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是人类的栖息地,无论你是长居还是短游,都会给你的生活或体验留下深浅不同的印象:方便快捷的交通,舒适宜人的环境,内涵深厚的历史,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流连忘返的开放空间以及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功能等等,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本文基于上述理念,直面现代文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以利于城市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城市、文化景观、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文题的源起
城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聚居地。它既是满足人們物质生活的容器,也是人们交流思想、体验和传播文化精神的载体。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前世今生,即由来已久的历史沿革和今天的物质形态、精神面貌及未来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
过去的历史人文、地域文化是城市体内的遗传基因,现代的城市景观是外在的形态风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它可持续前行的驱动力。尊重自然、关注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使我们的城市景观少一些雷同和均质,多一些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结合城市现代化发展方向,增强城市景观文化的可识别性,构建现代文化景观的精气神,这是基于对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也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于是,本文针对当前城市文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上述理念,对其进行梳理和解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设计方法。
二、城市文化景观的理论概念
1、文化景观的概念发展史
文化景观是景观整体含义中的一个支系, 早期被人们称为历史景观,与
人为景观或人文景观具有词义等同性。1906 年北美地理学家卡尔·苏尔提出将人类创造的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1925年,在他的经典著作《景观形态学》中,他定义景观为一个物质和文化形式的混合体,并指出在景观中,“文化是原动力,自然区域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1]。苏尔阐释出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并开始了文化景观起源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从分析自然景观开始,接着研究居住于某个地域的文化群体,随后,苏尔创立了著名的文化景观学派,“文化景观”一词开始在地理学中被广泛使用。1927 年,在《文化地理学的近今发展》一文中,苏尔又给出文化景观一个简单的定义, 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苏尔指出文化景观概念的核心在于强调景观的文化属性。随后越来越多国家的学者们都对文化景观的概念做出了定义。
2、文化景观的概念和类型
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 “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著名文化地理专家王恩涌教授认为,“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 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2]。综上所述,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出某一文化体系的文化特征和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景观的定义修改如下:
1) 有意设计的景观:被人类有目的设计和创造的景观,包括由于艺术审美原因建造的花园、公用场地景观,其通常结合宗教或纪念意义的建筑和景观群。
2) 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这样的景观反映了其形式上和组成特征的进化过程。
3) 关联性文化景观:结合了自然因素,反映了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的景观,它可能是不重要的甚至是不存在。[3]
这三条定义也同时将文化景观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园林和公园等设施,经常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有联系;
二是有机进化的景观,包括残遗物(或化石)景观和持续性景观。
三是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我国城市文化景观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致使一些超级城市的扩张呈指数级增长,而另一些中小城市则正在日益萎缩,处于经济转型期或候鸟模式的转变下,不管是哪一种缩张变动,其城市的历史文化正经历着彻底的分解和重组。历史文化区域的分解也导致了城市传统社区的弱化。片段式的文化遗产保护、孤岛式的文化遗产圈存破坏了城市的历史肌理和文化景观的整体性。
与中国经济崛起,城市现代化进程所取得巨大成绩相比,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景观缺乏整体规划,商业化建设割裂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及人地关系。有些城市打着 “文化城市”的旗号,不惜大拆大建,以毁坏本土自然人文风貌的代价,去营造换取异国情调、另类体验:假古董、假建筑、假风俗……建造了一个个异域文化主题旅游景点,盲目追究旅游经济效益,完全不顾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得城市景观缺少自己本该有的地域文化性格,造成了历史文脉的断裂;
第二、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浮于表面,没有深层挖掘历史文化。目前出现了两种设计倾向:一种是过分追求景观的现代形式,忽略了对文化主题的探求;另一种是表现形式过于陈旧,不足以适应现代城市的设计形式需要。前一种情况由于忽视了对城市地域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设计缺少文化,游客缺乏乐而忘返的文化情境体验;后一种情况,景观元素表达单一、呆板,形成文化概念的被迫填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视觉疲劳。
第三、没有充分发扬民俗风情 。部分地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不仅没有充分发扬当地传统民风,甚至将其看成落后的标志,加以排斥,这是对当地住民的不尊重,也是对地域文化缺乏理解的表现。在实际案例中往往出现面积很大的广场设计,却总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
第四、没有认真选取当地材料,未能利用好地方植物群落 。在一些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并没有掌握好当地建筑材料及植物品种的详尽信息,不善用地方的物质资源载体,造成了对当地资源的浪费,破坏了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和谐。
四、城市文化景观的设计思路和应对策略
基于对以上分析,笔者对我国城市文化景观设计进行了如下应对思考。
其一、整体规划设计城市文化景观,加强地域文化保护,注重传统民俗风情的继承和弘扬。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出发,规划城市地块及组团的建设,在满足现代人生活要求的同时,将设计保护付诸行动,使城市历史文化的印记更加清晰深刻,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富文化底蕴和魅力。
其二、选取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灵魂的景观设计主题。文化主题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城市景观的性格表达。设计师此时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深入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善于捕捉提炼地方特色文化符号,这样才能推陈出新,设计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景观。
其三、主题表达和谐、统一,忌繁复、杂糅。常见某些城市景观为了强调文化元素表达,将多个主题填入一个空间中表达,致使观赏者摸不清文化主线,从而阻碍了对文化的探寻与领悟。因而,景观文化主题的表达不能盲目求多,应该越专一、越深入越好。
其四、文化景观的主题表达形式需多变新颖。如果风格形式过于陈旧,仅仅是设计手法或景观元素的堆砌,那么其表达的文化也是缺少生机与灵动的,最终无法形成感人的景观。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表达历史文化主题,更能引导游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品味景观中的文化元素。
最后,文化景观应该注意空间氛围的营造,忌陈列说教式表达。景观空间中存在着无形的气场。通过文化空间营造,让人们在有形的空间里感受到无形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样便能将文化从硬质雕塑小品中释放出来,让景观元素间相互对话,真正将人地关系打通,地脉历史串连,富于景观以文化的精神和灵魂。
五、回顾与展望
综上所述,文化景观是体现城市灵魂的名片,它展现着城市亘古的文化底蕴和现世的精神风采。文化景观也是城市的形态剪影,通过精简的城市轮廓,表达出城市的品位和理念。在社会民众中,文化景观是追忆、展示和传承本土文化的象征。所以城市文化景观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魅力,创造有活力和灵性的城市文化空间。在行文末尾,祝愿我国的城市文化景观有着更美好的未来,生生不息、繁衍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伟 景观是人类文化的投影.城市·环境·设计,2012(59):168-169.
[2] 金其铭等 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汤茂林等 文化景观的历史和发展趋向。人文地理,1998(2)。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侯博 女 1983年5月生,汉族,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第二作者:曹福存,男 1969年6月生,汉族,辽宁朝阳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现代城市、文化景观、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文题的源起
城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聚居地。它既是满足人們物质生活的容器,也是人们交流思想、体验和传播文化精神的载体。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前世今生,即由来已久的历史沿革和今天的物质形态、精神面貌及未来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
过去的历史人文、地域文化是城市体内的遗传基因,现代的城市景观是外在的形态风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它可持续前行的驱动力。尊重自然、关注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使我们的城市景观少一些雷同和均质,多一些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结合城市现代化发展方向,增强城市景观文化的可识别性,构建现代文化景观的精气神,这是基于对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也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于是,本文针对当前城市文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上述理念,对其进行梳理和解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设计方法。
二、城市文化景观的理论概念
1、文化景观的概念发展史
文化景观是景观整体含义中的一个支系, 早期被人们称为历史景观,与
人为景观或人文景观具有词义等同性。1906 年北美地理学家卡尔·苏尔提出将人类创造的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1925年,在他的经典著作《景观形态学》中,他定义景观为一个物质和文化形式的混合体,并指出在景观中,“文化是原动力,自然区域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1]。苏尔阐释出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并开始了文化景观起源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从分析自然景观开始,接着研究居住于某个地域的文化群体,随后,苏尔创立了著名的文化景观学派,“文化景观”一词开始在地理学中被广泛使用。1927 年,在《文化地理学的近今发展》一文中,苏尔又给出文化景观一个简单的定义, 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苏尔指出文化景观概念的核心在于强调景观的文化属性。随后越来越多国家的学者们都对文化景观的概念做出了定义。
2、文化景观的概念和类型
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 “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著名文化地理专家王恩涌教授认为,“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 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2]。综上所述,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出某一文化体系的文化特征和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景观的定义修改如下:
1) 有意设计的景观:被人类有目的设计和创造的景观,包括由于艺术审美原因建造的花园、公用场地景观,其通常结合宗教或纪念意义的建筑和景观群。
2) 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这样的景观反映了其形式上和组成特征的进化过程。
3) 关联性文化景观:结合了自然因素,反映了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的景观,它可能是不重要的甚至是不存在。[3]
这三条定义也同时将文化景观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园林和公园等设施,经常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有联系;
二是有机进化的景观,包括残遗物(或化石)景观和持续性景观。
三是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我国城市文化景观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致使一些超级城市的扩张呈指数级增长,而另一些中小城市则正在日益萎缩,处于经济转型期或候鸟模式的转变下,不管是哪一种缩张变动,其城市的历史文化正经历着彻底的分解和重组。历史文化区域的分解也导致了城市传统社区的弱化。片段式的文化遗产保护、孤岛式的文化遗产圈存破坏了城市的历史肌理和文化景观的整体性。
与中国经济崛起,城市现代化进程所取得巨大成绩相比,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景观缺乏整体规划,商业化建设割裂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及人地关系。有些城市打着 “文化城市”的旗号,不惜大拆大建,以毁坏本土自然人文风貌的代价,去营造换取异国情调、另类体验:假古董、假建筑、假风俗……建造了一个个异域文化主题旅游景点,盲目追究旅游经济效益,完全不顾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得城市景观缺少自己本该有的地域文化性格,造成了历史文脉的断裂;
第二、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浮于表面,没有深层挖掘历史文化。目前出现了两种设计倾向:一种是过分追求景观的现代形式,忽略了对文化主题的探求;另一种是表现形式过于陈旧,不足以适应现代城市的设计形式需要。前一种情况由于忽视了对城市地域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设计缺少文化,游客缺乏乐而忘返的文化情境体验;后一种情况,景观元素表达单一、呆板,形成文化概念的被迫填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视觉疲劳。
第三、没有充分发扬民俗风情 。部分地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不仅没有充分发扬当地传统民风,甚至将其看成落后的标志,加以排斥,这是对当地住民的不尊重,也是对地域文化缺乏理解的表现。在实际案例中往往出现面积很大的广场设计,却总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
第四、没有认真选取当地材料,未能利用好地方植物群落 。在一些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并没有掌握好当地建筑材料及植物品种的详尽信息,不善用地方的物质资源载体,造成了对当地资源的浪费,破坏了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和谐。
四、城市文化景观的设计思路和应对策略
基于对以上分析,笔者对我国城市文化景观设计进行了如下应对思考。
其一、整体规划设计城市文化景观,加强地域文化保护,注重传统民俗风情的继承和弘扬。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出发,规划城市地块及组团的建设,在满足现代人生活要求的同时,将设计保护付诸行动,使城市历史文化的印记更加清晰深刻,使现代景观设计更富文化底蕴和魅力。
其二、选取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灵魂的景观设计主题。文化主题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城市景观的性格表达。设计师此时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深入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善于捕捉提炼地方特色文化符号,这样才能推陈出新,设计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景观。
其三、主题表达和谐、统一,忌繁复、杂糅。常见某些城市景观为了强调文化元素表达,将多个主题填入一个空间中表达,致使观赏者摸不清文化主线,从而阻碍了对文化的探寻与领悟。因而,景观文化主题的表达不能盲目求多,应该越专一、越深入越好。
其四、文化景观的主题表达形式需多变新颖。如果风格形式过于陈旧,仅仅是设计手法或景观元素的堆砌,那么其表达的文化也是缺少生机与灵动的,最终无法形成感人的景观。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表达历史文化主题,更能引导游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品味景观中的文化元素。
最后,文化景观应该注意空间氛围的营造,忌陈列说教式表达。景观空间中存在着无形的气场。通过文化空间营造,让人们在有形的空间里感受到无形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样便能将文化从硬质雕塑小品中释放出来,让景观元素间相互对话,真正将人地关系打通,地脉历史串连,富于景观以文化的精神和灵魂。
五、回顾与展望
综上所述,文化景观是体现城市灵魂的名片,它展现着城市亘古的文化底蕴和现世的精神风采。文化景观也是城市的形态剪影,通过精简的城市轮廓,表达出城市的品位和理念。在社会民众中,文化景观是追忆、展示和传承本土文化的象征。所以城市文化景观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魅力,创造有活力和灵性的城市文化空间。在行文末尾,祝愿我国的城市文化景观有着更美好的未来,生生不息、繁衍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伟 景观是人类文化的投影.城市·环境·设计,2012(59):168-169.
[2] 金其铭等 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汤茂林等 文化景观的历史和发展趋向。人文地理,1998(2)。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侯博 女 1983年5月生,汉族,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第二作者:曹福存,男 1969年6月生,汉族,辽宁朝阳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