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剧是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当前创作中却存在着不少瓶颈,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单一、创作手法陈旧以及创作思想偏颇上,根本原因则是与群众的生活、思想相脱节。因此,剧作者应该从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角度出发,来突破戏剧创作的瓶颈,做到从群众生活中发掘创作内容、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引导群众文化审美。
关键词:戏剧创作;瓶颈;群众文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戏剧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而文学概念上的戏剧,则指为了戏剧表演而创作出来的剧本,它包含戏曲、话剧、歌剧、儿童剧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戏剧自诞生之初,便有着很强的群众性,其创作灵感、创作内容大都来自于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其表演剧场也是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载体,不仅如此,语言优美、思想积极的戏剧对于引导群众文化审美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换句话说,戏剧只有在与群众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新的发展与成就。当前戏剧创作之所以症结颇多,根本原因便是与群众文化想脱离,因此,本文从突破戏剧创作瓶颈的角度出发,就戏剧如何更好地引导群众文化审美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戏剧创作中存在的瓶颈分析
戏剧创作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瓶颈,这些瓶颈既有文学作品创作的共性,也有戏剧这一文学体裁的个性,总体而言,表现在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创作思想这三个方面。
(一)创作题材单一。文学创作需要从群众生活中去汲取灵感与养分,才不会与群众的精神需求相脱离,戏剧创作也应如此。当前中国,可用作戏剧创作的群众生活题材不胜枚举,例如农民题材、农民工题材、大学生题材等,这些题材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能有较好地引导群众的文化审美。然而,当前戏剧创作却存在着题材单一化的问题,大部分戏剧作品都是以红色历史剧或者古代帝王将相为题材,真正描写平民百姓、关注社会现实、表现时代变迁的作品少之又少。根据温大勇先生的统计,在获奖(获得曹禺戏剧奖或文华戏剧奖)作品中,缺乏真正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这种与现实脱节的题材,难以真正满足群众的文化诉求,更谈不上引导群众审美文化。
(二)创作手法陈旧。创作手法是戏剧创作的关键,也是戏剧展现自身美学意义的根本所在。优秀的剧作家懂得如何通过创新创作手法,来使得戏剧具有“陌生感”,从而来激发受众对于戏剧的兴趣与好奇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作用。可惜的是,当前的戏剧创作中,不少剧作家仍然秉持着传统的创作手法,在语言刻画、人物描写、情节设置等多方面缺乏时代性和大众性。首先,就语言而言,不少剧本的语言仍然是传统风格,没有融入时代因素,也没有反映群众审美品位,枯燥乏味;其次,就人物描写而言,扁平化、脸谱化、单一化的现象比比皆是,难以深入地打动群众,往往是看完便忘;最后,就情节设置而言,过于简单、单调是当前戏剧创作的通病,根本无法展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与层次性,因此,难以打动群众也是必然的后果。
(三)创作思想偏颇。戏剧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是戏剧本身的灵魂,它能够对戏剧起到升华的作用,不仅如此,戏剧的思想也是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戏剧创作中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思想偏颇现象。首先,部分戏剧工作者,在戏剧创作中过于追求阳春白雪的境界,从而导致了戏剧的思想内涵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脱节严重,难以感染到人民群众,因而也就无从引导;其次,一些戏剧工作者出于票房压力或其他经济诉求,在戏剧创作中背离了健康向上的思想风貌,过于迎合市井的恶趣味,从而导致了戏剧思想中存在低俗、庸俗乃至恶俗的情形,这种戏剧思想不仅无法起到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作用,还会造成精神文明层面的污染。
二、突破戏剧创作瓶颈
戏剧创作与群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有助于群众审美意识的提升。因此,剧作家要从当前戏剧创作中存在的瓶颈出发,做好针对性地整改工作。
(一)从群众生活中发掘创作内容。生活是创作之源,只有富有生活气息,体现老百姓日常生活实际情形的戏剧内容才能真正吸引到老百姓,从而丰富其文化生活。因此,剧作者需要改变那种创作题材单一化的格局,将创作题材从帝王将相以及红色经典等转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首先,剧作者需要深入群众生活,做好采风工作,用文学化的语言将群众生活的微观层面展现出来,在现实的基础上做好艺术加工;其次,剧作者还要将群众的感情与思想通过剧本呈现出来,让群众在戏剧欣赏感到感受到共鸣。
(二)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以群众生活为题材时戏剧群众化的第一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则是戏剧群众化的必然要求,戏剧只有契合群众的审美能力才能起到感染群众的作用。因此,剧作者需要从当前戏剧创作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出发,不断创新创作方式。首先,剧作者需要改革戏剧语言,注重语言的时代性与群众性,将当前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融入到戏剧语言之中,丰富戏剧语言的表现形态与艺术感染力;其次,剧作者还要完善人物形象的创作,避免出现那种年谱化的毫无艺术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而是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層次性与矛盾性,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富有生命力;最后,剧作者要注重故事情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避免单调叙事。
(三)引导群众文化审美。引导群众文化审美是戏剧创作中的重要追求之一,因而,剧作者在创作中也需要把握好作品的思想内涵,既不能曲高和寡,也不能低俗恶俗。首先,剧作家要从群众的实际思想层次出发,在戏剧思想的塑造中,注重其民间性与大众性,诸如孝的思想、诚的思想、友的思想等;其次,剧作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形,适当地拔高戏剧创作的思想层次,使其能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起到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作用。完全契合群众认知的戏剧思想只能让群众起到共鸣与理解,却难以教育群众,从而无法发挥戏剧的教育功能,而适当地思想提升则能有效地引导群众的文化审美。
三、结语
戏剧是有着深厚群众内涵的艺术门类,对于群众文化素养乃至审美意识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剧作者应该从戏剧的群众性入手,就如何突破戏剧创作瓶颈,引导好群众的文化审美做好题材、手法以及思想的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温大勇.对当前戏剧创作与戏剧评论问题的探讨[J].戏剧周刊,2014(01):7-13
[2]黄晓蓉.论戏剧活动的群众性[J].丝绸之路,2011(12):91
[3]杨戈.论戏剧艺术的教育功能[J].当代戏剧,2006(03):54-56
关键词:戏剧创作;瓶颈;群众文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戏剧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而文学概念上的戏剧,则指为了戏剧表演而创作出来的剧本,它包含戏曲、话剧、歌剧、儿童剧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戏剧自诞生之初,便有着很强的群众性,其创作灵感、创作内容大都来自于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其表演剧场也是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载体,不仅如此,语言优美、思想积极的戏剧对于引导群众文化审美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换句话说,戏剧只有在与群众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新的发展与成就。当前戏剧创作之所以症结颇多,根本原因便是与群众文化想脱离,因此,本文从突破戏剧创作瓶颈的角度出发,就戏剧如何更好地引导群众文化审美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戏剧创作中存在的瓶颈分析
戏剧创作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瓶颈,这些瓶颈既有文学作品创作的共性,也有戏剧这一文学体裁的个性,总体而言,表现在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创作思想这三个方面。
(一)创作题材单一。文学创作需要从群众生活中去汲取灵感与养分,才不会与群众的精神需求相脱离,戏剧创作也应如此。当前中国,可用作戏剧创作的群众生活题材不胜枚举,例如农民题材、农民工题材、大学生题材等,这些题材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能有较好地引导群众的文化审美。然而,当前戏剧创作却存在着题材单一化的问题,大部分戏剧作品都是以红色历史剧或者古代帝王将相为题材,真正描写平民百姓、关注社会现实、表现时代变迁的作品少之又少。根据温大勇先生的统计,在获奖(获得曹禺戏剧奖或文华戏剧奖)作品中,缺乏真正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这种与现实脱节的题材,难以真正满足群众的文化诉求,更谈不上引导群众审美文化。
(二)创作手法陈旧。创作手法是戏剧创作的关键,也是戏剧展现自身美学意义的根本所在。优秀的剧作家懂得如何通过创新创作手法,来使得戏剧具有“陌生感”,从而来激发受众对于戏剧的兴趣与好奇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作用。可惜的是,当前的戏剧创作中,不少剧作家仍然秉持着传统的创作手法,在语言刻画、人物描写、情节设置等多方面缺乏时代性和大众性。首先,就语言而言,不少剧本的语言仍然是传统风格,没有融入时代因素,也没有反映群众审美品位,枯燥乏味;其次,就人物描写而言,扁平化、脸谱化、单一化的现象比比皆是,难以深入地打动群众,往往是看完便忘;最后,就情节设置而言,过于简单、单调是当前戏剧创作的通病,根本无法展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与层次性,因此,难以打动群众也是必然的后果。
(三)创作思想偏颇。戏剧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是戏剧本身的灵魂,它能够对戏剧起到升华的作用,不仅如此,戏剧的思想也是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戏剧创作中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思想偏颇现象。首先,部分戏剧工作者,在戏剧创作中过于追求阳春白雪的境界,从而导致了戏剧的思想内涵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脱节严重,难以感染到人民群众,因而也就无从引导;其次,一些戏剧工作者出于票房压力或其他经济诉求,在戏剧创作中背离了健康向上的思想风貌,过于迎合市井的恶趣味,从而导致了戏剧思想中存在低俗、庸俗乃至恶俗的情形,这种戏剧思想不仅无法起到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作用,还会造成精神文明层面的污染。
二、突破戏剧创作瓶颈
戏剧创作与群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有助于群众审美意识的提升。因此,剧作家要从当前戏剧创作中存在的瓶颈出发,做好针对性地整改工作。
(一)从群众生活中发掘创作内容。生活是创作之源,只有富有生活气息,体现老百姓日常生活实际情形的戏剧内容才能真正吸引到老百姓,从而丰富其文化生活。因此,剧作者需要改变那种创作题材单一化的格局,将创作题材从帝王将相以及红色经典等转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首先,剧作者需要深入群众生活,做好采风工作,用文学化的语言将群众生活的微观层面展现出来,在现实的基础上做好艺术加工;其次,剧作者还要将群众的感情与思想通过剧本呈现出来,让群众在戏剧欣赏感到感受到共鸣。
(二)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以群众生活为题材时戏剧群众化的第一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则是戏剧群众化的必然要求,戏剧只有契合群众的审美能力才能起到感染群众的作用。因此,剧作者需要从当前戏剧创作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出发,不断创新创作方式。首先,剧作者需要改革戏剧语言,注重语言的时代性与群众性,将当前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融入到戏剧语言之中,丰富戏剧语言的表现形态与艺术感染力;其次,剧作者还要完善人物形象的创作,避免出现那种年谱化的毫无艺术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而是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層次性与矛盾性,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富有生命力;最后,剧作者要注重故事情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避免单调叙事。
(三)引导群众文化审美。引导群众文化审美是戏剧创作中的重要追求之一,因而,剧作者在创作中也需要把握好作品的思想内涵,既不能曲高和寡,也不能低俗恶俗。首先,剧作家要从群众的实际思想层次出发,在戏剧思想的塑造中,注重其民间性与大众性,诸如孝的思想、诚的思想、友的思想等;其次,剧作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形,适当地拔高戏剧创作的思想层次,使其能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起到引导群众文化审美的作用。完全契合群众认知的戏剧思想只能让群众起到共鸣与理解,却难以教育群众,从而无法发挥戏剧的教育功能,而适当地思想提升则能有效地引导群众的文化审美。
三、结语
戏剧是有着深厚群众内涵的艺术门类,对于群众文化素养乃至审美意识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剧作者应该从戏剧的群众性入手,就如何突破戏剧创作瓶颈,引导好群众的文化审美做好题材、手法以及思想的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温大勇.对当前戏剧创作与戏剧评论问题的探讨[J].戏剧周刊,2014(01):7-13
[2]黄晓蓉.论戏剧活动的群众性[J].丝绸之路,2011(12):91
[3]杨戈.论戏剧艺术的教育功能[J].当代戏剧,2006(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