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教材改革,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当前这种情况很多老师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去教?北师版教材的常委编委朱德江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这种局面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只有读懂教材,才能助力课堂协作探究,才能让数学课堂在协作探究中绽放精彩。
关键词:问题情境;内容结构;呈现方式;旁注与留白
随着新一轮的教材改革,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由原来传统的注入方式,变为现在重引导,促探究的方式;所学的新知识由原来一板一眼给概念下明确的定义的方式变为现在问题由学生发现,新知识由学生探究,新概念由学生归纳总结;新知识由原来明了的例题变为现在由多个情境图组成的主题图;配套的作业、练习少了等等。面对当前这种情况很多老师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去教?北师版教材的常委编委朱德江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所以,我认为要改变当前这种局面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只有读懂教材,才能助力课堂协作探究,才能让数学课堂在协作探究中绽放精彩。
那么,应如何去读懂教材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研读教材,供大家参考。
一、读懂问题情境——明确协作探究的问题
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问题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一线老师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作为教师,只有把主题图的问题情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去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问题情境,才会激起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继续协作探究问题的欲望。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教材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主题图三次出现标价:(1)4.00元,没有顾客山羊得搬家。(2)0.40元有客人了!搬家值得了。(3)0.04元这么多客人!山羊真高兴。生动地说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只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 对“4角就是4元的1/10”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数学教师应把主题图三次出现标价改为(1)1.00元,没有顾客得搬家。(2)0.10元有客人了!搬家值得了。(3)0.01元这么多客人!山羊真高兴。因为把原来主题图的4元改为1元,学生比较容易理解,1角就是1元的1/10。这样,把主题图作为原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问题情境,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读懂每一道题——把握协作探究的重难点
北师大版教材,不管是教材的内容结构安排还是教材的呈现方式甚至是每一道练习题的出现都有它的道理和目的。因此,一线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读懂一道练习题,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纵观教材你会发现北师大版教材打破了原来例题展示什么知识老师就教什么知识。教材里的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可能不是都安排在例题里,由例题一一展示,例题只展示其中那么一两个重難点。另外的重难点课能会安排在下面的习题里,在练习题里渗透该节课的重难点,如果老师不读懂教材的每一道练习题,不懂得这道题安排在这里的目的,而只把它当作是一道习题而已,只是在讲评习题时一笔带过,这样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没有突破,课后学生在做作业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老师又怎能去抱怨学生不会做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对于这种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教学,教材呈现了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引出问题: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27= ?然后探讨计算方法,通过数学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知道了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6减7,从这节课的内容看,今天的重难点算是突破了。但在练习题里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淘气带了100元去超市买了一个56元的玩具,现在淘气还剩多少元?100-56=?该怎么算呢?这道题安排在练习题里目的是通过这道题渗入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虽然这节课内容是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但这道题的出现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探索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应作为重点和难点去突破,如果老师只作为一道练习题来评讲,那么本节课的难点都没突破,学生没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后在作业或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又怎能不会出现错误呢?所以作为一线老师应该读懂教材的每一道题,知道它在这里出现的目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学有所获。
三、读懂内容结构——了解协作探究的知识
作为老师,我们要读懂教材的内容结构是递进关系还是平衡关系。只有读懂教材内容结构,才能更好地了解本节课所探究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使每个学习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使学生更痴迷于数学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主题图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大个子三角形对小个子三角形说:“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通过量一量再拼一拼,最后折一折的方法去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当前的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新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索体验知识,学生会学得更扎实、更有兴趣。所以对于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老师还可以这样去设计问题:有什么方法去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可以把“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三种方法一起运用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收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读懂呈现方式——遵循协作探究的规律
北师大版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由原来传统的注入方式,变为现在重引导,促探究的方式。如果老师不知道教材呈现方式的目的,只知道按传统的注入方式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学得呆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所以作为老师,应当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对于这种通过直观操作来探索图形的性质的课,教材是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时,教材采用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创设了一个拟人化的对话情境,“大”对“小”说:“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问道:“是这样吗?”这样呈现问题情境目的是让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在教学时不知道教材这样呈现方式的目的,只知道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忽视了学生对探索过程的亲身体验,长久以往,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学生只会死读书。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材呈现了4组长短不一样的小棒,提出问题:哪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这样创设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进行探索,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所以数学老师要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知道教材这样呈现问题情境的目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问题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解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五、读懂旁注与留白——指引协作探究的方向
北师大版教材里呈现的旁注与留白对知识点或问题起到了指引和提示的作用。如果老师能读懂它,知道它的作用,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协作探究的欲望与探索兴趣,使学生更乐意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教材呈现了这样的旁注: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小小的提示生动说明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言惊醒梦中人”,使学生马上注意到,小数点向哪边搬家,快餐价格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更好激发了学生去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师呈现了这样的旁注:“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小三角形问道:真的是这样吗?这样一个对话,让学生体会到要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旁注,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與探索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协作探究活动中来,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懂教材”,不是一天半天的事,只有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关注每一节课的细节,不断反思,才能在改革中前进、在前进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所以,作为一线老师要静下心来,读懂教材,就像费翔大哥在歌曲里面唱的那样,让我们“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只有这样,才能助力课堂协作探究学习,才能让数学课堂在协作探究中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邵文川.读懂教材是深度教学的基石[J].小学数学教育,2019(09):15-16.
[2]黄先兰. 浅谈读懂教材,促进数学课堂效率提高[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3]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01-502.
关键词:问题情境;内容结构;呈现方式;旁注与留白
随着新一轮的教材改革,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由原来传统的注入方式,变为现在重引导,促探究的方式;所学的新知识由原来一板一眼给概念下明确的定义的方式变为现在问题由学生发现,新知识由学生探究,新概念由学生归纳总结;新知识由原来明了的例题变为现在由多个情境图组成的主题图;配套的作业、练习少了等等。面对当前这种情况很多老师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去教?北师版教材的常委编委朱德江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所以,我认为要改变当前这种局面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只有读懂教材,才能助力课堂协作探究,才能让数学课堂在协作探究中绽放精彩。
那么,应如何去读懂教材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研读教材,供大家参考。
一、读懂问题情境——明确协作探究的问题
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问题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一线老师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作为教师,只有把主题图的问题情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去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问题情境,才会激起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继续协作探究问题的欲望。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教材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主题图三次出现标价:(1)4.00元,没有顾客山羊得搬家。(2)0.40元有客人了!搬家值得了。(3)0.04元这么多客人!山羊真高兴。生动地说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只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分数, 对“4角就是4元的1/10”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数学教师应把主题图三次出现标价改为(1)1.00元,没有顾客得搬家。(2)0.10元有客人了!搬家值得了。(3)0.01元这么多客人!山羊真高兴。因为把原来主题图的4元改为1元,学生比较容易理解,1角就是1元的1/10。这样,把主题图作为原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问题情境,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读懂每一道题——把握协作探究的重难点
北师大版教材,不管是教材的内容结构安排还是教材的呈现方式甚至是每一道练习题的出现都有它的道理和目的。因此,一线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读懂一道练习题,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纵观教材你会发现北师大版教材打破了原来例题展示什么知识老师就教什么知识。教材里的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可能不是都安排在例题里,由例题一一展示,例题只展示其中那么一两个重難点。另外的重难点课能会安排在下面的习题里,在练习题里渗透该节课的重难点,如果老师不读懂教材的每一道练习题,不懂得这道题安排在这里的目的,而只把它当作是一道习题而已,只是在讲评习题时一笔带过,这样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没有突破,课后学生在做作业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老师又怎能去抱怨学生不会做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对于这种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教学,教材呈现了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引出问题: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27= ?然后探讨计算方法,通过数学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知道了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6减7,从这节课的内容看,今天的重难点算是突破了。但在练习题里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淘气带了100元去超市买了一个56元的玩具,现在淘气还剩多少元?100-56=?该怎么算呢?这道题安排在练习题里目的是通过这道题渗入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虽然这节课内容是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但这道题的出现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探索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应作为重点和难点去突破,如果老师只作为一道练习题来评讲,那么本节课的难点都没突破,学生没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后在作业或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又怎能不会出现错误呢?所以作为一线老师应该读懂教材的每一道题,知道它在这里出现的目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学有所获。
三、读懂内容结构——了解协作探究的知识
作为老师,我们要读懂教材的内容结构是递进关系还是平衡关系。只有读懂教材内容结构,才能更好地了解本节课所探究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使每个学习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使学生更痴迷于数学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主题图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大个子三角形对小个子三角形说:“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通过量一量再拼一拼,最后折一折的方法去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当前的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新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索体验知识,学生会学得更扎实、更有兴趣。所以对于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老师还可以这样去设计问题:有什么方法去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可以把“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三种方法一起运用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收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读懂呈现方式——遵循协作探究的规律
北师大版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由原来传统的注入方式,变为现在重引导,促探究的方式。如果老师不知道教材呈现方式的目的,只知道按传统的注入方式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学得呆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所以作为老师,应当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对于这种通过直观操作来探索图形的性质的课,教材是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重视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时,教材采用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创设了一个拟人化的对话情境,“大”对“小”说:“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问道:“是这样吗?”这样呈现问题情境目的是让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在教学时不知道教材这样呈现方式的目的,只知道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忽视了学生对探索过程的亲身体验,长久以往,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学生只会死读书。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材呈现了4组长短不一样的小棒,提出问题:哪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这样创设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进行探索,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所以数学老师要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知道教材这样呈现问题情境的目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问题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解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五、读懂旁注与留白——指引协作探究的方向
北师大版教材里呈现的旁注与留白对知识点或问题起到了指引和提示的作用。如果老师能读懂它,知道它的作用,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协作探究的欲望与探索兴趣,使学生更乐意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教材呈现了这样的旁注: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小小的提示生动说明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言惊醒梦中人”,使学生马上注意到,小数点向哪边搬家,快餐价格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更好激发了学生去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教师呈现了这样的旁注:“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小三角形问道:真的是这样吗?这样一个对话,让学生体会到要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旁注,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與探索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协作探究活动中来,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懂教材”,不是一天半天的事,只有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关注每一节课的细节,不断反思,才能在改革中前进、在前进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所以,作为一线老师要静下心来,读懂教材,就像费翔大哥在歌曲里面唱的那样,让我们“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只有这样,才能助力课堂协作探究学习,才能让数学课堂在协作探究中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邵文川.读懂教材是深度教学的基石[J].小学数学教育,2019(09):15-16.
[2]黄先兰. 浅谈读懂教材,促进数学课堂效率提高[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3]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01-502.