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探析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9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构建有效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总结分析了国际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对如何参考国际做法,进而构建行之有效的我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就业跟踪调查;就业跟踪调查网络;毕业生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对各高校而言,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构建有效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已成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总结和借鉴国际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建设,进而为高校就业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各高校不同课题组的调研。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课题组自2003年开始的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1-3],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课题组自2011年开始的对全国专业硕士就业质量的调查[4]。国家层面上,201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开启了高校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工作。迄今为止,该工作已经进行了5个年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逐渐成为反映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新的重要参考依据。
  但是,同国际高等教育强国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国家层面尚没有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定期调查的有效机制。第二,就业调查范围及调查内容存在局限性。高校毕业生求职时间段一般会延续至毕业后一年,与国外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不同的是,我国调查的对象基本以处于就业过程中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调查内容一般只涉及他们毕业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及初次就业状况,既未包含岗位匹配度、晋升机会、岗位转换、职业适应、工作满意度等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未能反映出毕业生正在求职、短期内可能就业的情况,实际就业状况,未来职业发展状况等。第三,各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存在统计口径不统一、时间节点过早等问题。
  总的来讲,我国尚未有较为权威的全国范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系统,无法长期跟踪监测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状况,因此难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之需提供切实有效和可行的思路方案。
  二、国际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发展现状
  过去15年,出于质量保障及认证要求等需要,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印尼、意大利、荷兰等国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展自己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有些高校是独立调查,有些高校通过与其他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调查[5]。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们总结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意义,建立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网络。
  1.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意义
  国际高校总结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意义概括起来有实践应用的目的和调查理论研究的价值两方面,如图1所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实践应用的目的包括:第一,满足内部质量保障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6],毕业生回顾性的评估可以为高校课程的改革及学习条件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第二,满足外部质量管理的需要,如项目评估、认证需求等。第三,毕业生反馈的数据可以帮助学校及时掌握就业市场的情况,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咨询及就业指导服务。第四,毕业生调查可以全面展现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如毕业生的收入水平、职业和工作岗位等指标,是高校吸引新生就读其专业的有力证据,能够帮助高校促進其教学项目的推广,有利于高校的信息化、市场化建设。第五,高校利用毕业生反馈的数据,可以推动校友联络工作的建设。如果说毕业生是联系高校与社会的纽带,那么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应该成为联系高校与毕业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理论研究的价值包括:第一,探究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了解高等教育经历对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如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工作的匹配度等,以深入探讨高等教育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专注于学生知识及人格培养,又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为他们的就业及职场生涯做准备等问题。第二,探究教育经济学相关问题,如比较敏感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了解同毕业生高等教育经历相比,其社会资本、性别差异、院校差异等因素对其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第三,探究学习环境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了解高校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对毕业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高校是否在帮助弱势学生群体方面发挥了作用等。
  2.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网络建设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不断发展,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网络[7]。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网络是德国的KOAB网络。KOAB项目始于2007年,是由INCHER发起并与德国各高等院校共建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研究网络。目前,有80多所德国高校参与其中。KOAB项目对参与研究的各高校毕业生(含本科、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包括两个时间节点的调查,第一个时间节点在毕业生毕业1~2年后,第二个时间节点在其毕业4~5年后。利用KOAB项目搜集的数据,参与研究的高校可在德国成熟、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内选择同类型的院校作为基准,进而评估自身的优劣长短[8]。
  国际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发展代表着高等教育与就业研究相关维度的转变,即从宏观结构维度转向中观结构维度。不同院校、不同院系与不同的学习项目在毕业生就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差别得到了关注与研究。   三、国际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特点
  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只是对毕業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优质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不应只是简单的情况描述,而应着力对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成功的原因进行解释,并从不同的维度去比较分析高等教育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KOAB为代表,作者对国际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特点,包括调查时间、核心问题、调查指导原则、常用的调查方法及概念框架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就业跟踪调查的时间及核心问题
  首先,关于调查时间段。大多数国家选择在毕业生毕业后一到三年内的时间段进行调查,如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瑞士、印尼等,也有国家选择毕业生毕业后六个月的时间段,如英国、澳大利亚。事实上,各国在调查过程中对调查时间段的选择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对毕业后仅几个月的毕业生进行调查为时过早,但是方便之处在于数据反馈情况会比较好。不同调查的目的不同,如果想让调查结果推动学习项目的改进,那么被调查的毕业生需要完成从高等教育到劳动力市场的过渡,并需要具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在劳动力市场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如果大多数毕业生仍然处于找第一份工作的过程中,过早地对其进行调查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关于调研的核心问题。以KOAB为首的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在其调查过程中均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1)同社会生活背景、高等教育前学习与工作经历、招生条件要求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等相比,高等院校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对毕业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2)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在培养毕业生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3)同工作找寻策略、其他招聘标准和人力资源政策相比,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的能力对其后续的就业与工作的影响程度。
  2.就业跟踪调查的指导原则
  成熟的国际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有着普遍的指导原则,概括如下。
  第一,多维度地衡量毕业生就业与工作情况。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日趋复杂、差异化的信息表明,毕业生所谓的“职业成功”可能只符合某些成功的标准,但按照其他标准衡量,则可能并不算成功。另外,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对其“职业成功”的评价也可能会随着其不同阶段的发展而有所不同。所以要多维度衡量毕业生的就业及工作情况,关注毕业生就业过程和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关注有关就业条件的详细信息,关注就业状态的更多细分信息,如职位、福利、职业发展前景等,还要关注对工作状态和工作性质的分析等诸多方面。
  第二,关注对个人职业之外的价值观和生活领域的调查。毋庸置疑,毕业生的就业与工作会对其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往往把这种影响研究建立在单一的假设之上,即假设一个人是一个“经济实体”,这个人会通过比较高的职业地位和高薪酬的工作达到其经济上的成功,但忽略了对其价值观及其他生活领域的调查。以KOAB为代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关注毕业生相关生活信息的搜集,特别是有关就业领域的不同价值观和其他方面,如家庭和休闲时间等生活领域。
  第三,多维度地衡量个人背景、学习情况及学习结果。近些年的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涵盖了更多的除就业和工作领域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个人背景、学习情况及学习结果的衡量等方面。如被调查者的社会生活背景,接受高等教育前的学习生活轨迹,对学校学习条件和环境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及行为,高校正规学习途径之外的学习经历,学习结果的评价(不仅仅是毕业证书,还包括对所掌握能力的自我评估)等。对高等院校而言,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毕业生会根据自己之前的亲身体验,对高校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评估。院校将获悉学生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安排个人生活的,以及学校所创造的环境与条件对这个过程的影响。面对工作的经历与挑战,作为回顾性的调查,高校可以总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哪些方面不再那么重要,等等。此外,毕业生的社会生活背景、对学习环境及条件的感受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信息,对于分析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也有重要的价值。
  3.就业跟踪调查的调查方法及概念框架
  问卷调查法是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首要方法。在梳理就业跟踪调查相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高等教育与就业研究的重点在于要广泛地衡量就业及职业成功,超越完美匹配的理念,强调高等教育与工作之间实质性问题的研究,如课程、教学方式、能力、工作需求、能力的运用等。调查结果不仅仅是对毕业生就业及工作状况的简单描述,更要对不同因素间的相互因果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多变量的分析与运用也正是问卷调查法的优势所在。
  泰希勒教授总结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概念框架(如图2所示),具体包含以下几大主题领域的内容[9]:(1)个人社会生活背景(性别、父母背景、年龄、国际经历等);
  (2)高等教育前经历(教育、工作经历);
  (3)高等教育的条件与环境;(4)学习行为表现;(5)个人价值观与取向;(6)学习成就(毕业证书、对能力的自我评价);(7)求职过程;
  (8)就业情况(就业状态、职业与职位、收入、稳定性及流动性等);(9)工作情况(工作单位性质、工作任务、能力与工作要求、工作满意度、职业价值观及职业选择等);(10)生活领域(如伴侣和家庭、对待工作和孩子的态度等)。
  四、总结与借鉴
  总结起来,国际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通行做法普遍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具有多维度统计指标体系;二是打破“时间局限性”,注重毕业生离校后的中长期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三是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高校等多元统计主体共同参与,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网络系统[10]。通过分析国际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发展与实践经验,我国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借鉴。
  1.尽早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研究网络   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由教育部就业主管部门、专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及各高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毕业生就业跟蹤调查网络。教育部相关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平台的管理与数据存放,专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提供研究支持,包括跟踪调查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及调研分析报告编写等。
  网络模式中,高校间的合作有利于彼此间加深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共同认识。而专业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参与,不仅可以减轻各高校的负担,有利于各高校的成本效益,同时其专业的研究团队更是高质量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强有力的保障。首先,专业标准化的调查设计有利于提高调查结果的可比性;其次,通过科学的比较方法,以网络内同类的高校为基准,参与调研网络的各高校可以自我评估其优劣之处,从而实现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作为引入高校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为培养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战略需求[11]。
  2.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加强问卷调查法的有效运用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关注以下几大主题领域的调研。第一,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主题领域。此领域应包含毕业生由高等教育向劳动力市场过渡阶段及职业生涯初始阶段的分析(求职过程、求职强度、招聘标准、开始工作时间和刚开始工作的情况等),就业条件(合同类型、区域流动性、就业地点等),就业状况(职位、福利、职业前景等),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职业发展路径,以及通过纵向的追踪分析其长期就业的可能性等。第二,与个人高等教育学习经历及学习成果相关的领域。此领域应包含毕业生对学习条件和学校相关规定的看法,学习过程中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和行为,学习成果的各种特征等。第三,与个人取向及生活相关的领域。此领域应包含个人社会生活背景、个人兴趣、价值观对其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等。
  此外,要加强问卷调查法的有效运用。调查问卷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工具,能够涵盖的主题十分广泛,可以弹性地设置变量。尤其是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加强,统计分析方法也变得更为复杂,多变量分析运用得越来越频繁。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多变量分析的意义在于可以建立包含社会经济背景、学习环境与条件及学习行为等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从而可以从更全面丰富的角度分析毕业生就业及职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3.充分考虑不同院校个体的特色,定制调研方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作为引入高校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起到的不应该仅仅是标杆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院校个体及其学习项目的特色。比如KOAB实施的调查,针对不同的院校,在统一标准问卷的基础上,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及调研需求制定针对本校毕业生的特制问卷,也可以为其提供定制的额外评估[12]。也就是说,专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与各高校之间的合作方式可以设置得更为灵活,充满弹性。尤其是对一些行业特色高校,其学科相对集中、专业独立性强[13],应满足这类高校的额外需要,鼓励其培养为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总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可以详细呈现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为高校发展提供大量有效的数据。纵观国际高校,每个国家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的建立都是在其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累积发展而来的,所以我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构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希望在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网络的支持下,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已毕业大学生多时点、纵贯性的跟踪调查,可以让教育管理部门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为国家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开展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的追踪调查及分析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匹配,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岳昌君.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03~2011[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32-47,188.
  [2] 岳昌君,张恺. 高校毕业生求职结果及起薪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2014(11):72-83.
  [3]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出炉[N].光明日报,2017-11-25:7.
  [4] 于苗苗,马永红,包艳华. 多重视角下的专业硕士就业质量状况——基于2015年“全国专业硕士调研”数据[J].中国高教研究,2017(2):69-74.
  [5] [7] Carrying out tracer studies[EB/OL]. http://www.ingradnet.org/images/schomburg_2016_carrying_out_tracer_studies.pdf.
  [6] 赖绍聪.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6(3):27-31.
  [8] Graduate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B/OL].http://koab.uni-kassel.de/en/koab/alumni-research.html.
  [9] Teichler U.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of work: conceptual framework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empirical findings[M]. Sense Publishers, 2009.
  [10]杨河清,谭永生.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J]. 人口与经济,2011(6):28-33.
  [11] 邵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两个切入点:创新能力与跨界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40-43.
  [12] 包艳华,马永红,Georg Kruecken,等. 德国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的理念和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7(5):60-63.
  [13] 艾军,邹金成,邹婷媛.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45-47.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北京地区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5JDJYB00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刘春萍]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的植入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在线开放课程成为新的教学改革热点。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组建跨地域、跨学校的课程教学团队,形成“开放式建设、共享式教学”的新型教学共同体模式,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适应教与学的需求,构建了全新的教与学关系。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加强思政课建设,开启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成效显著、经验宝贵。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成绩与经验,对于进一步办好思政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改革的任务要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经验;立德树人;教师队伍建设  党的十
期刊
摘 要:研究现代大学内部治理效果现状,并识别影响现代大学内部治理效果因素,包括大学章程、学术权力、民主监督和资源配置;分析可观测变量并提出现代大学内部治理影响因素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并验证假设,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内部治理;大学章程;学术权力;民主监督;资源配置  一、引言  大学的治理问题,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理论,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与要素,并结合结构力学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建立了以自我知识建构为目的、交互学习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与组织、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各方面阐述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原则与方法,可供高校混合式教学  参考。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建构主义;交互学习;混合式教学;结构力学;布鲁姆
期刊
摘 要:新时代、新工科全面推动着工程教育的新变革、新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亟须改革。本文以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外在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为基点,创新制定了专业语法规则,针对我国信息安全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为例,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工科;信息安全;专业建设;语法规则;人才培养  一、时代召唤下的“新工科”建设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
期刊
摘 要: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根据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创新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造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范式。本文针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产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对传统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索以数据为中心的适应时代发展和产业需求的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建设全面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新工科建设,并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进行实践。  关键词:大数
期刊
摘 要:从外部质量保障理念、质量保障原则、质量保障结构、评估内容与重点、评估组织与程序、评估方法与技术和质量保证等方面,介绍了国(境)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估的启示。根据这些经验与启示,结合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估的现实需要,对开展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质量评估;国际比较  我国第二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审核评估)即将
期刊
摘 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关键。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新时代对教师有了新期待和新要求:争当“四有”好老师、 做好“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践行“四个服务”。培育新时代中国好教师,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成长体系,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树立新时代中国好教师的
期刊
摘 要:目前关于新工科建设中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本文以新能源工科实践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例,以“学中做、做中学”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介绍了构建“一体两创三应用”新能源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新能源工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和经验。  关键词:新工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创新创业  新工科“新”在哪里?在“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中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一是新理念(
期刊
2018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提出“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明确要求,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作了清晰定位,即:高校必须着力培养“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时代青年。这一定位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命题是一脉相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