以落地的重要原因。
政策缺位 产业链难成形
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武冰梅介绍,目前信息无障碍的服务人群已经从残疾人扩展到广阔的范围,包括: 身体机能差异人群(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基础环境差异人群(贫困及贫困边缘人群)、文化环境差异人群及行为习惯差异人群。
人群的扩大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中国的信息无障碍产业也吸引了不少商家。IBM、联想、惠普、中国电信、日立……在本届信息无障碍论坛上,记者看到了不少知名IT企业,以及国外专业厂商的身影。
IBM、Sun这样的公司主要发力在软件开发与应用上。IBM中国信息无障碍中心经理覃育梅介绍说,除了Easy Web Browsing,他们已经研发出了移动信息导向服务、网页灵活浏览技术、音视频字幕生成系统、演讲实录系统等多项技术。
有的商家则主打服务牌。2007年,中国电信正式推出“电话收音机牵手热线”业务,其后发展势头良好,在江苏、安徽、陕西成功试点,并于2008年4月进入了推广阶段; 百度则借“盲道”速度踏上信息无障碍的列车,主要着眼于无障碍信息搜索; 而联想等PC厂商,则借残奥会着手与专业无障碍终端厂商合作,并借残奥村网吧试水无障碍信息服务。
借残奥会之机,一些先前很少受业界关注的诸如生产点显器、盲文刻印机、语音读屏软件的小型专业公司迅速蹿红。永德读屏软件就在盲人圈中颇有名气,残奥会期间永德读屏软件更以其绿色、简洁、易操作的特性成了下载的热门。
然而,作为国内读屏软件的先行者,在读屏业摸爬滚打了近10年的王永德坦言: “目前市场尚未形成一定规模,虽然技术和渠道都已经成熟,但由于缺少资金扶植,只能苦苦支撑,连技术升级都有些困难。”
“目前这一产业正处在深入研发技术标准和市场推广的阶段。这是资金投入量较大而回收非常小的时期。有实力的大企业仅限于试水; 众多的中小企业则苦于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而选择观望; 率先涉足的小型专业企业或个人,也只能独自支撑。” 一位信息产业专家道出了信息无障碍产业“嗷嗷待哺”的现状。
正是由于国内信息无障碍产业刚刚起步,各项配套政策缺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但硬件终端、软件技术、服务等环节的划分比较粗糙,产业的结构细分程度不够,信息无障碍产业链短时间内还很难成形。
供需脱节 推广遇障碍
“不仅是你们健全人,对我们来说,很多信息无障碍设备都是在残奥会上第一次见到。”采访中盲人运动员小王的话令记者惊诧不已。
事实上,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信息无障碍产业也面临着供需脱节的问题。虽然我国在信息无障碍领域取得了很多技术成果,但我国残疾人数量比较大,目前能够享受到信息无障碍成果、参与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残疾人还只是少数人,大部分的残疾人无法参与。
另外,一些企业在推广中发现,信息无障碍产品单一化十分严重,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只有读屏软件、盲文触摸器、电话收音机、一键热线等软、硬件信息无障碍产品,这还不能满足各类残疾人的正常需求,更不用说服务广义的信息无障碍目标人群了。
再有,对残疾人需求只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层面,而不能深入到具体、细致的程度。而永德读屏软件正是靠着对用户需求细微的了解,才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供需脱节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信息无障碍目标人群多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购买信息无障碍设备和参与设备操作培训所需的不菲开支,则让信息无障碍受益人群望洋兴叹。而对企业而言,虽然市场空间广阔,但购买力不够,势必促使其不会贸然扩大生产。这就会使信息无障碍产业陷入“价格居高不下,产品无人问津,企业赚不到钱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