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庄园 雪域豪门背后的故事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驶出西藏江孜县城,上了通往日喀则的公路,不多久即可看到路边有块一人多高的大石头,上面写着“帕拉庄园”。这里是江孜县江热乡的班觉伦布村,有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封建领主庄园,它宛如一块历史的化石,真实地展现着当年贵族的生活及农奴的苦难。在这幢宏伟的建筑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一间间格局不一的房子,向我们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班觉伦布村风光

富丽堂皇的迷宫


  LV女士皮包、欧米茄手表、万宝龙钢笔……看到这些,你或许以为是奢侈品展览,其实不然,这仅仅是上世纪50年代一个西藏贵族帕拉家族的日常生活用品。
  帕拉庄园雄踞于班觉伦布村的中央,坐北朝南。可以看出,当时的班觉伦布村是以帕拉庄园为核心来布局的。这是西藏望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由庄主扎西旺久苦心经营十余年修建而成,现存有大小房屋82间,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隶主庄园,位居旧西藏十二大庄园之列。旧西藏贵族领主的庄园,是家族的“脸面”。庄园正门是两扇厚重漆黑的大门,门口高竖两根挂满经幡的旗杆,既有招运之举,又有炫耀之意,无言地诉说着一种豪华气派与不言而喻的威严。
  进入院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三层结构的具有浓郁藏式风格的民居,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建筑,但至今仍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贵族气势。走入其中,就像走进了一座迷宫。庄园内院的一层,是牲畜圈棚,按牲畜的雌雄、种类分了若干圈舍,同时,也是没有结婚的单身朗生(奴隶)晚上睡觉的地方。最暗的角落里有两间屋,那是关押“犯罪”农奴的地方,里面极为阴暗潮湿。我尝试关上门感觉了一下,有一种窒息般的恐怖。二层内廊式的建筑,是管理人员起居工作和朗生从事庄园内工作的场所,有专门的酿酒房和储藏庄园日常用品的大仓库。第三层是庄园主起居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庄园的核心。楼梯都是木制的,层递上升的建筑风格生动体现了封建农奴制尊卑有序的等级关系。三楼有着良好的采光,显示出众星捧月的效果,因而,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
富丽堂皇

  楼内的中心是一间做客厅用的“聚议厅”。这里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日常用品一应俱全。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溜冰鞋等体育用品,即使是在当时内地的大户人家,也是难得一见的东西。各种进口的洋酒堆满了酒柜,大大小小的各種酒杯排了长长的一排。仅喝水的杯子,就有明朝的永乐瓷器和日本咖啡具等不同种类。
  在所有陈列品里,最珍贵的则是妇女戴的各种首饰,翡翠手镯“浩浩荡荡”地占了陈列柜的一层。还有进口的酱油和醋、象牙扇子、水晶眼镜、手表、座钟、门类齐全的化妆品。
  木门、隔板、护栏等处以及藏柜上,雕绘着不同于一般藏式装饰图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以及成语典故故事,仿佛喻示着主人学贯藏汉的气派。空中悬挂着藏式的经幢,四面墙上挂满唐卡,佛龛上供着金、银、铜、泥各式佛像,摆满金、银、黄铜、白铜等制成的各种供佛用具,用富丽堂皇四个字都不足以形容。
  庄园主的起居区,每间都是雕梁画栋,除了设有经堂、会客厅、卧室外,还有玩麻将的专用大厅。经堂陈设考究,经书、佛龛保存完好,客厅的茶几上还放着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卧室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庄主夫人的卧室里,完好地保留着她当年用的各种进口化妆品,衣柜外层贴的是旧上海时尚的美女招贴画……可见当时的奴隶主生活多么奢侈。
庄园一角。

显赫家族的土崩瓦解


  帕拉庄园的游人并不多,我们仔细观赏过里面的陈设后感慨万千,特别是对庄园主人扎西旺久的家族历史和人生经历充满了好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扎西旺久还有一个叫罗布次仁的儿子,直至现在还生活在班觉伦布村。很巧,我们在庄园门口碰到了罗布次仁老人。他身材中等,面色红黑,戴着一顶藏族旧毡帽,笑容满面,非常热情。眼前的罗布次仁,与我刚才参观时在照片上见过的旧贵族形象大相径庭。
  罗布次仁现在是江孜县政协委员。出乎意料的是,虽然他的父亲正是大贵族帕拉三兄弟中的老二扎西旺久,帕拉庄园的庄主,但他本人却从来都不是贵族。帕拉家族是旧西藏仅有的五个第本(原为“部落长”之意,后来演变成西藏最高层的贵族称号)家族之一,帕拉家族最显赫的经历是曾经出现过五个噶伦(官名,清朝总办西藏行政事务的大臣),而家族的庄园在全西藏超过上百处。
  风光时,帕拉家族在西藏拥数万亩土地,几十个牧场,近十万头牲畜,以及四五千名农奴。在旧西藏,约占人口95%的农奴虽然终日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命如草芥;而占人口仅约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帕拉家族原来的主庄园在江孜的江嘎村,1904年英国侵略军入侵江孜时被焚毁。罗布次仁的爷爷帕拉·平措朗杰曾担任江孜宗本,三个儿子中的次子便是罗布次仁的父亲扎西旺久。
  在贵族圈子里,扎西旺久也许是个特殊的人。罗布次仁回忆说,父亲曾留学英国,英语、汉语都非常好。虽然生来就是四品官,但他好像不感兴趣,没有像他的兄弟一样从政。同时,因不愿尊旧制与兄弟共同娶一个妻子,上世纪30年代,扎西旺久从拉萨回到江孜。
帕拉庄园内。

  在藏历火牛年(1937年),扎西旺久将主庄园从江嘎迁到班觉伦布村。罗布次仁的母亲叫拉珍,祖上是从江嘎村搬来的农奴,拉珍本人是帕拉庄园的酿酒师。
  当扎西旺久回到帕拉庄园后,冲破世俗爱上了漂亮的拉珍姑娘,并与她开始了一种更轻松的生活,罗布次仁和他的姐姐、弟弟就是这段生活的结晶。在罗布次仁的记忆中,他的父亲扎西旺久喜欢追求洋派,像英国人、印度人那样喝甜茶、咖啡、洋酒,吃西餐。虽然他们几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缘由,不可能享有贵族的待遇,但还是可以和亲生父亲一起生活。
  罗布次仁上学时带的零食有进口饼干、拉萨薄饼、米花糖以及本地产的甜奶渣,午餐和晚餐也很丰盛,年节时,饭桌上甚至有外国运来的海鲜和洋酒。他们吃一顿饭光餐具就用30余种,每天的生活开支很大,甚至相当于当时一户穷苦农奴全年的生活费用。
扎西旺久的会客室。

  爱情也许是激发扎西旺久智慧和潜力的主要原因,这个看起来与旧制格格不入的人,是一个勤奋而精明的贵族,他用了大约10年时间,将庄园由西向东扩展,直到今天的规模。
  不幸的是,地位的巨大落差,使拉珍根本无法成为扎西旺久正式或非正式的妻子。扎西旺久最终理智地处理了他的婚姻和感情,在罗布次仁7岁时,娶了贵族的女儿为妻。在扎西旺久的授意下,拉珍与庄园的管家结了婚。
  后来,扎西旺久客死瑞士,显赫家族随之土崩瓦解。西藏民主解放后,帕拉庄园被收归国有,因其具有特殊意義,对其进行了妥善的保护,由此帕拉庄园成为如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贵族庄园。

简陋的奴隶院落


  在豪华的帕拉庄园对面,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当年最大的朗生院,也称奴隶院。“朗生”在藏语中是“家养的奴隶”,没有任何人身自由,依附在领主家,受领主完全支配。
  在这个总使用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小小的院子里,最大的房间14.58平方米,最小的仅有4.05平方米,房间低矮,空间狭小,阴暗且压抑,屋内设施更是简陋粗鄙。而这样的环境里,竟然住着14户农奴共60多口人,每家最多的7口人,少的也有3口人,一家人挤在仅几平方米的黑暗、低矮的房子里,分别从事织氆氇、织卡垫、喂马、炊事、酿酒、裁缝、侍卫等繁重的劳动,这些家奴年薪最高的24甲克(1甲克等于12公斤粮),有的仅有16甲克,最少的一天只有一勺糌粑维持生命。
奴隶之家。

  当年住在这个小院里的朗生尼玛顿珠老人推开了帕拉庄园厚重的门,打开了他永生不愿意再现的记忆。在尼玛顿珠老人曾经的住处,他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他家三口住在这间不足5平方米的屋子里,阴暗潮湿,吃不饱,穿不暖,没有人身自由。每天,从天亮到太阳落山之前,他们要为农奴主干活,付出繁重的劳力,要是完不成任务,不但分不到一块糌粑,还要挨骂。从农奴院出来以后,我们看到了在帕拉庄园四周盖起的座座新居,主人多是当年帕拉庄园的“农奴”和他们的后代。现在他们拥有土地,还有奶牛、马、羊等牲畜,生活得非常幸福。
  看完帕拉庄园,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帕拉家族曾经家财万贯,名下庄园、土地、牧场、牲畜、农奴数不胜数,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在西藏显赫一时的封建领主家族早已覆灭,而保存完好的帕拉庄园,宛如一块历史的珍贵标本,展示着两种天壤之别的生活方式。
  离开这里时,高原阳光煦暖,清风拂面。回望一眼身后的帕拉庄园,它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向后世无声地诉说着西藏的今昔。
其他文献
孟买,亚洲装饰建筑艺术中心,图为古色古香的孟买大学。孟买,通往海上清真寺的長堤是琳琅满目的纺织品和手工艺品集市。亮点  印度第一大城市,跨海大桥串联起大陆与诸岛,多彩风情装饰建筑散布在连绵的海岸线,亚洲最繁荣的宝莱坞影业和最大的贫民窟并存,世界文化遗产神象岛,印度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美术馆……粉红火车观览  依依难舍壮美无比的埃洛拉石窟,南印度古文化之旅已近尾声,我们从奥兰加巴德一口气驱车380公
1白云洞一景。雨雾西樵湖与谷  天下着小雨,雨点细碎轻盈,像浮尘,恍惚间,有点人在云里的味道。恍惚就是恍惚,理智明确地告诉我,真正在云里的,是伫立在湖岸的群山,云像烟,苍灰的烟,缥缈中把远近诸峰化为层层叠叠的岛。葱绿清新的树林疲了,柔了,软了,慵懒地顾盼着青碧深沉的湖水,迷蒙着人的视线,却迷蒙出物我两忘的情怀,让思绪在濡染的水墨中缥缈。  这是我第二次游西樵山天湖。  西樵山的天湖,在阴雨中,越游
丹波黑大豆是原产于日本“丹波王国”的黑色大豆,是上贡名产。丹波黑大豆对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要求严格,种植不当会失去商品价值,甚至无收。总结云南省几年来的栽培经验,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栽培条件丹波黑大豆适宜于气候温湿,昼夜温差大,年均温度13.5℃~15℃,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日照时数1100小时/年的地方种植。土壤以肥沃深厚的冲积壤土,粘壤土,pH值5~7中性到弱酸性土壤最佳。地
西山龙门石窟一角。伊水新貌  我第一次到龙门石窟,是自己问着道儿过去的,没觉得费什么劲儿,怎么坐的公交车也忘记了。进的是西山石窟的南门,就奔着山上的石窟和造像,从南向北一路游过去。那时我对龙门石窟还没有特别的印象,只知道它有名,石窟造像艺术在我国文化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我当然注意到了伊水,这条大河给我的印象很深,它宽阔,水也清亮,西山这面是山,对面也是山,水在两山的夹峙中静静地流,景色是秀丽的,比我
楼橹誉称完美楼  自白马古道向南至冯家峪村,西面有长城冯家峪关口。  冯家峪村大姓是刘、郭、张,并非冯姓,与常规相悖。村子下辖3个自然村:冯家峪、上峪、蚂螂峪,310户,665口人。若按自然村,有113户,186人。当地人说,村名源于战争。传说曾有一位将军率兵,在村北一带与辽将争战,衣甲撕破,现在那里谐音称为司营子村,经过此地,缝补衣甲,因此称作“缝甲峪”,谐音“冯家峪”。还有人把故事编排得更为生
1赣江岸边,远处有捞小鱼虾的人。  “南昌不缺公园”南昌人尽皆知。从城中心的东湖公园、抚河公园,到以湖为主的象湖湿地公园、艾溪湖湿地公园、瑶湖郊野森林公园、澄碧湖公园、儒乐湖滨江公园以及九龙湖湿地公园,再到以赣江为主的风光带以及赣江市民公园,公园是依照江岸线打造的赣江风光带、现代简约的滨水景观公园,公园与滨水空间的风格相协调,结合周边城市景观,为市民营造和谐、舒适的生活氛围。市民从家门走出来,总有
行程路线  北京-镜湖-巴彦淖尔(内蒙古)914公里  巴彦淖尔(内蒙古)-刘家峡一临夏(甘肃)877公里  临夏(甘肃)-拉卜楞寺-桑科草原-迭部(甘肃)415公里  迭部(甘肃甘南卜扎尕那-花湖-九曲黄河第-湾-红原(四川阿坝)268公里1 镜湖。2 高速沿途风光。高原的诱惑  身处喧嚣的都市,久在俗世的樊笼,内心却总有一个角落闪烁着呼唤:我要去那天边,望天水空明一碧,看流星倏然划落。当然,那
当我站在平江路路口时,是上午10点。春日里柔软的阳光,倾其所有地洒在石板路上,仿佛一个瞬间,就抚平了那颗焦躁不安的心。  沿着石板桥往前,有各种精致的小店。光是看看那些店名,就让人忍不住想要停下来,走进去看个究竟。譬如散文咖啡馆,譬如小桥流水人家客栈,再譬如老地方、抽屉、琳琅记等等。每一个名字,都文艺得能滴出水来。生活在大都市,身边充斥着各种商业广告。这种柔软的文字,一字一句读起来,心都跟着融化了
密林中的遗迹  我乘船来到香蕉岛。我的导游来了,他名叫Osmen,脸上总是挂着当地人常见的朴实微笑,胸前挂着一个小手机,屏幕已经裂了。在Osmen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几幢蓝色的度假小屋,走入密林之中。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Osmen身后,周围被浓重的绿色包围着,遮天蔽日,却感觉不到凉爽。热带植物长得很快,有些地方几乎看不出路,刚走过的路,让我往回走,我都不一定能找到原路。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设计观光游览路
竹海明珠原名梅岭主峰,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镇与太平镇交界处内,景区入口处看似起伏的山体,显然是有创意的设计。走进竹海明珠景区,一片翠绿映入眼帘。茂密浓郁的竹子如海浪般翻涌,清新洁净的空气迎面扑来。迎面是层层的水流顺势而下,颇为独特。  匆匆地沿景區内右侧的木栈道往上走,走几步就立有标示牌,上面有景点的介绍。竹海明珠的风景区戏水的鸭子景观丰富  景区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象形石为9亿年前形成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