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力量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acmacy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虫
  “读”是“言”字旁,其本义为“看着文字念出声音”。因此在古代,说起“读书”,就是指朗读。后来,“读”又引申为“上学”,比如“读高中”“读大学”,可见阅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本期,请和书虫一起,体会朗读的妙处。
  一位诗人说过:“诗是我的。可是朋友,当你朗读这诗时,可以将它看作是你的。”朗读,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倾注更多力量,投入更多情感,所以朗读比速读、默读要慢得多,也累得多。但正因如此,我们在朗读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更高的层面上与作者相遇,并且更真切地打动听众——包括我们自己。
  迷人的朗读
  说到朗读,相信很多同学会一下子想起央视的《朗读者》节目。节目中,知性优雅的主持人,有故事的朗读者,以及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共同为我们构建了一种充满了生命之美、文学之美与情感之美的人文生活和时代画卷。
  在或低沉、或清脆、或沧桑、或青春的朗读声中,朗读者在读着别人的文字,也在进行自己的创作。他们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情感体会将那些经典文字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因而我们听到的作品,在原作者之外,也深深打上了朗读者的烙印。听者会因为朗读者的演绎而感动,微笑或流泪,沉浸的程度甚至远超自己看书时。
  为什么朗读如此迷人?
  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大约是,在最古老的年代,人们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承文化的。《诗经》中的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唱出来,《论语》也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这些经典在一开始就来自于声音话语,后人朗读时自然更能体会并传达出其中蕴涵的生活、智慧与情感。
  宋代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用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所以,古代的学堂里总是书声琅琅,不绝于耳;所以,现在的学校都把朗读课放在一日之计最重要的早晨。
  所以,请珍惜每一个可以大声读书的机会吧!
  讲故事给自己听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朗读这种读书方法似乎渐渐被遗忘。没有早读课的日子里,人们仿佛越来越羞于开口朗读些什么。这让我们的生活少了许多诗意。
  大学毕业后,书虫特别喜欢在一个人的晚上,大声朗读一些现代诗,一直读到眼眶微热、汗毛竖起,读到心中情感涌动、耳畔轰鸣作响。这让我全身紧绷起来,然后陡然放松,一切关于工作的压力一扫而空。
  可惜的是,生活渐渐忙碌,朗读慢慢被丢在了心底的某个角落,蒙上灰尘。直到——我开始给孩子朗读诗歌、童话、散文、小说……我想象着孩子伴随着耳畔的读书声,进入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世界,同时也神奇地体会到讲故事给自己听的乐趣。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读诗歌或散文,请务必朗读,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的精彩部分也可以试着去朗读。最近,我正在给孩子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不仅克服了一直以来对拗口的外國人名、地名的恐惧,而且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与精妙之处。
  “终结者”与“魔法师”
  常有孩子或家长问我,如何分辨畅销书中的精品与糟粕?我说,不妨找出试读的部分,大声朗读几次。如果有许多很难张开嘴出声朗读的地方,或是听起来别扭、意思把握不准的部分,那么肯定是写得不够好。
  朗读是坏文章的终结者,也是检阅文字的强大武器。很多著名小说家在创作时,都会给亲人、朋友朗读自己的手稿,那些写作、默读时发现不了的缺点,会在朗读时显现出来。所以,朗读是判断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水平高低的方法之一,也是帮助我们打磨文字、提高写作水平的路径之一。书虫建议同学们在写完一篇作文时,别忙着收工,先读一遍给自己听,再读一遍给爸妈听,甚至给同学、老师听,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魔法师”的头衔也要颁给朗读。原因有二:
  第一,在遇到比较有难度的文章或书籍时,朗读会帮助你理解其中的深意。前面说过,朗读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心力与情感,从而达到与作者共鸣的状态,文学性强的作品尤其如此。
  第二,朗读着,朗读着,优美的书面语逐渐变成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口语,我们的语言基本功在经典作品的熏陶下变得越来越扎实,我们的谈吐因此得到优化和提升。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应当是其中之义吧!
其他文献
正确的考试心态,往往带来稳定的考试状态。  如何打好考前心理战?这一直是许多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难题。本期,我们特别请来了知名心理学专家——林林老师。让我们一起,深入考前生活,倾听林林老师精辟的案例分析,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考试心态,直面中考,考出信心,考出状态,考出最稳定的好成绩。  祝愿每一位走进考场的考生,都能够做到“重问题、轻分数,不大悲、不大喜”,不负韶华,圆梦中考!  【专家档案】林林老师
期刊
亲爱的小读者们:  1969年,人类登上月球之际,许多人就猜想,也许到了21世纪,太空旅行将成为日常,人们也将去往银河系的其他恒星,甚至挑战进入星际空间。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没有停止对未知宇宙的探索。那么,探索太空对人类的生活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NO.1 避免遭到行星撞击  假如人类不想步恐龙后尘,就需要避免被大小行星撞击的威胁。基本上每隔1万年,一颗足球场大小的石质或铁质小行星,就可能会撞
期刊
呆萌圆眼  欢迎收看最新一期“圆眼直播间”,本期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中国制造”。  智酷科普侠  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制造”这一名词正在被赋予全新的内涵。未来,“中国制造”或许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地定义,而是被盖上强国的烙印。  呆萌圆眼  万万没想到,如今风靡全球的中国文化,竟源于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而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背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有力支撑。  科普侠推荐——  引领世界的中国制造 
期刊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从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少先队员了!201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纪念日,在过去的70年里,星星火炬引领着亿万少年向着崇高的理想不断前进,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用自己的行动为队旗增光添彩。在建队日,让我们一起听听那些优秀少先队员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火热的红色力量吧!  少博研究院  最温暖的红领巾——  深
期刊
那一次,我哭了。  那天中午妈妈要出门,临走前她布置好了學习任务。  当我认认真真地把琴弹完时,看到已经三点半了,可我还没有练字。太累了,我哭丧着脸,一头倒在了床上。我迷迷糊糊躺着,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但没有完成练字任务的不安使我无法入睡。突然,我心生一计。  我拿出了我的练字本,随意翻到了一面,用我的平板对准一拍,发给妈妈。我侥幸地想:“练字本从来都是不批改的,好糊弄!”放下平板,我就大步流星地出
期刊
一、神秘短信息  自然课。  方老师上课的状态,跟郎朗弹琴异曲同工,他激情四射,感情投入到一不小心就会走火入魔。  董咚咚却是完全没法投入,他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手机上收到的英文短信,深深后悔没有好好学习英语——整条消息里,几乎没几个他认识的单词。  身边的欧阳圆圆好奇地凑过来:“老大,下节课才是英语,你这是已经在预习了?啧啧,你居然这么刻苦,太阳这是打南边出来了?”  董咚咚没心思跟他贫嘴,抬眼瞟
期刊
朗读不仅是一种读书方法,朗读还是一门艺术。因为好的朗读无不是心与心的真切交流,是情感与表达的无限沟通,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接碰撞,是精神对精神的真誠赠予。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声音打动听众呢?  情感要真诚  为什么儿时妈妈讲的故事多年以后依然在记忆中鲜活如初?甚至连当时的眼神、语气都被记得丝毫不差?那是因为有爱——感情,是朗读能够感染人的第一要素。  我们必须深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才能在
期刊
前几期,我们从生活起居、言谈举止、精神修养等方面讨论如何才能修炼成君子。但如果你要问:君子像什么?古代的先贤们或许会这样回答你——  @孔子:君子像松柏,因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老子:君子像水,因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周敦颐:君子像莲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陆游:君子像梅花,因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于谦:君子像石灰,因为“粉
期刊
高考作文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月前,一篇浙江考生的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因为大量引用冷门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词,引发舆论争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戴建业,为此写下了万余字的评论文章。  生活在树上  浙江一考生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
期刊
小樱:你说,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  书虫:这个困扰了古今中外多少哲学家的问题,哪是你转转小脑袋就能想明白的呀!想知道“活着”这两个字的意义啊,或许余华的这本书能给你多一些思考。  小樱:书虫书虫,我有一个非常高深的问题想要请教一下你!  书虫:嗯哼,请小樱同学大胆发言。  【虫家讲坛】  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深深地打动了余华。歌中的老黑奴一生悲苦,却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于是,民歌寥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