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教学是课程改革后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分三阶段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课前、课堂、课后,让学生在这三个阶段中习得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现状分析
“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初中英语教学要实施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以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完成教师所给的任务。但就目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其研究不够。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而改变,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最后,由于初中课程较多,学生的阅读训练只在课堂上进行,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二、教学原则
1. 真实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任务要真实,要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当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时,就能使学生有情感的共鸣,就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 连贯性
教师设计的任务不仅要互相联系,还要有连贯性,更要遵循学习的规律,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能够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流畅性。此外,教学活动不仅只是课堂教学,更要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要能够突破教材的局限,使学生有发挥想像的空间。
3. 主体性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设计任务的出发点,从而设计出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设计
1. 课前任务
设计课前任务的目的是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阅读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阅读时的投入度,也决定了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度。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要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预习。教师要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任务,以便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确保阅读教学的有序进行。
2. 课堂任务
设计课堂任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思想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技巧,要让学生能够整体了解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在导入话题之后可以用以下三步进行教学:
(1)引导学生进行略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2-4分钟时间内迅速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每段的主题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整体了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判断信息的正误或者回答有关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就拿七年级下学期Unit 6的part 5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两分钟时间内迅速找出该e-mail的主要内容,包括e-mail的作者和作者的意图。
(2)引导学生进行跳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课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跟问题有关的语句或者范围,不一定要回答准确,大概范围对就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跳读,不要逐字逐句阅读,要能迅速找到要找的内容。还是拿八年级的Unit 6中的Reading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 “When did the earthquake come?What did Timmy do?”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3)引导学生进行精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领会课文的主旨,要了解文章的细节,了解每个段落的大概意思。教师可以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任务
设计课后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活化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其他技能,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四个任务:①根据课文完成课后填空题;②用自己的话表述文章内容;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演;④进行分析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想。比如,教师在讲解“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改善生活环境的建议,使学生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坚持任务型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现状分析
“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初中英语教学要实施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以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完成教师所给的任务。但就目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任务型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其研究不够。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而改变,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最后,由于初中课程较多,学生的阅读训练只在课堂上进行,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二、教学原则
1. 真实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任务要真实,要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当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时,就能使学生有情感的共鸣,就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 连贯性
教师设计的任务不仅要互相联系,还要有连贯性,更要遵循学习的规律,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能够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流畅性。此外,教学活动不仅只是课堂教学,更要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要能够突破教材的局限,使学生有发挥想像的空间。
3. 主体性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设计任务的出发点,从而设计出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设计
1. 课前任务
设计课前任务的目的是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阅读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阅读时的投入度,也决定了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度。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要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预习。教师要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任务,以便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确保阅读教学的有序进行。
2. 课堂任务
设计课堂任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思想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技巧,要让学生能够整体了解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在导入话题之后可以用以下三步进行教学:
(1)引导学生进行略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2-4分钟时间内迅速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每段的主题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整体了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判断信息的正误或者回答有关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就拿七年级下学期Unit 6的part 5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两分钟时间内迅速找出该e-mail的主要内容,包括e-mail的作者和作者的意图。
(2)引导学生进行跳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课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跟问题有关的语句或者范围,不一定要回答准确,大概范围对就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跳读,不要逐字逐句阅读,要能迅速找到要找的内容。还是拿八年级的Unit 6中的Reading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 “When did the earthquake come?What did Timmy do?”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3)引导学生进行精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领会课文的主旨,要了解文章的细节,了解每个段落的大概意思。教师可以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任务
设计课后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活化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其他技能,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四个任务:①根据课文完成课后填空题;②用自己的话表述文章内容;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演;④进行分析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想。比如,教师在讲解“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改善生活环境的建议,使学生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而言之,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坚持任务型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