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地还给学生;关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建构与创生;多媒体在教学情境创设和辅助学习中发挥作用……这一切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可以说,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心灵为之一振,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气象万千,现代教育技术又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美妙的色彩。2010年以来,恩施市各教育界对构建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一年多以来,我也听了不少示范课,但是,当下课铃声响过之后,我们又冷静地发现,我们的课堂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许多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满课堂,把“对话”当作“间答”,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满堂问”,把“自主”变成“自流”,小组学习、探究学习有形无实,课堂上鼓励和夸奖滥用……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在反思中修订,在修订中提高。
一、高效课堂上要重视小组建设,落实小组学习,小组之间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实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因人而异分层制订出不同的教与学的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辅导手段,采取不同的训练内容,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直接的结果是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这样,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分层教学,其方法是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成一组,中等生分成一组,学困生分成一组,而不是许多教师认为的组与组之间要平均分成好中差的学生。实践证明,组与组之间平均分成好中差的学生弊大于利,最终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带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产生抵触、歧视的现象。成绩差的学生不愿学,回答问题或小组展示交流时,成绩差的学生总是依赖成绩好的学生,自己不思考,做作业时总是照抄照搬成绩好的学生,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目的。这样,不但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而且还会造成学困生成绩更差,同时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受到拖累。这种吃大锅饭的分组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相反,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成一组,中等生分成一组,学困生分成一组,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完成不同层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优生更优,学困生也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知识内容简单易学,逐渐具有成就感,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困生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二、高效课堂上要正确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我在许多听课、评课的场所,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现在评价一堂课,教师讲得太多的,不是好课;少讲、不讲的就是好课。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一节课不能单用“讲”与“不讲”来评价它的好和坏,而应该看教师有没有理解“讲”与“不讲”的真正内涵。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虽应该反对“以知识为中心”、没有交流、没有互动的“讲”,但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讲”。问题是教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就需要“讲”。这里的“讲”,是指教师的提示、点拨、引导、指导。或者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或者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某一思维障碍,教师也需用“讲”,而且可以大讲特讲。但这时教师“讲”的不是知识的结论或过程,而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推导结论作外围背景知识的铺垫,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代替学生的学。所以说,课堂教学需要“讲”,也需要“不讲”——“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讲”。
究竟课堂教学是讲好,还是不讲好呢?讲的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我认为,课堂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过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东西仍然要讲,这就要正确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我认为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不讲”就是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超越中考题难度系数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课程标准的问题、超越考试说明的问题)不讲。但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要做到“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即疑点、难点问题;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即规律、方法问题;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即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逐渐变得有效或高效。
三、高效课堂上离不开导学案的设置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与拓展。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如果设计运用得当,能达到课前、课中、课后都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效果,课前引导学生有层次地预习,便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课上学生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效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适合其个性的张扬;课后有利于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更好地复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效课堂离不开对导学案的研究,没有导学案的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高效课堂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教无定法,但也必须有法,这种法就要靠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
一、高效课堂上要重视小组建设,落实小组学习,小组之间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实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因人而异分层制订出不同的教与学的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辅导手段,采取不同的训练内容,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直接的结果是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这样,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分层教学,其方法是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成一组,中等生分成一组,学困生分成一组,而不是许多教师认为的组与组之间要平均分成好中差的学生。实践证明,组与组之间平均分成好中差的学生弊大于利,最终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带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产生抵触、歧视的现象。成绩差的学生不愿学,回答问题或小组展示交流时,成绩差的学生总是依赖成绩好的学生,自己不思考,做作业时总是照抄照搬成绩好的学生,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目的。这样,不但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而且还会造成学困生成绩更差,同时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受到拖累。这种吃大锅饭的分组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相反,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分成一组,中等生分成一组,学困生分成一组,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完成不同层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优生更优,学困生也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知识内容简单易学,逐渐具有成就感,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困生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二、高效课堂上要正确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我在许多听课、评课的场所,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现在评价一堂课,教师讲得太多的,不是好课;少讲、不讲的就是好课。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一节课不能单用“讲”与“不讲”来评价它的好和坏,而应该看教师有没有理解“讲”与“不讲”的真正内涵。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虽应该反对“以知识为中心”、没有交流、没有互动的“讲”,但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讲”。问题是教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就需要“讲”。这里的“讲”,是指教师的提示、点拨、引导、指导。或者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或者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某一思维障碍,教师也需用“讲”,而且可以大讲特讲。但这时教师“讲”的不是知识的结论或过程,而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推导结论作外围背景知识的铺垫,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代替学生的学。所以说,课堂教学需要“讲”,也需要“不讲”——“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讲”。
究竟课堂教学是讲好,还是不讲好呢?讲的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我认为,课堂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过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该讲的东西仍然要讲,这就要正确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我认为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不讲”就是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超越中考题难度系数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课程标准的问题、超越考试说明的问题)不讲。但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要做到“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即疑点、难点问题;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即规律、方法问题;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即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逐渐变得有效或高效。
三、高效课堂上离不开导学案的设置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与拓展。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如果设计运用得当,能达到课前、课中、课后都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效果,课前引导学生有层次地预习,便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课上学生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效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适合其个性的张扬;课后有利于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更好地复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效课堂离不开对导学案的研究,没有导学案的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高效课堂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教无定法,但也必须有法,这种法就要靠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