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本身是一个没有偏好的科学工具。分析数据,只是为了寻找规律。一个过硬的数据体系,必定造福于社会。数据不仅在美国政界大量开花结果,民间同样广受其益。
数据,自古就有,人口普查、土地丈量、军事战争、政治计算……数据虽小,却有助于治国安邦。美国之所以繁荣鼎盛,数据文化根基牢不可破是主因之一。 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在最新出版的《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中,延续了他前一部著作《大数据》的春秋笔法,从小数据时代到大数据的崛起,以宏大的历史观、文化观、大数据观,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数据文化、智慧文化的全景画面。全书从美国的数据文化根基开始讲起,通过阐述初数时代、内战时代、镀金时代、进步时代、抽样时代的数据文化特征,以数据分权、人口普查、土地丈量、数据远征、数据审判等历史事件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美国数据文化的形成,阐述了其数据治国之道,论述了中国数据文化的薄弱之处。
在美国简短的历史上,数据地位的首次突出提升,得益于各州对国会议席的激烈争夺。数据之所以一开始便得到新生美国的青睐,是因为这门科学的严肃、准确和直接。在美国历史上,无论是开国总统华盛顿,还是打赢南北战争的林肯,他们对于统计均给予高度重视。因“罗斯福新政”而闻名的第31任总统罗斯福更是“首倡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应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数据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常识性问题即准确性。数据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两大方面,一是标准,二是严谨。相较于后者,前者相对较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统计过程的严谨与否,既取决于统计体系内在的人员素质,更取决于公开和辩论这样的外在制衡机制的倒逼。
1843年前,美国“各地的执法官为了提高(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在普查完成之后,还在城市、村庄的显要位置张贴普查结果,号召民众进行补充和核对”。尽管后来出于隐私保护需要,对有关统计信息进行技术处理,但奥巴马“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数据开放运动”。数据公开也促进了对特权的监督,比如“国会的议员必须每年公开自己的财产情况,包括各类股票的数量和交易明细”。
数据是否有公信力,公开只是起点。“在国会的听证会上,每一个数据如果稍有含糊,每一个逻辑推理的链条如果断裂,都有可能被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揪出来,受到质疑和挑战”。除此之外,开放的舆论同样会对数据虎视眈眈,甚至还会通过民意调查等方式,侧面求证官方数据的准确性。好在无论是数据还是这些应景之举,一切均置于法律规定范畴之内。
应该说,我国对数据也给予高度重视。1983年我国出台了首部《统计法》,历经1996、2009年两次修订。不过,现实中我们的统计工作仍有大力提升的空间。
数据本身是一个没有偏好的科学工具。分析数据,只是为了寻找规律。一个过硬的数据体系,必定造福于社会。数据不仅在美国政界大量开花结果,民间同样广受其益。如盖洛普公司凭借“科学抽样”不仅成功预测数届总统人选,还为好莱坞电影《乱世佳人》提供全程指导并大获成功。而被誉为“质量管理之父”的爱德华·戴明通过抽样检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推动日本制造业质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腾飞。
今天,数据早就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智慧城市”正成为下一个数据发展高地。随着社交媒体的大量普及,我们每个网民在被动中悄然变成了数据的生产者。再者,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助推下,数据早就告别了稀缺年代,“现在我们每天生成的数据高达250兆亿个字节”,而信息存储量仅3千兆的人脑,其“存储量不过是全球每天所产生信息量的百万分之一而已”。我们未来的最大困惑或是:当数据不再稀缺时,面对海量数据谜团时,我们当怎样从中寻找其内在规律呢?
书讯
《梦书之城》
作者:〔德〕瓦尔特·莫尔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这位德国著名的大作家瓦尔特·莫尔斯,原本是一位杰出的插画家,凭借《小混蛋》《阿道夫》等漫画系列声名大噪,于1999年出版的《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则令他成为继米切尔·恩德(童话经典《莫莫》的作者)之后德国当代举足轻重的儿童文学作家。而这本图文并茂的《梦书之城》出版后,雄踞德国畅销书榜42周,获年度德国韦茨拉尔市奇幻奖。书中多幅作者亲绘的精细插图则让人爱不释手,网上不乏他们画的同人作品乃至书中生灵的手工模型。
《奢侈:爱马仕总裁回忆录》
作者: 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布朗卡特进入奢侈品行业,并空降到爱马仕这一豪华的星球。此书是他2009年从爱马仕离任后以日记体呈现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记录了在爱马仕担任CEO期间与全球各界名流的交往和这个行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通常断断续续写于旅途与公差途中。无论如何,此书的中心仍然是爱马仕这个奢侈品王国,它的理念、它的工匠、它的神秘,及展现在作者眼中的它的魅力和灵魂。
《自尊有毒》
作者:刘翔平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好面子,爱比较,遇事容易想不开,是部分国人的心理特点。本书针对国人的心理之痛,将中国人的自尊问题讲得明白透彻,阐述人们的高自尊和低自尊,稳定的自尊和不稳定的自尊,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等诸多问题。消除了人们在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种种纠结和误区,并且提供了自我疗愈的方法。
数据,自古就有,人口普查、土地丈量、军事战争、政治计算……数据虽小,却有助于治国安邦。美国之所以繁荣鼎盛,数据文化根基牢不可破是主因之一。 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在最新出版的《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现实与未来》中,延续了他前一部著作《大数据》的春秋笔法,从小数据时代到大数据的崛起,以宏大的历史观、文化观、大数据观,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数据文化、智慧文化的全景画面。全书从美国的数据文化根基开始讲起,通过阐述初数时代、内战时代、镀金时代、进步时代、抽样时代的数据文化特征,以数据分权、人口普查、土地丈量、数据远征、数据审判等历史事件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美国数据文化的形成,阐述了其数据治国之道,论述了中国数据文化的薄弱之处。
在美国简短的历史上,数据地位的首次突出提升,得益于各州对国会议席的激烈争夺。数据之所以一开始便得到新生美国的青睐,是因为这门科学的严肃、准确和直接。在美国历史上,无论是开国总统华盛顿,还是打赢南北战争的林肯,他们对于统计均给予高度重视。因“罗斯福新政”而闻名的第31任总统罗斯福更是“首倡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应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数据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常识性问题即准确性。数据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两大方面,一是标准,二是严谨。相较于后者,前者相对较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统计过程的严谨与否,既取决于统计体系内在的人员素质,更取决于公开和辩论这样的外在制衡机制的倒逼。
1843年前,美国“各地的执法官为了提高(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在普查完成之后,还在城市、村庄的显要位置张贴普查结果,号召民众进行补充和核对”。尽管后来出于隐私保护需要,对有关统计信息进行技术处理,但奥巴马“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数据开放运动”。数据公开也促进了对特权的监督,比如“国会的议员必须每年公开自己的财产情况,包括各类股票的数量和交易明细”。
数据是否有公信力,公开只是起点。“在国会的听证会上,每一个数据如果稍有含糊,每一个逻辑推理的链条如果断裂,都有可能被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揪出来,受到质疑和挑战”。除此之外,开放的舆论同样会对数据虎视眈眈,甚至还会通过民意调查等方式,侧面求证官方数据的准确性。好在无论是数据还是这些应景之举,一切均置于法律规定范畴之内。
应该说,我国对数据也给予高度重视。1983年我国出台了首部《统计法》,历经1996、2009年两次修订。不过,现实中我们的统计工作仍有大力提升的空间。
数据本身是一个没有偏好的科学工具。分析数据,只是为了寻找规律。一个过硬的数据体系,必定造福于社会。数据不仅在美国政界大量开花结果,民间同样广受其益。如盖洛普公司凭借“科学抽样”不仅成功预测数届总统人选,还为好莱坞电影《乱世佳人》提供全程指导并大获成功。而被誉为“质量管理之父”的爱德华·戴明通过抽样检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推动日本制造业质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腾飞。
今天,数据早就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智慧城市”正成为下一个数据发展高地。随着社交媒体的大量普及,我们每个网民在被动中悄然变成了数据的生产者。再者,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助推下,数据早就告别了稀缺年代,“现在我们每天生成的数据高达250兆亿个字节”,而信息存储量仅3千兆的人脑,其“存储量不过是全球每天所产生信息量的百万分之一而已”。我们未来的最大困惑或是:当数据不再稀缺时,面对海量数据谜团时,我们当怎样从中寻找其内在规律呢?
书讯
《梦书之城》
作者:〔德〕瓦尔特·莫尔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这位德国著名的大作家瓦尔特·莫尔斯,原本是一位杰出的插画家,凭借《小混蛋》《阿道夫》等漫画系列声名大噪,于1999年出版的《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则令他成为继米切尔·恩德(童话经典《莫莫》的作者)之后德国当代举足轻重的儿童文学作家。而这本图文并茂的《梦书之城》出版后,雄踞德国畅销书榜42周,获年度德国韦茨拉尔市奇幻奖。书中多幅作者亲绘的精细插图则让人爱不释手,网上不乏他们画的同人作品乃至书中生灵的手工模型。
《奢侈:爱马仕总裁回忆录》
作者: 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布朗卡特进入奢侈品行业,并空降到爱马仕这一豪华的星球。此书是他2009年从爱马仕离任后以日记体呈现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记录了在爱马仕担任CEO期间与全球各界名流的交往和这个行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通常断断续续写于旅途与公差途中。无论如何,此书的中心仍然是爱马仕这个奢侈品王国,它的理念、它的工匠、它的神秘,及展现在作者眼中的它的魅力和灵魂。
《自尊有毒》
作者:刘翔平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好面子,爱比较,遇事容易想不开,是部分国人的心理特点。本书针对国人的心理之痛,将中国人的自尊问题讲得明白透彻,阐述人们的高自尊和低自尊,稳定的自尊和不稳定的自尊,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等诸多问题。消除了人们在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种种纠结和误区,并且提供了自我疗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