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备课应是对教材进行改造与创新的过程,设计不同的思路,力图使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各种思路和方法,作文教学新思路,写作、评改和欣赏同行。
【关键词】 创新备课;编写“导读词”;写作、评改和欣赏;亲密和谐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备课
1.备课应是对教材进行改造与创新的过程。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我们还应积极倡导构建创新备课评价机制,鼓励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
2.备课应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预测学生的需要,便于在备课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备课应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需要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学习需要的差异,找准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确定分层施教。
4.进行课后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开放,真正活起来,就会有许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课堂教学知识体系。
二、文本学习新方法
课本是范例,是样本。因此,在课本教学时,我努力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的思路,力图使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各种思路和方法,真正拿到一把钥匙,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顺利打开一扇扇难题之门。
1、编写“导读词”,带动单元学习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是指在教材重构以后,按照单元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安排“通读单元课文,编写‘导读词’”的环节,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静心阅读,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为后面的单课学习做好铺垫。写“导读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或以导游的身份,或以解说的方式,或比喻拟人夸张,或穿越时空幻想,把文章题目和大概内容贯穿其中,并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2、师生共同设计学习提纲。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阅读理解课文,课堂设计提纲时,先是老师根据文章体裁特点,课文重点难点示范设计。并在学生解读文本时候,反复强调这样设计的原因,给学生方法指导。
接着是师生共同设计。当学生掌握好一定的文体特点以后,老师就布置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提纲。然后,出示老师设计的提纲,学生对比思考,哪些内容没有涉及到,哪些内容偏离了文本特点,进一步理解学习文本的思路和方法。师生共同探讨,达成共识。
最后是学生设计。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以后,老师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在小组学习展示后,其他小组补充自己的问题,大家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给学生解答技巧。每一种问题,都有它自己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师生经过长期研究后,把这些思路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组合起来,学生记录到本上,遇到问题经常翻看,久之,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能自如运用了。
三、作文教学新思路
1、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的反应出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在作文教学方面,我做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是日记、周记和作文互补。日记每天记录,周记放在周末进行,作文放在课堂完成。所有写作都要求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后再进行。这样长短结合互补,使学生作文训练有素,写作水平大提高。二是评改和欣赏同行。首先是学生参与评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对调互改。批阅后,小组组员交流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小组成员共同选出优秀作文。第二是师生共赏佳作。选出优秀作文后,或由作者自己,或由其他学生当堂宣读优秀作文,然后全班同学再评价,优中选优。互相评改,能使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缺点,进而能够扬长补短。宣读优秀作文,能激勵作者和更多同学喜爱作文。
2、加大课外阅读量。许多专家主张大语文,就是不拘泥于某一本、某一文,而是广泛涉猎书籍,广泛参与实践,让语文与生活与社会密切相连。所以,课外阅读作为大语文教学中最简单易行的方式,被许多语文老师广泛运用。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是制定天天读书方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名著。为了使学生能够踏实地阅读,要天天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词语或语段并仿写名段。二是进行课外阅读展示、评比。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展示。制定评分标准,由学生充当评委。先在小组内阅读交流,小组选出本组最优秀的文段和朗读最好的学生,在班级进行交流,最后评出等级,按照要求给各小组加分或者奖励。三是成语、名言警句、经典诗文周周读记。每周由课代表将内容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每天诵读、识记,并抄写积累到读书笔记本上,在作文中运用。
四、创建亲密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要求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教师应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民主,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真挚的话语与学生探讨问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面对学生,师生关系亲密和谐,课堂效果良好。
语文教学应创设情景,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合作配合,达到互动学习的效果。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怎样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点金术比一堆金子好,它让学生受益终身;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才会自己走路,才有发展可言。因此,在教学中开放语文课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发展自我。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弹奏出优美和谐的教育乐章。
以上内容,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细枝末节。只是在进行这些细枝末节时,我们教师应谨记“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给学生自主,让课堂高效,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创新备课;编写“导读词”;写作、评改和欣赏;亲密和谐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备课
1.备课应是对教材进行改造与创新的过程。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我们还应积极倡导构建创新备课评价机制,鼓励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
2.备课应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预测学生的需要,便于在备课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备课应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需要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学习需要的差异,找准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确定分层施教。
4.进行课后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开放,真正活起来,就会有许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课堂教学知识体系。
二、文本学习新方法
课本是范例,是样本。因此,在课本教学时,我努力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的思路,力图使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各种思路和方法,真正拿到一把钥匙,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顺利打开一扇扇难题之门。
1、编写“导读词”,带动单元学习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是指在教材重构以后,按照单元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安排“通读单元课文,编写‘导读词’”的环节,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静心阅读,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为后面的单课学习做好铺垫。写“导读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或以导游的身份,或以解说的方式,或比喻拟人夸张,或穿越时空幻想,把文章题目和大概内容贯穿其中,并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2、师生共同设计学习提纲。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阅读理解课文,课堂设计提纲时,先是老师根据文章体裁特点,课文重点难点示范设计。并在学生解读文本时候,反复强调这样设计的原因,给学生方法指导。
接着是师生共同设计。当学生掌握好一定的文体特点以后,老师就布置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提纲。然后,出示老师设计的提纲,学生对比思考,哪些内容没有涉及到,哪些内容偏离了文本特点,进一步理解学习文本的思路和方法。师生共同探讨,达成共识。
最后是学生设计。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以后,老师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在小组学习展示后,其他小组补充自己的问题,大家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给学生解答技巧。每一种问题,都有它自己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师生经过长期研究后,把这些思路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组合起来,学生记录到本上,遇到问题经常翻看,久之,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能自如运用了。
三、作文教学新思路
1、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的反应出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在作文教学方面,我做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是日记、周记和作文互补。日记每天记录,周记放在周末进行,作文放在课堂完成。所有写作都要求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后再进行。这样长短结合互补,使学生作文训练有素,写作水平大提高。二是评改和欣赏同行。首先是学生参与评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对调互改。批阅后,小组组员交流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小组成员共同选出优秀作文。第二是师生共赏佳作。选出优秀作文后,或由作者自己,或由其他学生当堂宣读优秀作文,然后全班同学再评价,优中选优。互相评改,能使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缺点,进而能够扬长补短。宣读优秀作文,能激勵作者和更多同学喜爱作文。
2、加大课外阅读量。许多专家主张大语文,就是不拘泥于某一本、某一文,而是广泛涉猎书籍,广泛参与实践,让语文与生活与社会密切相连。所以,课外阅读作为大语文教学中最简单易行的方式,被许多语文老师广泛运用。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是制定天天读书方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名著。为了使学生能够踏实地阅读,要天天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词语或语段并仿写名段。二是进行课外阅读展示、评比。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展示。制定评分标准,由学生充当评委。先在小组内阅读交流,小组选出本组最优秀的文段和朗读最好的学生,在班级进行交流,最后评出等级,按照要求给各小组加分或者奖励。三是成语、名言警句、经典诗文周周读记。每周由课代表将内容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每天诵读、识记,并抄写积累到读书笔记本上,在作文中运用。
四、创建亲密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要求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教师应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民主,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真挚的话语与学生探讨问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面对学生,师生关系亲密和谐,课堂效果良好。
语文教学应创设情景,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合作配合,达到互动学习的效果。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怎样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点金术比一堆金子好,它让学生受益终身;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才会自己走路,才有发展可言。因此,在教学中开放语文课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发展自我。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弹奏出优美和谐的教育乐章。
以上内容,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细枝末节。只是在进行这些细枝末节时,我们教师应谨记“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给学生自主,让课堂高效,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