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南开封大王屯东街,有一家100多平方米的“大同刀削面馆”,如果只是从门前经过,你会觉得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一走进去,会惊讶于这家面馆的不同之处:服务员和厨师都是聋哑人,他们不言不语,用手比划流程,用微笑迎来送往。这家店的老板为什么要雇用聋哑人呢?原来,这“无声”的背后竟有一段感人肺腑的爱心故事。
开封创业,招收聋哑人
“大同刀削面馆”的老板孙学青是山西大同人,生于1974年。家中兄弟姐妹4人,她是老二,上有哥哥孙学东,下有弟弟孙斌和妹妹孙学俊,祖传三代都是做刀削面的。与一般家庭不同的是,哥哥和妹妹都是聋哑人,这让孙学青从小就知道聋哑人的不容易,她和弟弟发誓这一生都要好好照顾哥哥和妹妹。
身为聋哑人的孙学东和孙学俊靠着出色的刀削面厨艺在自家的面馆里掌厨。2007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一位在大同打工的开封人饥肠辘辘地走进面馆,孙学俊像以往一样热情地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刀削面,客人狼吞虎咽地吃着,最后把汤都喝得一滴不剩,直夸:“这厨艺不错,是我吃过味道最好的面条了,我下次还来。”就这样,这位开封人成了店里的常客,并与孙学俊渐生情愫。
2009年,孙学俊的爱情修成正果,嫁往开封。春节时,孙学青兄妹等人来开封探亲。席间,大家畅聊各自的近况,纷纷感慨兄妹相聚不容易,要好好珍惜兄妹情。话匣子打开后,开封的妹夫突发奇想:“如果在这有家面馆就好了,那生计和相聚就都有着落了。”妹夫的话无意间戳中了孙学青的心事,从小她和妹妹感情就特别好,打定主意要好好照顾聋哑妹妹,可现在相隔两地,在很多事情上她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在之后的几天中,孙学青在开封四处游玩时多了个心眼,考察在开封开面馆是否可行。经过几天的观察,孙学青认为开封民风淳朴,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当地人还喜欢吃面食,是个开面馆的好地方。她立马和弟弟孙斌商量,两人的意见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选址、装修。
2010年,孙学青的开封“大同刀削面馆”如期开张,弟弟孙斌和妹妹孙学俊也过来帮忙。周到的服务和绝好的厨艺,吸引了不少顾客。靠着口口相传,面馆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可采购、清洗、制作、结算等这些流程常常让三个人忙到不可开交,最后她鼓起勇气请父母和哥哥来开封助她一臂之力,这样一来,顾及生意的同时,家人也能团聚。
没过多久,父母关闭了大同的刀削面馆,一家人在开封的面馆里齐上阵。毕竟都是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家人的到来大大缓解了先前力不从心的局面,配合十分默契。用餐高峰过后,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一派温馨。因为家里有聋哑人,所以来店里吃饭的聋哑顾客也特别多。尤其是孙学东为人开朗,聋哑顾客特别喜欢和他交流,渐渐从顾客发展成了朋友。
有一天,孙学东在微信上对孙学青说,有个聋哑朋友就业处处碰壁,能不能来店里帮忙?孙学青刚想回复店里人手充足,请一个人就得开一份工资,何况新人一切都得从头教起。可转瞬她想到同为聋哑人的哥哥和妹妹在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觉得自己还是该力所能及地给予聋哑人帮助。一阵纠结后,孙学青回复道:“好,如果可以,明天就来吧。”
经营面馆,不忘奉献爱心
第二天,来自林州市的聋哑人李成亮一大早就出现了刀削面馆。简短的介绍过后,孙学青安排李成亮做服务员的工作。第一次招待顾客时,李成亮紧张无措,时不时望向孙学青,生怕不能很好地传递消息,直到走完全部流程,见孙学青给他竖起大拇指,他悬着的心才放下。一回生二回熟,在这之后,一有顾客上门,李成亮就立马拿着菜单迎上来,用手比划着询问顾客需要吃点什么。顾客得知服务员是聋哑人后,先是闪过一阵狐疑,随即报以微笑,配合着用纸和笔点菜交流。
春去秋来,李成亮褪去了当初的懵懂,他不但学会了手工削面,還学会了调制凉菜,其中卤带鱼是他最拿手的。
孙学青的父母在一天天老去,身体渐渐变差。2003年,老母亲在一场大病过后卧床不起,需要人照顾,身为人子的孙学东和孙斌只好回了老家,店里的人手又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李成亮的进步让孙学青看到了聋哑人的可塑性。在招聘员工时,她决定只招收聋哑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招聘信息发布的当天,47岁的吴建林就前来应聘,他目不识丁,原先在火车站附近干装卸工。根据吴建林以往的工作经验,孙学青安排他干切菜的活,她用手语和吴建林交流,吴建林虽然没文化,但头脑聪明,对孙学青说的立马心领神会。3年后,吴建林学会了刀削面的技能,回老家邯郸开了家自己的面馆,在附近也小有名气。他们的进步让孙学青深感欣慰,自己小小的举动不但帮这些聋哑人实现了就业,还学会了自主创业,这激励着她不断把这件有意义的事进行下去。
只要有爱,就不会有障碍
10年来,共有16名聋哑人在“大同刀削面馆”工作过,年龄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来自全国各地。外地聋哑人来这里就业时,家人一开始不放心,都来店里看看,直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里衣食无忧,自食其力后,心中的石头才落地。他们向孙学青表示诚挚的感谢,诉说聋哑家属从先前自卑到如今自信的转变,感谢孙学青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每每此时,孙学青总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同为聋哑人家属的她太明白这种感受了。
因为感同身受,孙学青给予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刚开始聋哑人和顾客出现沟通困难时,她会从中帮忙沟通;对外地员工,她给他们提供住房,安装空调,让他们得以好好休息;员工有头疼脑热时,孙学青送他们去就诊,医生不懂手语,她是大家的翻译;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她还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教他们识字和算数等……问及缘由,孙学青只是淡淡地说:“我就是希望自己给他们的不仅是一个打工的平台,更是一个家的温暖。他们能融入社会,通过自食其力过上不错的生活,这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现在,店里的各项流程都有了他们专属的动作:两手手心相扣再用力一抹是“干净”,双拳上下轻击表示“干活”……顾客进门点好菜,孙学青就会高举右手向她的员工们比划着。整个面馆就像一台机器按部就班地运转着,虽然是用手语交流,但工作效率毫不含糊,一切井然有序。
在开封创业10年,孙学青仍没钱买车,更别说买房了,但她的爱心让无数人感动不已,开封市民纷纷慕名前来光顾,面馆生意越来越好。老顾客张先生说:“我在这面馆吃了七八年了,这里不但人好味道好,还让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语呢,赚到了。”2020年1月16日,阿里巴巴正能量为孙学青颁发正能量奖金5000元。孙学青获此殊荣,内心无比激动,她坚定地说:“只要我们的面馆开着,就会继续招聋哑人,如果有幸开第二家,我们依然会选择招聋哑员工。”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事。这家小小的面馆,用10年时间为聋哑人提供工作的机会,向他们传递出正能量最强音。这家面馆里的聋哑人,虽然发不出“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的迎来送往声,却用真诚和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赢得顾客的尊重,这份“无声”胜过有声。
编辑/刘洋
开封创业,招收聋哑人
“大同刀削面馆”的老板孙学青是山西大同人,生于1974年。家中兄弟姐妹4人,她是老二,上有哥哥孙学东,下有弟弟孙斌和妹妹孙学俊,祖传三代都是做刀削面的。与一般家庭不同的是,哥哥和妹妹都是聋哑人,这让孙学青从小就知道聋哑人的不容易,她和弟弟发誓这一生都要好好照顾哥哥和妹妹。
身为聋哑人的孙学东和孙学俊靠着出色的刀削面厨艺在自家的面馆里掌厨。2007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一位在大同打工的开封人饥肠辘辘地走进面馆,孙学俊像以往一样热情地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刀削面,客人狼吞虎咽地吃着,最后把汤都喝得一滴不剩,直夸:“这厨艺不错,是我吃过味道最好的面条了,我下次还来。”就这样,这位开封人成了店里的常客,并与孙学俊渐生情愫。
2009年,孙学俊的爱情修成正果,嫁往开封。春节时,孙学青兄妹等人来开封探亲。席间,大家畅聊各自的近况,纷纷感慨兄妹相聚不容易,要好好珍惜兄妹情。话匣子打开后,开封的妹夫突发奇想:“如果在这有家面馆就好了,那生计和相聚就都有着落了。”妹夫的话无意间戳中了孙学青的心事,从小她和妹妹感情就特别好,打定主意要好好照顾聋哑妹妹,可现在相隔两地,在很多事情上她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在之后的几天中,孙学青在开封四处游玩时多了个心眼,考察在开封开面馆是否可行。经过几天的观察,孙学青认为开封民风淳朴,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当地人还喜欢吃面食,是个开面馆的好地方。她立马和弟弟孙斌商量,两人的意见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选址、装修。
2010年,孙学青的开封“大同刀削面馆”如期开张,弟弟孙斌和妹妹孙学俊也过来帮忙。周到的服务和绝好的厨艺,吸引了不少顾客。靠着口口相传,面馆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可采购、清洗、制作、结算等这些流程常常让三个人忙到不可开交,最后她鼓起勇气请父母和哥哥来开封助她一臂之力,这样一来,顾及生意的同时,家人也能团聚。
没过多久,父母关闭了大同的刀削面馆,一家人在开封的面馆里齐上阵。毕竟都是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家人的到来大大缓解了先前力不从心的局面,配合十分默契。用餐高峰过后,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一派温馨。因为家里有聋哑人,所以来店里吃饭的聋哑顾客也特别多。尤其是孙学东为人开朗,聋哑顾客特别喜欢和他交流,渐渐从顾客发展成了朋友。
有一天,孙学东在微信上对孙学青说,有个聋哑朋友就业处处碰壁,能不能来店里帮忙?孙学青刚想回复店里人手充足,请一个人就得开一份工资,何况新人一切都得从头教起。可转瞬她想到同为聋哑人的哥哥和妹妹在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觉得自己还是该力所能及地给予聋哑人帮助。一阵纠结后,孙学青回复道:“好,如果可以,明天就来吧。”
经营面馆,不忘奉献爱心
第二天,来自林州市的聋哑人李成亮一大早就出现了刀削面馆。简短的介绍过后,孙学青安排李成亮做服务员的工作。第一次招待顾客时,李成亮紧张无措,时不时望向孙学青,生怕不能很好地传递消息,直到走完全部流程,见孙学青给他竖起大拇指,他悬着的心才放下。一回生二回熟,在这之后,一有顾客上门,李成亮就立马拿着菜单迎上来,用手比划着询问顾客需要吃点什么。顾客得知服务员是聋哑人后,先是闪过一阵狐疑,随即报以微笑,配合着用纸和笔点菜交流。
春去秋来,李成亮褪去了当初的懵懂,他不但学会了手工削面,還学会了调制凉菜,其中卤带鱼是他最拿手的。
孙学青的父母在一天天老去,身体渐渐变差。2003年,老母亲在一场大病过后卧床不起,需要人照顾,身为人子的孙学东和孙斌只好回了老家,店里的人手又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李成亮的进步让孙学青看到了聋哑人的可塑性。在招聘员工时,她决定只招收聋哑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招聘信息发布的当天,47岁的吴建林就前来应聘,他目不识丁,原先在火车站附近干装卸工。根据吴建林以往的工作经验,孙学青安排他干切菜的活,她用手语和吴建林交流,吴建林虽然没文化,但头脑聪明,对孙学青说的立马心领神会。3年后,吴建林学会了刀削面的技能,回老家邯郸开了家自己的面馆,在附近也小有名气。他们的进步让孙学青深感欣慰,自己小小的举动不但帮这些聋哑人实现了就业,还学会了自主创业,这激励着她不断把这件有意义的事进行下去。
只要有爱,就不会有障碍
10年来,共有16名聋哑人在“大同刀削面馆”工作过,年龄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来自全国各地。外地聋哑人来这里就业时,家人一开始不放心,都来店里看看,直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里衣食无忧,自食其力后,心中的石头才落地。他们向孙学青表示诚挚的感谢,诉说聋哑家属从先前自卑到如今自信的转变,感谢孙学青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每每此时,孙学青总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同为聋哑人家属的她太明白这种感受了。
因为感同身受,孙学青给予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刚开始聋哑人和顾客出现沟通困难时,她会从中帮忙沟通;对外地员工,她给他们提供住房,安装空调,让他们得以好好休息;员工有头疼脑热时,孙学青送他们去就诊,医生不懂手语,她是大家的翻译;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她还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教他们识字和算数等……问及缘由,孙学青只是淡淡地说:“我就是希望自己给他们的不仅是一个打工的平台,更是一个家的温暖。他们能融入社会,通过自食其力过上不错的生活,这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现在,店里的各项流程都有了他们专属的动作:两手手心相扣再用力一抹是“干净”,双拳上下轻击表示“干活”……顾客进门点好菜,孙学青就会高举右手向她的员工们比划着。整个面馆就像一台机器按部就班地运转着,虽然是用手语交流,但工作效率毫不含糊,一切井然有序。
在开封创业10年,孙学青仍没钱买车,更别说买房了,但她的爱心让无数人感动不已,开封市民纷纷慕名前来光顾,面馆生意越来越好。老顾客张先生说:“我在这面馆吃了七八年了,这里不但人好味道好,还让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语呢,赚到了。”2020年1月16日,阿里巴巴正能量为孙学青颁发正能量奖金5000元。孙学青获此殊荣,内心无比激动,她坚定地说:“只要我们的面馆开着,就会继续招聋哑人,如果有幸开第二家,我们依然会选择招聋哑员工。”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事。这家小小的面馆,用10年时间为聋哑人提供工作的机会,向他们传递出正能量最强音。这家面馆里的聋哑人,虽然发不出“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的迎来送往声,却用真诚和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赢得顾客的尊重,这份“无声”胜过有声。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