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教育阶段,而基于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职能,基于对青少年引导呵护的社会道德情感,对其思想行为的管理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便成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尤其体现在学生具有排斥心理与轻视态度的英语科学教学与充满叛逆浮躁气息的初中学段中。英语语言虽作为外来语而存在,但其所代表的文化意蕴与全球化发展趋势对学生思维、视野与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面向學困生的教研重点的转向便成为必然之选择。
关键词:学困生 管理 英语学习兴趣
学困生即是指学习成绩不理想与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其消极的学习动力与积极的“破坏”动机使得其成为班级内的一类特殊人群。其“学困”特征形成归因多种多样而不尽相同,但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也即外部环境的促使成为重因归向,而在其中加剧学生更具学困特征的点必在于学习环境,在于师生的态度和教师教学的方式。下面,我便从是师爱感化、因材施教与模式转变三方面对初中学困生的管理与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详做阐述。
一、师爱感化——平等尊重与引导,增强归属感
人具有的社会性是任何领域的人力组织和管理必得遵循的一大客观规律,基于此,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其关于人的五大层次需求论述中,便将“爱与归属”及“尊重”置于生理和安全基本层次之上、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之下,即其决定着主体由单纯生存到高级生活的过渡。所以,教师应给予学困生应得的平等的爱与关怀,增强其班级归属感,使其具有情感上的支撑与感动,此时,更进一步的管理监督与学习引导亦具有了可能性。
例如:为增强对每位学生的了解,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我按照座位顺序,让轮到的学生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任意方面的想法或问题,我则在课下对其进行书面化的反馈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亲和感,而且还能让每位同学感觉到老师对其的关注和爱。但当轮到班里的一位学困生时,其则在纸条下写下:“无知使人空虚,空虚使人沮丧”。面对此,我反馈到:“读书和学习会让你充实,充实会让你快乐。”,并且在课下将其叫到办公室里来,鉴于他的精神状态,我先给了他一颗糖,然后和他进行了谈心,了解了他内心的想法。并在之后将我为它专门寻找的《人生不设限》、《哈佛凌晨四点半》书籍赠送给他,且在上课时,积极关注着他。几个月后,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大为提升,成绩亦大幅提高,这便是师爱的力量。
二、因材施教——挖掘个性与差异,发挥价值感
在学校环境中,在传统根深蒂固的应试理念下,“以成绩论英雄”给本该自由灵活的学习氛围笼罩上一层精神压抑的迷雾,造成了学生本该得到最大程度挖掘的个性、价值与潜力的流失。在此背景下,学校与教育对于没有成绩优势的学困生而言则自然成为人生无意义的消耗场所,关乎学习主动性的价值感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激发。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学困生的独特个性,对其进行全面的看待与评价,促进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在其自身的内驱作用下自然形成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与自律意识。
例如:在《Time for breakfast!》一课的教学中,为使一名学困生能够间断其小声说话对其他同学学习的影响,我便让其与另一位同学共同按角色朗读本课“Reading”部分Mr.Smith和Lynn的对话。在其朗读过程中我发现,虽然那位学困生由于对单词的认知量小,但其发音标准的程度却远超乎班级大多数学生。为再次验证我的想法,我先对其记忆本单元词汇的任务做了硬性规定,然后在对每个单词都熟识的情况下,进行再一次的朗读。独罢,班级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在此之后,我便让其领读单词、范读课文,久而久之,其能够慢慢地发现自己所具有的英语学习优势与师生对其高度的认可,其英语学习效果与自我学习管理能力也便得到了逐步的提升。
三、模式转变——调整组织与形式,提高参与度
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可圈可点优势的学困生并不具有普遍性,而如何面向所有学困生,共同提高其英语学习积极性与自律性的问题则成为进一步的探讨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倾向于以非学困生为重点对象的讲解与活动组织,而学困生却拥有较少的课堂活动参与机会,此不仅造成了其归属感与价值感的缺失,亦造成了实际的知识传递不平衡的情况,学困生由于知识基础的薄弱和断裂造成的学习兴趣的低落与自弃也便成为必然的结果。
例如:在《Let’s Go to the Bookstore!》一文的教学中,我在讲解其“问路”、“指路”的重点句型时,会对班里的学困生询问其理解困难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详细讲解。此后,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模拟问路”的活动,并让学困生参与进来:一位同学扮演迷了路的路人甲,一另一位同学扮演路人乙,一位学困生则扮演路人丙。路人甲可以对乙和丙进行任意的提问。如甲:Excuse me.I’m looking for the headmaster's office,Where is it?乙:Go down...丙:You can follow me,I'll take you there.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哄笑,同时,同学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其英语学习效果和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学困生较为活跃的思想和行为为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其亦是师生共需去珍惜、帮助和了解的生命中的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困生 管理 英语学习兴趣
学困生即是指学习成绩不理想与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其消极的学习动力与积极的“破坏”动机使得其成为班级内的一类特殊人群。其“学困”特征形成归因多种多样而不尽相同,但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也即外部环境的促使成为重因归向,而在其中加剧学生更具学困特征的点必在于学习环境,在于师生的态度和教师教学的方式。下面,我便从是师爱感化、因材施教与模式转变三方面对初中学困生的管理与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详做阐述。
一、师爱感化——平等尊重与引导,增强归属感
人具有的社会性是任何领域的人力组织和管理必得遵循的一大客观规律,基于此,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其关于人的五大层次需求论述中,便将“爱与归属”及“尊重”置于生理和安全基本层次之上、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之下,即其决定着主体由单纯生存到高级生活的过渡。所以,教师应给予学困生应得的平等的爱与关怀,增强其班级归属感,使其具有情感上的支撑与感动,此时,更进一步的管理监督与学习引导亦具有了可能性。
例如:为增强对每位学生的了解,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我按照座位顺序,让轮到的学生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任意方面的想法或问题,我则在课下对其进行书面化的反馈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亲和感,而且还能让每位同学感觉到老师对其的关注和爱。但当轮到班里的一位学困生时,其则在纸条下写下:“无知使人空虚,空虚使人沮丧”。面对此,我反馈到:“读书和学习会让你充实,充实会让你快乐。”,并且在课下将其叫到办公室里来,鉴于他的精神状态,我先给了他一颗糖,然后和他进行了谈心,了解了他内心的想法。并在之后将我为它专门寻找的《人生不设限》、《哈佛凌晨四点半》书籍赠送给他,且在上课时,积极关注着他。几个月后,其英语学习积极性大为提升,成绩亦大幅提高,这便是师爱的力量。
二、因材施教——挖掘个性与差异,发挥价值感
在学校环境中,在传统根深蒂固的应试理念下,“以成绩论英雄”给本该自由灵活的学习氛围笼罩上一层精神压抑的迷雾,造成了学生本该得到最大程度挖掘的个性、价值与潜力的流失。在此背景下,学校与教育对于没有成绩优势的学困生而言则自然成为人生无意义的消耗场所,关乎学习主动性的价值感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激发。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学困生的独特个性,对其进行全面的看待与评价,促进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在其自身的内驱作用下自然形成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与自律意识。
例如:在《Time for breakfast!》一课的教学中,为使一名学困生能够间断其小声说话对其他同学学习的影响,我便让其与另一位同学共同按角色朗读本课“Reading”部分Mr.Smith和Lynn的对话。在其朗读过程中我发现,虽然那位学困生由于对单词的认知量小,但其发音标准的程度却远超乎班级大多数学生。为再次验证我的想法,我先对其记忆本单元词汇的任务做了硬性规定,然后在对每个单词都熟识的情况下,进行再一次的朗读。独罢,班级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在此之后,我便让其领读单词、范读课文,久而久之,其能够慢慢地发现自己所具有的英语学习优势与师生对其高度的认可,其英语学习效果与自我学习管理能力也便得到了逐步的提升。
三、模式转变——调整组织与形式,提高参与度
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可圈可点优势的学困生并不具有普遍性,而如何面向所有学困生,共同提高其英语学习积极性与自律性的问题则成为进一步的探讨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倾向于以非学困生为重点对象的讲解与活动组织,而学困生却拥有较少的课堂活动参与机会,此不仅造成了其归属感与价值感的缺失,亦造成了实际的知识传递不平衡的情况,学困生由于知识基础的薄弱和断裂造成的学习兴趣的低落与自弃也便成为必然的结果。
例如:在《Let’s Go to the Bookstore!》一文的教学中,我在讲解其“问路”、“指路”的重点句型时,会对班里的学困生询问其理解困难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详细讲解。此后,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模拟问路”的活动,并让学困生参与进来:一位同学扮演迷了路的路人甲,一另一位同学扮演路人乙,一位学困生则扮演路人丙。路人甲可以对乙和丙进行任意的提问。如甲:Excuse me.I’m looking for the headmaster's office,Where is it?乙:Go down...丙:You can follow me,I'll take you there.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哄笑,同时,同学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其英语学习效果和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学困生较为活跃的思想和行为为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其亦是师生共需去珍惜、帮助和了解的生命中的人。
参考文献
[1]罗璐.培养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07):75-77.
[2]张金明.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