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综合能力课程观,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械制图 课程改革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改革
1、微观角度——职业院校的课堂状态
课堂现象: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吃东西……;而企业反馈:学生既无理论,又无动手能力……教师抱怨:课程很多、备课辛苦、学生不学……
2、 宏观角度——教育部【2006】16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从哪里做起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内容不仅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还应与后续课程衔接。长期以来,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便是中学阶段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训练较少。进入高职学院后,在一学期内快速建立起空间概念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难点,导致解题作图时难以适应。在教学中,既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调整教学内容,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人针对机械制图课的特点,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如下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依据总体能力目标及单元能力目标需要取舍知识点
机械制图课程一般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四部分。几何画法是机械制图的基础,但不常应用于实际,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很少专门从事设计绘图工作,多从事加工制造工作,工作中最常用的是能够正确而快速地识别各种零件图、剖视图和装配图。为了帮助学生早日适应岗位需要,培养其快速而正确的读图能力,成为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可根据课时适量删减画法几何内容而增加实用性内容。例如,“点、线、平面的投影和立体表面点的投影”通常要占用10个课时。其次,对于课本中讲解较多而实际应用意义不大的内容可以大量删减,如截交线、相贯线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采用简化画法,用圆弧代替。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进行调整,只讲解平面和立体、圆柱的截交线,圆柱与圆柱、圆柱与立体的相贯线,其他内容简化或删除。
2、以能力提高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从这点说,制图课程培养的能力首先是读图能力,其次才是绘图能力。围绕这两项能力,应有以下专项能力:基础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具体是:
1)、关于基础能力。在制图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其次是几何作图的技能技巧,再者就是投影理论。所有这些,我们都称之为基础能力,它具有衔接新旧知识的作用,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起着沟通作用。
2)、关于观察能力。制图教学培养的观察能力是指将物体的空间形象抽象成基本体的能力,以及将基本形体抽象成点、线、面的能力。教师要多拿不同类型的模具给学生观察,多分析一些典型形体给学生听,多画一些图形给学生思考,要引导学生理解其组合方式和特点,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同时还可带学生参观教具室、企业的机加工车间,看模型、看零件加工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形象储备。只有多观察、多积累,才能为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3)、关于空间想象能力。培养读图和绘图能力,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在头脑中多记忆一些基本形体,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办法。
4)、关于审美能力。从制图课程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中可以看出,“图”是形象思维的再现,美学也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在制图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是必然的。 3、培养学生掌握所需职业岗位能力
如今的制造业需要具有较强可塑性、适应性、创新性的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所以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光掌握方法,最重要的是操作。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我们穿插性地组织学生到校办工厂参观实习,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在实际中:(1)真正了解机械加工过程以及机械制图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2)观察轴类零件的加工全过程包括外圆、内孔、螺纹、倒角;(3)普通零件的常见结构如孔、槽、倒角等;(4)形位公差及其测量工具和方法;(5)认识各种常见标准件;((6)了解装配方式。这样,学生在读图的时候易于和实物连接在一起,培养感性认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对国家标准的记忆,对工艺结构的了解,对技术要求的熟悉,这样可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结束语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摆在每个制图教师面前永久性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个人经验,不断思索,在探索中谋求发展,将新思路、新方法应用到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晓东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 课件 2012
[2] 柴建伯 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科技教育创新 2008
杂志邮寄: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黄石市开发区广州路9号)
邮编435003电话1323715249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机械制图 课程改革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改革
1、微观角度——职业院校的课堂状态
课堂现象: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吃东西……;而企业反馈:学生既无理论,又无动手能力……教师抱怨:课程很多、备课辛苦、学生不学……
2、 宏观角度——教育部【2006】16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从哪里做起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内容不仅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还应与后续课程衔接。长期以来,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便是中学阶段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训练较少。进入高职学院后,在一学期内快速建立起空间概念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难点,导致解题作图时难以适应。在教学中,既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调整教学内容,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人针对机械制图课的特点,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如下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依据总体能力目标及单元能力目标需要取舍知识点
机械制图课程一般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四部分。几何画法是机械制图的基础,但不常应用于实际,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很少专门从事设计绘图工作,多从事加工制造工作,工作中最常用的是能够正确而快速地识别各种零件图、剖视图和装配图。为了帮助学生早日适应岗位需要,培养其快速而正确的读图能力,成为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可根据课时适量删减画法几何内容而增加实用性内容。例如,“点、线、平面的投影和立体表面点的投影”通常要占用10个课时。其次,对于课本中讲解较多而实际应用意义不大的内容可以大量删减,如截交线、相贯线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采用简化画法,用圆弧代替。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进行调整,只讲解平面和立体、圆柱的截交线,圆柱与圆柱、圆柱与立体的相贯线,其他内容简化或删除。
2、以能力提高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从这点说,制图课程培养的能力首先是读图能力,其次才是绘图能力。围绕这两项能力,应有以下专项能力:基础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具体是:
1)、关于基础能力。在制图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其次是几何作图的技能技巧,再者就是投影理论。所有这些,我们都称之为基础能力,它具有衔接新旧知识的作用,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起着沟通作用。
2)、关于观察能力。制图教学培养的观察能力是指将物体的空间形象抽象成基本体的能力,以及将基本形体抽象成点、线、面的能力。教师要多拿不同类型的模具给学生观察,多分析一些典型形体给学生听,多画一些图形给学生思考,要引导学生理解其组合方式和特点,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同时还可带学生参观教具室、企业的机加工车间,看模型、看零件加工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形象储备。只有多观察、多积累,才能为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3)、关于空间想象能力。培养读图和绘图能力,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在头脑中多记忆一些基本形体,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办法。
4)、关于审美能力。从制图课程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中可以看出,“图”是形象思维的再现,美学也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在制图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是必然的。 3、培养学生掌握所需职业岗位能力
如今的制造业需要具有较强可塑性、适应性、创新性的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所以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光掌握方法,最重要的是操作。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我们穿插性地组织学生到校办工厂参观实习,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在实际中:(1)真正了解机械加工过程以及机械制图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2)观察轴类零件的加工全过程包括外圆、内孔、螺纹、倒角;(3)普通零件的常见结构如孔、槽、倒角等;(4)形位公差及其测量工具和方法;(5)认识各种常见标准件;((6)了解装配方式。这样,学生在读图的时候易于和实物连接在一起,培养感性认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对国家标准的记忆,对工艺结构的了解,对技术要求的熟悉,这样可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结束语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摆在每个制图教师面前永久性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个人经验,不断思索,在探索中谋求发展,将新思路、新方法应用到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晓东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 课件 2012
[2] 柴建伯 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科技教育创新 2008
杂志邮寄: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黄石市开发区广州路9号)
邮编435003电话1323715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