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是基层学校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单个教师备课的不足,取长补短,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脑力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设计教案的层次。
(三)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年轻教师快速提高业务水平。
二、集体备课的形式和要求
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按年级分学科进行,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如果超过两人,可以组织校内集体备课,也可以参加镇级集体备课。镇级集体备课由镇级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组织。镇级集体备课原则上按教材编写顺序每单元组织一次。
集体备课的要求是:六备、四定、五统一。
(一)六备
1、备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和目标;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2、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全面情况,对症下药地讨论现阶段教学方案。
3、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
4、备教学过程:主要备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性课堂活动和实验操作的教学设计。
5、备训练设计:训练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
6、备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科学规蒂,
(二)四定
1、定时间:各备课组要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安排活动时间,原则上镇级集体备课在上课前一周进行,在课程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周六进行。
2、定地点:镇级集体备课各备课组集体活动地点可在镶中心小学进行,也可在各校轮流进行。在组织括动时可同时安排观摩、评课及其他教研活动。
3、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结束后,应拟定下一次讨论课题,确定哪个单元,该单元重点准备哪一节以及其他活动内容。
4、定主讲人: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每次活动前,人人都提前做好准备。主讲教师应事先做充分准备,并打印教案,做主讲发言。其他教师简单说明自己的备课情况,然后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达成共识。最后,个人必须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
(三)五统一
各备课组要确保本组内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
三、集体备课的两种操作模式
(一)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
此模式属于个案辅导式,主要针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薄弱教师的提高。首先由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设计某课时的教案,然后以说课的形式提交学校集体备课组审议,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然后由集体备课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课后进行交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二)集体研讨——分工备课一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
此模式属于整体提高式,教师间相互协作,实现脑力资源共享。首先由备课组对某段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划分课时,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和基本的教学思路。然后由备课组成员分工备课,每个人承担部分课时的教学方案。再进行逐课时的集体研究,完善设计,并将成形的教学方案发放至每位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交流和补充,逐步提高备课水平。
四、集体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集体备课活动
不管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集体备课都应结合新课改,倡导新理念,在教案中尽量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注重情感的激发和熏陶,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加强交流。集体备课要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工夫,找出最佳方案。
(二)体现个体特点,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的过程要求教师人人主动参与和发言,不能成为主讲人的一言堂,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课时教案应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先个体再集体后个体的步骤进行,创造性地去设计,防止出现“千人一面”。
(三)深刻反思,完善提高
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时,针对上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包括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信息反馈等,也包括对主讲教案的反思。
(四)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带头作用
集体备课为学科骨干教师提供了发挥带头作用的舞台。骨干教师要对整个备课组负责,要与新教师或薄弱教师建立帮扶关系,经常听他们的课,指导教法,帮助他们写好教案。骨干教师不仅要当好主讲人,还要上好示范课,以此增强集体备课的凝聚力,激活教学研究的气氛,形成传帮带的良好环境。
(责编 水 木)
集体备课是基层学校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单个教师备课的不足,取长补短,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脑力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设计教案的层次。
(三)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年轻教师快速提高业务水平。
二、集体备课的形式和要求
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按年级分学科进行,学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如果超过两人,可以组织校内集体备课,也可以参加镇级集体备课。镇级集体备课由镇级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组织。镇级集体备课原则上按教材编写顺序每单元组织一次。
集体备课的要求是:六备、四定、五统一。
(一)六备
1、备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和目标;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2、备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的全面情况,对症下药地讨论现阶段教学方案。
3、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
4、备教学过程:主要备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性课堂活动和实验操作的教学设计。
5、备训练设计:训练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
6、备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科学规蒂,
(二)四定
1、定时间:各备课组要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安排活动时间,原则上镇级集体备课在上课前一周进行,在课程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周六进行。
2、定地点:镇级集体备课各备课组集体活动地点可在镶中心小学进行,也可在各校轮流进行。在组织括动时可同时安排观摩、评课及其他教研活动。
3、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结束后,应拟定下一次讨论课题,确定哪个单元,该单元重点准备哪一节以及其他活动内容。
4、定主讲人: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每次活动前,人人都提前做好准备。主讲教师应事先做充分准备,并打印教案,做主讲发言。其他教师简单说明自己的备课情况,然后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达成共识。最后,个人必须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
(三)五统一
各备课组要确保本组内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
三、集体备课的两种操作模式
(一)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
此模式属于个案辅导式,主要针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薄弱教师的提高。首先由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设计某课时的教案,然后以说课的形式提交学校集体备课组审议,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然后由集体备课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课后进行交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二)集体研讨——分工备课一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
此模式属于整体提高式,教师间相互协作,实现脑力资源共享。首先由备课组对某段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划分课时,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和基本的教学思路。然后由备课组成员分工备课,每个人承担部分课时的教学方案。再进行逐课时的集体研究,完善设计,并将成形的教学方案发放至每位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交流和补充,逐步提高备课水平。
四、集体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集体备课活动
不管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集体备课都应结合新课改,倡导新理念,在教案中尽量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注重情感的激发和熏陶,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加强交流。集体备课要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工夫,找出最佳方案。
(二)体现个体特点,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的过程要求教师人人主动参与和发言,不能成为主讲人的一言堂,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课时教案应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先个体再集体后个体的步骤进行,创造性地去设计,防止出现“千人一面”。
(三)深刻反思,完善提高
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时,针对上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包括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信息反馈等,也包括对主讲教案的反思。
(四)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带头作用
集体备课为学科骨干教师提供了发挥带头作用的舞台。骨干教师要对整个备课组负责,要与新教师或薄弱教师建立帮扶关系,经常听他们的课,指导教法,帮助他们写好教案。骨干教师不仅要当好主讲人,还要上好示范课,以此增强集体备课的凝聚力,激活教学研究的气氛,形成传帮带的良好环境。
(责编 水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