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蕴藏着我国先人留下的许多宝贵遗产。本文论述了我国隋唐时期之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隋唐时期;明清时期
1. 引言
隋唐之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稳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特别是唐代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日见频繁,带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稳步发展。本文系统并深刻的论述了我国隋唐时期之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
2. 隋唐至明清之中华饮食文化
2.1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防、外交全都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饮食领域百花盛开、五彩纷呈。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增多使这一时期的食物品种空前丰富。这个时期豪饮之风弥漫全国,有很多以酒为题的诗句,关于酒的各种饮法、酒具等等异常繁多,而隋唐时期嗜酒如命的人屡见不鲜,如李白、法常、杜甫、酒八仙人等等。此外,此时期上层人士的饮食怪诞。比如唐朝末年一位王爷强迫斗殴者吃肥肉等。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家具的变革导致了餐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桌、椅的出现使实行了三千多年的分食制被和食制取而代之。自唐代宗李豫之后,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衙役公款吃喝即“工作餐”愈演愈烈。隋唐时期有很多食疗专著问世,如《千金食治》、《千金翼方》、《食疗本草》、《食医心鉴》等。 茶学专著也在此时期诞生,如陆羽的《茶经》。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多外开放的政策再加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各民族之间、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愈来愈广泛。
2.2宋朝
宋朝重视教育,发展商业,关注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在餐饮业,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宋朝统治者鼓吹享乐主义,因此宋朝凡有条件的人都舍得在饮食上下功夫。在这种浓厚的重“吃”氛围下,浙、徽两大菜系渐趋形成。宋朝的上层人物带头吃喝,宋朝皇帝对群臣非常优厚,并劝高级将领“厚自娱乐”和“天天饮酒作乐”。各级官吏鉴于此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一张嘴。宋朝事业发达,人们注重饮食,为适應这一消费现象,各类酒馆星罗棋布。并且宋朝统治者也鼓励百姓开设酒馆。宋朝无论民营酒馆还是官营酒馆,大都通过色情活动来助销,餐饮色情紧密结合。这一时期人们喜爱吃野味,其中野兔肉被时人视为上等的名贵食品。在宋代,食品不但注重造型和色泽,还注重食品的香气和味道, 名士重视食蔬, 食肴讲究美观。宋朝人饮酒的动机五花八门,寿酒、喜酒、饯行酒、接风酒、交杯酒等等,饮酒已成时尚,文人喜欢自炊。宋代人不但喜欢吃,还都喜欢资自己亲手做着吃,还很重视饮食养生,如蒲虔贯的《保生要录·论饮食门》,陈直的《养老奉亲书·饮食调制第一》等食疗著作。
2.3元朝
忽必烈统一天后不久便颁行“以农桑为急务”的大政方针,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重视商贸,欢迎外国商人来华做生意,促进货物流通等等。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饮食业的发展。随着民族的大融合,四方饮食也是“精英荟萃”,相互交融。元朝统治者将宴会视同战争、狩猎,是属于国家的头等大事。蒙古贵族的倡导使“果茶”身价倍增,并迅速传遍全国成为主流, 葡萄酒风靡全国, 果料茶身价倍增,直至明朝后期。元代名医十分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而水又是人的必需之物,所以他们都非常注重水的来源。元朝有尊老爱幼的国情,基于这一国情,元代名医都注重老年人的保健问题,并研制出了一些老年食品。忽必烈即位后认为牛、马乃耕地、战争之本,因此他颁布一条命令:禁止宰杀牛、马。冰淇淋的制作方法是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传往欧洲的。
2.4明朝
明朝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建立的封建王朝。由于朱元璋小时候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所以他深知民间艰苦,并把这一思想灌输给他的子女们。明政府为了发展生产,曾大规模地组织移民垦荒;为了加强对外交往,也曾出现“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随着经济的发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人们的食物原料大大增加,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饮食结构有所变化,如北方开始食米,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食;南方也推广了小麦等等。八大菜系渐趋形成。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渐趋形成。官场始现“四菜一汤”。是朱元璋为营造一个廉洁的社会氛围,使全国上下所有官吏都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而提出来的。政府严禁走私盐茶。明自建国之初就将盐茶定位国家专卖物资,禁止任何人走私盐茶,否则处死。饮食风尚重“鹅”。鹅在明朝属于珍贵之物,人们不但将其视为盛宴上的大餐,也视为礼物中的重品。食养论著众多,如高濂的《遵生八笺》、龚延贤的《寿世保元》、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由于明朝频繁的灾荒,使救灾成为当时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一些志士仁人乃至清官廉吏在多方救助灾民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新的食物来源,从而出现了“救荒”食书。
2.5清朝
在清朝,人们不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而且十分注重食品的名称,讲究饮食方法,并且出现了满汉全席。到了清朝末年,社会日趋动荡,但统治者们并没忘记吃喝,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在客观上使得饮食文化的发展并未受到阻碍。西方入侵中国之后,为了适应饮食习惯,也将西方的饮食带进了中国。因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特点。自康熙皇帝以后,清朝统治者十分注重食品的名称。乾隆皇帝留下江南时,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凭借江南得天独厚的优势,集宫廷满席与汉席之精华于一体,摆下了规模庞大的满汉全席。在清代,随着海外华侨的增多和华工的跨国流动,中国的饮食文化盛传各国,同时外国的饮食也传入了中国。
3. 结语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被重新发掘和系统科学地认识、学习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和自然协调统一的思想,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乔淑英.中国饮食文化概述[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赵来祥. 饮食与健康[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关键词:饮食文化;隋唐时期;明清时期
1. 引言
隋唐之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稳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特别是唐代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日见频繁,带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稳步发展。本文系统并深刻的论述了我国隋唐时期之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
2. 隋唐至明清之中华饮食文化
2.1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防、外交全都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饮食领域百花盛开、五彩纷呈。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增多使这一时期的食物品种空前丰富。这个时期豪饮之风弥漫全国,有很多以酒为题的诗句,关于酒的各种饮法、酒具等等异常繁多,而隋唐时期嗜酒如命的人屡见不鲜,如李白、法常、杜甫、酒八仙人等等。此外,此时期上层人士的饮食怪诞。比如唐朝末年一位王爷强迫斗殴者吃肥肉等。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家具的变革导致了餐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桌、椅的出现使实行了三千多年的分食制被和食制取而代之。自唐代宗李豫之后,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衙役公款吃喝即“工作餐”愈演愈烈。隋唐时期有很多食疗专著问世,如《千金食治》、《千金翼方》、《食疗本草》、《食医心鉴》等。 茶学专著也在此时期诞生,如陆羽的《茶经》。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多外开放的政策再加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各民族之间、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愈来愈广泛。
2.2宋朝
宋朝重视教育,发展商业,关注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在餐饮业,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宋朝统治者鼓吹享乐主义,因此宋朝凡有条件的人都舍得在饮食上下功夫。在这种浓厚的重“吃”氛围下,浙、徽两大菜系渐趋形成。宋朝的上层人物带头吃喝,宋朝皇帝对群臣非常优厚,并劝高级将领“厚自娱乐”和“天天饮酒作乐”。各级官吏鉴于此自然不会亏待自己的一张嘴。宋朝事业发达,人们注重饮食,为适應这一消费现象,各类酒馆星罗棋布。并且宋朝统治者也鼓励百姓开设酒馆。宋朝无论民营酒馆还是官营酒馆,大都通过色情活动来助销,餐饮色情紧密结合。这一时期人们喜爱吃野味,其中野兔肉被时人视为上等的名贵食品。在宋代,食品不但注重造型和色泽,还注重食品的香气和味道, 名士重视食蔬, 食肴讲究美观。宋朝人饮酒的动机五花八门,寿酒、喜酒、饯行酒、接风酒、交杯酒等等,饮酒已成时尚,文人喜欢自炊。宋代人不但喜欢吃,还都喜欢资自己亲手做着吃,还很重视饮食养生,如蒲虔贯的《保生要录·论饮食门》,陈直的《养老奉亲书·饮食调制第一》等食疗著作。
2.3元朝
忽必烈统一天后不久便颁行“以农桑为急务”的大政方针,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重视商贸,欢迎外国商人来华做生意,促进货物流通等等。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饮食业的发展。随着民族的大融合,四方饮食也是“精英荟萃”,相互交融。元朝统治者将宴会视同战争、狩猎,是属于国家的头等大事。蒙古贵族的倡导使“果茶”身价倍增,并迅速传遍全国成为主流, 葡萄酒风靡全国, 果料茶身价倍增,直至明朝后期。元代名医十分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而水又是人的必需之物,所以他们都非常注重水的来源。元朝有尊老爱幼的国情,基于这一国情,元代名医都注重老年人的保健问题,并研制出了一些老年食品。忽必烈即位后认为牛、马乃耕地、战争之本,因此他颁布一条命令:禁止宰杀牛、马。冰淇淋的制作方法是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传往欧洲的。
2.4明朝
明朝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建立的封建王朝。由于朱元璋小时候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所以他深知民间艰苦,并把这一思想灌输给他的子女们。明政府为了发展生产,曾大规模地组织移民垦荒;为了加强对外交往,也曾出现“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随着经济的发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人们的食物原料大大增加,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饮食结构有所变化,如北方开始食米,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食;南方也推广了小麦等等。八大菜系渐趋形成。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渐趋形成。官场始现“四菜一汤”。是朱元璋为营造一个廉洁的社会氛围,使全国上下所有官吏都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而提出来的。政府严禁走私盐茶。明自建国之初就将盐茶定位国家专卖物资,禁止任何人走私盐茶,否则处死。饮食风尚重“鹅”。鹅在明朝属于珍贵之物,人们不但将其视为盛宴上的大餐,也视为礼物中的重品。食养论著众多,如高濂的《遵生八笺》、龚延贤的《寿世保元》、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由于明朝频繁的灾荒,使救灾成为当时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一些志士仁人乃至清官廉吏在多方救助灾民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新的食物来源,从而出现了“救荒”食书。
2.5清朝
在清朝,人们不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而且十分注重食品的名称,讲究饮食方法,并且出现了满汉全席。到了清朝末年,社会日趋动荡,但统治者们并没忘记吃喝,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在客观上使得饮食文化的发展并未受到阻碍。西方入侵中国之后,为了适应饮食习惯,也将西方的饮食带进了中国。因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特点。自康熙皇帝以后,清朝统治者十分注重食品的名称。乾隆皇帝留下江南时,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凭借江南得天独厚的优势,集宫廷满席与汉席之精华于一体,摆下了规模庞大的满汉全席。在清代,随着海外华侨的增多和华工的跨国流动,中国的饮食文化盛传各国,同时外国的饮食也传入了中国。
3. 结语
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被重新发掘和系统科学地认识、学习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和自然协调统一的思想,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乔淑英.中国饮食文化概述[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赵来祥. 饮食与健康[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