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由一个学期内某个班级任课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协调本班级任课教师与三级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协调各任课教师之间、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横向结合型的教学联合体。建立“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有利于各科教师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有利于协调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教书育人及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协商对话。每一学期开始,由各班的全体任课教师举行会议,组建新的协作组。在完成各科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协作组采用例会制度,可对一个学期内课时安排作灵活调整,集中排课,集中突破,有关老师可以交叉任课,相互串讲。相信协作组的建立定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民主协商科学制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145-01
现在职业技术学校一般采用由校长—教学部—教研室所组成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管理体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它的突出优点是垂直性强,上级的决策及对教学工作的构想与规划能够得以及时顺畅地贯彻执行,能比较充分地体现领导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这种三级管理体系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骨架,是一种“硬支撑”,支持着整个学校的主体工程。但是,三级管理体系因带有上下级关系的纵向管理结构,故往往是被动式的服从多于主动性的创造,行政色彩浓,学术气氛淡,特别是在教材的优化组合、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沟通与研究方面不够顺畅,犹如一个完整的人体,光有骨架是不行的,还需要有肌肉,需要富有弹性的软组织,建立“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恰恰可以弥补三级管理体系的不足,起到完善教学组织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工作活力的作用。
所谓“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是一种组成人员不固定的“活组织”,由一个学期内某个班级任课教师组成,他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本班级任课教师与三级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协调各任课教师之间、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协调任课教师与本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横向结合型的教学联合体。
1 建立“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意义
一是有利于各科教师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过去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很少沟通,由于不在一个教研室,接触的机会也较少,相互间的了解不够。有了协作组,便可消除这种因体制原因造成的障碍,为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搭建平台。
二是有利于协调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原有体制下,教师往往只注意所任课程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对于该课程与前置课程的关系及对后续课的影响往往注意不够,因而对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增删,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进度快慢以及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照应都很难把握,因而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果有了协作组,因其瞄准的目标不是一门课的单一效应,而是多门课的综合效应,是一个班的整体效应。它能集多学科人才于一体,发挥合成军协同作战优势,取得比单兵作战更佳的效果。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学科的划分更加细致,面对门类繁多的课程,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一门一门的具体课程,而看不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从整体高度上把握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往往形成分科即分家,单科学得好而综合起来应用就犯难的局面,这与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在协作组内,教师们可以通过协作很方便地引导学生们摆脱单一课程对思想的束缚,把注意力集中到各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上来,站在“课程群”的高度上来认识自己的学习,这对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将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是有利于教书育人,改变过去学生思想工作、日常管理基本上由班主任负责,而任课教师只管教书不注重育人的被动局面。由于协作组的工作效果主要通过班级面貌来反映,任课教师自然会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比过去更加关心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
五是有利于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协商对话。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教师工作有什么意见,教师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事关重大,影响全局,均可在协作组及时得到解决,而不必背靠背式地在三级管理体系内绕圈子,既可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又可增强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 协作组的组织形式及运作
每一学期开始,由各班的全体任课教师举行会议,组建新的协作组。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向会议报告自己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如何在新学期里实施教学计划,组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民主协商方式推选一名组织能力好、改革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协作组组长,协作组组长对协作组负有指导工作及组织活动的责任。由于协作组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教研室,平时不在一个办公室办公,为保证必要的联合,可采用例会制度。每两周定期举行一次例会,各任课教师可就两周来的工作情况交换意见,共同分析研究本班的教学动态与思想动态,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和实施方案。对有价值的问题可提请全校讨论,对有见解的观点或实践活动可组织论文在校内外交流。
在完成各科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协作组可对一个学期内课时安排作灵活调整。根据某些课程相互衔接、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特点、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互相协商,对某几门课程的某几个章节采用集中排课,集中突破的方法。有关老师可以交叉任课,即根据内容的需要,相互串讲有关内容。从而扩充教师的知识面,培养造就一批多面手,缓解学校当前师资配置不平衡的矛盾。
每一个协作组的工作期限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期行将结束时,协作组要对自己的工作做出总结,并在全校进行交流,以便为新学期即将诞生的新协作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学校对协作组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协作组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对工作落后者及时给予批评指导。相信协作组的建立定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民主协商科学制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145-01
现在职业技术学校一般采用由校长—教学部—教研室所组成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管理体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它的突出优点是垂直性强,上级的决策及对教学工作的构想与规划能够得以及时顺畅地贯彻执行,能比较充分地体现领导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这种三级管理体系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骨架,是一种“硬支撑”,支持着整个学校的主体工程。但是,三级管理体系因带有上下级关系的纵向管理结构,故往往是被动式的服从多于主动性的创造,行政色彩浓,学术气氛淡,特别是在教材的优化组合、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沟通与研究方面不够顺畅,犹如一个完整的人体,光有骨架是不行的,还需要有肌肉,需要富有弹性的软组织,建立“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恰恰可以弥补三级管理体系的不足,起到完善教学组织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工作活力的作用。
所谓“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是一种组成人员不固定的“活组织”,由一个学期内某个班级任课教师组成,他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本班级任课教师与三级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协调各任课教师之间、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协调任课教师与本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横向结合型的教学联合体。
1 建立“班级任课教师协作组”意义
一是有利于各科教师的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过去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很少沟通,由于不在一个教研室,接触的机会也较少,相互间的了解不够。有了协作组,便可消除这种因体制原因造成的障碍,为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搭建平台。
二是有利于协调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原有体制下,教师往往只注意所任课程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对于该课程与前置课程的关系及对后续课的影响往往注意不够,因而对教材的选择、内容的增删,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进度快慢以及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照应都很难把握,因而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果有了协作组,因其瞄准的目标不是一门课的单一效应,而是多门课的综合效应,是一个班的整体效应。它能集多学科人才于一体,发挥合成军协同作战优势,取得比单兵作战更佳的效果。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学科的划分更加细致,面对门类繁多的课程,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一门一门的具体课程,而看不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从整体高度上把握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往往形成分科即分家,单科学得好而综合起来应用就犯难的局面,这与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在协作组内,教师们可以通过协作很方便地引导学生们摆脱单一课程对思想的束缚,把注意力集中到各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上来,站在“课程群”的高度上来认识自己的学习,这对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将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是有利于教书育人,改变过去学生思想工作、日常管理基本上由班主任负责,而任课教师只管教书不注重育人的被动局面。由于协作组的工作效果主要通过班级面貌来反映,任课教师自然会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比过去更加关心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
五是有利于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协商对话。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教师工作有什么意见,教师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事关重大,影响全局,均可在协作组及时得到解决,而不必背靠背式地在三级管理体系内绕圈子,既可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又可增强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 协作组的组织形式及运作
每一学期开始,由各班的全体任课教师举行会议,组建新的协作组。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向会议报告自己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如何在新学期里实施教学计划,组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民主协商方式推选一名组织能力好、改革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协作组组长,协作组组长对协作组负有指导工作及组织活动的责任。由于协作组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教研室,平时不在一个办公室办公,为保证必要的联合,可采用例会制度。每两周定期举行一次例会,各任课教师可就两周来的工作情况交换意见,共同分析研究本班的教学动态与思想动态,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和实施方案。对有价值的问题可提请全校讨论,对有见解的观点或实践活动可组织论文在校内外交流。
在完成各科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协作组可对一个学期内课时安排作灵活调整。根据某些课程相互衔接、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特点、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互相协商,对某几门课程的某几个章节采用集中排课,集中突破的方法。有关老师可以交叉任课,即根据内容的需要,相互串讲有关内容。从而扩充教师的知识面,培养造就一批多面手,缓解学校当前师资配置不平衡的矛盾。
每一个协作组的工作期限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期行将结束时,协作组要对自己的工作做出总结,并在全校进行交流,以便为新学期即将诞生的新协作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学校对协作组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协作组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对工作落后者及时给予批评指导。相信协作组的建立定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