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德育学科教学制度上的改革问题中,我们的教师必须对习惯化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审视和反思,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本文首先分析出中职德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重点改革要点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德育 教学制度 现状分析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32-01
一、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在当前社会中,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中职德育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主要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必须改变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单一化、封闭式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变之为多元化、开放型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作为教育改革主力军的教师,就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显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新的殿堂,使学生发挥出创造性的才能。教师的创造性是形成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自觉地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创新素质的自我培养。
二、中职德育教育制度改革要点分析
(一)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
教学评价在中职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教学质量判断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中职德育教学评价中,我们主要是依据学生考试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分数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参数的,评价方式单一、片面,评价具有过强的结论性,根本不考虑被评价方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只以学生考试成绩取代对教师的评价。但实际上,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来评价教师。结果,分数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钢绳铁索,导致教师有创新的欲望而无创新的胆量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学评价机制要改革,要强调教育评价的多样性,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对基础性课程要加强对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对技术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要加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对教学主体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评价,对教学现状作出判断,寻求今后的教改方向和改进途径,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一环,而不是单一的结论。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教师的创新个性
培养教师的创新特性,我们必须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从而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同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经费,鼓励教师的创造活动,不断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另外,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一方面,让教师走出校门,参观、访问、学习、进修,同时邀请、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不断扩大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建立师资和学术梯队,形成教学和科研双肩挑的骨干力量。
三、中职德育学科教育制度改革
在中职德育学科教育制度改革中,我们要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激发其教育创新的意识,提高其教育创新的自觉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将创新教育的思想方法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学校是教师成长的直接环境。
(一)新教材观的转变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传统的旧教材观要抛弃以本为本教教材,新教材观认为,主要以培養学生能力作为主旨,教材是达到目标要求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这种“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要确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应成为转变教学观念的首要环节。所以有人说,教学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这话不无道理。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的广泛结合。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
(二)开放式教学观的转变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就是一种完全封闭式的教学观,主要就是把学生束缚在课堂教学这个狭小的天地里,禁锢在课本、作业之中,与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隔绝,与实践相隔绝,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使学生自我封闭,造成视野狭窄、思路闭塞,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开放式的教学观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的拓展上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开放式观念的转变主要就是通过反思来完成的,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进,反思的方法包括多角度分析、访谈、问卷调查、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等。通过反思这个校本研究的重要环节,既能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又能对教学中的不足、失误进行“诊断”,以便改正,从而达到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3]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职德育 教学制度 现状分析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32-01
一、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在当前社会中,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中职德育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主要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必须改变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单一化、封闭式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变之为多元化、开放型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作为教育改革主力军的教师,就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显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新的殿堂,使学生发挥出创造性的才能。教师的创造性是形成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自觉地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创新素质的自我培养。
二、中职德育教育制度改革要点分析
(一)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
教学评价在中职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教学质量判断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中职德育教学评价中,我们主要是依据学生考试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分数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参数的,评价方式单一、片面,评价具有过强的结论性,根本不考虑被评价方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只以学生考试成绩取代对教师的评价。但实际上,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来评价教师。结果,分数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钢绳铁索,导致教师有创新的欲望而无创新的胆量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学评价机制要改革,要强调教育评价的多样性,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对基础性课程要加强对创造性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对技术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要加强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对教学主体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评价,对教学现状作出判断,寻求今后的教改方向和改进途径,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一环,而不是单一的结论。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教师的创新个性
培养教师的创新特性,我们必须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从而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同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经费,鼓励教师的创造活动,不断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另外,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一方面,让教师走出校门,参观、访问、学习、进修,同时邀请、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不断扩大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建立师资和学术梯队,形成教学和科研双肩挑的骨干力量。
三、中职德育学科教育制度改革
在中职德育学科教育制度改革中,我们要加强教师理论的学习,激发其教育创新的意识,提高其教育创新的自觉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将创新教育的思想方法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学校是教师成长的直接环境。
(一)新教材观的转变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传统的旧教材观要抛弃以本为本教教材,新教材观认为,主要以培養学生能力作为主旨,教材是达到目标要求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这种“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要确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应成为转变教学观念的首要环节。所以有人说,教学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这话不无道理。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的广泛结合。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
(二)开放式教学观的转变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就是一种完全封闭式的教学观,主要就是把学生束缚在课堂教学这个狭小的天地里,禁锢在课本、作业之中,与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隔绝,与实践相隔绝,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使学生自我封闭,造成视野狭窄、思路闭塞,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开放式的教学观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的拓展上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开放式观念的转变主要就是通过反思来完成的,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进,反思的方法包括多角度分析、访谈、问卷调查、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等。通过反思这个校本研究的重要环节,既能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又能对教学中的不足、失误进行“诊断”,以便改正,从而达到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3]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